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钢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70例 OSAS 患者(观察组)按照呼吸睡眠暂停通气指数(AHI)分为三组。 A 组(轻度组):20例;B 组(中度组):24例;C 组(重度组):26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58例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及 A、B、C 组术前、术后血清 IL-18和 MCP-1的水平。结果观察组及 A、B、C 组 AHI、脉压差(PP)、IL-18、MCP-1等指标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低血氧饱和度(LSaO2)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 <0.01)。且 A、B、C 组三组间比较,各指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随着 OSAS 病情的加重,AHI、PP、IL-18、MCP-1等指标明显上升,LSa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患者术后 PP、IL-18、MCP-1等指标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IL-18和 LSaO2呈负相关(r =-0.401,P =0.029);IL-18和 AHI呈正相关(r =0.442,P =0.027)。 MCP-1和 LSaO2呈负相关(r =-0.497,P =0.019),MCP-1和 AHI 呈正相关(r =0.793,P =0.011);IL-18和 MCP-1呈正相关(r =0.439,P =0.021)。结论 IL-18、MCP-1与 OSAS 的发病关系密切,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李新;梁宗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机械通气( MV)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1-12月期间入住我院 EICU 并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 MV 时间超过48 h 的1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发生 VAP 将患者分为 VAP 组和非 VAP 组,统计两组间在相关变量上的差异。结果相关变量的单因素检验10个变量是影响 VAP 的危险因素,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仍保留的因素有: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天数、使用抑酸剂、使用镇静剂。结论在 EICU 中,VAP 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以减少 VAP 的发生。
作者:陈士昌;李东伟;刘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外源性褪黑素(MT)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 Wistar 大鼠随机平均分为三组(n =10),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磷酸盐缓冲液(PBS)复苏组(S)、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褪黑素(MT)复苏组(L)。 C 组不建立休克模型,S 组在休克复苏前静脉注射 PBS 1 ml,L 组在休克复苏前静脉注射褪黑素(MT )1 mg,休克复苏后观察240 min。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的变化,生化法检测血清 ALT、AST 含量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两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 MPO 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L 组大鼠肺组织 MPO 含量明显低于 S 组(P <0.05)。两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 TNF-α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L 组大鼠血清 TNF-α含量明显低于 S 组(P <0.05)。两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 ALT 及 AST 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L 组大鼠血清 ALT 及 AST 含量明显低于 S 组(P <0.05)。结论 MT 能够减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所导致的大鼠肝、肺损伤,降低炎症反应,利于休克的复苏及脏器的保护。
作者:刘欣伟;赵勇;周大鹏;柳云恩;张玉彪;侯明晓;项良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选择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5例颅咽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随访并评估生存质量。结果肿瘤全切除70例,次全切除15例,部分切除10例。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垂体功能低下及尿崩。术后随访8个月至5年,死亡16例(16.8%),复发14例。性别和切除程度是影响术后5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颅咽管瘤,5年生存率较高,且复发率较低。
