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泪道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分析

董白霞;包永琴;叶存喜;蔡素贞;阎雪梅

关键词:泪道插管术, 慢性泪囊炎,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双头硅胶泪道引流管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双头硅胶泪道引流管插管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5例36只眼的临床资料和术后疗效,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探讨术后失败的临床因素.结果 不同年龄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3.706,P<0.01):41-67岁的疗效较好;不同病程慢性泪囊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728,P=0.466);6个月撤管疗效优于3个月撤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4.027,P<0.01).结论 泪道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单、安全,患者年龄和术后撤管时间是影响泪道插管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研究进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患者主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导致DM患者视力减退的常见原因,可以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任何阶段.在欧美发达国家,DME已成为DM患者视力完全丧失的主要原因.因此,DME的有效治疗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抗VEGF药物治疗DME的应用,DME治疗效果具有长足的进步.文中对抗VEGF药物治疗DME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菲;游志鹏;毛新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脉络膜黑色素瘤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例

    患者女,40岁.因左眼眼胀、眼痛7天,门诊以“左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收入院.既往史:1年前出现视力下降,当地医院诊断为“左眼视乳头炎”(具体不详).否认外伤史.有心肌炎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视力OD 0.8/OS NLP,眼压OD 15 mmHg,/OS T+2,右眼查体无特殊,左眼结膜充血,角膜雾状水肿,大量白色KP,周边虹膜和角膜相贴,中央前房深度< 1/3CT,瞳孔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消失.

    作者:刘欢;王玮;周雄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两种结膜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观察

    目的 观察比较两种结膜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在嘉兴朝聚眼科医院手术治疗的78例(88只眼)原发性翼状胬肉.其中男37例(42只眼),女41例(46只眼),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2组.A组36例(40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B组42例(48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所有手术由同一术者操作,术后随访6月至12月,观察其复发率.结果 A组40只眼复发1只眼,复发率2.5%(1/40);B组48只眼复发1只眼,复发率2.08% (1/48).两组资料之间无统计学差异(x2=0.017,P>0.05).两种结膜移植手术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两种结膜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均是安全有效地手术方式.

    作者:王春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放射性视神经病变诊疗进展

    放射性视神经病变(RION)是放射治疗的晚期并发症,可导致视力不可逆丧失.发生RION的时间平均在放疗后18个月.放射累积剂量超过50 Gy的或单剂量大于10 Gy通常导致RION.老年联合化疗或外放射,先前存在压迫性视神经病变都是危险因素.增强MRI的T1加权有助RION诊断.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凝治疗效果欠佳,视力丧失72 h之内可以考虑高压氧治疗.抗VEGF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

    作者:潘东艳;赵世红;孙伟峰;顾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泪道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双头硅胶泪道引流管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双头硅胶泪道引流管插管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5例36只眼的临床资料和术后疗效,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探讨术后失败的临床因素.结果 不同年龄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3.706,P<0.01):41-67岁的疗效较好;不同病程慢性泪囊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728,P=0.466);6个月撤管疗效优于3个月撤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4.027,P<0.01).结论 泪道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单、安全,患者年龄和术后撤管时间是影响泪道插管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董白霞;包永琴;叶存喜;蔡素贞;阎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疾病应用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成体干细胞的一种,单独或联合使用某些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或共同培养,可诱导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向某一谱系视网膜细胞分化.分化的MSCs可与受损视网膜细胞整合或通过分泌某些营养因子产生保护作用.文中就MSCs向视网膜细胞分化的方法、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色素变性(RP)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等多种视网膜疾病中潜在应用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段红涛;陈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双侧泪腺原发性Kimura病一例

    患者男,40岁.因双上睑皮下包块3年于2013年3月4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任何诱因出现双上睑颞侧皮肤隆起,未经治疗包块逐渐增大,后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亦无缩小,遂来我院住院治疗.眼科检查:眼部无疼痛、畏光、瘙痒及异物感,无流泪及分泌物,视力正常,眼眶及双下睑无异常,双上睑颞侧皮肤隆起,皮下扪及质硬包块,左右侧大小分别为3 cm×2 cm×2 cm及0.5 cm×0.1 cm×0.1 cm,边界清楚,活动性好,无疼痛(图1、2).眼球位置正,各方向运动不受限,无按压痛,双结膜无充血,角膜明,前房清,深度正常,虹膜纹理清,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眼底未见异常,双侧泪道冲洗通畅.双侧颈部未扪及包块.

