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4年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效果评估

李宁;张迟;王雷;罗玉娥;唐险峰;蔡碧

关键词:免疫规划, 信息管理系统, 评估
摘要:目的 评估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HIIMS)建设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 在全省各选择30家县(市、区,下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医院产科接种单位和乡(镇、街道,下同)级接种单位,按照HIIMS规定的CDC、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CIIMCS)基本操作流程规范和考核指标,对2014年HIIMS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对全省1 884个CIIMCS上传到HIIMS平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全省2008 ~ 2014年出生的在册管理儿童中,第一类疫苗累计应种53 635 062剂次,实际接种48 342 942剂次,总接种率90.13%.2014年1 884个接种单位纳入HIIMS管理,1 857个接种单位异地接种2 534 204剂次,占98.57%;异地迁入接种1 152 984剂次,异地临时接种1 381 220剂次,分别占总异地接种的45.50%、54.50%.在30家产科接种单位中,个案录入率>98%、基本信息录入完整率>95%者分别占93.33%、96.67%,接种证机打率为92.05%.在30家乡级接种单位中,每月开展主动搜索和及时补种等工作占46.67%;CIIMCS儿童111 672名中,未分类占0.33%,姓名未更新占3.10%,重卡占0.01%;5日内个案信息及时上传率和备份率均为100%;5日内新生儿个案信息及时审核率为98.68%;5日内及时审核率>99%的县占70.87%.结论 HIIMS的实施全面实现了全省“一地建卡、异地接种”和所有预防接种信息的共享;开展评估工作可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促进各级CDC和接种单位正确规范的使用信息系统,提高数据质量.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相关文献
  • 山东省邹平县201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山东省邹平县201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3年邹平县乙脑报告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3年邹平县报告乙脑病例22例,发病率为3.01/10万.发病时间为8~10月,其中9月份发病19例,占86.36%.45岁以上人群发病17例,占77.27%;农村地区发病21例,占95.45%;农民发病18例,占81.82%.结论 邹平县乙脑以成人发病为主,应探索开展成人乙脑疫苗接种.

    作者:张成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上海市大学生、政府人员和医务人员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认知及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大学生、政府人员、医务人员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的认知和态度,为拟定HPV疫苗的相关策略和宫颈癌一级预防工作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3所大学、3个政府部门和12家医疗机构,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大学生、政府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完成有效问卷1 114份,其中大学生810份、政府人员85份、医务人员219份.大学生、政府人员和医务人员对HPV的知晓率分别为1 1.73%、38.82%和90.41%,对HPV疫苗的知晓率分别为6.42%、16.47%和66.67%.71.85%的大学生愿意接种,主要理由为自己受益,占73.54%;不愿意接种的主要理由为疫苗价格昂贵,占33.77%.认为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赞成引进HPV疫苗的大学生、政府人员和医务人员分别占65.68%、65.88%和83.56%.大学生、政府人员和医务人员对进口疫苗可接受的价格在1 000元以下分别占84.94%、83.53%和75.34%,国产疫苗可接受的价格在500元以下分别占87.53%、77.65%和67.13%.结论 HPV疫苗的引进在三种人群中有一定信任基础;需加强对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HPV疫苗的知晓率,为今后控制宫颈癌及HPV相关疾病做准备.

    作者:陆瑾;牟文;周文瑜;姜铭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新疆和田地区宗教人士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培训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发挥宗教人士的作用,促进对教民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教民疫苗接种的积极性,逐步提高疫苗接种率.方法 对和田地区2 695个居玛清真寺哈提甫/伊玛目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前后对宗教人士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评价宗教人士培训前后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 培训后宗教人士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比培训前明显升高,并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宗教人士在参与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宣传工作中必不可少,建议有关部门在今后预防接种工中作应考虑这股力量,积极开发和动员社会上有影响的人士参与这项活动.

    作者:艾德尔艾力·阿有甫;肉孜买买提·吾力玛依提;麦尔旦·麦提图尔荪;艾克塔古丽·安外尔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贵州省2007~2013年免疫规划工作黄牌警告制度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评价贵州省2007~ 2013年免疫规划工作黄牌警告制度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全省88个县(市、区,下同)在2007年、2010年和2013年3个黄牌警告考核年度的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投入、专职人员配备、规范化管理、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监测和发病及儿童预防接种情况等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黄牌警告制度的实施,使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备得到保障,规范化管理得到加强,疫苗接种率和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监测指标保持在较高水平,免疫规划针对疾病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 建立免疫规划工作黄牌警告制度,由省政府对考核不达标的县政府实施黄牌警告,对推动全省免疫规划工作健康、稳定发展效果显著.

