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孙智音
目的 观察玻璃纤维桩核及瓷甲冠修复青少年上前牙冠折临床疗效.方法 对37例45颗青少年冠折上前牙行完善根管治疗后,采用瑞士Para Post纤维桩及复合树脂制作桩核,再用瓷甲冠恢复牙冠外形.随访两年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两年未见纤维桩折断、根折.结论 应用玻璃纤维桩和瓷甲冠是一种有效的过渡性治疗方法.
作者:苏丽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窦道是由于根尖部脓液逐渐穿通骨壁和软组织进行不彻底的引流而形成的,并有内衬上皮细胞[1].窦道如迁延不愈则可经常由窦道分泌脓性物影响患者健康.本研究用3%过氧化氢窦道通过术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与常规根管治疗作一比较,观察过氧化氢窦道通过术的疗效.
作者:秦志颖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电话回访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出院后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促进术后康复.方法 将24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实验组患者于出院1周后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半年;对照组不实施干预.6个月以后将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遵医行为和康复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遵医行为,有效督促指导患者按照康复计划锻炼,以达到康复目标,这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霍艳红;李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ICU中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影响.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5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采用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关节的被动运动及心理疏导等.结果 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康复护理2~4周后,使脑血管意外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早期采取积极、正确的康复护理不仅对ICU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功能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
作者:朱兰;郭双琴;陆娟;王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经血管超声、肠系膜血管螺旋CT、肠系膜血管造影或手术确诊的缺血性肠病32例,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33~85岁,平均(65.5±10.7)岁,均经血管超声、肠系膜血管螺旋CT、肠系膜血管造影或手术确诊.23例有基础疾病,其中冠心病13例,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3例,心肌炎1例.合并心房纤颤9例,肝硬化5例,主动脉夹层2例,腹部外科术后3例,胰腺癌2例.误诊率高,32例中,4例误诊为急性胰腺炎,4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3例误诊为肠梗阻,3例慢性患者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3例误诊为结肠肿瘤,误诊率为53.1 %.结论 对具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出现腹痛、血便等需考虑本病可能.可经结肠镜、血管超声、肠系膜血管螺旋CT、肠系膜血管造影等明确诊断.内科保守治疗可好转,部分需手术治疗.缺血性肠病误诊率高.
作者:栾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β-防御素已从起初的几个防御素家族类别细化为以物种、特性、作用等为主的防御素多肽.近年来,对小鼠β-防御素的研究日益增多,已发现了十余种不同亚型的β-防御素.它除了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等生物学活性外,还具备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其医学作用不容忽视.β-防御素不仅分布广泛,在物种中也存在高度的同源性,本文在对β-防御素的研究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探讨小鼠β-防御素的组织分布、分子结构、免疫调节等.
作者:周姝;唐旭;韩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宫颈上皮萎缩,弹性降低,宫颈变硬,内口狭窄,子宫萎缩变小而宫内节育器大小不变,致使宫内节育器变形或嵌顿于肌壁而致取环困难,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手术的难度也加大,常使节育器断裂、嵌顿,甚至需要宫腔镜或开腹手术,使患者承受较大的痛苦,因此取环术在她们心里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心理负担.本文对46例绝经后妇女采用无痛取环术,采取全程陪伴,并在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淑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终止早期妊娠效果肯定,成功率达到93%~95%[1];临床观察发现由于存在着用药的个体差异及其他原因,有少部分患者可发生药物流产不全及药流失败,为提高完全流产率,本文对可能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及原因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张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laparscopic cholecystectomy)+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DE,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LC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三种方法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优缺点,探索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佳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采用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102例,其中传统手术组26例、EST+LC组37例、LC+LCDE组39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率、结石残留率、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天数.结果 三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LC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低于传统手术组与LC+LCDE组(P<0.01),LC+LCDE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LC+LCDE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与EST+LC组(P<0.05),而EST+LC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EST+LC组术后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低于传统手术组与LC+LCDE组(P<0.05),而传统手术组与LC+LCDE组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比较P(0.138)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总管直径<1.0 cm、胆总管中下端结石或老年胆石症患者宜采用EST+LC术式;胆总管直径>1.0 cm的多发性较大结石,尤其是中青年患者应首选LC+LCBDE术式;合并有上腹部手术史,或EST取石失败,腔镜探查发现胆囊与Calot三角紧密粘连,不易分离,手术困难患者可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
作者:林永利;赵海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 例1,男,67岁,因排尿不畅伴有痛性肉眼血尿5个月,于2008年4月11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入院查体,双肾区未触及包快,无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尿潜血实验(+++),比重1.017,pH6.9.血肌酐39.1 μmol/L,血尿素氮6.43 mmol/L.血清PSA3.57 ng/mL.B超检查示肾、输尿管扫查未见异常,膀胱充盈差,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厚约3.1 cm,不光滑,回声增粗、增强.CT示前列腺大小4.3 cm×3.9 cm×5.1 cm,膀胱壁不规则增厚.行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壁有多个结节样向膀胱腔凸起.行经尿道电切( transurethral resection,TUR).术后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
作者:宁博;陈雪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以内皮功能紊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如果在数小时内得不到明确诊断及适当的治疗,心肌就会缺氧造成不可逆的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至关重要.