    作者:杨玲;赵云飞;梁海桥;夏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部微结构形态分析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部微结构的形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糖尿病患者并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治疗且术中无并发症的患者30例,共37只眼纳入研究;术前、术后1个月对所有术眼行佳矫正视力(BCVA)和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检测术眼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及观察黄斑中心凹处各层形态学变化.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37只眼中术前BCVA<0.1为22只眼,0.1~0.5为15只眼;术后1个月BCVA<0.1为3只眼,0.1~0.5为24只眼,>0.5为10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283,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CFT分别为(228±45) μm和(232±56)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4,P>0.05).术后1个月,5只眼出现黄斑水肿(CME),2只眼出现IS/OS不同程度改变.结论 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短期内CFT略有增加;手术可导致术眼黄斑水肿及术眼IS/OS不同程度改变.

    作者:张莉;张蓉;江媛;陈伟;王琼;陈增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模式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模式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前房角关闭范围不超过180°的深色无隐窝的虹膜患者98例(134只眼),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Nd∶YAG激光组,传统联合激光组,改良联合激光组.Nd∶ YAG激光组采用单独Nd∶ YAG激光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传统联合激光组先采用532 nm激光光凝,然后用Nd∶ YAG激光击穿;改良联合激光组先用Nd∶ YAG激光击射,再用532 nm激光崩紧或拉开,必要时后再用Nd∶ YAG激光击穿.记录激光能量,术前和术后1周、1及3个月采用角膜内皮镜检测切口周围的角膜内皮,测量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和细胞面积.结果 改良联合激光组使用的532 nm倍频激光能量明显低于传统联合激光组,改良联合激光组使用的Nd∶ YAG激光明显低于Nd∶ YAG激光组和传统联合激光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32 nm倍频激光t=52.248,P<0.01;Nd∶ YAG激光F=112.223,P <0.01).改良联合激光组术后切口周围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较Nd∶ YAG激光组和传统联合激光组多(术前F =0.628,P=0.535;术后1周F=38.958,P<0.01;术后1个月F=9.103,P<0.01;术后3个月F =3.010,P=0.053),改良联合激光组术后切口周围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比例较Nd∶ YAG激光组和传统联合激光组大(术前F =0.012,P=0.988;术后1周F=4.937,P<0.01;术后1个月F=0.895,P=0.411;术后3个月F=1.370,P=0.258),改良联合激光组术后切口周围角膜内皮细胞面积较Nd∶ YAG激光组和传统联合激光组小(术前F=1.959,P=0.146;术后1周F=3.184,P=0.045;术后1个月F =35.184,P<0.01;术后3个月F=27.160,P<0.01).结论 改良联合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减少激光能量,减轻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对深色无隐窝的虹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谢茂松;徐国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玻璃体切割并晶状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治疗重度外源性眼内炎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治疗重度外源性眼内炎的效果.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聊城市医院眼科就诊的28例(28只眼)重度外源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直接和间接检眼镜检查及眼B型超声检查后确诊.28只眼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硅油填充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均常规抽取玻璃体积脓送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及真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手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分析手术前后眼球保留情况、视力和眼压改善情况.结果 28只眼中,手术后炎症控制,保留眼球者27只眼,占96.43% (27/28).27只患眼中,24只眼视力提高,占88.89% (24/27);2只眼视力不变,占7.41% (2/27);1只眼视力下降,占3.70% (1/27),术后1、12个月视力与术前视力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11,P<0.01).术后眼压较手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2,P<0.05).28分玻璃体标本中,培养结果阳性者11例,检出率为39.29% (11/28).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是治疗重度外源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术后并发症主要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脱离.

    作者:李军;李思媛;郑秀丽;由新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回顾性总结33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的治疗.结果 术后眼压控制较好,视力损伤小,并发症少.结论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恢复快,对视力损伤小,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疗效较好地治疗方法.

