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择期子宫次全切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张维清

关键词:术后镇痛, 氟比洛芬酯, 子宫次全切除术
摘要: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对择期子宫次全切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子宫次全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于切皮后静脉注射加入凯纷50mg的生理盐水15mL(共20mL);B组于切皮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分别记录术后1、2、4、6、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24h镇痛药(扶他捷)服用量和不良反应,并统计患者对24h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术后1、2、4、6h VAS评分A组均低于B组(P<0.05);术后24h镇痛药扶他捷服用量A组(45±5)mg低于B组(75±6)mg(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恶心)发生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对24h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方面,A组好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凯纷用于择期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能减少术后镇痛药物服用量、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提高镇痛质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王秀云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殖功能的临床常见疾病,王秀云教授认为湿瘀互结在慢性盆腔炎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采用活血化瘀除湿的治疗方法,并根据其证候寒热虚实不同而随症治之.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樊宝剑;王秀云;张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浅析重症肌无力与痿证的异同

    重症肌无力作为现代医学病症与祖国传统医学的痿证相比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通过搜集整理二者在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比较归纳可以将二者鉴别之.

    作者:朱卫士;张静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医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目的:介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研究现状,并找出研究中存在问题,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方法:复习有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和总结.结果:目前研究中存在若干问题.结论:应加快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及其与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作者:莫霄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学科,覆盖了生理、生物化学、病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临床等诸多学科.在医学院校药理学是学生在学习过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及药物化学等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

    作者:张秋华;王丹;赵松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74.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蒋爱民;蒋鑫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治疗慢性胃病贵在调气

    气的升、降、出、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气机郁滞是诱发疾病的关键.中医治病的根本是调整气机.气机不畅,气化失司是慢性胃病的主要病机,而扶正祛邪、调畅气机为慢性胃病的主要治法,或平补缓攻,动静相宜,或疏理肝气,调理气化.治疗慢性胃病,以补益脾肾,疏理肝气为契机,刚柔相济,佐使相宜.重在调理气化,使病势迎刃而解.

    作者:李岩;王垂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新固肠止泻丸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新固肠止泻丸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延胡索和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黄连所含有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色谱柱为Sphevisotb-C18(200mm×4.6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48:52)(每100mL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1g),检测波长为265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mL·min-1.结果:TLC法能检出延胡索乙素和当归;盐酸小檗碱在0.084~0.560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1%、RSD为1.32%.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新固肠止泻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史亚军;陈金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伤寒论》太阳篇(中)禁汗病症辨证论治探析

    发汗解表是<伤寒论>中祛邪第一法,临床运用要知道其适应症,更要了解其禁忌证.现通过对麻黄汤禁忌证的探讨,深刻理解张仲景运用发汗解表时要时时固护胃气,存津液这一基本原则.

    作者:柴中华;刘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杨思进教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经验

    杨思进教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工作20余年,是四川省首批名中医工作室导师及泸州市首届十大名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有许多独到的临床用药经验.现将其对偏头痛的辨治心法简介如下.

    作者:白雪;杨思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on,PSD)的研究近况,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方法:共综合了26篇相关文献的内容,先分析中风后抑郁症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认为负性生活事件、病灶3个以上、心血管病史、抑郁症史为有意义的相关因素,又探究了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再对各种针灸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众医家多采用辨证取穴、特定针刺法、特殊取穴法、电针治疗和综合疗法等,多选取头部的百会、神庭、头维、本神、风池,配合内关、太冲、神门穴.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无副作用、经济安全等优点.但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目前尚未完善.强调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有效性、优越性,并对优选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针灸疗法作了探讨.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治疗及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作者:贺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自拟痛泻疏肝散合黛力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痛泻疏肝散、黛力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50例经常规治疗后无效的有精神心理因素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黛力新口服,治疗组加服自拟痛泻疏肝散,治疗4周,随访半年.比较两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易复发.结论:自拟痛泻疏肝散合黛力新治疗伴有精神因素的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不易复发.

    作者:骆洁恒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理论实践一体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现以本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医学影像诊断课为探索对象,阐述了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认识并结合课程改革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实施中对实训环境、课程设置、配套教材、师资队伍、质量评价等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作者:张景云;徐明;于新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医学本科(张仲景学术思想方向)培养方案的应用研究及实践

    对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张仲景学术思想方向)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保证基本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区中医药人文及资源优势设置课程,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突出张仲景学术思想和辨证论治思维的中医毕业生.并就中医学专业(张仲景学术思想方向)培养方案的实施及保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石景洋;魏小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鹿蹄橐吾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鹿蹄橐吾的化学成分,鉴定化合物结构.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并运用硅胶薄层制备以及凝胶柱色谱的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现代分析技术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槲皮素(Ⅰ),(E)-3-(2-羟基-4-甲氧基苯基)-2-丙烯酸(Ⅱ),(E)-3-(2,4-二羟基苯基)-2-丙烯酸(Ⅲ),(S)-3-羟基3-苯基丙酸(Ⅳ).结论:化合物(Ⅰ),(Ⅱ),(Ⅲ)和(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文蜀;卢鹏;赵坤;冯金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药食同源与中药食品化

    中医药宝库中有着大量可以药食两用的中药,不但可以作为食品长期服用,而起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如何深入挖掘这些资源,并按照国际通用的食品标准将之规范化,标准化是中医药研发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对中医药药食同源的回顾,发现其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为中医药标准化,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庆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颈本体感觉紊乱性眩晕与颈椎稳定因素

    颈性眩晕的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颈椎本体感觉紊乱可能是颈性眩晕发病较普遍的因素之一.

    作者:何水勇;沈国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糖尿病中医辨治心得

    结合古今医家对糖尿病病因病机及辩证施治的认识,阐述用滋阴润燥法、益气养阴法、化痰除湿法、活血化瘀法、舒肝解郁法治疗本病辨治心得.可根据本病发生、发展和演变不同阶段,采用上法之一,亦可联合应用.

    作者:胡永东;王惠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抑郁症的中医药诊疗新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情感性精神障碍.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多发病,然而西医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却仍然不很理想.中医治疗抑郁症有着广阔的前景,其本身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方法,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将就近五年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一些新进展进行论述.

    作者:吴林;徐兴华;陈炜;张其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在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估检测血清胆碱酯酶(CHE)在病毒性肝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英国郎道全自动生化仪测定55例急性肝炎,180例慢性肝炎,10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CHE、ALT、TBIL、白球比例和γ球蛋白的含量.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CHE值分别为(7450±2658)U/L、(7102±2746)U/L、(3640±1965)U/L.结论:血清CHE与常规肝功化验联合检测,可用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或鉴别诊断,在肝硬化中临床诊断意义较大.

    作者:于国英;张嘉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理肺润肠方与福松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对照观察

    目的:了解中药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疗效及结肠镜疗效,并与福松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将30例诊断为结肠黑变病的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福松组,分别给予中药和福松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结肠镜疗效.结果:中药与福松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肠镜下表现,但中药通过灵活加减,还可有效缓解其它伴随症状.结论:中药在治疗因服用蒽醌类泻药导致的结肠黑变病领域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吴旭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