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离退休干部心脑血管疾病对记忆力的影响

王先华;高虎;何仕强;邱骁伟;刘吉林

关键词:离休干部, 心血管疾病, 记忆力
摘要:目的 探讨离退休干部心脑血管疾病对其记忆力的影响.方法 用WHO所通过的命名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病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其他心脏病及脑血管病.751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离休干部作为实验组,12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诊断明确的相关疾病患者进行<临床记忆量表>(甲套)检查.按量表要求将原始分换算为量表分,依量表分查得记忆商(MQ).结果 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指向记忆(指向)、联想学习(联想)、图像自由回忆(图像)(除神经衰弱患者外)、无意义图形再认(图形)、人像特点回忆(人像)五项分测验及记忆商(MQ)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与记忆力衰退呈明显的正相关性.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误诊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1例

    病人,男,49岁.于2个月前出现胸骨后轻度针刺样不适,进热食后明显,伴反酸.后逐渐出现频繁咳嗽、咳痰,咳嗽为刺激性,咳大量白色黏液痰,当地镇医院考虑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抗感染治疗数周,效果不佳.查体:体温36.3 ℃,脉搏86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4/9 kPa(1 kPa=7.5 mmHg).

    作者:陈长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丝裂霉素滴眼液在带蒂结膜瓣移植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带蒂结膜瓣移植及术后应用丝裂霉素滴眼液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98例(130眼),随机分成3组:A组29例(38眼),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常规使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点眼治疗,B组35例(47眼),C组34例(45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术后B组常规使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点眼,C组应用0.1 g/L 丝裂霉素联合皮质类固醇滴眼液点眼治疗.结果 随访观察6~24个月,A组有11眼复发,复发率28.95%,B组有4眼复发,复发率8.51%,C组有1眼复发,复发率2.22%.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应用丝裂霉素滴眼液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尤媛;高方;宋斗;孙桂珍;孙佳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在野战手术车内行骨科手术的体会

    野战手术车是我军配发的新型重要医疗装备,自配备以来,尚未经过实战检验.在汶川地震期间野战手术车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在车内进行了84例骨科手术,全部获得良好效果,显示了野战手术车在伤病员的紧急救治和早期手术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丁海蛟;高燕;张英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评价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2007年4月-2008年4月处方4 587张,用卫生部制定的处方评价表进行分析,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的分析方法,结合药物利用指数(DUI)对其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处方数占处方总数的32.1%,用药金额占总用药金额的22.83%;头孢菌素类药物金额居第一;在DDDs排序中口服类药物的总DDDs略高于注射类;大部分抗菌药物DUI接近1.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有越梯级用药现象.

    作者:李芳;王宝仁;许彦国;姜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膨胀止血绵填塞治疗喉部术后严重出血1例

    病人,女,63岁.3年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食管癌,给予手术切除,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受凉感冒后加重,3年来基本只能卧床,当地医院未能给予进一步治疗,本次以严重呼吸困难转来我院治疗,检查患者意识模糊,三凹征明显,为吸气性呼吸困难,紧急行纤维喉镜检查发现两侧声带不活动,声门闭合,诊断食管癌术后双侧声带麻痹,呼吸困难Ⅲ度,给予行紧急气管切开,患者呼吸困难很快改善,意识渐转清.

    作者:欧江勇;张云高;刘健民;何志刚;黄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不同期别的尘肺病患者,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并将双肺成功隔离,一侧肺纯氧通气,一侧肺采用灌洗液反复灌洗,并于灌洗前及灌洗后分别测定血气、肺功能.全肺灌洗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与治疗前对比其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肺通气功能以及肺弥散功能灌洗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成功进行双肺同期肺灌洗10例,术中顺利,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全肺灌洗术疗效好、安全,并发症发生少,是治疗尘肺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敬梅;江玲;南萍;王永兴;谢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2气腹对心律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LC CO2气腹对心律的影响.方法 我院近年来施行316例LC,其中17例于气腹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对其发生原因和防治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腹腔注入CO2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2例,室性期前收缩3例,房室分离2例,均于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其原因可能与腹腔快速充气、腹腔压力增加及全身麻醉药对心血管的抑制作用有关.结论 高原地区行CO2气腹时充气要缓慢,使机体对腹内压的增高有一个适应的代偿时间,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只要及时处理,都能较快恢复.

