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范诒明;张卫红;贾金辰
目的 评价FK506治疗春季角结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筛选出所有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从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并进行偏移风险评估,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7个符合要求的对照试验被纳入研究,共162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春季角结膜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4.25,95% CI:1.82~9.95,P=0.0008),复发率低于对照组(RR=0.52,95%CI:0.42~0.65,P<0.01),不良反应两者间无明显差别(RR=0.47,95% CI:0.16~1.36,P=0.16).结论 FK506治疗春季角结膜炎是有效的且不易复发.
作者:王宇静;杨燕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硅油眼硅油取出术中,使用微创23G可控制的压力抽吸硅油的方法对硅油眼手术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0月在小榄医院住院80例硅油眼病例,使用23G注入及抽吸硅油功能的微创玻璃体切割仪,按照玻璃体切割常规三通道切口,做好灌注、照明及抽吸,使用抽吸硅油功能,根据手术的情况,抽吸压力可控制在理想的压力水平.在硅油抽吸的手术前段、中段及后段早期使用的抽吸压力控制在600~630 mmHg,在手术的后段末只剩下一个大的硅油珠时,抽吸力控制在100~200 mmHg之间.随着硅油珠逐渐吸除干净,压力逐步减少为零.对伴有黄斑或者后极部视网膜有增殖膜的患者同时行膜剥离手术,部分患者进行补充光凝或气体填充.结果 所有80例手术患者手术全过程整个眼内压平稳,手术顺利.抽吸硅油时间约13~15 min,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月,无视网膜脱离复发.结论 微创23G可控性抽吸法硅油取出简单、安全、平稳、可行.
作者:杨新怀;王敬伟;覃旭方;全婵娟;徐心爱;袁建枚;李常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对术后眼压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8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东方医院集团眼科医院诊治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两组.A组26只眼接受小梁切除术,B组26只眼接受小梁切除术+可调节缝线.对两组的眼压,手术成功率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浅前房:A组8只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30.8% (8/26).B组2只眼浅前房,发生率为:7.7% (2/26).经x2检验分析,两组浅前房发生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P=0.035<0.05).(2)术后眼压:术后3天至2月,A组眼压为(11.46±3.11) mmHg至(16.19±3.23) mmHg.B组眼压为(16.46±3.73) mmHg至(20.23±4.30) mmHg,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两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75,P=0.006<0.01),两组降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11.89,P =0.001 <0.01).(3)手术成功率:术后2月A组手术成功率为92.3% (24/26),B组手术成功率为65.4% (17/26).经x2检验分析,两组手术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P=0.017<0.05).结论 虽然可调节缝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但如果不针对具体病例选择性的应用,可以造成术后眼压控制不良.
作者:刘辉;肖静;刘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近视眼配戴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CL)后残余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2014年1月1日至3月1日在华西医院眼科就诊的近视患者20例(20只眼),配戴RGPCL一个月后,采用自适应光学系统实时动态测量、并闭环矫正4 mm瞳孔直径下近视RGPCL配戴眼的残余像差.分别测量并计算残余像差矫正前后对比敏感度值(空间频率为2、4、8、16、32 cpd).根据残余像差矫正前后的波前像差值,计算调制传递函数值(空间频率为2、4、8、16、32 cpd).计算各个空间频率下的调制传递函数获益值和对比敏感度获益值.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与残余像差矫正前相比,残余像差矫正后,近视RGPCL配戴眼在各个空间频率下的MTF值均有提高(P<0.01).近视RGPCL配戴眼残余像差矫正前后,各个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RGPCL配戴眼在残余像差矫正后,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MTF获益值逐渐增加;但CSF大获益值出现在中频段,二者未呈现一致的规律性.结论 近视患者配戴双非球面设计RGPCL后,在4 mm瞳孔直径下,残余像差较小,虽不能使眼球光学质量达到佳,却对空间对比敏感度功能无影响.即双非球面设计的RGPCL在4 mm瞳孔直径下可以为近视眼提供良好的视觉质量.
作者:杨必;李谦;刘陇黔;廖孟;魏红;梁波;戴云;赵豪欣;赵军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患者男,68岁.因老年性白内障约2年入院.入院诊断双眼老年性白内障.高血压病史10年,术前心电图报告:心房颤动,心率:90次/min,患者无自觉不适症状,心脏彩超未见室壁凝血现象,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检查无异常,其他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手术当日术前:BP125/80 mmHg,HR90次/min,RR18次/min,拟表麻下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约20 min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心电监测基本同术前记录.
