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吴青松;李拓;宋秀胜
患者,男,36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伴眼胀、眼痛、头痛1天入院.外伤史:一年余前左眼被硬物击伤.既往史: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系统疾病.手术史:一年余前行左眼巩膜裂伤缝合术,2周后行左眼玻璃体切割硅油内填充术.患者术后复查时左眼晶状体基本透明,视网膜平伏在位,因左眼眼压一直在7 mmHg上下浮动,虽眼底视网膜复位仍一直未行左眼硅油取出术,患者自述左眼无再次外伤病史.入院眼科查体:视力:右眼:1.0,左眼:光感,矫正不应.眼压:右眼:17 mmHg,左眼:T+2.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光滑透明,前房深浅大致正常,房水清,虹膜纹理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晶状体密度增浓,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雾状水肿,前房深浅大致正常,房水混浊,细节不清,虹膜纹理尚可且无前后粘连,瞳孔圆,直径约4 mm,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白色混浊,眼底窥不入.因角膜不透明,未行房角镜检查.
作者:孙荻芳;王彬;于澎;庞利民;张小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临床确诊的新生儿泪囊炎,观察采用多元措施干预的的疗效,为临床提高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经临床确诊新生儿泪囊炎患者78例(97只眼).首诊患儿通过泪囊按摩,每日2次,然后滴抗生素眼药水.若经过泪囊按摩2周泪道未通畅,则进行泪道加压冲洗.如仍不见效,则进行泪道探通术,对于术后不通患儿手术后1周行泪道二次探通术,二次探通失败者,术后2周可再行泪道探通术.治愈标准为无溢泪,无分泌物,泪道冲洗通畅.术后仍然溢泪,伴分泌物,泪道冲洗不畅为无效.结果 78例(97只眼)患儿均治愈,其中2例(2只眼)患者仅通过泪囊按摩;21例(25只眼)患儿经过1~4次泪道加压冲洗;1例(2只眼)患儿,一眼经2次冲洗,另一眼经探通;余54例(68只眼)患儿在前序治疗无效的基础上,予行泪道探通术后治愈,其中3例经行两次探通,1例行3次探通术.未发现骨性阻塞患儿.结论 多元干预措施对新生儿泪囊炎患者有效,且简单易行,可改善新生儿泪囊炎患儿的预后.
作者:李霞;吴青松;李拓;宋秀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患者女性,25岁.于2015年3月11日入院.停经26周,因突发视力下降伴头晕、心慌1周就诊,无眼痛眼胀、恶心呕吐,未予特殊治疗,否认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病史.入院查体:收缩压169 mmHg,舒张压126 mmHg(1 mmHg=0.133 kPa),双下肢水肿.眼科查体:双眼视力0.04,矫正不提高,眼压:双眼均13 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瞳孔圆,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清亮,眼底视盘色淡红,边界清楚,C/D=0.2,视网膜动脉普遍纤细,视乳头附近的动脉更为狭窄,静脉扩张,动静脉管径之比为1:2,双眼下方大约5~7点处视网膜灰色隆起,黄斑中心凹反射不清.
作者:惠巧艳;李晶明;秦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患者男,83岁,四川省彭州市人.有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多年,加重1个月为主述,2015年11月12日到我院眼科就诊.检查发现:右眼结膜轻度充血肿胀,角膜透明,晶状体混浊明显,眼前节及眼后段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其他相关化验检查正常,综合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建议手术治疗.左眼无明显症状.术前3d,嘱患者滴氯霉素眼药水,术中对患者局部麻醉后,撑开眼结膜时却发现一条淡红色线性虫体,长约1,5 cm,贴在眼球表面蠕动(图1A).眼科镊取出后置晶状体保存液存放,接着又发现大小相似的另一条虫,取出后一同保存于晶状体保存液.由于未知是否已取出全部虫体,遂停止手术,将取出虫体送成都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寄生虫病诊断实验室鉴定.