    作者:王育红;王同猛;尚安云;李宏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白癜风患者血浆与皮肤组织中神经肽Y的检测意义

    目的 探讨白癜风与神经肽Y(NPY)的关系.方法 检测65例白癜风患者血浆与局部(白斑处与非白斑处)皮肤疱液神经肽Y浓度,并将白癜风组血浆神经肽Y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白癜风组血浆NPY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寻常型与节段型两种类型白癜风血浆NPY浓度均有升高(P<0.01,P<0.05);进展期血浆NPY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稳定期则未见此种变化(P>0.05).节段型白癜风白斑处NPY浓度明显高于非白斑处(P<0.05).结论 神经肽Y与白癜风的发病与发展有一定关系.

    作者:韩庆国;王建平;温海英;王磊;赵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对快速进入高原部队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措施探讨

    目的 了解急性高原病(AMS)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预防措施. 方法 2006-2007年两次进入高原某地进行军事演练,伴随卫勤保障任务,通过在平原集结时之前,进行身体调整,加大训练强度,进入高原后,延长休整天数,进行心理干预,开展AMS知识的宣传教育,采用问卷、卫生队、卫生室进行病员登统计、个别问诊、检查的方法,了解部队进入高原后AMS的发病情况.结果 2006年9-10月份与2007年9-10月份两次进入高原人员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发病率由21.6%下降为13.4%及住院率0.72%下降为0.48%,2007年9-10月份与2006年9-10月份重度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发病率都有所减低.结论 在常规的卫勤保障基础上,应调整进入高原的休整期,一般7 d 左右为宜,加强高原卫生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官兵们对低氧危害性和机体代偿能力的认识,克服高原恐惧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责任心.这样可以大大地降低AMS的发病率和住院率,有效地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

    作者:张玉贵;孙梅;詹国清;王川江;时艳军;张平;孙洪体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表现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表现和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同时检测2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NO和NOS.结果 中毒组83%的患者有明显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为明显,治愈出院26例,3例死亡;中毒组患者血浆NO和NO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头碱中毒可导致多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同时可以导致NO和NOS升高,造成细胞毒性.

    作者:杓进堂;翟丽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脂与转氨酶水平与脂肪肝的关系观察

    为探讨血脂与转氨酶水平与脂肪肝的关系,笔者将近几年来被诊断为脂肪肝患者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为2005-2007年本院体检的部分人群(排除各种肝炎、糖尿病及药物性肝损害史)共650人,其中男397人,女253人,年龄25~65岁.

    作者:田伟;张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单次口服常规剂量甲氧氯普胺出现椎体外系副反应1例

    病人,女,20岁.反复上腹胀痛、反酸2月.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其余未见异常.上腹部B超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门诊予以甲氧氯普胺片10 mg,3次/d,果胶铋胶囊100 mg,3次/d 口服治疗,病人回家服用首次剂量药物20 min 后开始出现不自主头后仰,发音困难,颈部紧缩感,双眼发直,伴有惊恐不安等症状,但意识始终清楚.

    作者:江红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肺炎误诊为肺癌2例

    例1, 男,40岁.咳嗽、咳痰1周,胸部透视,发现右肺尖小片状阴影.螺旋CT示,右肺尖阴影呈团块状,有分叶,境界较清晰,可见短毛刺.薄层重建后连续观察,似有营养血管向肿块供血.患者病前无明显受凉史,咳嗽呈阵发性,日间重,伴少量白黏痰.吸烟20年,每日1~2包.体检:体温36 ℃,脉搏 78次/min,呼吸 16次/min,血压 125/80 mmHg(1 mmHg=0.133 kPa).

