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彬;衣服新;孙宇
人工流产术在终止早期妊娠方面至今还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将宫术宁胶棒联合笑气镇痛应用于初次妊娠妇女人工流产术中,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3年6月至2005年8月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术的初次妊娠妇女402例,年龄16~30岁,平均23.2岁,妊娠5~10周,尿β-HCG阳性,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妊娠,孕囊直径0.8~5.2cm,均无严重心血管疾病,生殖器官炎症等人工流产禁忌症,将其分为4组,其中观察组120例,空白对照组81例,宫术宁对照组108例,笑气对照组93例,各组年龄、孕周无差别.
作者:林海英;罗桂晶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多发,治疗困难,目前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其病因和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我们采用高压氧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观察其疗效及对机体免疫的影响.
作者:王春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女,22岁.孕12周产前常规检查.彩超显示:宫内可见两个胎头,直径分别约3.0 cm、3.1 cm.轮廓完整,可见一个胎体,一个心脏影像,心律约140次/分,胸腹相连,胎动一致,(如图1所示)胎盘位于后壁,羊水深约4.5 cm.超声提示:中期妊娠,双胎联体畸形.引产后见两胎儿胸、腹部连在一起,一个胎盘完整,四条上肢,四条下肢.
作者:姜芦;申秀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SG)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UUO)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对治疗组、模型组行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输尿管梗阻的动物模型.术后14天处死各组大鼠,取梗阻侧肾组织做HE和Masson染色及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肾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 罗格列酮可显著下调CTGF和α-SMA的表达,改善了肾脏病理改变.结论 罗格列酮对UUO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作者:石红;周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癫(癎)(Epilepsy)是一种慢性脑部疾患,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癫(癎)的发病机制之一有脑内神经递质学说,下面就抑制性氨基酸(inhibitory amino acids,IAAS)及其受体和癫(癎)的关系作一阐述.
作者:刘学文;郎森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人参皂甙Rh2(G-Rh2)属于Rh2类单体(Rh2类包括Rh1、Rh2、Rh3、Rh4),是从人参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国外学者对其研究颇多,主要从诱导细胞凋亡的角度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细胞分子水平上的探讨,并在卵巢癌[1-4]、黑色素瘤[5-8]、肝癌[9-10]、白血病[11]等方面作了大量报道,国内亦有学者进行报道.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近十年来对G-Rh2的研究状况,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郭凤;于广久;康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体重80 kg.车祸致伤2小时入院.术前诊断失血性休克,左侧多发肋骨骨折,脾破裂.拟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前查体:患者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腹部彭隆,血压70/40mmHg,脉搏118次/分,呼吸20次/分.左侧呼吸音略弱,气管居中.在送往手术室途中,患者表情逐渐淡漠,并出现下颌式呼吸.急入手术室,纯氧面罩辅助呼吸,迅速以芬太尼0.2mg、万可松6mg诱导插管,插管后穿刺桡动脉和右颈内静脉监测直接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并开放四条静脉通路补血补液.密切观察气道压力变化,手术开始,开腹后从腹腔内吸出不凝血5000ml,将破裂的脾切除后清理腹腔元其他出血点后关腹.手术期间补充了4000ml胶体,16U红细胞,600ml血浆,5%碳酸氢钠500ml,血压维持在80/50mmHg~50/20 mmHg之间,CVP在3~15cmH2O之间,收缩压低于60 mmHg则静脉推注多巴胺10mg提升血压,曾一度血压<50/20 mm-Hg,HR<40 次/分,静注多巴胺、阿托品无效,静注肾上腺素1mg,血压和心率才得以恢复.腹腔止血后,血压心率曾一度好转,很快又难以维持,听诊左侧呼吸音比术前减弱,气管略向健侧偏移,虽然气道压力没有明显升高,果断实施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引出少量气体和大约1000ml血液.手术继续进行.
作者:王叔衡;丁宝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这类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均有其特殊性,若处理不当会引起肠瘘、重度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造成医疗纠纷.因此,提高对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认识、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会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某些严重的并发症.本组58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陆宝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甲胎蛋白(AFP)是胚胎肝细胞和卵黄囊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球蛋白,在电泳谱上介于白蛋白与α1球蛋白之间.AFP是胎儿血清的正常成分,出生后逐渐停止合成,约于第五周用常规方法已不能正常检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甲胎蛋白常呈不同程度升高.本文通过对14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甲胎蛋白的检测,探讨甲胎蛋白的变化与肝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陈艳娟;刘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睾丸微石症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因阴囊其他疾病行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本文就1例睾丸微石症病人的超声诊断报告如下.患者男,24岁,以会阴部坠胀感来诊,无尿频尿急、无血尿.专科检查:双侧睾丸等大,对称,无红、肿、热、痛,无触痛.
