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辉荣
本文探讨了西药中药化的意义、可能性以及基本方法等.如将西药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研究,设法标定出其相应的中药特性,并用中医药术语表述其功效,那么,人们就可以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西药,这将大大促进中西药结合的发展.
作者:徐苏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实验室检验是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工作的技术支撑,是开展卫生行政执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室质量控制和参加能力验证,不仅能提高检测水平的重要途经,而且可以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标准物质的使用、化学试剂的纯度及实验用水是否符合要求,是对实验室能力进行合理性考核监督,确认和评价.
作者:姚正堂;钱民;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生地黄一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参与组方12方次,其中参与汤剂组方7方次,在这7个汤方中生地黄用量大的是防已地黄汤,用了2斤,炙甘草汤中用了1斤,百合地黄汤中用了1升,即使在金匮肾气丸中,生地黄用量也高达8两,其数量明显大于方中其他药物的用量,这种重用生地黄配伍组方治疗急病杂症的方式方法.
作者:刘桂萍;吴继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解阿拉善盟巴镇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方法:采用速率法,酶联免疫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ALT、HBsAg、抗-HCV、梅毒和抗-HIV检测.结果:在2508名无偿献血者中五项化验不合格者206名,占8.21%.结论:严格献血者的血液检测,达到安全输血.
作者:黄艳茹;李立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麻醉前输液时腰一硬联合麻醉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70例腰一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于麻醉开始前30min内快速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00ml,麻醉后仍以3~4 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液;第2组于麻醉后静脉以3~4 ml/(kg·h)输入乳酸林格液.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情况.结果:第1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14.3%,第2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40%;第1组比第2组血压下降发生率明显低,有显著的差异(P
作者:谢红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复方枸杞子口服液经灌胃时大鼠的生殖毒性和胚胎致畸作用.方法: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复方枸杞子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阳性对照组).灌胃量按10.0 mL/kg BW计算,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同体积的注射用水.孕鼠于7~16 d每天灌胃给药,妊娠20 d处死,分析其胚胎发育指标与胎仔发育指标,检查有无外观畸形和骨肋畸形.结果:复方枸杞子口服液对孕鼠生殖能力无影响;对胎鼠体质量、身长、胎盘重量均无影响;胸骨发育、脊椎、肋骨发育均正常;各组胎鼠内脏观察未见异常.结论:复方枸杞子口服液无明显的致畸作用,在奉实验设计剂量下是安全的.
作者:汲臣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狼毒为有毒的植物.随着人们对有毒植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对有毒植物在医药、农业、畜牧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与研究,充分利用有毒植物为人类造福.本文介绍了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以及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的形态特征、应用.
作者:郑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长期的临床实践及药理研究表明,中西药物科学合理的配伍应用能提高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但有些中西药配伍应用能使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加.中西药联用也有配伍禁忌.
作者:段伟静;陈艳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退变小关节形态变化与退行性腰椎滑脱(DS)发生原因.方法:随机抽取腰椎CT扫描,L4/5椎小关节退变元与伴椎体滑脱各40例图像资料,对退变小关节损害程度进行分级,对两组病例关节突间距及关节面冠状角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关节突间距和关节面冠状角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退变小关节的损害呈矢向性逐渐加重,DS组关节短缩更明显,关节面更接近矢状.结论:退变小关节损害是一矢向性逐渐加重过程,关节突短缩、关节面更接近矢状是DS发生过程中小关节形态与结构的变化,造成原因可能与下腰部脊椎前倾力和剪切力负荷随退变和失稳程度的增加而再加大有关.
作者:李仲华;张华山;郭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时对子妊娠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通过与同期60例正常妊娠对照研究,以观察两组的妊娠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时,易引起孕妇流产、早产、难产、足月产降低、剖宫产率增加及产后出血等(P<0.05).结论:孕期B超检查能够帮助早期诊断,已出现的不同症状及时处理很重要.