作者:方大泉;李永乐;王学美;张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患者女,13岁.2014年10月27日以“左眼视力下降”为主诉来门诊就诊.专科检查:VOD:0.8,VOS:CF/50 cm,双外眼无异常,角膜透明,前房中深,双侧瞳孔呈梨形(图1),尖端指向角巩膜缘,右眼在4:00-5:00方向虹膜缺损,左眼在5:30-6:30方位虹膜缺损,在缺损方位可见一水平线性残膜,双眼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存在.双眼眼位正常,眼球运动正常.眼压:R:17 mmHg,L:16 mmHg.眼底彩照提示双眼脉络膜缺损,左眼视乳头右下方缺损(图2),OCT示缺损区域脉络层毛细血管层光带消失,视神经上皮脱离(图3、4、5).
作者:付何云;李才锐;孙曙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MicroRNA (MiRNA)是一种真核生物内源性非编码短链RNA,能够在特定条件下上调靶基因的翻译和转录水平,也可以导致特定基因沉默.近年来已有研究指出,MiRNA在眼部组织包括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有特定的表达.MicroRNA-155(MiR-155)是一种多功能的MiRNA,与眼部组织的生长、发育、功能调节、发病机制等方面密切相关.研究MiR-155在眼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以为眼病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玲;苏颖;王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鼻内镜引导下逆行泪道置管手术与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临床病例对照研究,35例(35只眼)作为观察组行鼻内镜引导下逆行泪道置管治疗;35例(35只眼)作为对照组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有效率、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等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引导下逆行泪道置管手术效果接近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且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作者:蔡卫国;王秀春;陈伟芳;郑通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患者男,28岁.主因右眼被砂轮片击伤后疼痛、流血、视物不见6h于2014年9月30日入院.入院时情况:右眼视力光感,上睑外侧可见皮肤撕裂伤口、长约7 cm、伤口内可见大量砂轮碎片,眼球突出固定,球结膜充血,角膜干燥,前房深浅正常,房闪(+),房水血性混浊,瞳孔欠圆、直径约7 mm、直间接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透明,玻璃体血性混浊,眼底窥不清.左眼视力1.0,前后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张伟;范诒明;张卫红;贾金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制一款适合门诊裂隙灯显微镜下睑板腺探通的睑板腺显微探针及睑板腺灌洗注药针.方法 用7号注射针头,去除针锋,从针座插入0.16 mm×35 mm/0.2 mm×35 mm的针灸针至针管穿出,外露4.5 mm,剪除针灸针柄固定于针管内,外露针芯作75°转折制成睑板腺探针,睑板腺扩张探针.用4号皮试针头除去针锋将前端管径缩小,研磨呈锥形钝头注药针.结果 睑板腺阻塞的患者经睑缘清洁、局部表麻后于裂隙灯显微镜下均能顺利完成睑板腺探查疏通、探查扩张,睑板腺微量灌洗注药的临床要求.结论 作者研制的睑板腺显微探针、睑板腺灌洗注药针是一款适合门诊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睑板腺探查、扩张、注药的器械,完全能满足各级医院需求及应用.