作者:邓丽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以下简称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卫生防疫部门对从事食品卫生等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的必检项目.2004年我们用胶体金试剂检测HBsAg,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以下简称酶标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翟旭;王双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ST)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的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染料木黄酮对HEC-1B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是否发生细胞凋亡.结果 染料木黄酮能够明显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细胞增殖,其作用随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并引起HEC-1B的凋亡.结论 染料木黄酮抑制HEC-1B的增殖,诱导凋亡.
作者:王越;薛晓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不同海拔的高原环境下,拉萨与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1)与碱性磷酸酶(ALP)的特点及其差异.方法 选取12~18岁世居拉萨和那曲地区的健康藏族青少年各336名,测定血清IGF-1与ALP的水平.结果 拉萨组男性血清IGF-1高峰出现在14岁值为(327.50±58.26)μg/L,女性则在13岁值高为(297.45±41.89)μg/L;那曲组男、女性IGF-1高峰年龄均较拉萨提前1年,峰值分别为(284.07±53.72)μg/L,(271.90±24.09)μg/L.高峰期后,两组随年龄增长,血清IGF-1水平均下降(P<0.05),同年龄同性比较,拉萨组血清IGF-1水平显著高于那曲组(P<0.05).两地血清ALP变化趋势均与IGF-1相似.结论 拉萨与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男、女性血清IGF-1、ALP水平均与年龄相关,两个海拔地区其规律有一定的差异.
作者:王平;付新华;王红梅;许德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长期高碘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断乳1月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高碘Ⅰ组、高碘Ⅱ组,分别以含碘量为5μg/L、5000μg/L、10000μg/L的自来水及普通饲料喂养6个月,定量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水平;光镜、电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高碘Ⅰ组、高碘Ⅱ组血清TT3、TT4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碘组海马神经元尼氏体减少,体积变小.超微结构观察:海马神经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成块,聚集在核膜边缘,形成花瓣状、马蹄状等不规则形态,核膜内陷、包裹聚集的染色质形成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高碘组引起海马细胞周期改变,细胞凋亡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个高碘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高碘可引起海马神经元损伤及凋亡,细胞周期改变,凋亡率增加.
作者:岳丹;肖建英;岳京力;孙靖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剖宫产手术180例.观察组90例.采用0.2%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腹腔官腔后依次关腹,其术后发热(无切口感染)者4名,发生率为4.4%.对照组90例采用0.9%氯化钠湿纱布擦干净腹腔后依次关腹.其术后发热(包括切口感染4名)者共13名.发生率为14.4%.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男,46岁.因乏力、烦渴、多饮2个月于2004年4越7日人我院.该患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乏力、伴头晕,同时饮水量多,每日约20000ml,尿量增多,总尿量与饮水量相仿.曾多次与我院门诊验血糖、尿糖均正常.近10天,乏力症状较前加重,伴活动后心悸、气促等症状于我院门诊发现贫血,入院治疗.病来无明显发热,无尿血,便血,体重下降10kg左右.无头部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贫血貌,皮肤黏膜无出血点,颌下、腋下、腹股沟区可触及数个高粱米粒大至黄豆大淋巴结,无粘连及压痛.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肋下2cm,无触痛,双肾区无扣痛.血常规:WBC23.2 × 109/L,RBC1.74 ×1012/L,HGB60.0g/L,PLT95.0 × 109/L.血电解质未见异常.尿比重≤1.005,pH5.5,白细胞、红细胞、尿糖和尿蛋白均阴性.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作者:李哲;马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尿毒症患者中枢神经、精神紊乱的发病率很高,可达65%以上.据文献报道[1],尿毒症患者神经系统损害出现在未透析者称为尿毒症性脑病,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严重并发症.我院应用血液透析技术救治17例尿毒症脑病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胃部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钡剂(双对比)造影与胃镜检查,但两种检查方法对胃癌的分期价值均有限.CT应用于胃癌的检查,国内不很普遍,有关文献不多.而CT作为一种补充的检查手段,在直接显示胃壁厚度,胃肿瘤性疾病的生长方向和向邻近器官的扩展及远处转移、术前分期方面有一定价值.收集我院1997年10月至2005年5月经过螺旋CT检查或多层螺旋CT检查的58例怀疑胃部病变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邵奎志;柴秀琴;王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成分输血是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纯度和高浓度的血液成分制剂,根据临床需要有选择的输给病人[1].将2002~2005年成分供血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范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急性浅表性蜂窝织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生在小腿和面部,可反复发作,临床多应用抗菌素治疗.我科应用紫外线及超短波综合治疗丹毒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雪梅;张连久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