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7例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李月华

关键词:重症胸外伤, 急救,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方法 2007至2009年6月收治重症胸外伤患者17人,护理人员快速接诊,积极协助医生诊断治疗,遵医嘱及时准确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结果 17例全部成功救治,其中早期多科协同实施一期手术9例.结论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血氧分压,密切观察病情,尽早配合手术,实施一期手术是抢救护理成功的关键,有利于提高重症胸外伤的治愈率.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疾控机构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探讨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在实验室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实验室发生的意外事故,不仅会导致实验室检验人员的感染,而且会造成大范围人群的感染以及周边环境的污染.因此,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配备完善的个人防护装备,是基层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迫切任务.

    作者:刘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绝经后妇女无痛取环围手术期护理

    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宫颈上皮萎缩,弹性降低,宫颈变硬,内口狭窄,子宫萎缩变小而宫内节育器大小不变,致使宫内节育器变形或嵌顿于肌壁而致取环困难,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手术的难度也加大,常使节育器断裂、嵌顿,甚至需要宫腔镜或开腹手术,使患者承受较大的痛苦,因此取环术在她们心里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心理负担.本文对46例绝经后妇女采用无痛取环术,采取全程陪伴,并在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淑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用Visual FoxPro6.0实现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管理的程序设计系统

    计算机用于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医学院校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基本保证.本文介绍用Visual FoxPro6.0对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的编程思想及应用.

    作者:何叶松;王世鹏;付淼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17例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目的 探讨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方法 2007至2009年6月收治重症胸外伤患者17人,护理人员快速接诊,积极协助医生诊断治疗,遵医嘱及时准确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结果 17例全部成功救治,其中早期多科协同实施一期手术9例.结论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血氧分压,密切观察病情,尽早配合手术,实施一期手术是抢救护理成功的关键,有利于提高重症胸外伤的治愈率.

    作者:李月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腺性膀胱炎3例报告

    1 临床资料 例1,男,67岁,因排尿不畅伴有痛性肉眼血尿5个月,于2008年4月11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入院查体,双肾区未触及包快,无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尿潜血实验(+++),比重1.017,pH6.9.血肌酐39.1 μmol/L,血尿素氮6.43 mmol/L.血清PSA3.57 ng/mL.B超检查示肾、输尿管扫查未见异常,膀胱充盈差,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厚约3.1 cm,不光滑,回声增粗、增强.CT示前列腺大小4.3 cm×3.9 cm×5.1 cm,膀胱壁不规则增厚.行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壁有多个结节样向膀胱腔凸起.行经尿道电切( transurethral resection,TUR).术后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

    作者:宁博;陈雪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超声下测量宫颈长度与内口宽度在预测早产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和宫颈内口宽度对普通初产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我院产前检查的孕妇200例行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宫颈长度和宫颈内口宽度,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 本组早产15例(占7.5%),足月产185例(占92.5%),随着宫颈长度的缩短,发生早产的危险性增加,宫颈内口扩张≥5 mm者有14例,其中早产4例,早产发生率为28.6%,发生早产的相对危险度为4.1.结论 宫颈长度和宫颈内口宽度的超声测量可以用来对先兆早产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预测,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干预和提高早产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赵斌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颈丛臂丛联合阻滞在肩锁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颈丛臂丛联合阻滞在肩锁部手术中应用的体会.方法 62 例肩锁部外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颈丛臂丛联合阻滞应用于肩锁部手术中,麻醉效果确切.结论 颈丛臂丛联合阻滞应用于肩锁部手术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国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喉癌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6例全喉或部分喉切除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参照华盛顿医科大学生存质量量表自行设计测定量表,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量化测定.结果 干预后患者在总体生存质量以及机体机能、喉功能、心理状态、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关系方面均处于良好状态,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喉癌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郭红丽;赵丽颖;徐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应用过氧化氢进行窦道通过术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

    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窦道是由于根尖部脓液逐渐穿通骨壁和软组织进行不彻底的引流而形成的,并有内衬上皮细胞[1].窦道如迁延不愈则可经常由窦道分泌脓性物影响患者健康.本研究用3%过氧化氢窦道通过术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与常规根管治疗作一比较,观察过氧化氢窦道通过术的疗效.

    作者:秦志颖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全髋关节置换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电话回访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出院后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促进术后康复.方法 将24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实验组患者于出院1周后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半年;对照组不实施干预.6个月以后将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遵医行为和康复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遵医行为,有效督促指导患者按照康复计划锻炼,以达到康复目标,这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霍艳红;李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以内皮功能紊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如果在数小时内得不到明确诊断及适当的治疗,心肌就会缺氧造成不可逆的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至关重要.