    作者:杨露;刘若屏;岳向东;谢九冰;杨杉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黄斑水肿相关性观察

    目的 观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各分期中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发生率,研究DME与NPDR病变程度是否平行,了解NPDR眼底病变与DME之间的关系.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确诊NPDR 120例(186只眼)患者分析,统计DME在NPDR各分期中的发生率,研究NPDR病变程度与DME发生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ME的发生与微动脉瘤(MA)、视网膜点状出血、渗出的关系.结果 120例(186只眼)NPDR患者中,发生DME 52例(87只眼),其中轻度NPDR12例(20只眼),按眼数比占22.99% (20/87),中度NPDR19例(28只眼),占32.18% (28/87),重度NPDR21例(39只眼),占44.83% (39/87),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7,P=0.75).经过多因素方差分析视网膜微动脉瘤对于DME的影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1.77,P=0.001),出血和渗出的影响并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3.69,P=0.056;F=1.704,P=0.193).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只有微动脉瘤变量是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 NPDR患者出现DME与NPDR的病变程度并不平行;微动脉瘤是NPDR患者发生DME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韩立坤;常宏;张天资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眼部异物定位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在眼部异物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临床病例检测方法对照研究.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对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可疑眼部异物病例69例(69只眼),分别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眼眶DR拍摄,计算两种方法异物的检出率;眼眶DR拍摄阳性者行角膜缝环-DR定位法,测量异物所在的点钟位,异物跟矢状面、水平面和角巩膜缘的距离.结果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法检出异物26例(37.68%,26/69),眼眶正侧位DR拍摄法检出异物21例(30.43%,21/69).两种方法异物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4).DR拍摄法检出异物的点钟位,异物跟矢状面、水平面和角巩膜缘的距离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法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点钟位t =1.103,P=0.272;异物与矢状面距离t=0.449,P=0.655;异物与水平面距离t=1.175,P =0.245;异物在角巩膜缘后距离t=1.575,P=0.117).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定位法的阳性率、灵敏度、正确指数、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角膜缝环-DR定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定位法的假阴性率低于角膜缝环-DR定位.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法异物检出率高,定位准确,可做为眼部异物定位的常规方法.

    作者:郑永征;谢茂松;刘光辉;任秉仪;潘铭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眼睑黏液癌一例

    患者男,53岁.主诉:左眼睑长包块10个月,因其生长速度较快于2011年2月14日入院.眼部查体:左眼视力1.0,左眼外眦部上下睑部可见3.5 cm×2.5 cm×0.5 cm包块,呈多个结节状隆起,边界欠清,位于皮下,皮肤表面可见红斑,与皮肤粘连紧密,质硬,无活动度,无触痛,眼内检查大致正常(图1).周身淋巴结无肿大.入院完善胸片、腹部及泌尿系超声未见明显异常.眼眶CT提示左眼睑肿物,眶内未见异常(图2).

    作者:高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眼内异物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分析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眼外伤后眼内异物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35例(均为单眼受伤)眼内异物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异物取出手术成功后并保住眼球(100%),术后视力大部分有提高,22只眼行巩膜外路电磁铁吸出异物,13只眼采用玻璃体切除取出异物.其中31例并发外伤性白内障(31/35,88%),11例并发玻璃体积血(11/35,31%),2例并发视网膜脱离(2/35,2%),3例继发性青光眼(3/35,8%).结论 赤道前后、定位准确的磁性异物,以巩膜外路磁吸术为宜.对于合并玻璃体混浊的眼内异物、后极部异物需行眼玻璃体切除术.