    作者:杜雯;童亦滨;朱青;张丽;张大勇;刘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病毒重组乳杆菌疫苗的研制现状

    病毒感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研制疫苗防治病毒感染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乳杆菌是一种新型的疫苗载体,本文综述了乳杆菌介导的冠状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人乳头瘤病毒16型、猪细小病毒、猪瘟病毒、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鸡贫血病病毒等几种病毒疫苗的构建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制现状.

    作者:李文桂;陈雅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云南省彝良县震后灾区甲型肝炎疫苗群体性接种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彝良县地震灾区18月龄~14岁儿童甲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HepA)群体性接种情况和流行病学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的方法对彝良县4个灾区乡镇的HepA接种率、甲肝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个乡镇共接种HepA 50 584名儿童,报告接种率(98.36%)高于调查接种率(86.11%)和快速评估接种率(74.77%).接种乡镇与对照乡镇比较,甲肝疫情下降趋势明显,发病率从2010年313.03/10万下降至2013年39.35/10万.接种HepA后无14岁以下甲肝病例报告.接种中仅发生2例轻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 本次地震灾后HepA群体性接种经过科学、规范的组织,达到预防甲肝流行的效果,为今后类似灾后免疫规划应对积累了经验.

    作者:胡筱莛;梁秀敏;汪天虎;丁峥嵘;张丽芬;罗梅;黄国斐;赵智娴;孙碧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后发生Todd瘫痪1例

    2014年5月9日,济南市1名满1.5岁儿童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后出现惊厥并伴Todd瘫痪症状,本文对该病例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1 发病及治疗情况患儿,男性,2013年10月9日出生,既往身体健康,于2014年5月29日上午9时在预防接种门诊经查体身体健康,给予接种MMR.接种2小时后出现发热,高体温38.7℃,发热持续2小时后突然出现惊厥,表现为呼之不应,面色发紫,两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动,小便失禁,立即到医院就诊,诊断为惊厥原因待查.

    作者:赵小冬;刘晓雪;李传彬;徐胜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河北省保定市2004~2013年<15岁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保定市2004~2013年<15岁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乙肝提供参考.方法 乙肝病例数据来源于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 2013年报告<15岁儿童乙肝病例96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29/10万,各年发病率在0.24/10万~16.78/10万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x2 =653.58,P<0.00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9~14岁,发病率为10.6/10万.有乙肝疫苗(HepB)免疫史病例占41.94%,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58.06%.结论 保定市<15岁儿童乙肝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2002年HepB纳入免疫规划前的年龄段,应继续加强现有的控制乙肝免疫策略.

    作者:马丽娜;张玉玺;左志平;吴冰冰;李淑芳;曹丽霞,;张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浙江省部分地区初三学生接种含风疹成分疫苗的血清学和流行病学效果

    目的 评价初三学生常规接种含风疹成分疫苗(Rubella-containing Vaccine,RCV)的血清学和流行病学效果,为浙江省制定和调整风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接种对象的年龄队列人群,对1 853名分年龄组的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开展血清学效果评价,分析不同年龄组2005 ~ 2014年的风疹发病率及发病构成比以评价流行病学效果.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系统数据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浙江省各年龄组间风疹血清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20,P=0.000),其中初三接种RCV的队列人群(15~19岁)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5%,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50.84IU/ml,显著高于10~14岁组(阳性率71%,GMC 26.46IU/ml).浙江省15 ~ 19岁组风疹病例的构成比从2005年的20%降到2014年的3%,该年龄组风疹发病率与全人群的比值从3.62倍降到0.77倍.2008 ~ 2014年浙江省初三学生接种RCV后报告AEFI 88例,报告发生率为2.60/10万,其中一般反应占55%.结论 初三学生接种RCV的血清学和流行病学保护效果良好,能加强该人群免疫屏障,减少风疹发病,并有较高的安全性.建议常规组织开展中学生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接种,以加速消除麻疹同时有效控制风疹.

    作者:何寒青;谢淑云;李倩;严睿;周洋;邓璇;符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福建省2012~2014年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12 ~2014年福建省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的变化.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4年福建省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使用Vero/hSLAM细胞对疑似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羧基末端450核苷酸片段,测序获得序列后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 2012 ~2014年福建省共报告548例麻疹病例,包括1起麻疹爆发和1例麻疹疫苗相关病例.共获得64株麻疹病毒N基因羧基末端片段,经基因型鉴定1例为疫苗株A型,63例为野毒株H1a亚型.野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99.4%,在遗传图谱上分化成两个分支Lineage 1和Lineage 2,两支系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6.7%~99.0%,氨基酸同源性为96.5%~99.1%.Lineage 1毒株主要分布于2012和2014年,Lineage 2毒株主要分布于2013年,同一年份存在两个分支病毒的同时传播.福建省与同时期中国地区麻疹流行株在N基因羧基末端核苷酸片段上有高度同源性.结论 福建省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型为H1a亚型,并存在多地区两条麻疹病毒传播链交替流行的趋势.

