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用Visual FoxPro6.0实现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管理的程序设计系统

何叶松;王世鹏;付淼

关键词:数据库, 教学管理, 程序
摘要:计算机用于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医学院校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基本保证.本文介绍用Visual FoxPro6.0对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的编程思想及应用.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127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椎间隙狭窄及腰椎稳定性临床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的椎板开窗、半椎板及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后对腰椎稳定性有何影响,自1998 年1月至2009 年1月对127例此类患者进行了随访,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巩大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玻璃纤维桩核及瓷甲冠修复青少年上前牙冠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玻璃纤维桩核及瓷甲冠修复青少年上前牙冠折临床疗效.方法 对37例45颗青少年冠折上前牙行完善根管治疗后,采用瑞士Para Post纤维桩及复合树脂制作桩核,再用瓷甲冠恢复牙冠外形.随访两年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两年未见纤维桩折断、根折.结论 应用玻璃纤维桩和瓷甲冠是一种有效的过渡性治疗方法.

    作者:苏丽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倍他乐克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8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硝酸脂类以及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倍他乐克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疗程30 d.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分别是39例和37例,对照组分别是25例和17例;两组比较无论心绞痛症状改善(χ2=11.45,P<0.05),还是心电图改善(χ2=16.74,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倍他乐克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比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东文;王军;张宁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游离锌离子在小鼠肾脏发育中的分布

    目的 研究游离锌离子在小鼠肾脏发育中的分布变化.方法 选取生后(postnatal,P)日龄为1、3、7、14、28 d 的小鼠肾脏,应用金属自显影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游离锌离子在小鼠肾脏发育中的分布变化.结果 在肾小体的不同发育阶段都有游离锌离子分布,在Ⅰ期、Ⅱ期和Ⅲ期肾小体中分布密集,而在Ⅳ期和Ⅴ期肾小体中的分布较少.在肾脏发育的不同阶段,皮质和髓质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都分布有大量的锌,P7 d 分布密集,P14 d后减少.图像分析显示,P1 d~P7 d肾脏皮质和髓质的平均光密度(AO)值逐渐增加,P7 d高(P﹤0.01);P14 d~P28 d,AO值逐渐降低(P﹤0.01);皮质与髓质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锌在小鼠肾脏发育中分布广泛,其中P7 d分布多,之后逐渐减少.锌可能参与了肾脏的发育.

    作者:万长明;温有锋;张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右下肢腘静脉瘤1例

    1 病例患者男性,64岁,因右下肢酸胀1月余来院检查.查体:右小腿、右足肿胀,腘窝区略饱满,压痛.超声所见:俯卧位探查右腘窝区可见腘静脉局部呈球形扩张(图1),范围约2.08 cm×1.43 cm,扩张处近心端正常血管内径约0.43 cm,远心端正常血管内径约0.40 cm,扩张处内径大于邻近病变部位正常血管内径的1.5倍以上,内呈云雾状回声,腘静脉内膜欠光滑,腘静脉瓣上方血流淤滞(图2),瓣根部可见絮状强回声飘动,未见明显血栓回声,加压后扩张处管腔闭合.CDFI:腘静脉扩张处充填低速漩流,色彩暗淡,挤压小腿后尤为明显.超声印象:右下肢腘静脉局部瘤样扩张,考虑腘静脉瘤.后经血管造影,证实支持腘静脉瘤诊断.

    作者:王奇;孙智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昂丹司琼、氟哌利多复合地塞米松对预防PCEA的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目的 本文观察并比较昂丹司琼、氟哌利多复合地塞米松对术后硬膜外吗啡自控镇痛(PCEA)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手术120例,术后均行PCEA镇痛.随机分成四组,每组30例.A组单纯吗啡组 B组吗啡+氟哌利多组,静脉给地塞米松 C组吗啡+氟哌利多,静脉给昂丹司琼;D组吗啡+氟哌利多,静脉给昂丹司琼、地塞米松.观察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C、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严重程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其中,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 昂丹司琼、氟哌利多复合地塞米松可明显减少PCEA泵恶心呕吐的发生.

    作者:李刚;马永新;范玉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17例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目的 探讨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方法 2007至2009年6月收治重症胸外伤患者17人,护理人员快速接诊,积极协助医生诊断治疗,遵医嘱及时准确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结果 17例全部成功救治,其中早期多科协同实施一期手术9例.结论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血氧分压,密切观察病情,尽早配合手术,实施一期手术是抢救护理成功的关键,有利于提高重症胸外伤的治愈率.