    作者:蔡春梅;魏琳;姜严明;梁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纳米级siRNA与壳寡糖复合物体内外抗脉络膜新生血管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小于扰RNA与壳寡糖(siRNA与COS)纳米复合物体内外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对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以提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培养并传代.用激光粒度仪检测siRNA与COS纳米复合物的粒径与zeta电位.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评价siRNA与COS质量比分别为1/1,1/5时所形成的siRNA复合物的情况.利用SRB方法评价COS分别为5μg/mL、25 μg/mL、50μg/mL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以及50 nmol siRNA浓度条件下,siRNA/COS质量比为1/1、1/5时形成的复合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组间比较.利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方法观察不同质量比的siRNA与COS (1/1、1/5)减轻血管荧光素渗漏的情况.结果 激光粒度仪检测显示随着COS的量增加,siRNA与COS纳米复合物的粒径在93.9~459.8 nm范围内变化,zeta电位在-19.5~17.8 mV范围内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当siRNA与COS质量比为1/5时,siRNA能够完全与壳寡糖结合.质量比为1/1时,只有部分siRNA与壳寡糖相结合.SRB结果显示,两种质量比所形成的复合物对HUVEC增殖的抑制作用均强于对照组,siRNA与COS质量比分别为1∶1,1∶5时,增殖率分别为(68.7±12.2)%,(58.8±10.1)%vs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2.321,P=0.008).COS 5μg/mL、25μ g/mL、50μg/mL三个剂量组均未显示出对HUVEC增殖的抑制作用(F =0.713,P=0.558).2周时,siRNA与COS组,激光斑处荧光渗漏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该研究表明siRNA与壳寡糖纳米复合物在抗脉络膜新生血管中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且毒性较低.

    作者:刘洪安;曲景灏;张绍丹;李若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右眼眶内大异物存留37年一例

    患者男,46岁.因“右眼外伤后反复红、肿、疼痛37年”于2014年2月14日入院.患者自诉37年前右眼被戳伤后反复红、肿、疼痛,近期反复流脓,无明显视力下降.查体:右眼视力下睑外翻,近外眦部皮肤见片状陈旧性瘢痕增生挛缩,表面破溃,少许脓性分泌物挤压后溢出,局部干痂附着(图1).左眼视力0.6,眼部未见异常.CT报告:右眼球后肌锥内占位,CT值-22~57HU,肿块边缘不清,分界不清,包绕视神经(图2).MRI:右眼眼眶肌锥内异常信号,多考虑感染性病变并纤维板块形成,视神经受压上抬(图3).诊断:右眼眶内异物存留可能,右眼下睑瘢痕性外翻,右下睑瘘道感染.

    作者:方成彦;杨忠昆;李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Hsp27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热休克蛋白27 (Hsp27)的表达.方法 实验研究.对2013年5~8月在福建省眼科研究所将84只SD大鼠用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与对照组,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与逆转录PCR从转录和翻译水平观察Hsp27在糖尿病SD大鼠(1、2、4周)视网膜上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Hsp27蛋白及mRNA在对照组视网膜中不表达或弱表达,在DR组中表达呈进行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27蛋白主要表达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外核层及内界膜等.结论 Hsp27参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缺血缺氧与氧化应激的发病机制,对视网膜与视神经细胞起到内源性的保护作用.

    作者:许建斌;谢茂松;胡建章;徐国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抗病毒药物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进展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主要是由疱疹族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致盲性眼病,早期有效及时地抗病毒药物治疗是减少失明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的研究认为静脉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对侧眼的发病率.新型的口服抗病毒药物伐昔洛韦、缬更昔洛韦、泛昔洛韦等生物利用度更高,成为治疗ARNS的另一选择.玻璃体腔内注射膦甲酸钠、更昔洛韦可以在眼内形成较高药物浓度并直接作用于病灶,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这些新的抗病毒药物以及不同的用药方式使ARNS有了良好预后.

    作者:张娇娇;张学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视神经起始部挫伤一例

    患者男,36岁.以“左眼摔伤后视力丧失1d”于2014年2月10日收入我科.患者1d前入厕后站立突然晕倒,当即昏迷,左眼流血,视力丧失伴疼痛.追问病史,患者诉摔伤时面部朝地,水龙头磕及左眼内侧.既往史:患强直性脊柱炎数年,近年来未正规治疗.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脏、肺部、腹部未见明显异常.眼专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无光感,眼压右眼15 mmHg左眼12 mmHg,左眼下睑及内眦部皮肤裂伤,伤口呈半月形,长约5 mm,深及肌层.

    作者:赵聪玲;罗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