    作者:陈致飞;郑凝旋;何爱华;张苏晗;杨秀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疫苗安全性事件的危机处理与应对

    1 危机处理1.1 危机是如何引发的? 你可能无法明确定义危机,但你应该知道它何时发生!在免疫规划的背景下,危机是指由一起事件或事件的报告(真实的或假想的)所引起的真实存在的或潜在的、对疫苗或预防接种服务失去信心的情形.通过预测、关心和培训,通常(但并不总是)能够避免危机.如果管理适当,危机也是一个加强免疫规划并增强公众信心的机会.

    作者: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李克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空间统计学在浙江省预防接种门诊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浙江省预防接种门诊服务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空间点格局方法分析浙江省预防接种门诊的全局空间分布特性;利用空间斜决策树模型探讨各预防接种门诊每半日接种疫苗剂次数及每半日每人疫苗接种剂次数的局部空间关系.结果 浙江省平均每50 km2内预防接种门诊数为0.79个,每万0~6岁人口数拥有15.51个门诊;平均每个门诊工作183半日,平均每个门诊每半日接种疫苗52.43剂次,平均每半日每名工作人员接种疫苗10.17剂次.当阈值距离从11.12 km到222.24 km时,预防接种门诊每半日接种疫苗剂次数和每半日每人接种疫苗剂次数的km值分别由0.34和0.23下降到0.07和0.00.空间斜决策树模型显示,每半日接种疫苗剂次数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义乌、温州和杭州;每半日每人接种疫苗剂次数的热点区域较分散.结论 浙江省预防接种门诊服务量在空间层面呈现显著聚集,增加接种门诊服务频次和/或工作人员数是降低预防接种门诊日工作量和人均日工作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兵;胡昱;陈雅萍;李倩;谢淑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预防接种后儿童紫癜监测报告及其与预防接种因果关系评估

    在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之后,预防接种成为经济、有效的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干预措施.随着扩大免疫规划的推行,疫苗种类不断增多,覆盖人群不断增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l)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过敏性紫癜(HSP)以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作为严重AEFI,其发生是否与疫苗接种相关已成为患儿家长以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HSP与ITP的国内外监测数据、病因与发病机制及因果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为探索制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吕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疫苗安全性事件的沟通及方法

    1 是否沟通免疫规划管理者获知发生疫苗安全性事件(Vaccine-Related Event,VRE)时,必须决定是否沟通该信息、如何沟通和向谁沟通.不管VRE是真还是可疑,如果不妥善处理,都可能演变成危机.恰当的告知能加强公众对免疫规划体系的信心,但广泛地告知该问题与免疫规划没有直接关系,只会带来麻烦.随着事件对预防接种规划和预防接种公信力的影响增加,积极主动沟通的必要性随之增加.对于可预期的低影响事件,沟通的必要性很有限.但对于可预期的高影响事件,沟通的必要性就更迫切.

    作者: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许涤沙;武文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河北省2014年43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析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了解河北省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血清型的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的43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cpsA基因确定种属,应用多重PCR检测血清型.结果 在43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中,19F型11株(25.58%),19A型7株(16.27%)、6A/6B型6株(13.95%)、14型5株(11.62%)、1型4株(9.30%),其余血清型数量较少.结论 河北省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别呈现多样性特点,19F型和19A型为主要血清型别.建议结合优势血清型、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合理应用肺炎链球菌疫苗,同时应关注肺炎链球菌血清型替换现象.

    作者:王颖童;郭映辉;王茜;贾肇一;张文超;孙印旗;何宝花;刘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疫苗接种人群和安慰剂人群肠道病毒A71型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健康人群接种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灭活疫苗和安慰剂后EV-A71感染的基因特征.方法 按照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统计比较接种组和安慰剂组人群中EV-A71导致相关疾病流行病学差异;利用Sequencher 5.0和MEG5.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不同组别的EV-A71的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获得不同人群中EV-A71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本研究共有接种组病例13例(0.3%),安慰剂组106例(2.1%);EV-A71相关疾病发生呈现夏季和冬季两个高峰,主高峰集中在夏季(4~7月),次高峰集中在冬季(11 ~12月),以安慰剂组人群为主.所有EV-A71毒株与中国2007年以来其他省代表毒株相同,属于C4a亚型;各序列同源性较高,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5.16%~ 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6.94%~ 100%,与周边省市近3年序列亲缘关系较相近.结论 本研究安慰剂组人群中EV-A71除夏季流行外,在冬季仍有少量EV-A71的循环传播;EV-A71仍为C4a亚型且同源性较高,与周边省市的C4a亚型序列存在共同进化关系.

