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欣;卢静华;王亚娟;于玲
目的了解中药四性的研究现状,为探讨中药四性研究的新思路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对中药四性的研究发展进行评述和前瞻性分析.结果和结论中药四性的研究一直是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课题;中药四性研究一直无突破性进展,近10年来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生物热动力学知识的创新应用,使中药四性的研究有望实现一定突破.
作者:代春美;肖小河;王迪;赵艳玲;山丽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北京降压0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监测40例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1、2、4、8周的血压、心率、肝肾功能、血糖及血尿酸等指标.结果服用北京降压0号1周,血压著显下降,此后随着疗程延长,血压进一步下降,且于第4周舒张压降至正常水平,于第8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至正常,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北京降压0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
作者:赵建萍;王玉霞;伍艳兰;殷长宁;谭威;张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1]为不明原因的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受损,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系1970年Burch等[2]命名,是冠心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其临床特点是心脏变得僵硬,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因此亦被称为心律失常型和心力衰竭型冠心病.自1969年Raftery首次提出患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者可以有类似于DCM的表现以后,许多学者认识到DCM与ICM在临床方面具有许多交叉重叠,缺乏特异性,而超声心动图(UCG)从心脏形态结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方面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作者:李光;张玉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脑组织质地柔软,结构复杂,内部核群和纤维束的位置、排列关系互相交织,毗邻紧密,形态各异,且脑颅坚硬.如果做出显示大脑复杂结构的标本,必须保证取出完整的脑.因此,脑的移取是制作脑标本的前提,是解剖学基本的操作.以下是移取尸体脑的几点体会.
作者:谷学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年来痔的治疗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肛垫下移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了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此术式2000年以来在我国沿海大城市较广泛的开展.本院自2001年在辽西地区率先采用PPH技术治疗Ⅲ、Ⅳ度痔病16例.现就其临床效果和术后情况做一些探讨.
作者:孙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在组织、器官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细胞过程.细胞增殖是细胞新生的过程,它使细胞数目迅速增多,是组织和器官发育的基础.而细胞凋亡则是细胞退化、死亡的过程.在器官发育、完善的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平衡决定了组织器官的内稳定状态[1].无论是在正常或异常的肾脏中,两者在调节肾脏细胞数量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性高血压(RH)大鼠血管反应性增强的机制.方法体重为160~180g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二组:高血压(RH)组及对照(C)组.术后30d,用颈动脉直接插管法测定大鼠血压的变化并应用放射免疫等测定技术测定大鼠主动脉组织中ACE 及AII 的变化.结果肾性高血压大鼠的主动脉组织中ACE活性及AII含量均明显增高.结论肾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反应性增强与血管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有关.
作者:吴秀香;李淑云;马克玲;夏桂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院从1996年10月~2002年10月,手术治疗各种腹外疝240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222例,其中15例为伴发疝,我们采用双充填物及单一层平片法修补腹股沟管后壁,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本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金日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疗效.方法将40例经肾活检证实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人进入此研究.随机分为两组:A组吗替麦考酚酯(MMF,骁悉)联合激素组;B组 MMF、激素联合中药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脂、肾功能(BUN,Scr)、CD+4、CD+4/ CD+8、IgG、IgA、IgM等指标及出现的副作用.结果总有效率A组85%、B组95%,1年复发率A组20%,B组10%.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B组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低于A组(P<0.05).结论两组均有明显疗效,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更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关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采用脉冲波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PW-DTI)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TCA+支架术前、术后梗死局部室壁运动变化,定量分析左心室局部心功能.方法 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发病7~10d内行PTCA+支架术,采用PW-DTI分析支架置入术前、后室壁梗死区域的DTI指标:收缩期波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波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波峰值速度(Va)及舒张早期波峰值速度/舒张晚期波峰值速度(Ve/Va),再与27名健康成人作对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前与健康人比较:梗死区域各室壁Vs、Ve和Ve/Va均显著降低(P<0.01),心梗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比较:与梗死区域相对应的室壁运动恢复明显,Vs、Ve和Ve/Va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 DTI 能够定量检测梗死区心肌的运动异常和PTCA+支架术治疗后再灌注心肌的运动变化,监测PTCA+支架术前后局部的心功能,为术后疗效的判定提供了新的定量指标.