作者:邱乃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颈丛臂丛联合阻滞在肩锁部手术中应用的体会.方法 62 例肩锁部外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颈丛臂丛联合阻滞应用于肩锁部手术中,麻醉效果确切.结论 颈丛臂丛联合阻滞应用于肩锁部手术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国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方法 2007至2009年6月收治重症胸外伤患者17人,护理人员快速接诊,积极协助医生诊断治疗,遵医嘱及时准确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结果 17例全部成功救治,其中早期多科协同实施一期手术9例.结论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血氧分压,密切观察病情,尽早配合手术,实施一期手术是抢救护理成功的关键,有利于提高重症胸外伤的治愈率.
作者:李月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0例.方法 补片组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网片,网塞是聚丙烯网片经热处理成型的锥状网塞,有打褶的外瓣使网塞能自由伸缩,并使其能适合于不同疝缺损区的大小和形状.其内部瓣状结构能增强锥体强度,保持其形态.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修补.结果 两组无死亡病例.补片组平均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多轻微.术后随访无复发,无明显异物感.对照组术后随访有3例复发.结论 无张力修补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安全、创伤小、无张力、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完全可以替传统术式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作者:卢进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多层螺旋CT以其多层螺旋容积扫描、纵向分辨率高、检查方便快捷以及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等优势,已迅速发展成为脑缺血无创检查的重要方法.脑缺血患者行灌注成像,对病因、治疗方法选择、术后效果评估提供了快速、准确的综合影像学资料.
作者:陈伟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运动热应激大鼠淋巴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的机制.方法 健康的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即对照组、热应激组、运动组和运动热应激组.实验后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中氧自由基MDA浓度、SOD活性、淋巴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8周热应激可对大鼠的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可诱发大鼠体内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也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且其发生与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一致;8周的中等负荷的运动训练可降低大鼠体内自由基MDA的浓度,提高SOD的活性,也可以抑制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且其发生与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一致;中等负荷运动训练可拮抗热应激诱发的大鼠淋巴细胞凋亡,且其发生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一致.结论 中等负荷运动训练拮抗热应激导致的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是,中等负荷的运动训练通过降低热应激对机体造成氧化应激损伤的反应强度,影响相关凋亡调控基因表达,从而降低大鼠淋巴细胞的凋亡.
作者:汪君民;赵阶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和宫颈内口宽度对普通初产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我院产前检查的孕妇200例行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宫颈长度和宫颈内口宽度,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 本组早产15例(占7.5%),足月产185例(占92.5%),随着宫颈长度的缩短,发生早产的危险性增加,宫颈内口扩张≥5 mm者有14例,其中早产4例,早产发生率为28.6%,发生早产的相对危险度为4.1.结论 宫颈长度和宫颈内口宽度的超声测量可以用来对先兆早产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预测,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干预和提高早产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赵斌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比较综合疗法及单纯药物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1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取药物与物理运动综合疗法,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1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邢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短QT综合征(Short QT Syndrome,SQT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心电图(ECG)QT间期明显缩短,伴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有晕厥和猝死风险、心脏结构正常的一种心肌离子通道病.本文对短QT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心电图特点、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加以讨论.
作者:海澜;刘仁光;高航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动态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成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且经过手术的患者40例,采用西门子Definition AS+128排螺旋CT进行动态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成像,观察胃癌局部原发病灶及胃周浸润、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MSCT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均发现胃部原发病灶并获得胃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较满意的诊断率.结论 MSCT可以揭示胃癌原发部位及外周浸润、远处转移情况可以成为胃镜检查的重要补充,对胃癌的术前评估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凤祥;徐娜;王志铭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