作者:李志鹏;吴鹏飞;王运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IGM)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及动态血压异常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6例单纯 EH 及36例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 EH 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等代谢参数及颈动脉 AS 病变与24 h 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然后对合并 T2DM 的 EH 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血糖代谢参数,以及 CIMT 与动态血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合并 T2DM 的 EH 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LDL-C)、载脂蛋白 B(apo-B)、尿酸、纤维蛋白原浓度等代谢参数均显著高于单纯 EH 患者(P <0.05或 P <0.01)。与单纯 EH 患者比较,合并 T2DM 的 EH 患者颈动脉 AS 发生率(80.6%比56.5%, P <0.05)及 CIMT[(1.24±0.28)mm 比(1.04±0.26)mm,P <0.01)]显著增高,且24 h 平均收缩压(24 h-mSBP)[(136.81±10.44)比(131.22±9.75)](P <0.05)、日间平均收缩压(dmSBP)[(140.39±10.87)比(133.22±9.74)](P <0.01)、24 h 平均脉压(24 h-mPP)[(65.56±5.01)比(59.57±4.82)](P <0.01)及日间平均脉压(dmPP)[(67.44±5.71)比(59.70±4.03)](P <0.01)均显著高于单纯 EH 患者的相应指标(P <0.05),而两组间其他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 >0.05)。 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在合并 T2DM 的 EH 患者中,其 CIMT 与 FPG (r =0.418, P =0.011)、HbA1 c(r =0.719,P <0.01)显著正相关,但与 PBG 无显著性相关(P >0.05);而动态血压参数中24 h-mSBP(r =0.414,P =0.012)、dmSBP(r =0.422,P =0.01)、nmSBP(r =0.372,P =0.026)及24 h-mPP(r =0.639,P <0.01)、dmPP (r =0.545,P <0.01)、nmPP(r =0.696,P <0.01)均与 CIMT 显著正相关;24 h-mDBP、dmDBP 及 nmDBP 则与 CIMT 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代谢异常可与其他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协同作用,加重 EH 患者 AS 病变,进而导致血压波动异常。因此,改善这些 EH 患者的糖代谢状态可降低其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危险。
作者:王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2例患者,经积极充分术前处理后均接受手术治疗,并顺利出院。其中,行全身麻醉下改良根治术40例,保乳改良根治8例,单纯乳房切除术8例,区段切除1例;局部麻醉下肿瘤切除术5例。结论老年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点,大部分老年人对手术可良好耐受,故手术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式个体化。
作者:罗灿军;黄威;孙刚;吕程;王梦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术前计划辅助后颅窝脑膜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3例后颅窝脑膜瘤患者分别行脑血管 CT 和头颅 MRI 检查。影像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和术前计划,判断神经血管和肿瘤的空间关系指导手术,术后进行合并症以及随访疗效判定。结果虚拟现实术前计划中后颅窝脑膜瘤与周围神经血管的显示清晰。脑膜瘤切除 Simpson 分级Ⅰ级5例(38.46%),Ⅱ级5例(38.46%),Ⅲ级3例(23.08%),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合并症,出院时KPS 评分均在90分以上,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结论虚拟现实术前计划用于治疗后颅窝脑膜瘤有助于清晰直观地显示肿瘤与神经血管的空间关系,确保手术安全和有效。
作者:周青;汤可;谢金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低温机械灌注对提取胰岛质量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于2010-2013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进行。制备 DCD 猪模型并切取胰腺,检测并分析不同时间(0、120、180、240 min)低温机械灌注后提取胰岛的各评估指标(胰岛当量、纯度、活性及胰岛素释放指数)的变化。结果在胰岛当量、活性及纯度方面,低温机械灌注组(120 min 组、180 min 组、240 min 组)均高于非灌注组(0 min 组),其中机械灌注180 min 组与0 min 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胰岛素释放方面呈现与其他指标相同趋势,机械灌注180 min 组胰岛素释放指数为高,且与0 min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机械灌注后提取胰岛质量明显提高,且在机械灌注180 min 时胰岛质量达佳。
作者:富大智;宋文卿;王越;程颖;刘永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运用灰阶血流显像(BFI)技术评估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对照组每晚服用相同剂量安慰剂(面粉)。两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用超声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和 BFI 技术对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检出率。结果治疗后超声检查,治疗组 IMT 及斑块检出率较对照组减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运用 BFI 技术后斑块检出率高于 CDFI 技术,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确切,BFI 技术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