作者:王辉;陈建军;李晋川;张昌念;王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正常眼轴白内障人群眼球生物测量值分布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于2013~2015年在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1839例(2129只眼),22 mm≤眼轴<26 mm的白内障患者的IOLMaster测量数据.结果 患者眼轴、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分别为(23.57±0.89) mm、(3.03±0.40) mm,(44.25±1.50)D和(0.96±0.65)D.男性患者眼轴、前房深度和角膜曲率半径大于女性(P<0.001).0.5 D<角膜散光≤1.0 D有779只眼(36.59%),角膜散光≥1.0 D有807只眼 (37.91%),角膜散光≥2.0 D有142只眼(6.67%).逆规散光有1017只眼(47.77%),顺规散光有708只眼(33.26%).角膜散光与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0.18,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逆规散光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年龄和前房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0.39,P<0.001),每10年前房深度变浅0.17 mm.眼轴与前房深度具有明显的直线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2,P<0.001);与角膜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9,P<0.001).结论 在正常眼轴白内障人群中,约3/5(62.09%)的眼散光≤1.0 D.角膜散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类型由顺规向逆规转变.前房深度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浅;长眼轴伴随较深的前房深度和较平的角膜曲率.眼轴、前房深度和角膜曲率表现出性别差异.
作者:罗保根;陆培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例1.患者男,41岁.体重52 kg.2006年患者因“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行“右肾移植术”,2014年因肾功能再次恶化开始行血液透析.目前每周透析3次.2015年3月因咳嗽、咳痰、低热就诊我院呼吸科,肺部CT示“右肺上叶结节”,痰培养结核抗酸杆菌阳性,诊断为“肺结核”,给予乙胺丁醇450 mg QD、异烟肼300 mg QD、利福平450 mg QD.2015年12月24日起患者自觉视物模糊,并逐渐加重,就诊于眼科门诊,2016年1月8日入院.
作者:钟元园;彭惠;陈颖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角膜曲率与短眼轴临界两侧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差值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研究.对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①随机收集500只眼角膜正常的成人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曲率进行前瞻性研究,将相同角膜曲率合并,得到177组角膜曲率.②对177组角膜曲率求平均值,得到平均角膜曲率范围是:40.125~48.375 D.③在平均角膜曲率范围内,根据设定的临界眼轴长度(21.97~22.02 mm)进行计算,得到人工晶状体度数差值.④对人工晶状体度数差值与平均角膜曲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临界段短眼轴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差值与平均角膜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68,P=0.000).结论 角膜正常的成人白内障患者中,短眼轴临界两侧值时,随着平均角膜曲率的增大,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差值逐渐变小.
作者:李康宁;宋志领;巨朝娟;程玉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使用新型四代角膜地形图仪(Keratograph4,oculuS,德国)比较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和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的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microincision coaxial cataract surgery)前后泪膜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4年6~9月在宜昌爱尔眼科医院随机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142例142只眼,根据白内障手术方式分为两组:第一组接受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的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共75例,第二组接受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的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共67例.随访3个月,使用新型四代角膜地形图仪比较术前术后两组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泪河高度、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及患者主观干眼感觉评分值.比较各项结果在术后不同时间与术前的差异以及手术对两组病人影响程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NIBUT、泪河高度、SIt及主观干眼感觉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7577.541,P<0.001;F组别=9523.241.P<0.001;F组,=6781.533.P<0.001;F组别=4796.753,P<0.001),术后1d、7d及1个月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组NIBUT及泪河高度明显低于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组,而术后各时期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组干眼感觉评分值明显高于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组,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NIBUT、泪河高度、SIt及主观干眼感觉评分值不全相同(F时间=24422.500,P<0.001,F时间=8459.923,P<0.001;F时间=5649.853,P<0.001;F时间=5649.853,P<0.001).进一步的两两比较,术前NIBUT、泪河高度、SIt及主观干眼感觉评分值分别与术后1d,7d,1 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但术后3个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与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的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相比,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的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眼表的影响更小,患者术后早期干眼症状更轻微,术后眼表舒适度更高.
