学术投稿

雏菊叶龙胆酮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高黎;赵志英;高洋洋

关键词:脑缺血损伤, 雏菊叶龙胆酮, 保护作用, 作用机制
摘要:目的:探究雏菊叶龙胆酮用于脑缺血损伤治疗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两种动物全脑缺血损伤模型,并观察不同剂量(50mg· kg-1、75mg· kg-1、100mg· kg-1)雏菊叶龙胆酮对断头后小鼠张口喘息时间以及对大鼠脑缺血后脑指数、脑SOD活力、脑MDA含量、脑兴奋性氨基酸Glu以及抑制性氨基酸GABA含量的影响,同时比较雏菊叶龙胆酮与尼莫地平的作用效果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雏菊叶龙胆酮50mg·kg-1、75mg· kg-1、100mg· kg-1组可显著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息时间(P<0.05);雏菊叶龙胆酮组脑SOD活力、脑MDA含量、脑兴奋性氨基酸Glu以及抑制性氨基酸GABA浓度均改善,且75mg· kg-1浓度组改善效果佳(P<0.05).结论:雏菊叶龙胆酮能明显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息时间,并且对于脑SOD活力、脑MDA含量、脑兴奋性氨基酸Glu以及抑制性氨基酸GABA含量改善效果显著,其对于临床脑缺血损伤治疗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种,该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为明显.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采用对症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多,而且停药后复发率高.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特别是辨病与辨证结合,往往收获良效.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做简要综述.

    作者:李岸平;朱永苹;汪涛;刘玉;骆小霞;黄征凯;李美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氯米芬与温肾祛湿方联用治疗多囊卵巢不孕症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氯米芬与温肾祛湿方联用治疗多囊卵巢不孕症的效果.方法:将74例多囊卵巢不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氯米芬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及氯米芬片治疗的同时使用温肾祛湿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促排卵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宫颈黏液评分、子宫内膜厚度、血清E2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促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宫颈黏液评分、子宫内膜厚度、血清E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米芬联合温肾祛湿方治疗多囊卵巢不孕症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邢淑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24个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7.5%、17.5%,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7.5%、4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段文芳;刘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海藻、甘草同方应用探讨

    海藻和甘草属于“十八反”内容,按理不宜同方配伍应用,但是纵观古今医籍,不乏同用海藻、甘草者.搜集古代医籍和现代文献报道,证实海藻、甘草可以同方运用,并举例证实海藻、甘草同方应用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潘艳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益肺化纤汤治疗痰瘀阻络型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益肺化纤汤治疗痰瘀阻络型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痰瘀阻络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100例,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中药益肺化纤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症状、疾病影响、活动受限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各指标均有一定的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益肺化纤汤治疗痰瘀阻络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对保障患者获得良好预后意义显著.

    作者:廖伯年;张丽梅;温国伟;王大雪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消渴丸联合甘精胰岛素对新诊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消渴丸联合甘精胰岛素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9.0%)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0例)与对照组(B组,30例),两组患者在控制饮食与运动的的基础上,于3餐前30min,A组患者予口服消渴丸,B组患者给予格列本脲,两组患者同时每晚固定时间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bAl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BMI指数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无低血糖发生.结论:消渴丸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能有效降低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对病人体重影响小,有安全、方便、依从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晶;李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互联网+中医新模式实现途径探析

    在互联网时代,原有的传统医疗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的医疗普及速度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同时又受到硬件及时效等限制,为此互联网+中医的新模式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资源整合,结合国家、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为实现互联网+中医新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实现途径.尽管其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未来互联网+中医会走向国际化,并代表中国的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周露;文林;曾荣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医二级预防冠心病浅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病情凶险病势急骤,是目前医学上致死、致残的主要病种之一.西医学在二级预防冠心病方面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及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当前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找到更好的预防冠心病方法迫在眉睫.中医在预防疾病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三级分层预防体系.探讨传统中医学的丰富既病防变预防方法指导临床,以期进一步减少冠心病的致死率、致残率,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

    作者:周敬才;张晓艳;王卫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理气通调类中药敷贴联合电针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理气通调类中药敷贴联合电针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理气通调类中药敷贴联合电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通调类中药敷贴联合电针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彩曼;卢丽萍;林志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论中医饮食疗法的研究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受媒体宣传的影响,中医养生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其中,中医饮食疗法以其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特点受到大众的追捧.基于中医饮食疗法,结合临床症状调理膳食,三因制宜,饮食有度,注意饮食禁忌,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为患者及普通大众提供合理饮食对策筑造健康之躯.

    作者:李欢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泄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辨证穴位贴敷和护理措施方案,比较两组患儿的止泻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泻时间和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泄泻患儿予以中医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实际应用中需注意选择合适穴位,对症治疗,以便更好地缩短治疗周期、促进康复.

    作者:于吉聪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生物陶瓷烫熨治疗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生物陶瓷烫熨对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物陶瓷烫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陶瓷烫熨有利于促进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的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池闽川;叶汝超;黄泽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在中风偏瘫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得到改善,观察组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4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与生存质量,疗效显著.

    作者:杨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针灸配合耳穴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耳穴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耳穴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针灸配合耳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肝郁气滞中医证候评分及睡眠效率标准.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肝郁气滞中医证候评分及睡眠效率标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使用针灸配合耳穴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晏桂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自制清热止咳糖浆与常规止咳药水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自制清热止咳糖浆与澳特斯小儿止咳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病毒、抗炎、止咳化痰等治疗手段,观察组60例患者服用自制清热止咳糖浆,对照组60例患者服用澳特斯小儿止咳露.两组患者疗程均为一周.对比分析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治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均达85.0%以上,对照组患者在咳嗽消失时间和罗音持续时间上均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出现;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的不良反应.结论:自制小儿止咳糖浆的整体效果与澳特斯小儿止咳露相当,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缩短咳嗽时间和罗音持续时间上比澳特斯小儿止咳露更佳,仅1例患者出现恶心的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洁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苗药野草香中黄酮类成分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对苗药野草香中提取分离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采用DPPH和ABTS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5)、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6)、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7)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活性(IC50分别为9.25±0.48、11.42±0.54、11.23±0.18、14.87±1.07、39.48±1.16和4.69±0.21、4.13±0.03、3.44±0.09、8.52±0.27、23.58±0.15).结论:综合两种测定方法结果,化合物(2)和(5)的抗氧化能力好.

    作者:向平;陈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30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VAS与JOY评分评价患者疼痛与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与JO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与JOY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用塞来昔布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静;邓菲;张允;段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ART异位妊娠患者中医药治疗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ART异位妊娠患者中医药治疗影响因素.方法:对采用中医药保守治疗的193例ART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生育史、异位妊娠分期、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器械检查指标数值等均为中医药方剂选择和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医生为ART异位妊娠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以实验室检测和辅助检查指标为依据选择中医药保守治疗,确定治疗方案后严密观察孕妇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及时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措施和干预,方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白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64例经门诊确诊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治疗组)和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及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7.6%,对照组优良率为87.5%,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中,手法复位同时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单纯使用手法复位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蔡秀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周红教授治疗脑胶质瘤经验

    脑胶质瘤为颅内肿瘤常见病种,当今虽有手术、放疗、化疗及新的分子靶向等治疗手段,但本病治疗难度仍大.周红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二十余年,对治疗脑胶质瘤有丰富的经验,将其对脑胶质瘤的病因病机认识及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作者:张换友;詹晓凤;陈涛;周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