    作者:邱乃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小鼠β-防御素研究进展

    β-防御素已从起初的几个防御素家族类别细化为以物种、特性、作用等为主的防御素多肽.近年来,对小鼠β-防御素的研究日益增多,已发现了十余种不同亚型的β-防御素.它除了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等生物学活性外,还具备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其医学作用不容忽视.β-防御素不仅分布广泛,在物种中也存在高度的同源性,本文在对β-防御素的研究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探讨小鼠β-防御素的组织分布、分子结构、免疫调节等.

    作者:周姝;唐旭;韩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ICU中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ICU中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影响.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5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采用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关节的被动运动及心理疏导等.结果 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康复护理2~4周后,使脑血管意外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早期采取积极、正确的康复护理不仅对ICU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功能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

    作者:朱兰;郭双琴;陆娟;王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玻璃纤维桩核及瓷甲冠修复青少年上前牙冠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玻璃纤维桩核及瓷甲冠修复青少年上前牙冠折临床疗效.方法 对37例45颗青少年冠折上前牙行完善根管治疗后,采用瑞士Para Post纤维桩及复合树脂制作桩核,再用瓷甲冠恢复牙冠外形.随访两年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两年未见纤维桩折断、根折.结论 应用玻璃纤维桩和瓷甲冠是一种有效的过渡性治疗方法.

    作者:苏丽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右下肢腘静脉瘤1例

    1 病例患者男性,64岁,因右下肢酸胀1月余来院检查.查体:右小腿、右足肿胀,腘窝区略饱满,压痛.超声所见:俯卧位探查右腘窝区可见腘静脉局部呈球形扩张(图1),范围约2.08 cm×1.43 cm,扩张处近心端正常血管内径约0.43 cm,远心端正常血管内径约0.40 cm,扩张处内径大于邻近病变部位正常血管内径的1.5倍以上,内呈云雾状回声,腘静脉内膜欠光滑,腘静脉瓣上方血流淤滞(图2),瓣根部可见絮状强回声飘动,未见明显血栓回声,加压后扩张处管腔闭合.CDFI:腘静脉扩张处充填低速漩流,色彩暗淡,挤压小腿后尤为明显.超声印象:右下肢腘静脉局部瘤样扩张,考虑腘静脉瘤.后经血管造影,证实支持腘静脉瘤诊断.

    作者:王奇;孙智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CT动态扫描及三维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动态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成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且经过手术的患者40例,采用西门子Definition AS+128排螺旋CT进行动态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成像,观察胃癌局部原发病灶及胃周浸润、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MSCT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均发现胃部原发病灶并获得胃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较满意的诊断率.结论 MSCT可以揭示胃癌原发部位及外周浸润、远处转移情况可以成为胃镜检查的重要补充,对胃癌的术前评估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凤祥;徐娜;王志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成人急性菌痢后合并溶血尿毒综合征1例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heomlytic uremic syndrome)又称血栓性微血管病,是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其病理特点为纤维蛋白沉积在毛细血管内,损伤血小板和红细胞,导致血小板数量下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临床特点为血小板降低;血涂片可见破碎红细胞、溶血;ARF;发热以及多脏器出血性血栓,有学者称之为血栓性微血管病变[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婴幼儿多见,性别无明显差异,农村多余城市,呈散发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晚春和初夏为高峰.发病急,病死率高,若不及早诊断和治疗,常可危及生命[2].成人菌痢后合并HUS极为少见,现将近年来我们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徐艳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CT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应用现状

    多层螺旋CT以其多层螺旋容积扫描、纵向分辨率高、检查方便快捷以及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等优势,已迅速发展成为脑缺血无创检查的重要方法.脑缺血患者行灌注成像,对病因、治疗方法选择、术后效果评估提供了快速、准确的综合影像学资料.

    作者:陈伟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Wister大鼠4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集;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致第Ⅳ代备用.雌性Wister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内毒素肺损伤组(LPS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剂量组(MSCH组)和小剂量组(MSCL组).C组和肺损伤模型经气管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和内毒素,1小时后,C组和LPS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MSC组(MSCH组和MSCL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2 mL(1×106 和1×105两个剂量).分别在24 h和72 h留取标本,检测肺组织形态学、肺组织湿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总数、蛋白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 LPS组和C组比较,肺组织病理评分、湿干重比、BALF中白细胞总数、蛋白含量、TNF-α及IL-8水平显著升高;MSC两组较LPS组各炎症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MSCH组较MSCL组效果显著.结论 MSC移植可显著减轻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且这种作用强度是剂量相关的.

    作者:孙合圣;孙中厚;班洪芳;张世莲;刘长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利福布汀治疗复治肺结核病75例

    利福布汀是治疗肺结核的新药,尤其对于复治肺结核病人,疗效优于其他药物.我们使用利福布汀与其他抗结核药物组合形成四联或五联的化疗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病人7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立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