作者:王国华;王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观察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球旋转状态与近立体视功能的关系,探讨眼球旋转状态对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临床回顾性研究.筛选110例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采集眼底相照片,根据眼底相将眼球分为眼球旋转(内旋、外旋)和正常,并通过CDA计算视盘-黄斑中心凹夹角FDA.分析眼球旋转状态与近立体视功能的关系.结果 在11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中眼球旋转有25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FDA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眼球旋转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立体视功能低于无眼球旋转患者的立体视功能,两者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主导眼客观旋转度与立体视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r =0.311,P=0.001).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球旋转状态与立体视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以辅助评价间歇性外斜视严重程度.
作者:景原媛;杨士强;郑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简称腔梗)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缺血性卒中亚型,是因长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和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及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微梗死,坏死和液化的脑组织被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近年来随着CT及MRI的广泛应用,腔梗已经成为一个临床诊断.神经眼科中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常见有腔梗,眼肌麻痹等亦见有腔梗,互相之间关系密切,文中对此进行了综述.
作者:童绎;杨薇;曹国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回顾性研究分析51例眼球摘除的病因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5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眼科行眼球摘除的51例(51只眼)患者资料,分析病因及预后.结果 51只眼中眼球萎缩18只眼,重度眼球破裂伤14只眼,继发青光眼9只眼,角膜溃疡穿孔6只眼,眼内炎4只眼.结论 应用改良的花瓣式成形术式行眼内容物剜除术联合Ⅰ期植入义眼台能减少义眼台的暴露及结膜囊的缩窄,且可以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及经济压力.
作者:袁建枚;王敬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女性屈光不正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在手术前后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1日到2014年9月30日之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并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屈光不正的女性患者4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女性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手术前SCL-90强迫、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阳性项目数也多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因子分值低于常模(P<0.05).与术前相比,患者手术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的分值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阳性项目数也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术前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术后可明显改善.
作者:孙晶晶;姜长青;何燕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20例因圆锥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患者分成两组,除常规术后用药治疗外,实验组给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200 μg/ml)滴眼液点眼,对照组给予平衡盐液点眼,均为1滴肷,4次/d,维持治疗1个月.对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知觉、泪液分泌试验、以及中央植片上皮下神经密度(共聚焦显微镜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术后3个月的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均较对照组的角膜知觉更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角膜神经密度更大(P<0.05),而泪液分泌试验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1个月的观察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对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神经修复方面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于莉;张建军;黎明;张静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断裂泪小管的找寻方法及手术吻合技巧,选择合适的泪管支撑管提高急诊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成功率.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行显微镜下直接寻找断裂的泪小管鼻侧断端,以硬膜外导管或新型RS泪道管作为支撑吻合泪小管断端.结果 128例128只眼泪小管断裂(下泪小管断裂112例,上泪小管断裂16)中125例均成功吻合,未找到3眼行泪囊切开逆行插管法成功.结论 该方法是一种简便、易行、可靠、值得推广的泪小管断裂吻合方法.
作者:唐浩;沈兰珂;唐成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地区5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DM)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及发病特征.方法 2014年6月至12月,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呼和浩特地区抽取75个单元(村/社区),每个单元随机抽取≥50岁60人,共4 500人.对每个入选人员进行血糖测量,眼部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直接检眼镜检查,需要散瞳检查的患者,测量眼压后散瞳做间接检眼检查并眼底照相.对于糖尿病患者及空腹血糖>7 mmol/L (200 mg/ml)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把结果录入RAAB+ DR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抽样的4 500人群,有3967人接受检查(占88.2%),检出DM 352人(男120,女232).本地区50岁以上DM患病率为8.87%,主要分布50~69岁年龄段(73.8%).276人已诊断DM (78.4%),未诊断的76人(21.6%);在已诊断DM的患者中,59.1%血糖未得到控制,32.6%患者使用胰岛素,63%的患者从未接受眼底检查.DR和(或)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发生率为9.4%,严重威胁视力的DR和/或DME占DM患者的1.4%.结论 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DM和DR发病率较高,超过1/5的DM患者未被诊断,近60%的患者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也未及时检查眼底.为了防治糖尿病盲,建立有效的DM和DR防控模式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作者:张贵森;莫日格吉力吐;任凤梅;惠延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小切口悬吊术治疗人工晶状体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长春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8例(8只眼)人工晶状体脱位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小切口悬吊术,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人工晶状体位置等.结果 末次随访视力均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结论 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小切口悬吊术治疗人工晶状体脱位安全、有效.
