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目的:探讨子痫患者的安全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9-2012、9 收治的12例子痫患者所采取的诊疗护理措施.结果:12例孕产妇中产前子痫9例,产时子痫2例,产后子痫1例均康复出院.结论:安全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大限度杜绝母婴死亡.
作者:刘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为管理部门更好的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护士的需求、完善绩效考核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优质护理服务使得护士在人际关系和个人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在绩效考核和人员配置方面等较不满意.结论:更好的考核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使得优质护理服务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林巧红;项桂芳;贾群;卓龙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细胞培养的方法把水痘疱疹病毒进行培养和分离并且进行鉴定,得到的病毒样本可以用于水痘-带状疱疹疫苗的研究.方法:对9例带状疱疹病人皮损处的水疱液进行VZV病毒样品采集;把保留细胞Vero猴肾细胞、人胚二倍体细胞KMB17复苏,待生长情况良好以后移入24孔培养皿继续培养.分离阳性的样品液移入培养瓶继续培养,病毒扩增;感染细胞出现圆缩、融合、脱落等典型CPE后,用带状疱疹病人恢复期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测定可见感染细胞核内荧光体.结论:用Vero细胞从9例带状疱疹病人疱液中分离到2株VZV病毒,其中男1例,女1例.KMB17细胞未分离到病毒株.
作者:李清;刘浩;杨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终末期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晚期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法,对照组采用周围静脉留置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颈外静脉留置法能够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患者有效的静脉通道,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李迎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采用循环酶法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清HCY检测,并与同期的健康体检正常者进行血清HCY水平比较,观察两组的差异;另外比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陈旧型心肌梗死患者之间的血清HCY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2,P<0.05);另外,研究组中的高HCY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73,P<0.05).研究组患者中陈旧型心肌梗死患者的HCY水平及高HCY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HCY水平及高HCY血症发生率则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或x2=7.69、5.26、6.61、6.10,P<0.05).结论:心血管病患者的HCY明显升高,说明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其水平随着冠心病程度加重而增加.
作者:李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患者,男,54岁,因转移性腹痛1天入院,外院超声提示阑尾炎.患者1天前突然右上腹疼痛, 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中未见血液.后出现全腹转移性疼痛,伴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既往有胃病史,无手术史.体格检查: T 38.5℃,P 90次/分,R 21次/分,BP15/10kPa.患者呈急性痛苦面容,巩膜与皮肤无黄染,腹部稍膨隆,未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全腹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以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明显.腹部立位片提示部分肠曲积气,无液平存在.本院超声检查:患者餐后,胆囊区未见正常胆囊声像图.右侧腹探及一壁稍厚条索状无回声区,大小约11.1×3.6cm,内透声较差,边界欠清,其周可见无回声带(见图1).超声提示:右侧腹无回声团块,疑阑尾脓肿.化验检查:白细胞13.3×10.09/L,中性粒细胞80%.急诊手术,术中见右下腹一紫黑色囊性肿块,逆时针扭转270°, 张力高,表面有少量纤维素样渗出物附着,向上追踪发现为扭转胆囊,呈游离状态,探查回盲部阑尾炎症不明显.术后诊断:胆囊扭转坏疽并腹膜炎.
作者:吴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针刺哑门穴及金津玉液放血疗法联合应用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患者60例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患者30例,采用针刺哑门穴及金津玉液放血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廉泉、内关、百、太溪、太冲、足三里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针刺哑门穴及金津玉液放血疗法联合应用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效果较好.
作者:刘亚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危症,大多数是脑实质内动脉血管破裂所致,该病发病急起病急、病情重,致死、致残率极高,在发病早期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即在短时间内对颅内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引流,达到清除颅内血肿、减少脑组织不可逆损伤范围的目的.通过对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病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可避免或减少因术后护理不当所致诱发术后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杨彩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区注射,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20例患者治疗,以视力、眼底情况为观察与评估的指标.结果:120例中显效67例,有效3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7.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临床中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蒋运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微波治疗术后切口延期愈合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促进切口愈合的措施.方法:回顾2009年1月到2012年11月46例术后切口延期愈合的临床资料,观察愈合情况.结果:经过微波治疗,46例患者均达到甲级愈合.结论:微波治疗能加快炎症的吸收,有促进切口愈合的作用.
作者:李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正确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有效的系统护理.结果:治愈21例,好转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2.86%.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窦雪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了肝病患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以及感染状况.方法:采用ELISA检测2010年1~2011年12月我院各种肝病患者血清抗-H CV.结果:10~20岁抗-HCV阳性率为3.37%,20~40岁阳性率为5%,40~60岁阳性率为8.08%,61岁以上阳性率为9.78%;男性患者抗-HCV阳性率为7.34%,女性为4.43%;急性肝炎阳性率为1.8%,慢性肝炎阳性率为10.15%,重型肝炎阳性率为2.33%,肝炎后肝硬化阳性率为8.86%,肝癌阳性率为7.69%;单纯HCV阳性率为33.33%.结论: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性肝病患者HCV 感染率高于女性,各种肝病患者均检出抗-HCV,丙肝可单独感染或与其他各型肝炎合并感染.
作者:汪露;耿新惠;李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当受精卵于子宫体腔外着床时称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近年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输卵管妊娠为常见,占异位妊娠的95%左右,当输卵管妊娠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发生以下情况:输卵管妊娠流产、输卵管妊娠破裂、继发性腹腔妊娠.我科2009~2011年共开展此种手术50例,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作者:何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各大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后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因此需认清引起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各项因素,及时对感染者实施有效的处理措施,以预防感染的发生和降低感染的发生的机率,提高手术疗效,帮助病人伤口快速愈合,恢复健康状态.
作者:朱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前后的饮食、透析方案、常用药物及运动等方面的依从情况,有集体教育、个体教育、观看视频、发放血透宣传手册等健康教育方式.结果:患者经过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后依从性明显增加(P<0.05).结论:患者的依从性是血透进展顺利的重要因素,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司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早在1672年由William 等人报道,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的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每年约有1.63/100000的人患此病,总的患病率约为10.82/100000 贲门失弛缓症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常见于20-50岁.此类患者常表现为食管体部正常蠕动消失,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不良,因此临床上常有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误吸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消瘦.此类患者X线有明显的特征性改变:食管钡餐检查可见食管下段呈对称的漏斗状狭窄,边缘光滑呈鸟嘴样改变,而食管体部则呈不同程度的扩张.
作者:李建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疾病迁延时间长,预后较差.得此疾病患者产生一系列消极心理,不利于疾病的恢复.笔者通过临床护理观察,发现问题,倾听家属及病人的感受,帮助他们了解本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相关问题,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戈云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方法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18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中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本上联合西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颈椎病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鄢宏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文将选取62例脑出血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对临床治疗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通过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治疗及恢复效果良好,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结论:由于脑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因此对其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进而可有效缓解其临床不适症状,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另外还可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黄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我省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展PICC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促使PICC技术在我省中医院全面顺利开展,为成立中医肿瘤及静脉输液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我省二级以上122家中医医院进行调查.结果:我省中医医院已开展PICC率14%,希望开展该技术并希望得到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者占95%.结论:中医医院开展PICC技术及成立我省中医肿瘤及静脉输液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势在必行.
作者:杨淑艳;黄梅蓉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