    作者:黄修爽;刘卫平;张齐武;王英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经皮肾造瘘治疗上尿路结石229例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经皮肾造瘘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经验和教训,提高结石的治疗水平.方法 本组患者229例次,均为上尿路结石.治疗经过:在B超引导下,行患侧穿刺,见有尿液回流后依次扩张形成造瘘通道,置入输尿管镜或肾镜,找到结石,应用钬激光或气压弹道+超声吸引进行碎石、清石,治疗结束后置双J管和引流管,1周后复查,如发现有残余结石可再次清石或经体外碎石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205例,行229例次手术,患侧一次结石清除率为75.1%(172/229),经再次碎石、清石或体外碎石后,202例次治愈,占88.2%(202/229).术后并发症:发热,69例次,约占36%.气胸1例,术后严重出血1例,经栓塞治疗后痊愈.结论 经皮肾造瘘治疗上尿路结石效果好、并发症少.经多次应用后明显提高结石的清除率.

    作者:臧桐;杨同君;孙凤岭;郑清友;张国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成人麻疹120例临床特征分析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5岁的儿童发病率高,但是,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平均发病年龄后移,儿童麻疹的发病率显著下降,而成人麻疹的发病率则逐渐增加[1].2004年6月-2008年8月我院共收治成人麻疹120例,现对其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周玲媛;邹蒲秀;冯经华;尹凤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麻醉术中知晓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麻醉术中知晓是全麻过程中患者意识存在的标志,是一项严重的全身麻醉并发症,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应该竭力避免.目前我国现代麻醉条件下全麻术中知晓的发生率还不明了,并且国内外对于麻醉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一直尚未完全明确,这对麻醉医师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避免或减少麻醉术中知晓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降低了麻醉的质量,增加了患者的和社会的负担.本文就此内容作一综述.

    作者:娄景盛;邓小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P2X4受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一种慢性疼痛,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近研究显示脊髓背角神经根的小胶质细胞激活所表达的P2X4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提示其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本文就P2X4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前波;袁红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腹腔镜双肾囊肿去顶术后急性肺动脉栓塞1例

    病人,男,75岁.因体检时B超发现双肾囊肿2个月入院.查体:T 35.8 ℃,P 70次/min,BP 140/80 mmHg(1 mmHg=0.133 kPa).一般情况可,心肺腹及泌尿系专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余查体无特殊.入院诊断:双肾囊肿.血尿粪常规、心电图、胸片等无异常;B超:双肾多发囊肿;CT:双肾多发囊肿可能性大;IVP:双肾良性占位病变,囊肿可能性大.遂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双肾囊肿去顶术,术程顺利,患者出血不多、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董杰;马三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桥本病并发甲状腺癌64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桥本病(HD)合并甲状腺癌(T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4例HD合并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HD合并TC占同期甲状腺疾患的10.21% (64/627),其中乳头状癌占71.86%(46/64),滤泡状癌占21.86%(14/64),16例合并双侧甲状腺癌,术前误诊率达75%.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全切除术34例;加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4例;双侧甲状腺及峡部全切除术16例.同时行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术6例、患侧全颈部淋巴结清扫13例.随访6个月-8年,2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局部复发2例再次手术后存活至今.其中1例死于肾癌,其余均健在,未发现有远处转移者.结论 HD合并TC发病率高,以乳头状癌常见,术前确诊困难.甲状腺功能八项、B超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及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可确诊,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根治性切除手术,适宜的手术切除范围是治疗成败的

    作者:史立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型钠尿肽的变化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利用美国德灵公司(DADE BEHRING)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水平,并参照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功能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心功能Killip 3~4级组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也明显高于Killip 1~2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40%者显著高于左心室射血分数>40%者,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明显升高,与心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作者:凌侠;薛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