作者:纪育红;孙志丹;陶贵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血管结构不良这一名词通常用来描述发生于肠道的血管畸形[1],所致下消化道出血为下消化道出血少见原因,诊断较困难,我们将临床上遇到的血管结构不良致消化道出血3例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苏锦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磨牙牙冠大面积缺损在临床十分常见,尤其是第一磨牙,由于萌出较早,如果口腔卫生较差,又无保护意识,则常形成残冠.单纯的根管螺纹桩固位,无论用何种充填材料修复都难以形成良好的固位形和拉力形,而单纯铸造复合桩磨除牙体又很多,工艺复杂,要求制作精度高,并需硅橡胶类价格较高的印模材效果才佳.为了尽可能地保存患牙并提高其咀嚼功能,我们于2000~2002年采用根管螺纹钉加铸造桩核共同形成复合桩,然后全冠修复磨牙大面积缺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屈直;郭红英;李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报道3例高钾血症引起的复杂心电图改变.方法对临床心电图和血钾化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例患者血钾均明显升高.例1系慢性房颤患者,血钾8.50 mmol/L出现窦-室传导、室内(左前分支、心室肌)阻滞;例2血钾7.84 mmol/L时出现窦-室传导,随血钾进一步升高出现窦-室传导的文氏现象;例3血钾9.75 mmol/L出现心脏多部位(心房、房室、右束支、左前分支、心室肌)阻滞.结论高钾引起心房肌、心室肌传导阻滞的同时,部分患者可伴有房室阻滞、束支阻滞、分支阻滞,在慢性房颤中亦可发生窦-室传导,在窦-室传导中同样可发生Ⅱ度阻滞,提高对这些复杂心电图的认识有助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刘仁光;刘爱纯;徐兆龙;严衍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桩钉嵌体冠修复的适应证、牙体预备、制作方法,观察短冠磨牙的桩钉嵌体冠修复的固位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32颗经完善根管治疗的龋损短冠磨牙行桩钉嵌体冠修复,随访观察5个月~1年6个月.结果 32颗经修复的磨牙,无1例脱落失败,达到了良好的固位、功能使用良好.结论桩钉嵌体冠能较好地解决短冠磨牙的固位问题.
作者:周茂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奥美拉唑是一种新型的胃酸分泌抑制剂,临床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1,2]等疾病,副作用小,治愈率高,很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奥美拉唑及其类似物的含量测定有报道用HPLC法[3,4],但其合成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体α-巯基-5甲氧基苯骈咪唑的含量测定,作者尚未见有报道.
作者:孔欣;卢静华;王亚娟;于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兴起,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作为细胞支架材料的研究已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外均有应用于临床的报道.由Kulkarni RK于1966年将PLGA聚合物用于狗下颌骨内固定实验研究开始,掀起了对具有生物相容性,可降解并具有良好生物力学特性的PLGA家族临床应用研究的高潮.
作者:王艳华;李曦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视神经管检查技术的提高,发现颅损伤患者中并发视神经管骨折的并非少见,此类病人多数就诊于神经外科或眼科而耽误病程,随着耳鼻喉科的发展,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术手并发症较少的优势.
作者:王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较严重的全身性疾病,该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施行早期合理的经验性、综合性、预防性治疗.能够充分认识HFRS早期表现,尽早诊断是早期急救治疗的前提.本文搜集发病4d内HFRS病例130例,对HFRS早期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经验共享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以期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胡雪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广泛脑挫裂伤病人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998年4月~2002年7月收治的100例广泛脑挫裂伤病人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结果 100脑挫裂伤病人中,康复良好54例,中度残废15例,重度残废17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2例.结论早诊早治是治疗关键,特别是GCS积分较低、有严重挫裂伤、水肿及较大颅内血肿的病人,均应及早开颅.
作者:翟旭;张弘;任晓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E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可出现多系统和多脏器损害,在辽西地区已流行9年,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近半年来我科收治EHF病人74例,治愈率达94.1%,疗效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丽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