作者:吴庆藩;吴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病理性近视是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致盲性眼病,可造成患者视力的进行性下降甚至失明.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巩膜组织变薄及生物力学减弱,这主要与巩膜内胶原结构异常有关.近年来巩膜胶原交联法的出现,为近视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曙光,有研究证明该法可有效增强巩膜的机械强度及抗扩张作用,从而防治病理性近视的进展,已日渐成为眼科医生关注的热点.文中将对病理性近视的巩膜胶原特点,巩膜胶原交联法的类型,尤其是蓝光-核黄素交联的方法及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邹迎;张丰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不同程度蛋白尿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和内分泌科会诊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 Ⅲ、Ⅳ期的5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全身检查情况和疾病史,检查所有患者的彩色眼底照相、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部分患者)检查.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含量将其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两组中与糖尿病及肾功能有关的因素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卡方检验;组间有差异的因素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与黄斑视网膜厚度有关的因素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求出其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并做出散点图及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含量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线性正相关(r>0);这些患者黄斑的水肿从形态上可分为视网膜海绵样肿胀、黄斑囊样水肿、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以及三种形态的混合.结论 蛋白尿是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廖丁莹;吕莎莎;郑玉萍;刘子瑶;程磊;王肖华;姚静;范雅致;姚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波前像差仪OPD-Scan Ⅲ、三维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光学生物测量仪Lenstar L900和自动电脑验光仪KR-8100P测量角膜曲率、角膜散光、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09例(118只眼),应用四种仪器分别测量角膜曲率、散光轴位,并计算J0(cylinderat 0-degree meridian)、J45(cylinder at 45-degree meridian)、平均角膜曲率Km、人工晶状体度数,所测数据间的差异性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一致性对比采用Bland-Altman分析.结果 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四种仪器测量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量角膜曲率和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时四种仪器一致性较好,在散光的测量时OPD-Scan Ⅲ与Pentacam一致性较好,其余仪器间一致性较差.结论 在测量角膜曲率和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时四种仪器差异小,一致性好,可以相互替换,但涉及散光的测量或如果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与散光轴位有关时,OPD-Scan Ⅲ与Pentacam可以相互替换,其余仪器需结合临床对仪器的适用范围加以判断.
作者:谭啸;徐静娴;于佳明;米倩倩;宁远;张劲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上泪点泪道探针法定位合并内眦韧带断裂的下泪小管断端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收集56例(男42例,女14例)合并内眦韧带断裂的下泪小管断裂患者,行下泪小管断裂吻合并置管术.应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2组,术中分别以上泪点置泪道探针定位下泪小管鼻侧断端(A组,n=30),或直接寻找断端(B组,n=26).定位断端后以线型人工泪管环形置管支撑泪道.人工泪管留置3个月后拔管,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分析比较2组下泪小管断裂的位置,探查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 56例患者术中均找到下泪小管鼻侧断端并成功吻合.其中A组28例治愈(患者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1例好转(患者偶有溢泪,泪道冲洗通畅);1例失败(患者溢泪,泪道冲洗自原泪点返流);B组24例治愈,1例好转,l例失败.A组下泪小管断裂处与下泪小点距离为(8.0±0.6) mm,与B组(7.9±0.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A组探查定位下泪小管断端的时间为(90±41)s,显著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78)s(P <0.05),A组1例下睑近内眦部轻度外翻,无内眦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合并内眦韧带断裂的下泪小管断端往往难以探查定位.应用上泪小点探针法有助于定位鼻侧断端,操作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陈犇;涂云海;施节亮;余波;吴文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外斜视V征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济宁京华眼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外斜视V征患者,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12~35(平均23.5)岁;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5年.术前行同视机检查有双眼单视功能者12例.手术根据有无斜肌异常和V征的程度,在水平斜视矫正的同时,选择下斜肌断腱术加直肌附着点垂直移位同时倾斜、只做水平直肌垂直移位同时倾斜二种术式.结果 有斜肌异常的采用下斜肌断腱术加直肌附着点垂直移位同时倾斜、无斜肌异常的只做水平直肌附着点移位及倾斜均取得满意效果;下斜肌断腱术加直肌附着点垂直移位同时倾斜适应于下斜肌亢进的外斜V征,垂直肌移位同时倾斜术适应因无下斜肌亢进的外斜V征.术后第一眼位正位者68例,V征消失者64例,双眼视功能恢复者达32例.结论 A-V综合征是一种亚型水平性斜视,而外斜视V征是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发病原因以斜肌功能异常为主,可根据病因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手术不仅可以矫正眼位,而且有利用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
作者:李井荣;程传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IOLMaster测量眼5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Haigis、SRK II、Hoffer Q、Holladay 1及SRK/T公式)在植入小于10D人工晶状体的准确性,指导临床工作中在此类情况下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选择以及术后屈光度的预留.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二科住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且术中植人人工晶状体度数均小于10.0 D的白内障患者36例(43只眼).所有患者术前眼生物测量应用IOLMaster完成.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植入同一种类型人工晶状体.根据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5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预测术后屈光度.术后3个月以上验光明确实际术后屈光度.预测误差值定义为实际术后屈光度与预测术后屈光度的差值,其绝对值为绝对预测误差值.比较5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预测术后屈光度与实际术后屈光度的直线相关性,绝对预测误差分布以及预测误差值平均值.结果 共31例(38只眼)完成本研究.5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预测术后屈光度与实际术后屈光度直线相关系数分别是:Haigis公式r=0.936,SRK Ⅱ公式r=0.625,Hoffer Q公式r=0.891,Holladay 1公式r=0.925,SRK/T公式r =0.842.各个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绝对误差分布中Haigis公式绝对预测误差均在1.00 D以内,而其他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均较为分散,其中SRK Ⅱ公式甚至有34% (13/38)患者的绝对预测误差大于2.00 D.各个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预测误差值分别是:Haigis公式(0.53±0.29)D,SRK Ⅱ公式(1.56土1.47)D,Hoffer Q公式(1.24±0.39)D,Holladay 1公式(1.06±0.32)D,SRK/T公式(0.61±0.47)D.结论 在IOLMaster测量眼植入小于10 D人工晶状体,Haigis公式是5种公式中准确性高的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临床中可以根据Haigis公式预测误差平均值调整预留屈光度,以期达到佳的临床效果.同时应避免在植入小于10 D人工晶状体下选择使用SRK Ⅱ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5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在植入小于10 D人工晶状体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远视化偏移.
