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国;左新成
目的 观察急性脊髓型减压病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对136例急性脊髓型减压病进行及时加压、高压氧、药物等综合治疗.结果 治愈61例(占44.85%),好转72例(占52.94%),无效4例(占2.94%).结论 对于急性脊髓型减压病,加压治疗应越早越好.同时,合理的高压氧治疗、药物、心理干预和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也非常重要.
作者:闫双银;钱存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用联合免疫噪声应激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将8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2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免疫造模组;C组为噪声应激组;D组为免疫+噪声应激联合组.比较造模后20 d 各组血清皮质醇、结肠组织中MPO、NO水平和结肠组织损伤评分.结果 联合免疫噪声应激法较免疫组、噪声应激组的结肠组织损伤评分、血清皮质醇、结肠组织MPO、NO含量均明显增高.结论 联合免疫噪声应激法建立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持续时间长,优于单一因素,是一种有价值的可行造模方法.
作者:李楠;王雪明;稽杨;张林;张虹;宋晶莹;石玉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肋间神经冷冻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开胸术后疼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选择80例接受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I组)和神经冷冻组 (II组), 静脉镇痛组行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后者采用北京库蓝公司JT-1型冷冻治疗仪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引瓶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以VAS评分判断两组术后胸部切口疼痛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冷冻组术后72 h 内VAS评分(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减轻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效果明显优于PCIA,且并发症更少.
作者:李永华;袁红斌;宋哲明;徐海涛;石学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研究覆盖义齿和全口总义齿的咀嚼功能.方法 19例半口覆盖义齿的患者和22例全口总义齿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测定义齿初戴当天、2周、6个月的咀嚼效率和大咬合力.结果 两组咀嚼效率和大咬合力不同,覆盖义齿组高于全口总义齿组.结论 应用覆盖基牙的半口覆盖义齿相比全口总义齿的咀嚼效率和大咬合力有明显提高,对口腔咀嚼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贾立辉;张亚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凝血酶时间(TT)是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检测凝血系统是否存在缺陷的首选试验,但其检验前质量控制易被忽视,有文献报道,实验前误差占70%[1],即使好的仪器设备也难以弥补标本采集过程中的误差和错误,合格的标本是保证血液检验质量的先决条件.笔者检测了60例溶血标本FIB,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粤;王北宁;韩玲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不同的手术方法、手术距受伤时间、术后外固定时间的长短对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终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10月,手术治疗62例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其中克氏针固定32例,微型螺钉固定20例,微型钢板固定10例:手术距受伤时间间隔<2周者41例,>2周者21例;手术后石膏等辅助外固定时间<6周者41例,>6周者21例.术后随访至内固定物取出后功能康复锻炼无明显进展为止.功能评定采用TAM系统评定法,评定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克氏针固定、微型螺钉固定、微型钢板固定术后功能康复优良率分别为63.1%、75.0%、70.0%,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距受伤时间<2周及>2周术后功能康复优良率分别为78.0%、52.4%,2周内手术组优于2周后手术组(P<0.05);手术后石膏等辅助外固定时间<6周及>6周者术后功能康复优良率分别为81.4%、42.1%,术后第1腕掌关节固定>6周组明显优于术后外固定>6周组(P<0.01).结论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手术治疗,手术距受伤的时间及术后外固定的时间是影响术后第1掌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建云;姜世平;唐敏;黄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引起的进行性骨痛、骨关节功能障碍、脊髓压迫、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单发的骨转移可用局部放疗的方法,而多发的骨转移可用局部放疗、放射性核素、双膦酸盐等联合治疗.
作者:吴雷;付尚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5年2月-2007年2月笔者治疗肩周炎126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肩周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7例,其中男32例,女35例,年龄50~72岁,平均(56.4±7.2),病程30 d~5年,平均(3.2±1.8)年;对照组59例,其中男28例,女31例,年龄51~72岁,平均(56.6±7.2),病程45 d~4.8年,平均(3.5±1.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吉英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hs)、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动态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的免疫透射比浊法对35例初发AMI患者血清CRPhs、cTnI、Mb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CRPhs在发病后不断上升,在48 h 前后达到高峰(13.20±6.69)mg/L,1周后CRPhs基本降至正常水平;Mb在12 h 前后达到高峰(203.5±92.6)μg/L,48 h 基本降至正常;cTnI在24 h 达到高峰(10.56±4.65)μg/L,1周后检测仍然较正常水平偏高.结论 动态监测CRPhs、Mb、cTnI血清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作者:张春梅;丛斌;于子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高原战士身体营养状况,为保障高原部队官兵身体健康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 采用GJB 1102-91<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身体发育测量及评价>,对驻守在海拔4 300 m 某部277名战士进行身体营养指标测量和营养状况评价,并与陆军参考值对照.结果 高原战士的体重、上臂围、体脂含量、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等身体测量指标与陆军参考值比较,明显低于陆军参考值(P<0.01).结论 高原军人身体营养状况值得高度重视和研究.
