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丹参注射液过敏性不良反应84例文献分析

全良智;戴卫波;曾聪彦

关键词:复方丹参注射液, 过敏性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致过敏性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检索1994-2008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对复方丹参注射液致过敏性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复方丹参注射液致过敏性不良反应病例84例,男性43例,女性41例,其中死亡3例;过敏性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给药30min以内;病例中共54例年龄在50岁以上,占全部病例的64%.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导致过敏性不良反应,多发生于50岁以上患者中,严重时危及生命,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治疗功能性头痛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头疼的效果,以提高疗效,解除头痛患者长期忍受疼痛之苦.方法:随机选取功能性头痛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只给予一般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针灸疗法明显提高了功能性头痛的疗效.结论:针灸疗法是治疗功能性头痛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夏太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外科手术治疗6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GP)的治疗方式和手术时机的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64例AGP患者的临床资料,轻型患者先进行保守治疗,待病情缓解后择期手术;重型患者先施行早期手术,保守治疗后再择期手术.结果:56例轻型患者均无并发症,治愈出院;8例重型患者除1例早期手术患者于术后第3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外,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应正确判断和选择手术时机,才能切实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谭国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前者采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后者采用单纯侧切术,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4%,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肛门外形美观,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家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策

    通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医院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护理教育,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并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力资源,营造和谐温馨安全的医疗环境.

    作者:方亚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65例宫腔镜检查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诊治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 2008年1月-2009年1月165例行宫腔镜检查的病例资料.结果:发现宫腔内病变(检查结果阳性)117例,阳性率70.91%,同时行相应手术治疗32例,阳性率27.35%,其中包括宫颈管及宫腔粘连分离,子宫内膜及宫颈管息肉、带蒂粘膜下肌瘤摘除,嵌顿的宫内节育器取出,残留胚物清除,输卵管口膜性粘连分离及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等,对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及疑似子宫内膜癌的病例进行活检病理,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检查安全可靠,对妇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有较高价值,是现今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

    作者:刘秋叶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研究

    目的:探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4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进行检测,同时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析其结果.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血清IgG、IgA、IgM水平升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的变化规律,对临床诊断、评价疗效和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申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卵巢黄体破裂出血伴宫内妊娠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黄体破裂出血伴宫内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针对我院4例卵巢黄体破裂出血伴宫内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误诊原因并讨论其治疗原则.结论:妇科临床遇到急性腹腔内出血病例应考虑这一特殊情况,对有停经或尿妊娠试验阳性者,术后可隔日查血 HCG,以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蓝清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应用数码技术提高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

    野外实习是中药学专业基础课程药用植物学内容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时间短内容相对复杂,且在开放的野外教学环境里组织教学难度大.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数码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丰富教学资源的重要方法.

    作者:何先元;付利娟;张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异丙托溴铵联合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托溴铵联合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按不同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异丙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组58例,舒利迭治疗组45例,对照组32例,观察并比较治疗14周后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与异丙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与舒利迭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舒利迭治疗组与异丙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组疗效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MP-9、PIIINP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Ⅲ型前型胶原氨基端肽(PIIINP)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MP-9、PIIINP,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MP-9、PIIIN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MP-9、PIIINP含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钰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银杏达莫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11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银杏达莫70mg、胞二磷胆碱750mg静滴,B组用维脑路通1000mg、胞二磷胆碱750mg静滴,1次/d,10d为1疗程.治疗前后测定血清ET.另设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ET含量.将A、B两组治疗前血清ET与对照组对比,并比较两组治疗后ET含量.结果:A、B两组血清ET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含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与B组比较血浆ET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杏达莫能更有效降低TIA患者血浆ET含量.

    作者:楚建元;李小珍;易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平衡牵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平衡牵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7例严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平衡牵引治疗,经1.5~12个月随访,37例患者中,肘关节功能优32例、良3例、可2例.结论:平衡牵引满足肱骨髁上骨折的固定要求,有利于肱骨髁上骨折的复位,有利于减少肘内翻的发生,有助于防治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

    作者:曾浩;蒲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常见出血实验模型的建立方法

    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有关出血实验模型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从脑、眼、肺、胃、胰腺和子宫等常见出血部位入手,对出血实验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概述,为止血药物的实验室研究提供更多的方法学依据.

    作者:楼彩霞;崔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地屈孕酮预防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黄素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配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口服能否辅助预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促排卵中出现的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方法:将PCOS患者在促排卵治疗卵泡黄素化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A组为研究组21例,在至少有1个卵泡直径≥18 mm时尿LH峰出现时或无尿LH峰出现而宫颈黏液评分较前下降时,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5 000 IU,同时口服地屈孕酮10mg;B组为对照组21例,在至少有1个卵泡直径≥18 mm尿LH峰出现时或无尿LH峰出现而宫颈黏液评分较前下降时,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10 000 IU.结果:A组21例患者中排卵率为85.71%,LUFS发生率为14.29%;B组21例患者中排卵率为38.10%,LUFS发生率为61.90%.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配伍地屈孕酮口服对辅助预防PCOS患者促排卵中的LUFS的发生有意义.

    作者:连蔚;欧阳贺月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药及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概况

    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之一.综述了在中药及复方的物质基础研究中常见的方法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希望为探明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提供借鉴.

    作者:何群;汪宁;段金廒;丁安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阴道彩超诊断宫颈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对宫颈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作阴道彩超检查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宫颈病变声像图特征.结果:宫颈癌40例,诊断符合率95.24%;宫颈息肉29例,诊断符合率88.46%;粘膜下肌瘤9例,诊断符合率90%.结论:阴道超声对中、晚期宫颈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分期.

    作者:潘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22例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治疗与西药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汤剂与醋酸泼泥松口服治疗,中医治疗前期以利水消肿、健脾益气为主,后期以健脾补肾为主.结果:本组22例,治愈16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36%.结论:运用中药辨证治疗联合西药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杨晓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关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肾病综合征临床十分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及预后.

    作者:钟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炮制方法对杜仲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杜仲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杜仲生品及6种不同炮制品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绿原酸的含量:盐蒸制>盐制砂炒2>盐制砂炒1>盐炒制2>盐炒制1>清炒>生品.结论:炮制方法对杜仲中绿原酸的含量有影响,且以盐蒸法较为理想.

    作者:彭修娟;张亚强;宋小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9年外科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48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 [1]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0.6岁,男女比为1.5∶1,部位以胃多见.病理诊断GIST良性19例,交界性13例,恶性16例.48例均行根治手术或局部切除.结论:GIST的诊断有赖于纤维光镜及钡剂肠道造影与免疫组化的结合,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杨志锋;江小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