作者:吕刚;孟洁;黄红深;王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青光眼是一种以特征性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点的疾病,导致进行性的视神经损害,是全球主要的不可逆的致盲性疾病之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青光眼的常见类型.高度近视(high myopia,H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屈光不正,不仅有严重的屈光改变,且伴有眼底进行性、退行性改变.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密切相关,而二者之间的联系仍不明确.文中的目的即在于总结有关证据阐述高度近视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之间可能的相关机制.
作者:杜非凡;吴志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患者男,22岁.自幼出现一眼外斜于2016年2月1日于我院就诊,屈光检查:右眼:矫正视力1.0(-2.00 DS),左眼矫正视力1.0(-2.25 DS).斜视检查:映光法:第一眼位33 cm及6 m右眼外斜-15°,右眼主斜.遮盖试验:33 cm及6 m处,交替外斜-20.,交替遮盖时,遮盖右眼,右眼上漂明显,遮盖左眼,左眼稍上漂.同视机检查无双眼同时视功能,左眼注视,右眼他觉角为-11°,R/L7°,右眼注视,左眼他觉角为-11°,R/L7°.视野弧检查:33 cm处右眼注视时左眼外斜-25°,左眼注视右眼外斜-25°,6 m处右眼注视时左眼外斜-20.,左眼注视右眼外斜-20°,三棱镜检查:33 cm处左眼注视时右眼外斜-50△ R/L10△,右眼注视左眼外斜-40△ L//R10△,6m处左眼注视时右眼外斜-30△、R/L20△,右眼注视左眼外斜-30△ L/R10△,6m上转25°左眼注视时右眼外斜-20△R/L20△,右眼注视左眼外斜-20△、L/R10△,下转25°左眼注视时右眼外斜-50△ R/L20△,右眼注视左眼外斜-40△ L/R10△.
作者:陈娟;徐洁;金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分子免疫学研究发现,青光眼患者血清及眼部组织中抗视神经等的抗体显著高于正常人;细胞因子中IL-2与sIL-2R、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异常可导致免疫调节紊乱,细胞免疫学研究发现,T细胞在青光眼发病中起着免疫保护及损伤两方面作用;NF-κB在青光眼患者免疫动力学方面起一定作用.同时,免疫治疗措施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特异性免疫,如疫苗的研究已被应用到视神经保护的实验中.非特异性免疫,如氧化应激及凋亡抑制剂等对减少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丢失有一定作用.
作者:吴红倩;吴志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患者男,55岁.左眼球运动时疼痛,视物模糊伴复视20 d,于2016年7月7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史:支气管炎10年,左侧颜面部及左耳带状疱疹20 d.无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无手术及外伤史.个人史:抽烟40年,遗传病史(-).查体:视力:右眼0.6(矫正不提高),左眼0.08(矫正视力0.15),眼压:右眼15 mmHg,左眼23 mmHg.左侧颜面部及左外耳道口、耳周可见带状疱疹引起的瘢痕及分泌物,右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左眼内斜20°外展受限,眼球运动时牵引痛,眼睑闭合不全,左眼结膜充血(+),角膜光滑,KP(-),房闪(-),虹膜纹理清晰,3点位及6点位虹膜后粘连,瞳孔欠圆散大,约4.5 mm,光反应迟钝,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盘增厚,边界不清,轻度水肿,色略红,C/D 0.5,黄斑凹光反应(一).
作者:晓琴;段如月;张天资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