作者:胡耀文;王宏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原发性高血压迄今仍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探讨控制高血压的方法,2006年3月-2007年10月,我们用厄贝沙坦和小剂量阿替洛尔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荣高;杨兴仁;李东升;石晓芳;罗秀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层CT尿路造影(MS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03例因上尿路梗阻就诊患者的MSCT和CT尿路造影(CTU)后处理图像资料.结果 本组93例上尿路梗阻患者中,结石嵌顿致上尿路梗阻者32例,尿路先天畸形引起上尿路梗阻积水12例,肾盂囊肿或泌尿系肿瘤引起上尿路梗阻者28例,炎性病变、结核致肾盂、输尿管狭窄者14例,非泌尿系肿瘤包埋或压迫上尿路致梗阻积水者7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具有快速扫描、图像分辨率优良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MSCTU对上尿路梗阻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
作者:黄文才;金德勤;曾晓华;陈信坚;赵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N组(布托啡诺组:n=20):布托啡诺8 mg、0.9%生理盐水加至100 ml;F组(芬太尼组:n=20):芬太尼0.8 mg、0.9%生理盐水加至100 ml.选择负荷剂量加维持剂量即微泵连续给药方式行静脉镇痛(持续注药速度为2.0 ml/h,单次PCA剂量为1 ml,锁定时间60 min).结果 N组与F组相比,镇痛评分、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病人均无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汪明惠;王丽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为探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应用针刺联合磁振热治疗7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均经CT或MRI确诊,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都为发病2周~6个月后的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作者:吉英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病人,女,30岁.右胫腓骨骨折,ASAⅠ级,术前无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术毕安装镇痛泵施行术后持续镇痛48 h.镇痛药液配方为:芬太尼0.3 mg+氟哌利多10 mg+曲马多60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
作者:郑世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舌侧去骨法与颊侧去骨法在用于拔除下颌水平阻生牙的价值.方法 中、低位下颌水平阻生第3磨牙共140颗,随机分成两组,每组中位阻生50颗,低位阻生20颗.一组采用舌侧去骨法,另一组采用颊侧去骨法.比较两组拔牙所花费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程度.结果 中位阻生牙拔除所花费时间,两组去骨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低位阻生牙拔除所花费时间,舌侧去骨法较颊侧去骨法少,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位阻生牙拔除,舌侧去骨法引起面部水肿的程度比颊侧去骨法轻,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出现疼痛、张口受限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拔除低位水平阻生牙应采用舌侧去骨法,中位水平阻生牙拔除采用颊侧去骨法.
作者:段胜红;王家志;张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妇科和外科联合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22例腹腔镜妇科手术和普外科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及中转开腹,术后 3~7 d 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妇科联合普外科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林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泌尿腔内技术的发展,以及输尿管肾镜设计和制作的改进,输尿管肾镜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自2002年5月-2008年3月,临床应用硬性输尿管肾镜诊治上尿路疾病12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锡刚;王小红;宋举峰;李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胸骨上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叶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7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胸骨上2.5~3 cm 小切口,在腔镜辅助下,应用超声刀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结果 17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80 min,平均46 min.术中出血10~150 ml 平均30 ml 无并发症.术后3~7 d(平均5 d)出院.随访1~3个月,平均1.7个月无复发.结论 经胸骨上小切口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叶切除术具有美容和微创的优点,同时与传统手术相比同样具有易操作性.这项技术能够常规应用于甲状腺肿瘤病人.
作者:郭明;崔殿龙;雷云宏;胡蒙;向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临床标本分离中,革兰阴性杆菌占较大比例,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多见.现将我院2007年临床标本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的耐药性分布介绍如下.
作者:朱爱英;闫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