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中华;刘芳
颈性眩晕的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颈椎本体感觉紊乱可能是颈性眩晕发病较普遍的因素之一.
作者:何水勇;沈国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是体内胰岛素缺乏而引起的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一种急性代谢性疾病,严重者出现神志昏迷、病死率高,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数量也逐年增加.通过对本科自2008年1月-2008年9月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34例的临床观察,证实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关键,而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应加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孙茵;杨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临床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相对特殊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们学习和将要从事的是生命所系,健康所托的工作,所以对临床医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对我国临床医学生人格特征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焦虑、抑郁的关系,人格特征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及其人格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研究者能更加深入具体地了解医学生的个性特征,关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王凌志;季颖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总结陈莹教授治疗经行情志异常的经验.方法:跟师应诊,整理老师经验.结论:陈莹教授在治疗经行情志异常时注重扶助人体正气,体现整体观念,以舒肝解郁,温化痰饮为主,辅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佐以补脾肾化水湿之法,并根据辨证所涉及的脏腑、见症不同而用药有所侧重,且配合心理治疗,提高疗效.
作者:李佳;陈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补骨脂主要含香豆素类、黄酮类,单萜酚类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骨脂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抑郁等作用.现就国内外有关补骨脂及其相关化学成分的药理和毒理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全面开发利用补骨脂提供依据.
作者:辛丹;颜冬梅;王跃飞;苏艳芳;王虹;高秀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国高血压现患病人数约为1.6亿,且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损害,是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肾脏是高血压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而肾损害早期,若积极治疗,肾功能是可以逆转的,所以平稳降低血压,逆转靶器官的损害尤为重要.
作者:丁大珍;黄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王清任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著名医学家,现存著作仅为<医林改错>,是他历经42年研究才写成的,字数不算太多,然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影响,他对医学的巨大贡献为后人称赞,在医学史上他和他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作者:钱亚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组同时配合电针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但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治疗结合电针对促进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宜在脑卒中早期广泛使用.
作者:刘鸿慧;张辉;张学仕;崔爱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综合近5年发表的有关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文献,介绍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各种疗法,并提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作者:苏苇;赵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孟安琪教授认为治疗此征应以补肾为根本,兼调肝理脾,佐以活血化瘀,并配合心理疗法.
作者:韩雪莲;孟安琪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平顶山地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6月-2008年6月儿科脑瘫门诊和脑瘫病区病例890例分为观察组450例和对照组440例.所有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病例中都采用西方医学Vojta疗法,Bobath技术和神经发育疗法(NDT),上田法作为基础康复疗法,治疗组加用捏脊、针灸、理疗、穴位封闭等.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的情况.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君;刘欣;刘华霆;李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优选盐炙泽泻的佳炮制工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参数.方法:以24-乙酰泽泻醇A及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为指标,分别选择盐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作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泽泻的炙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炒制温度对泽泻中两种泽泻醇的含量有显著性影响,佳炮制工艺为每30g药材,用12mL盐水(含0.6g盐),闷润5h,在110℃2下炒制35min.结论:盐炙泽泻的佳炮制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戴小欢;史跃满;贾天柱;夏宇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邓铁涛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选取185例有明确用药记录的医案,将其首诊信息录入到数据库,规范各种名词,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邓老临床常用中药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其规律.结果:185例医案中常用的药物依次为甘草、人参、白术、茯苓、黄芪、柴胡、当归、五爪龙等.常用药物可聚成六类,分别为活血养血类、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益肾精类、茯苓、化痰类.结论:邓铁涛教授临证尤其重视脾胃,治疗虚损证时兼顾养血益精固肾,并且注重对气血痰瘀的调治.聚类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邓铁涛教授临床用药规律.
作者:饶媛;邱仕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介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研究现状,并找出研究中存在问题,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方法:复习有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和总结.结果:目前研究中存在若干问题.结论:应加快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及其与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作者:莫霄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中药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疗效及结肠镜疗效,并与福松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将30例诊断为结肠黑变病的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福松组,分别给予中药和福松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结肠镜疗效.结果:中药与福松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肠镜下表现,但中药通过灵活加减,还可有效缓解其它伴随症状.结论:中药在治疗因服用蒽醌类泻药导致的结肠黑变病领域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吴旭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从脾胃立论,阐述原发性痛经病机基础所重在冲脉,所重在胃气,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冲任之血由阳明水谷所化,而阳明胃气为冲脉之本,认为脾胃损伤→气血失和→冲任劳损是月经不调之经行腹痛的重要病机,强调以调理太阴阳明为总纲,调养脾胃治疗本病的重要性.
作者:刘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阐述以推拿手法为主,配合针灸、中药湿敷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意义.方法:研究2008年共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40例,执行严格的诊断、纳入标准,采用推拿、针灸、中药湿敷等综合治疗.结果:4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的痊愈率为57.5%,有效率为92.5%.结论:以推拿手法为主,配合针灸、中药湿敷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
作者:荣兵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配合西药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药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肠溶阿斯匹林等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绞痛与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4.74%,81.58%,对照组分别为77.5%,55.0%.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通心络配合西药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李克卉;李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对择期子宫次全切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子宫次全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于切皮后静脉注射加入凯纷50mg的生理盐水15mL(共20mL);B组于切皮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分别记录术后1、2、4、6、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24h镇痛药(扶他捷)服用量和不良反应,并统计患者对24h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术后1、2、4、6h VAS评分A组均低于B组(P<0.05);术后24h镇痛药扶他捷服用量A组(45±5)mg低于B组(75±6)mg(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恶心)发生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对24h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方面,A组好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凯纷用于择期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能减少术后镇痛药物服用量、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提高镇痛质量.
作者:张维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藏象理论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藏象理论体系的基本成熟.从发生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内经>脏腑概念的形成,旨在实现对脏腑概念的认识的返朴归真.
作者:王国英;鞠宝兆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