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法同时测定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中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的含量

刘娇艳;李典赛;陈晓辉

关键词:厄贝沙坦, 氢氯噻嗪, 分散片,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中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mmol·L<'-1>乙酸胺水溶液(28:72,v/v),检测波长220nm,流速1.0mL·min<'-1>,柱温室温.结果:厄贝沙坦浓度在3.0~60.0μg·mL<'-1>(r=0.9998)范围内,氢氯噻嗪浓度在0.25~5.0μg·mL<'-1>(r=0.9995)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RSD(n=6)分别为0.2%,0.4%.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1.7%,100.0%.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专属性强,能有效地控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的含量.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超声检查异常改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采用超声检查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异常改变及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97例老年2型糖尿病(观察组)和87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均无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减退的临床表现,无甲状腺疾病病史.采用超声测量两组受检者的甲状腺体积、观察甲状腺腺体回声及有无结节.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体积显著高于对照组,甲状腺肿大及结节发生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受检者甲状腺实质回声异常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进行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其腺体结构异常,为进一步诊治奠定基础.

    作者:陈英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两种镇痛方法在人工流产术中的比较分析

    目的:观察两种镇痛方法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减轻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的效果.方法:80例(6~10周)早孕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丙泊酚组(A组),利多卡因加阿托品组(B组).A组丙泊酚静脉推注,B组2%利多卡因加阿托品0.5mg宫颈旁阻滞.结果:A组无一例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B组仅有两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A组镇痛效果显著.结论:两组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术中出血不会增加.A组价格昂贵,要求麻醉师全程监测;B组更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吕晓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PPH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4年以来施行的66例治疗重度痔的护理体会.结果:66例重度痔患者经PPH治疗后,出现4例肛门处疼痛较明显,12例肛门坠胀感明显,6例有轻微牵拉感,其余44例疼痛轻徽,16例出现尿潴留,经腹部按摩、热敷,肌注新斯的明后14例自主排尿,2例导尿,2例术后出血量较多,予以药物治疗,局部压迫后血止.结论:PPH治疗重度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将成为重度痔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韩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大黄、芒硝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观察与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采用大黄、芒硝辅助治疗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补液、抑酶等治疗,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治疗外,另加用胃管注入生大黄汁及生大黄汁保留灌肠和外敷生大黄芒硝.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更快缓解,进食更早,出现并发症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均为P<0.05).结论:大黄与芒硝联合应用治疗SAP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做好治疗期间的观察和护理,是充分发挥疗效的关键.

    作者:杨玉荣;饶慧燕;王秋红;刘铁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7月诊治的黄疸型肝炎患者102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给予甘利欣(甘草酸二铵)、泰特(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茵陈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0%,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且能够自行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型肝炎疗效更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韩春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从拉卜楞寺医学院的发展浅析藏医学的传承模式

    创建于18世纪末的拉卜楞寺医学院是多麦地区藏医药传习的中心,并影响其周围广大地区和蒙古族地区,在藏族医学的传承及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拉卜楞寺医学院(即拉卜楞曼巴扎仓)的历史沿革、教学内容、人才培养进行详细的阐述介绍.

    作者:看召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骨质疏松症的社区健康教育

    我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试对绝经期女性和老年男性等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进行社区健康教育,让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正确补钙,适度户外运动,合理用药,预防跌倒,定期检查骨密度,以从根本上减少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利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防潮技术在中药颗粒剂中的应用进展

    吸潮问题是困扰中药颗粒剂生产和储存的一大难题.通过以中药颗粒荆制备工艺流程为着手点,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中药颗粒剂的吸潮主要影响因素及归纳总结中药颗粒剂防潮措施,以推动中药颗粒剂防潮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完善.

    作者:杨凌宇;季巧遇;张楠楠;李琼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眩晕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

    眩晕症在人群中患病率约为5‰,涉及神经内科、耳鼻喉科、脊柱科、心血管科等多学科的多种疾病.现就目前研究发现的引起眩晕的较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沈文翠;刘远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术后腹泻22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术后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食管癌术后腹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补脾益肠丸.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0%.结论:补脾益肠丸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有效地改善肠道功能的紊乱,对食管癌术后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文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浅议肝癌的从脾论治

    通过历代医家的论著,分析肝癌的临床症状和介入术后的副反应等方面的病机与脾虚的关系,以及理气健脾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简要阐述肝癌从脾论治的理论依据.

    作者:吴永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优势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优势.方法:将64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结合奥曲肽,同时治疗组应用云南红药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5±2.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5±3.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满意,使用简单、方便、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锦卫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抗病毒颗粒的薄层鉴别

    目的:建立抗病毒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抗病毒颗粒中的川芎、牛蒡子等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与结论:本试验所确定的鉴别方法稳定可靠,能较为合理地对处方中各组分进行定性鏊别,重复性强,可作为抗病毒颗粒的鉴别方法.

    作者:孙晓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拖线引流法在肛肠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拖线引流术在肛肠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肛肠科初次住院手术的136例患者(其中肛瘘78例,肛周脓肿58例)进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拖线引流术组(治疗组,68例)和切开挂线术组(对照组,68例),并根据住院天数、愈合时间、治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结果做出评价.结果:拖线引流术组与切开挂线术组两者有效率分别为94.10%和92.6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住院天数、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mL)及术后疼痛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拖线引流术组能明显缩短住院天数及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是临床治疗肛瘘、肛周脓肿有效的一种手术方法.

    作者:胡德昌;郭修田;曹永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重度痔疮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重度痔疮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重度痔疮患者94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49例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0.5±3.0)min、(3.0±1.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4.5±3.5)min、(5.0±1.5)d,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疮临床效果满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洪彪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59例直肠癌手术治疗分析及并发症

    目的:探讨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直肠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情况,其中施行Miles手术32例,双吻合器吻合14例,手术缝合6例,姑息性手术7例.结果:57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其中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肺内感染死亡1例,均为70岁以上高龄病人.发生并发症15例.结论:直肠癌患者应根据肿瘤部位、恶性程度、Dukes分期而采用不同的术式,应注意从手术技巧的改进与提高上来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环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胃粘膜的影响观察

    目的:时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胃粘膜的影响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取180例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并给予不同剂量,同时对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服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后,患者临床表现并无明显差别(P>0.05);且随着阿司匹林剂量的增加患者胃粘膜受损程度也逐渐加重.结论:阿司匹林的应用应在尽量减少该药对胃粘膜损伤前提下满足患者的治疗需要,同时做好监测和防控工作.

    作者:肖六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巴曲酶联合立普妥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巴曲酶联合立普妥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脱水、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凝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加用巴曲酶联合立普妥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巴曲酶联合立普妥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X2=6.4077,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无出血现象,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巴曲酶联合立普妥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满意,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文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药物治疗、牵引、电脑中频脉冲治疗等治疗方法.结果:治疗186例,取得满意疗效176例,总有效率为92.00%,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程短、起效快、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惟清;储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传统中药人才的现代职教培养模式研究

    目的:建立一套完整的中药人才现代职教培养模式.方法:进行职业分析、专项能力分析及教学分析,教学软硬环境的开发与精品课程教材开发,并对教学实践与管理,教学评价与社会评价进行研究.结果:我校已从素质建设、能力建设、专业技能建设等方面综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药人才现代职教培养模式.结论:此举可为职业中药人才的培养提供较好的参考作用.

    作者:苏兰宜;罗玲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