作者:陈礼波;杨丹;谭伟华;张莉;刘德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碎石术(Min-PCNL)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52例临床资料。结果52例经手术均成功取石,Ⅰ期取石率92.3%(48/52),Ⅱ期取石4例。双通道取石8例。手术时间平均(84.2±3.5)min,平均出血(88.5±6.0)ml,肾造瘘管留置3~8 d(4.5±0.5)d,术后6~8 h 进食,平均住院(5.5±0.5)d,全部患者未出现延迟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手术具有微创、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结石取净率高、安全可靠等优点,可作为复杂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马海;董孟华;李杨;顾生强;周文奇;胡卫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泌尿外科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 MPCNL 治疗上尿路结石27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2724例患者(2835个肾),行 MPCNL 3078次。其中,Ⅰ期手术2696次(87.59%),Ⅱ期手术357次(11.60%),多次手术25例(0.81%)。采用单通道碎石2786例(98.27%),双通道碎石44例(1.55%),三通道碎石5例(0.19%)。术后患者行 ESWL 和(或)输尿管软镜辅助治疗173例(6.35%)。手术时间(120.4±50.5)min。 MPCNL 术后总结石清除率91.2%,行 ESWL 和(或)输尿管软镜辅助治疗后结石清除率为94.1%。住院时间(10.6±3.2)d。术中或术后输血61例(2.24%),因出血严重术后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8例(0.29%)。术后肾破裂致肾切除1例(0.04%)。术后发现结肠损伤1例(0.04%)、胸膜损伤5例(0.18%)。术后感染性休克28例(1.03%),其中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0.04%)。术后7 d 因肺栓塞致死亡1例(0.04%)。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可靠、高效。
作者:陈文彬;崔书平;刘飞;曾博文;殷克卿;韩建鹏;王军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利用 Caco-2和 MDCK 细胞单层模型探讨石杉碱甲与银杏内酯 B 的跨细胞转运过程及其机制。方法建立 Caco-2和 MDCK 细胞单层模型,将 Caco-2和 MDCK 细胞分别按密度1×105、5×104个细胞/ cm2接种到 transwell culture plate inserts 上培养,待细胞单层达到一定密度程度后进行转运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杉碱甲和银杏内酯 B 在不同侧面、不同浓度条件的跨单层细胞转运的情况,同时计算累计的透过量。结果在两种不同单层细胞模型上,石杉碱甲与银杏内酯 B 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分泌。结论石杉碱甲和银杏内酯 B 跨细胞转运同时存在吸收和分泌的动力学过程。
作者:张琦;赵文萃;郭涛;刘福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1988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梗阻的时间、性质与发病原因的关系及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45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痊愈;3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非肿瘤性原因引起的肠梗阻占58.06%(18/31),肿瘤性原因占41.94%(13/31)。手术至肠梗阻发生的时间,非肿瘤性肠梗阻较短,肿瘤性肠梗阻较长,梗阻时间可作为肿瘤性或非肿瘤性肠梗阻的判断指标。结论肿瘤性肠梗阻发病较晚,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非肿瘤性肠梗阻发病较早,症状重,非手术治疗多可治愈。
作者:王延明;岳海岭;茆成祥;刘宙;陈伟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减退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确诊为甲状腺机能减退致急性肾损伤且有完整随诊资料的患者7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各项指标的变化及肾脏病理特点。结果本组7例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肾功能明显改善,其中6例恢复正常,脂质代谢纠正,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可致急性肾损伤,肾损伤与甲状腺功能及血脂水平相关,临床特点为尿检轻度异常,轻中度 SCr 增高,肾脏病理以急性小管间质病变为主,肾小球病变轻。及时有效地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可恢复正常肾功能。
作者:梅冬冬;彭月萍;黄兰兰;殷士涛;李慧敏;王显;张宏;李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补肾生血方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其与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将60例 CAA 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另设空白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补肾生血方加司坦唑醇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司坦唑醇口服治疗。检测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9个月以及空白对照组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结果(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CAA 患者治疗前 CD4+、CD8+、CD4+/ CD8+,CD4+ CD45RA +、CD4+ CD45RO +、CD8+ CD45RO +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CD3+、CD8+ CD45RA +的表达两者间无差异(P >0.05);(3)实验组治疗前后 CD3+、CD4+、CD8+、CD4+/CD8+、CD4+ CD45RA +、CD4+ CD45RO +、CD8+ CD45RO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CD8+ CD45R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 CD4+、CD8+、CD4+ CD45RA +、CD4+ CD45RO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CD3+、CD4+、CD8+、CD8+ CD45RA +、CD8+ CD45RO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补肾生血方联合司坦唑醇治疗 CAA 疗效显著,并且在改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方面能体现出明显优势。
