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静脉内血管平滑肌瘤病复发侵袭右心1例

武晓凤;吴存刚;高静;葛丽丽

关键词:子宫次全切除术,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血管, 复发, 侵袭, 病灶切除术, 术中冰冻, 患者, 腹部包块, 阔韧带
摘要:患者,女,39岁,该患者7年前因腹部包块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双阔韧带内部分病灶切除术”,术中冰冻回报: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120例高危型HPV感染孕妇心理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感染孕妇心理状况及给予认知护理干预和心理支持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确诊感染高危型HPV孕妇120例,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患者给予认知干预和心理支持,对照组仅给予传统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结果120例感染高危型HPV孕妇心理状况异常率为90.83%(109/120),其中焦虑不安占35.83%、内疚自责心理占24.17%、羞耻心理占20%、怀疑心理占10.83%;认知干预和心理支持后干预组心理异常率为5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为96.67%,而压力评分各项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孕妇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内疚自责心理、羞耻心理和怀疑心理,认知干预和心理支持后孕妇的心理状况明显改善,压力降低,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刘丽萍;庾静雯;黄春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异位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异位急性阑尾炎的异位类型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经我收治的24例异位急性阑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术前误诊率58.3%,经观察体征和症状的演变后,结合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阑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85.3±12.1) min,住院时间(6.8±1.5) d,24例患者均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异位急性阑尾炎,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2例,脂肪液化1例,早期炎性肠梗阻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了解异位急性阑尾炎的异位类型的特点,及时诊断和手术治疗,有助于提高异位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国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无复流与血糖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无复流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入选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患者120例,按术后是否出现无复流情况分为观察组(无复流组)50例,对照组(正常血流组)6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MB)及血糖水平,计算两组冠脉开通时间,评估两组的血糖、 CK-MB指标水平及心功能水平。结果对照组的Killip分级显著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 CK-MB、冠脉开通时间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出现无复流情况与患者的血糖、 CK-MB、冠脉开通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刘文兵;张亦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综合心理干预在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固定量表和自我设计的问卷调查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对筛选阳性的学生实施综合心理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462人中,有66名筛选阳性的学生,占14.29%。 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大学生常模,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8个维度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有:锻炼、恋爱史、就业压力、同学关系、上网、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家庭状况、心理素质、大学生活适应程度、一年住院、遇到困难诉说、同母亲关系、睡眠、家庭幸福程度、学习成绩排名、近两周患病、身体素质、大学日常生活;针对影响因素的综合心理干预效果良好。结论在此次调查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检测阳性检测率为14.29%,提示我们更应关注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阳性筛检的学生应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措施。

    作者:黄米娜;李丹;张林;刘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食用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症2例

    横纹肌溶解综合症( rhabdomyolysis syndrome, RS)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细胞溶解、破坏后释放大量肌红蛋白、肌酸激酶( CK)和乳酸脱氢酶( LDH)等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可导致急性肾衰,病情凶险。 RS常见病因有肌肉损伤、药物及食物中毒等,而由小龙虾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并不多见。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食用小龙虾后出现的横纹肌溶解症报道如下,以加强医护人员对该病的重视。

    作者:甘琳;李倩;宫能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例男性乳腺癌护理体会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患者护理的方法并结合具体临床病例,探讨男性乳腺癌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根据2名男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及心理情况制定特殊护理方案,并作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切口护理、化疗护理、心理护理、家庭支持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对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效果。男性乳腺癌应引起重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关键因素。结论男性乳腺癌较为罕见,占乳腺癌患者不足1%,高发年龄为71岁,以侵润性导管癌为多见,易转移,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措施将直接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谷晓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内科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的方法和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内科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某院200例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在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临床症状的控制情况等方面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 sleep disorders)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老年缺血性脑卒中( elderly ischemic stroke)患者224例,搜集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列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差异,筛选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中空巢老人( living alone elderly patients),吸烟者,合并有高血压、睡眠障碍综合征( sleep apnea syndrome),有焦虑、抑郁倾向者,缺血性卒中部位分布于皮层下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 depression)、睡眠障碍综合征、皮层下卒中( under the cerebral cortex of brain stroke)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应从相关影响因素出发,及早发现并纠正睡眠障碍。

    作者:安晓琴;戚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TURP治疗198例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讨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 )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BPH )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行TURP术治疗的198例高危BPH患者,给予充分术前准备、手术耐受力评估、控制手术时间。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积极防御水中毒等并发症。膀胱冲洗,及时处理膀胱经痉挛,以及出院后健康指导。结果198例患者均接受TURP术,术后排尿通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对行TURP术高危患者施以精心围手术期护理,可使患者平稳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

    作者:孙爱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DR、 CT和ECT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目的:探讨ECT诊断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并发生骨转移的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DR、 CT及ECT全身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瘤的效果。结果 ECT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T和D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预测值稍低于CT和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T可早期全面检出肿瘤的骨转移灶,诊断效果优于CT及DR,临床上应联合应用DR、 CT及ECT,可提高诊断骨转移瘤的正确率。