    作者:李月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CT动态扫描及三维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动态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成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且经过手术的患者40例,采用西门子Definition AS+128排螺旋CT进行动态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成像,观察胃癌局部原发病灶及胃周浸润、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MSCT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均发现胃部原发病灶并获得胃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较满意的诊断率.结论 MSCT可以揭示胃癌原发部位及外周浸润、远处转移情况可以成为胃镜检查的重要补充,对胃癌的术前评估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凤祥;徐娜;王志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小鼠β-防御素研究进展

    β-防御素已从起初的几个防御素家族类别细化为以物种、特性、作用等为主的防御素多肽.近年来,对小鼠β-防御素的研究日益增多,已发现了十余种不同亚型的β-防御素.它除了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等生物学活性外,还具备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其医学作用不容忽视.β-防御素不仅分布广泛,在物种中也存在高度的同源性,本文在对β-防御素的研究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探讨小鼠β-防御素的组织分布、分子结构、免疫调节等.

    作者:周姝;唐旭;韩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用Visual FoxPro6.0实现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管理的程序设计系统

    计算机用于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医学院校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基本保证.本文介绍用Visual FoxPro6.0对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的编程思想及应用.

    作者:何叶松;王世鹏;付淼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缺血性肠病32例分析

    目的 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经血管超声、肠系膜血管螺旋CT、肠系膜血管造影或手术确诊的缺血性肠病32例,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33~85岁,平均(65.5±10.7)岁,均经血管超声、肠系膜血管螺旋CT、肠系膜血管造影或手术确诊.23例有基础疾病,其中冠心病13例,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3例,心肌炎1例.合并心房纤颤9例,肝硬化5例,主动脉夹层2例,腹部外科术后3例,胰腺癌2例.误诊率高,32例中,4例误诊为急性胰腺炎,4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3例误诊为肠梗阻,3例慢性患者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3例误诊为结肠肿瘤,误诊率为53.1 %.结论 对具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出现腹痛、血便等需考虑本病可能.可经结肠镜、血管超声、肠系膜血管螺旋CT、肠系膜血管造影等明确诊断.内科保守治疗可好转,部分需手术治疗.缺血性肠病误诊率高.

    作者:栾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Wister大鼠4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集;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致第Ⅳ代备用.雌性Wister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内毒素肺损伤组(LPS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剂量组(MSCH组)和小剂量组(MSCL组).C组和肺损伤模型经气管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和内毒素,1小时后,C组和LPS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MSC组(MSCH组和MSCL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2 mL(1×106 和1×105两个剂量).分别在24 h和72 h留取标本,检测肺组织形态学、肺组织湿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总数、蛋白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 LPS组和C组比较,肺组织病理评分、湿干重比、BALF中白细胞总数、蛋白含量、TNF-α及IL-8水平显著升高;MSC两组较LPS组各炎症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MSCH组较MSCL组效果显著.结论 MSC移植可显著减轻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且这种作用强度是剂量相关的.

    作者:孙合圣;孙中厚;班洪芳;张世莲;刘长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34例分析

    目的 观察比较综合疗法及单纯药物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1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取药物与物理运动综合疗法,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1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邢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胃镜检查的效应.方法 180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在局部麻醉下完成胃镜检查;B组为丙泊酚组,静脉注入丙泊酚2 mg/kg;C组为丙泊酚芬太尼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再静脉注入丙泊酚2 mg/kg.观察3组麻醉效果、丙泊酚总用量及麻醉清醒时间.结果 B、C两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A组.C组丙泊酚平均用量少于B组(P<0.05),两组清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胃镜检查安全有效,操作方便,应大力推广.

    作者:须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3例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回顾2005年4月至2008年5月我院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23例.结果 23例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治愈时间6~21 d,平均12.2 d.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原则上应行保守治疗,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保持耐心,细心观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作者:王红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全髋关节置换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电话回访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出院后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促进术后康复.方法 将24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实验组患者于出院1周后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半年;对照组不实施干预.6个月以后将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遵医行为和康复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遵医行为,有效督促指导患者按照康复计划锻炼,以达到康复目标,这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霍艳红;李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利福布汀治疗复治肺结核病75例

    利福布汀是治疗肺结核的新药,尤其对于复治肺结核病人,疗效优于其他药物.我们使用利福布汀与其他抗结核药物组合形成四联或五联的化疗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病人7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立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人源性Notch1胞内段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构建人Notch1胞内段(Notch1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ICD.方法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从人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细胞)中获得编码NICD的cDNA,将扩增产物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myc-his B,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结果 RT-PCR扩增NICD基因得到2391bp片段,与预期的NICD片段大小一致.酶切和测序鉴定NICD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NICD构建成功.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Notch1胞内段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NICD,为研究Notch信号通路在人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龙;王丹;李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DTNB法对食用真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的检测

    目的 检测几种市售食用菌子实体中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方法 采用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DTNB)直接法检测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 鲜菌菇与干菌菇的酶活性不同.鲜菌菇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干菌菇.香菇、鸡腿菇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平菇、草菇.结论 食用真菌中的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与菌种和保存方法有关.

    作者:张中林;郑剑玲;李岩;齐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以内皮功能紊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如果在数小时内得不到明确诊断及适当的治疗,心肌就会缺氧造成不可逆的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至关重要.

    作者:邱乃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