    作者:冀天娇;胡雅灵;祝双利;檀晓娟;张宝敏;郑鹏;王二强;孔凡胜;陈江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2~2013年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及预防效益分析

    目的 揭示广西自1992年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新生儿HepB纳入免疫规划以来预防乙肝病毒(HBV)感染传播的效果.方法 收集HepB接种资料,1992年、2006年及2013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及2006年、2012年广西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广西1992~2013年共出生1 608万儿童,HepB全程接种1 538万人,全程接种率达95.64%.对在家出生新生儿补助20元使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HepB首剂及时接种率提高10%.自2007年以后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已降至1%以下.22年HepB接种后估算减少HBsAg携带151.70万例、慢性乙肝15.17万例、肝硬化1.52万例和肝癌0.15万例;HepB接种估算总投入7.86亿元,总产出1 324.63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68.结论 广西新生儿HepB接种22年使HBsAg携带率在2007年后与全国同步实现1%以下的目标,有效预防了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卓家同;钟革;黄影;邓秋云;韦佳楠;刘巍;杜进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浙江省宁波市2015年麻疹野毒株核蛋白和血凝素蛋白基因分析

    目的 了解宁波市2015年麻疹野毒株核蛋白(N)基因及血凝素蛋白(H)基因特征.方法 对宁波市2015年分离的麻疹野毒株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N基因,随机选取20株扩增H基因,序列测定后与基因库中麻疹病毒各基因型参考株比对分析.结果 宁波2015年分离麻疹病毒38株,均为H1a基因亚型,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2%~100%和98%~100%,与H1a亚型参考株china93-7的同源性分别为98.0%~98.9%和97.3%~99.3%;与H1b亚型参考株china94-7的同源性分别为96.6%~96.8%和96%~98%;与中国疫苗株S191的同源性为90.6%~91.7%和87%~ 89.3%.H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7.9%~99.9%和98.9%~100%;与疫苗株S191的同源性分别为93.7%~94.1%和94.7%~95.4%.H蛋白240位和397位氨基酸分别发生从Ser到Asn、从Pro到Leu的变化.结论 宁波市2015年流行的麻疹野毒株主要为H1a基因亚型.与S191相比有较大变异,H基因有较大差异,应加强对H、N基因的常规监测.

    作者:顾文珍;易波;张姝;焦素黎;谢蕾;朱莹莹;倪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甘肃省兰州市城区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筛查和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及时接种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兰州市城区孕妇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筛查和新生儿乙肝疫苗(HepB)及时接种现状,提出改进预防保健服务的建议.方法 对2010 ~ 2014年在医院分娩的孕妇进行HBsAg筛查,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及时实施HepB和/或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接种,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在2010~2014年10 225名母亲生产的10 633名活产新生儿中,359名HBsAg阳性孕妇的371名(100%)新生儿均在出生后24h内接种了HepB和HBIG;9 866名HBsAg阴性母亲的10262名新生儿中,9 560名(93.16%)新生儿在出生24h内接种了HepB.2010~2014年5年间仅有346例新生儿未能及时接种HepB,未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为新生儿出生时低体重或早产.结论 兰州市城区常规孕妇HBsAg筛查和有效的新生儿HepB及时接种工作已形成了系统、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操作流程.

    作者:王春萍;张明;张军;李秀红;刘艳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内蒙古2005~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内蒙古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爆发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流腮流行特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2005 ~ 2014年共报告流腮病例42 770例,年发病率在7.75/10万~44.12/10万之间,共报告爆发疫情42起,均发生在学校,经检测分析是由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引起.每年4~7月份和11~翌年1月为发病高峰.以5~14岁人群发病率高,0~9岁儿童中发病高峰的年龄出现前移.学生占71.09%,托幼儿童占13.89%,散居儿童占7.45%.结论 内蒙古流腮发病和流行以儿童特别是中小学生为主,应加强学校疫情监测,开展入学儿童的查漏补种或推广2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接种.

    作者:李澄;田晓灵;李彬;顾淑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主管:中国计划免疫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