作者:李海霞;陈楠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将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兔骨折模型中,观察异种移植后的安全性,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异种移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作新西兰兔胫骨横断骨折模型,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生理盐水组。于骨折模型建立后第3天,在 C 形臂 X 线机辅助下垂直于骨折断端进针,分别注射浓度为1×107个/ ml 经 BrdU 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l 和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后每天观察一般情况,分别于细胞移植后第3、7天行血常规、血生化检测,采用空气栓塞处死新西兰兔,进行骨折断端组织、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结果细胞移植后两组一般情况观察无差异;细胞移植后第3天,两组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移植后第7天,两组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细胞移植后第3、7天,细胞移植组骨折断端组织、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细胞移植后第7天,细胞移植组在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见散在分布着呈现绿色荧光的阳性细胞。结论异种移植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骨折断端可以大量存活,且未导致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因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郑铁钢;李永乐;刘宝平;范先东;李铁军;孙义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 FAK/ Paxillin 信号通路在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侵袭伪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筛选 P-FAK (Tyr397)抑制剂 Y15适宜浓度,使之仅抑制 FAK 397位酪氨酸磷酸化,不抑制 FAK 及细胞内其他基因表达;选用适宜浓度 Y15抑制乳腺癌 MDA-MB-231细胞中 FAK 磷酸化,采用原位明胶酶谱法检测侵袭伪足形成及细胞外基质降解能力;采用细胞黏附实验和侵袭小室实验检测 MDA-MB-231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黏附和侵袭能力。结果1μM Y15能显著抑制 MDA-MB-231细胞中 FAK 397位酪氨酸磷酸化和 paxillin 118位酪氨酸磷酸化且不影响 FAK 和 paxillin 表达量;抑制 MDA-MB-231细胞中 FAK磷酸化能显著抑制细胞侵袭伪足形成,并抑制其细胞外基质降解能力;抑制 MDA-MB-231细胞中 FAK 活化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黏附及向周围侵袭的能力。结论 FAK/ Paxillin 信号通路参与调节乳腺癌细胞侵袭伪足形成,促进肿瘤侵袭、转移。
作者:张巍;王春晖;许丹;孙忠怡;高广荣;光洪德;周文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病例1,患者男性,43岁。因“鼻塞,头痛伴流脓涕2月”入院。患者头痛较重,间断性,无耳闷,耳鸣,涕中带血等症状。入院后 CT 检查示:蝶窦炎,蝶窦囊肿。入院后常规检查未发现手术禁忌证,随给予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术中见蝶窦内有较多脓性分泌物,术后病理报告为慢性炎症,给予抗生素等治疗,头痛症状减轻,1周后出院。出院后1周又开始出现头痛,给予对症处理,头痛症状无明显缓解并持续加重,鼻咽部作 MRI 检查,发现鼻咽部组织增厚,再次内镜下活检,确诊为鼻咽癌。
作者:管志江;张旭阳;李斌峰;张学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修复退变椎间盘的种子细胞,在组织工程领域研究较热。干细胞分化是通过动态的基因水平变化精确控制的,而基因水平与蛋白水平往往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蛋白质组学对了解向髓核分化的分子动力学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目前蛋白组学在组织工程椎间盘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艳玲;韩小博;周跃;李长青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持续性非卧床式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状况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8例CAPD 患者随机分为左卡尼汀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送检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一氧化氮(NO)、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胆固醇(Chol),观察 CAPD 患者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34例 CAPD 患者服用左卡尼汀治疗3个月后, Hb 、TF、Alb、hs-CRP、IL-6、NO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Chol 水平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卡尼汀对 CAPD 患者的营养不良及微炎症状态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高峰;李芳;贺晓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