作者:黄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改良式保留灌肠法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将50例需要保留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实验组采用改良式保留灌肠法,观察两组患者灌肠液保留的时间、灌肠液是否外溢、临床疗效及灌肠过程中患者的满意度和护士接受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保留时间长,(P<0.01)、灌肠液外溢明显减少(P<0.005)、患者满意程度和护士接受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改良式保留灌肠法可以提高灌肠的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龚贵先;陈学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痔疮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取得效果的评价.方法:选取206例痔疮患者给与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同时选取200名痔疮患者作为平行对照.采用问卷调查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养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在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养成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痔疮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控制痔疮的进展,并利于疾病康复.
作者:张春发;顾秀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分析1型糖尿痛与2型糖尿病的治疗差异.方法:通过对本院自2007年4月-2010年3月共收治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并且综合的进行分析.结果:探讨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差异、异同,并做出比较.结论:糖尿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同时也是多发病,应及时的得到控制、治疗.
作者:迪拉热木·吾麦尔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成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残胃排空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1例手术探查后痊愈.结论:胃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由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一种可复性的残胃失调综合征.
作者:邹中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氧自由基可以导致心肌损伤,以下主要通过阐述心脏停搏手术,心脏不停跳手术,以及药物治疗的原理来叙述如何避免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伤自由基是指能独立存在的、外层轨道上含有1个或以上不配对电子的任何原子或原子团,若不配对的电子位于氧,则称为氧自由基(OFR).它包括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氢过氧自由基、有机过氧自由基等.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氧自由基的爆发性产生密切相关,其产生与释放通过多个途径: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破坏发生溶血,继而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被激活,产生氧自由基入血.体外循环可引起广泛炎症反应产生自由基[1].黄嘌呤氧化酶途径生成自由基.自由基对心肌损伤的途径是引起细胞内DNA、RNA、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多糖高分子氧化、交联、变性和降解,但导致心肌细胞损伤重要的过程是自由基作用于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形成过氧化脂质,使膜蛋白质的功能异常,导致酶活性丧失,抑制心肌能量的生成,引起蛋白质不可逆的损伤.在临床中心肌的保护方法不断的改进,但是仍有一定的争议,如何在体外循环手术中达到更好心肌保护已成为了一个焦点.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心肌保护方法.
作者:王祖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汤荆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炙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将本院诊治的46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中药汤剂内服配合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西药柳氮磺胺吡碇(SASP)治疗,2月为一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1%,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未见明确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存在轻重不等的不良反应7例,占30.43%.结论:中药汤剂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元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但应加强临床药学指导,提高药物的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季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综合分析中成药的各种分类方法及对其优缺点的个人评价,并通过优缺点的对比,以及对各种分类方法的思考、凝练探讨了一种新的混合分类中成药方法.
作者:肖芝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四环素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对在本院就诊的单纯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20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8例,用四环素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对照组100倒,用四环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1周的有效率,并于下次月经干净3天复查各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1周,观察组有效率93.52%,对照组85%,复查复发率:观察组13.89%,对照组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四环素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好,复发率低,安全,有效.
作者:刘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生态工业园是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佳选择,其环保功能远远优越于传统工业园区.文章针对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环保参与度低以及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现象,阐明生态工业园区民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并从宣传与教育、发挥环保组织作用、引进环保设施与设备、建设生态文化、环保制度与奖惩机制等视角,探讨因区民众环保意识的培养途径.
作者:黄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气管切除与人工气管重建的手术与麻醉方式,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入住我院行气管切除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方式、麻醉方法与结果的关系.结果:局麻气管切开插管麻醉4例,体外循环5例,经气管造口插管麻醉4例,气管插管全麻17例.30例患者元手术与麻醉死亡.患者节段性切除23例,局部切除7例,在节段性切除患者中一期吻合14例,二期成形人工气管9例,气管长度2.5cm-7.5cm.结论:气管切除及人工气管重建术的麻醉方式应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因人而异.病情严重患者可采取体外循环或局麻切开气管插管.患者全身状况差可行局部切除或用记忆合金网二期成形人工气管重建缺损.气管手术麻醉风险极高,应引起麻醉医师与主治医师的临床重视.
作者:齐楠鼎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