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丽;梁生旺;杨永霞;关琴笑;王淑美
目的:观察复方汉防己颗粒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2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60例)与对照组(1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复方汉防己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含量、总胆红素含量、门静脉内径、谷丙转氨酶含量.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含量为(32.0±5.0)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0±4.0)g/L;观察组总胆红素含量为(20.3±11.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10.5) μmol/L;观察组门静脉内径为(1.1±0.3)cm,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3±0.2)cm;观察组谷丙转氨酶含量为(0.83±0.2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93±0.22)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保肝治疗方法相比,临床采用复方汉防己颗粒治疗肝硬化可提高治疗有效率,用药方便,价格适宜,可明显改善肝硬化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琳;谢鸿恩;李德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早期骨牵引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随机将120例腰椎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于不同时间进行骨牵引治疗或不牵引(早期、晚期、未牵引),分析比较三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早期骨牵引的好转率为55.0%,与未进行骨牵引(20.0%)和晚期骨牵引(37.55%)好转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早期骨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结论:早期骨牵引对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重要意义,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漆平强;夏冬;贾家猛;李远发;陶清;袁冰;林静芳;张啸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黄柏是临床上常用的传统中药,具有燥湿清热、解毒泻火、去腐消肿的功效,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黄疸、泻痢、盗汗、遗精等多种疾病.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黄柏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从黄柏的性状入手,对其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进行探索研究,为黄柏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熊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结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厄洛替尼150mg,1次/d,30天为1个周期,连续2个周期;同时给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中药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服,21天为1疗程,中间休息9天后进入第2个疗程.第60天评价其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症状改善、体重情况及毒副作用等.结果:治疗后部分缓解26例(27.1%),稳定57例(59.4%),进展13例(13.5%),临床总有效率86.5%(83/96);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15例(15.6%),好转67例(69.8%),无变化或加重14例(14.6%),症状改善率85.4%(82/96);治疗后卡氏评分(karnofsky score,KPS)提高51例(53.1%),稳定36例(37.5%),降低9例(9.4%),平均(86.48±16.31)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胃肠道反应16例(16.7%),呼吸困难7例(7.3%),外周血白细胞降低5例(5.2%),皮疹4例(4.2%),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2/96),其中Ⅰ级21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1例.结论:厄洛替尼结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晚期NSCLC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信庭;洪水强;赵崇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择45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和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71±4.98)分,对照组为(16.92±54.68)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结合针灸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严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31例眼科疾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造成视神经损伤97例,高眼压造成视神经损伤18例,眼外伤造成视神经损伤16例)为研究对象,口服银杏叶片1~3个月后跟踪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服药1~3个月后,131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4.7%.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制成的银杏叶片对人眼视网膜视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对多种眼科疾病均有较好效果.
作者:郭桂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究中药灌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淋巴结减小幅度较对照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武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复方益酐灵片防治辛伐他汀、利培酮联合用药引起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因服用辛伐他汀片与利培酮片引起血中胆固醇(TC)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辛伐他汀十利培酮)的基础上加服复方益肝灵片,4片/次,3次/天;对照组30例患者仅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者TC水平恢复正常,未见肝损伤;对照组患者TC水平恢复正常,但有16.7%患者出现肝损伤.结论:复方益肝灵片能有效防治辛伐他汀与利培酮联合用药所致肝损伤,减轻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荣艳;汪兴周;邹幸;廖鸿钊;刘少华;刘清华;黄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复感方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将100例RRTI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50例给予核酪口服液,治疗组50例给予复感方并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两组疗程均为12周,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中HGB、IgG、IgA、IgM水平,并随防6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GB、IgG、IgA、IgM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RRTI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血清IgG、Ig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感方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小儿RRTI效果明显,并能提高RRTI患儿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华;王锦;洪志容;吕娜珍;张开鸿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益肾壮骨胶囊对骨折中晚期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72例骨折中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应用骨折挫伤散胶囊治疗)与观察组(应用益肾壮骨胶囊治疗),每组各36例患者,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壮骨胶囊对骨折中晚期愈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前后患儿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因子Ⅷ相关抗原浓度、抗凝血酶Ⅲ活性变化情况.方法:将6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患儿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因子Ⅷ相关抗原浓度、抗凝血酶Ⅲ活性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治愈率为75.8%,对照组治愈率为36.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因子Ⅷ相关抗原浓度、抗凝血酶Ⅲ活性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桃红四物汤通过增加抗凝酶活性、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维护血管内皮完整性等途径显著改善了过敏性紫癜患者的高凝血状态,提高了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玉霞;何宏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采用多种指标考察优化妇康乐胶囊的醇提工艺.方法:分别以丹参、赤芍、败酱草、大血藤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芍药苷和绿原酸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妇康乐胶囊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妇康乐胶囊的佳醇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丹酚酸B、芍药苷、绿原酸含量3个指标可用于综合考察妇康乐胶囊醇提工艺的优劣.
作者:陈阿丽;梁生旺;杨永霞;关琴笑;王淑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50例眼底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视力恢复程度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视力恢复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效果显著,能有效恢复视力,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小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在中医药类专业中,中药学为公共基础课,是学生圆满完成中医学习的保障性学科.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可知,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在分析当前中药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提高课程教学效率的方法,以期为提高中药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作者:陈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2例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田七痛经胶囊治疗,治疗4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行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安全可靠,可发挥调经止痛、行气活血的功效,且该法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燕;黄臻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法与服用方法对中药汤剂药效的影响.方法:以八味地黄汤为例,以其煎煮的时间为变量,对汤剂的质量进行有效检测,并分析其药汁与药渣.结果:通过本研究,发现不同的煎煮时间所产生的药汁与药渣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不同,对照组药汁量为318mL,而观察组药汁则为282mL,且两种煎煮法所得的药渣在其颜色、气味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同时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汤剂质量较好,合格率高达100%,而对照组中汤剂质量的合格率仅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服用中药汤剂时,必须根据中药成分的不同采取正确的煎煮方式与服用方式,从而实现中药汤剂治疗效果的大化.
作者:徐宏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究中药材川芎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月经不调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维生素治疗,试验组采用川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维生素,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毛思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分析若干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并应用加减麻黄附子细辛汤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病历记录、具体用药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在使用加减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后,患者病情均得到缓解.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副作用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昌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中药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及炮制减毒原理.方法:选取草乌、山慈菇、白花曼陀罗以及吕宋果为研究对象,各称取100g,将每种中药分为两份,每份50g,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药进行炮制减毒,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比较两组中药的毒性大小.结果:经过炮制减毒后,研究组中药毒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炮制减毒法能够有效降低中药中各类毒性成分含量,提高临床使用安全性.
作者:张文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鹃胆子乙酸乙酯部分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将鸦胆子乙酸乙酯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粗分离,得到不同的流分,并进行抗肿瘤活性的体外筛选.结果:不同的流分对胃癌细胞MGC-803均具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对鸦胆子乙醇乙酯部分进行活性分离可获得相应的有效成分,鸦胆子乙酸乙酯部分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张建业;林敏婷;李翠妮;唐思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