    作者:楼云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MRI延迟增强在冠脉疾病心肌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 MRI)钆剂延迟增强在冠状动脉疾病心肌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脉疾病患者7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18例,心绞痛28例,心肌梗死26例,行MRI延迟增强扫描检查,分析增强征象。结果有增强征象64例(88.89%),部位:心内膜下29例(45.31%)、透壁14例(21.88%)、壁间21例(32.81%);形态:条片/片状16例(25.00%)、斑点/斑片状22例(34.38%)、线条状26例(40.63%)。结论 MRI钆剂延迟增强能较准确显示冠脉疾病心肌功能及损害,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王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奥沙利铂联合雷替曲塞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雷替曲塞治疗结直肠癌经一线治疗失败后出现肝转移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取39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经FOLFOX、 FOLFIRI或XELOX方案化疗后复发出现肝转移患者,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静滴,雷替曲塞3 mg/ m2,第2天静滴,避凉保温护理3 d,21 d为1周期,每两个周期评估疗效,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毒副反应。结果经奥沙利铂联合雷替曲塞治疗后有效率( RR)为28.2%,肿瘤控制率( DCR)为76.9%。毒副反应主要是I~II度的恶心呕吐(56.4%)、转氨酶升高(48.7%)和周围神经毒性(46.2%)。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经FOLFOX、 FOLFIRI或XELOX方案化疗后复发出现肝转移,应用奥沙利铂联合雷替曲塞治疗仍然有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刘星;薛海鸥;张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序贯性气道开放在院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开放方式在院内心肺复苏中的效果差异。方法对我院85例呼吸、循环暂停患者给予紧急心肺复苏,其中45例给予序贯性气道开放处理(序贯组),而其余40例仅给予常规气管插管处理(常规组),比较两组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并观察两组气道开放后1h和2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序贯组气道开放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1.12±2.75) s和(95.88±15.73) s,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序贯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分别为95.56%和62.22%,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在气道开放后1 h和2 h内的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性气道开放可有效开放气道,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院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作者:全坤;蓝应科;蓝春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SPECT及MSCT诊断冠心病价值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SPECT与MSCT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拟诊冠心病行SPECT、 MSCT检查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1) SPECT与MSCT诊断结果: SPECT阳性34例,阴性26例; MSCT阳性35例,阴性25例。 SPECT 与 MSCT 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 SPECT与MSCT诊断病变血管: SPECT诊断狭窄血管阳性57支,阴性123支; MSCT阳性69支,阴性111支。 SPECT与MSCT对病变血管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 MSCT对冠心病均具备较高的诊断敏感度与特异性。

    作者:潘立群;钱江;李凤棉;王成;胡元元;欧洁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发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患者血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胸腹部多发性损伤患者90例,其中开发性损伤50例,闭合性损伤40例,检测患者受伤后24 h血清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血小板( PLT)的变化规律,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 A-PACHEⅡ)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并分析凝血功能异常程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随着受伤后时间的延长,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异常程度越明显,其中出血量大于1500 mL患者在入院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异常程度明显高于出血量低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凝血功能重度异常组患者 A-PACHEⅡ评分显著增高,方差分析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多发性创伤患者出血量越高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程度越明显,随着凝血功能指标异常程度的增加,患者预后越差。

    作者:余锋尤;杨普云;吴全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气管切开患者术后两种不同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氧动雾化与微泵滴注0.45%氯化钠溶液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将7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6例,两组均采用0.45%氯化钠溶液作为气道湿化液, A组采用持续氧动雾化吸入湿化法,B组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种湿化方法湿化效果,以及出现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持续氧动雾化吸入湿化法湿化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结论在人工气道护理当中,采用持续氧动雾化吸入湿化法优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从而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仪宁;金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塞来昔布治疗60例癌症疼痛患者的体会

    目的:合理应用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塞来昔布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方法选取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癌症中重度疼痛患者共60例。依据疼痛程度随机双盲分为两组进行疼痛治疗。奥施康定加安慰剂组:20 mg奥施康定加服安慰剂治疗1 w;奥施康定加塞来昔布组:奥施康定10 mg加用塞来昔布200 mg治疗1 w。定期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奥施康定CR+PR为66.67%;奥施康定+塞来昔布CR+PR为76.67%。不良反应,奥施康定+塞来昔布较奥施康定组上腹疼痛少2例,腹泻少2例,消化不良相同,头疼少1例,腰背痛相同。结论奥施康定+塞来昔布组较奥施康定组有效率高,且非甾体抗炎药减低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

    作者:王彦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类型过敏原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免疫状态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过敏原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过敏性哮喘患者13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无过敏性疾病或家族史患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总IgE和IL-10水平,分析不同类型过敏原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免疫状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哮喘患者中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49.23%和37.6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总IgE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L-10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吸入性过敏原组患者IL-10水平低于食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者以对吸入性过敏原阳性为主,其对机体的气道炎症和免疫影响更为明显,应成为临床防治的重点。

    作者:李国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近年来,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癌及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患病率均明显上升, HT合并甲状腺癌上升更明显。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癌相关性的机制尚未明了,目前发现HT易发生甲状腺癌发病的机制及局部侵袭及远处转移的关系可能与免疫紊乱有密切关系,从免疫方面探讨桥本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之间关联,预测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并对甲状腺癌的预后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刘三保(综述);陈斌(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泪道激光探通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泪道激光探通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眼科收治的泪道阻塞患者80例(140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行泪道激光探通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40例(70眼)与对照组(行单纯行泪道激光探通术治疗)40例(70眼)。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6%, 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激光探通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梁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