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伯
文章介绍郭振武教授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依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提出急性感染期以宣散表邪调和营卫为主,恢复期以治病求本,擅调脏腑虚实,补益脾肺为主.
作者:徐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将134例患者分为中药联合西药组与西药组,疗程为3周,应用心绞痛及心电图双重标准进行疗效的评估.结果:中药联合西药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1.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9.7%,分别优于西药组75.0%、6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孙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甘海胃康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与红细胞免疫临床观察,方法:8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甘海胃康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两纽均连服8周,两组同时服用甲硝唑和克拉霉素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溃疡愈合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甘海胃康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的对照组(P<0.05)Hp根除前后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同组根除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对比无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甘海胃康治疗消化性溃疡优于奥美拉唑治疗,疗效好,治愈率高.Hp根除后,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好转,提示Hp根除后红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提高.
作者:曾国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弦脉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脉象,古今医家多有研究.作者特从生理与病理意义两个方面对古今医家的观点及现代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对临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晗;滕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将6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青龙汤口服,给药1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疾病、证候积分、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肺功能改善及安全性.结果: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疾病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主要症状喘息、咳嗽、胸膈满闷、哮鸣音单项计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小青龙汤治疗哮喘急性期有较好疗效,尤其对哮喘主要症状喘息、咳嗽、胸膈满闷、哮鸣音的改善方面具有优势,且用药安全.
作者:郑忻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等的综合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复发与转移率,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抑制多药耐药,延长病人生存期,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胡清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文章从针灸治疗、中药治疗以及针药结合治疗3个方面,综述了近3年来传统中医促排卵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进展,提示针灸及药物治疗,尤其是针药结合治疗,不仅有与西药相当的促排卵效果,而且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作用,在临床上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及发展前景,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作者:狄丹华;周慧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用HPLC法建立枇杷花的化学指纹图谱,为枇杷花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以1%醋酸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315nnm波长下,以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为参照物,建立枇杷花指纹图谱.结果:测定枇杷花样品11批,标定出共有峰13个,其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0.900~0.983),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RSD均小于3%;用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标准品做标准曲线,r=0.9999;加样平均回收率99.87%,RSD为0.93%.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且精密度好,为枇杷花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韩晓娜;韩蓉;谭文伟;张倩;刘春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食管及血浆TNF-α的影响.方法:将1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模型制备组,造模后第5天,将成活的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纽、旋覆代赭汤原方组、倍用甘补组、西药对照组,干预14天后,观察模型大鼠食管及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原方组、倍用甘补组及西药组大鼠食管组织TNF-α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倍用甘补组及原方组与西药组比较,食管组织TNF-α含量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可以通过调节食管及血浆TNF-α水平,干预炎症反应过程,改善食管组织的炎症反应和舒缩功能,对反流性食管炎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袁红霞;张鹏;杨幼新;贾瑞明;刘清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眼针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眼针加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7天后分析两组的降压疗效.结果:治疗组降压痊愈率为36.6%,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分别为23.3%、56.6%;两组降压疗效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用眼针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探讨及广泛应用.
作者:庞蕾蕾;于莉;邵洪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治荨麻疹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阐述荨麻疹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复杂,主要为禀赋不耐,卫表不固,风寒束表,风热犯表;胃肠湿热,复感风邪;病程日久,血虚风燥;肝肾不足,冲任不调.治疗原则为:疏风散寒,疏风清热,通腑利湿泻热,齐血润燥,滋补肝肾.自拟疏风散寒汤,疏风清热汤,疏风通腑汤,祛风养血汤等.结论:辨证论治荨麻疹疗效显著.
作者:周宝宽;周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角色扮演法和案例教学法都是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经常采用的两种教学方法.但二者在教学理念、教学材料、教学目的、实施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应该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应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上,使二者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提高《医学心理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路;王凌志;季颖;王德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寿胎丸加味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寿胎丸加味配合口服西药黄体酮胶丸及肌注绒促性素.对照组口服西药黄体酮胶丸及肌注绒促性素.结果:治疗组40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总有效率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寿胎丸加味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先兆流产疗效显著.
作者:张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助阳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应用助阳通便汤及麻仁滋脾丸治疗2周,通过便秘症状的改善情况以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自身对照均有显著疗效(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8%,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助阳通便汤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药物.
作者:隋楠;田振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肝主疏泄、藏血,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的生理功能在中医美容中占重要地位,影响人的神态美、肢体美、头发美、皮肤美等.若肝功能失常则会导致许多碍容性疾病,因此提出在日常美容保健,抑或临床治疗时,都应注意运用疏肝补血的方法.
作者:凌天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吹药是喉科多种外治法中的一种,其临床运用,简便易行,疗效卓著,历来被喉科医家所重视.喉科吹药是将各种功用不同的药物制成极细粉末,喷吹于咽喉、口腔黏膜上,使药物直达病所,以达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有学者戏称“名家喉科,都是‘吹’出来的”[1],就古代喉科主要治疗方法(吹药)而言,的确如此.该文按时代顺序主要介绍了喉科吹药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作者:晏英;严道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通过降糖三黄片治疗热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中药组23例,安慰剂组22例.在拜糖苹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分别加用降糖三黄片或安慰剂.彩超检测治疗前和后6个月治疗后患者双侧下肢血管管壁、内-中膜厚度及血流情况.结果:6个月治疗后患者热瘀互结证候明显改善,降糖三黄片组与安慰剂组治疗后比较,足背动脉、胫前动脉、腘动脉、股动脉,4组动脉的内径狭窄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腘动脉、股动脉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足背动脉、胫前动脉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4组动脉的内中膜IMT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4组动脉血流峰值流速Vmax比较可见,腘动脉及股动脉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足背动脉、胫前动脉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糖三黄片对热瘀互结型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张学群;潘竞霞;曾燕静;潘莹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文章将近20年有关耳穴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报道进行归纳、总结,并介绍近年来耳穴结合针刺、中药治疗面肌痉挛的概况.同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应重点解决的难点.
作者:孙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标准化病人”的建设思路.方法:从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概况入手,探讨“中医标准化病人”的建设目的、方法,及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结论:“中医标准化病人”建设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有其自身的价值,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作者:杨玥;周桂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文章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断标准的论述,从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3种疗法的临床比较,说明中医药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CFS,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冯龙海;杨继兵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