作者:李兴育;王从毅;喻磊;陈宇;肖津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患者女,42岁.右侧额部注射左旋聚乳酸时突发右眼失明2天于2015年5月3日人院.患者2天前在美容院右侧额部注射左旋聚乳酸美容,当注射到约2.5 ml时感右眼眶鼻上方酸痛,继而向鼻下方扩散.同时右眼前“发黑”,并很快失明.伴有轻度的头晕头痛,恶心,但无呕吐.停止注射后头晕头痛症状缓解,但眼眶酸痛症状无明显改善,视力未能恢复.在美容院治疗两天,头晕头痛症状消失,眼眶酸痛症状缓解,但视力无任何好转始转本院就诊.患者既往健康,无急慢性心肺疾病及传染病史.坚持注射美容约6年,先后使用“肉毒杆菌毒素”、“玻尿酸”、“左旋聚乳酸”.月经:15岁,4-5/30,LMP:2015-4-3,育一子,健康.
作者:于建春;于蒙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患者男,21岁.2015年5月因“右眼突发眼前黑影飘动伴视力下降1天”来院就诊.既往双眼近视.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否认眼部外伤或病前有屏气、剧咳等可使胸、腹腔压力增加等情况.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06,戴镜矫正0.6(-4.50 DS),左眼裸眼视力0.12,戴镜矫正1.0(-4.50 DS);N CT:双眼14 mmHg,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未见异常,右眼玻璃体腔下方可见血性团状混浊漂浮,左眼玻璃体未见混浊.眼底(图1):右眼视盘表面火焰状鲜红出血覆盖及鼻侧视网膜下半月形暗红色出血,动静脉未见明显异常,黄斑中心反光存,视网膜平伏,周边视网膜未见出血.
作者:王琛;李东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异可导致机体形态和功能异常.这类变异常导致胚胎夭折,部分胎儿即使能够存活,也可能具有特殊表型.本中心近期接诊一例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综合征患者,除了有常见的生长和智力发育异常外,还合并固定性内斜视.
作者:周水莲;金涵;徐洁;许小毛;李岚;肖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感染性眼病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眼病感染性样本2 345份,对其进行细菌、真菌培养与鉴定,统计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在2345份送检样本中,培养阳性674份,阳性率为28.7% (674/2 345).其中,细菌培养阳性496份,占73.6% (496/674);真菌培养阳性178份,占26.4% (178/674).在496株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65.5% (325/496),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高,为76.6% (249/325);革兰阴性杆菌占25% (124/49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38.7% (48/124),肺炎克雷伯菌占33.9% (42/124);革兰阳性杆菌占9.5% (47/496).178株真菌以丝状真菌为主,占98.9%(176/178),常见的丝状真菌为镰刀菌属(143/176,81.3%),其次是曲霉菌属(24/176,13.6%).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常用药物如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四环素和庆大霉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完全耐药,对头孢唑啉耐药率较高(57.1%),对其余抗菌药物均较敏感.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细菌性眼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致病真菌中常见的是镰刀菌属.定期对地区感染性眼病的致病菌谱和药物敏感性进行追踪,有助于指导感染性眼病预防和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
作者:刘春林;徐红云;李红;任玉玲;刘海;陈弟;杨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