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杨思进教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经验

白雪;杨思进

关键词:偏头痛, 杨思进, 经验
摘要:杨思进教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工作20余年,是四川省首批名中医工作室导师及泸州市首届十大名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有许多独到的临床用药经验.现将其对偏头痛的辨治心法简介如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对目前变应性鼻炎中医辨证方法的思考

    目的:为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试图从辨证入手,探寻更适合于变应性鼻炎的辨证论治体系.方法:采集变应性鼻炎患者发病时及平素的症状及体征,通过分析及辨证,探讨目前辨证方法的不足,探寻更合适的中医辨证方法.结果:脏腑辨证不能系统地解释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有大量的临床症状在辨证中缺失.结论:目前的脏腑辨证可能不适合于指导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诊疗,这或许是导致其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有必要探寻新的辨证论治的方法,如六经辨证等.

    作者:王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悬灸配合中药治疗小儿遗尿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悬灸配合中药治疗小儿遗尿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给予悬灸及中药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传统针灸治疗,3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痊愈26例,好转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4,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悬灸及中药治疗和传统针灸一样有较好临床疗效,但本法无痛苦,更易为小儿患者接受,是值得临床推广一种好方法.

    作者:张秋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药物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及腺苷蛋氨酸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效果.方法:将60例PNAC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Ⅰ组予常规治疗+胃肠外营养+茵栀黄注射液,治疗Ⅱ组予常规治疗+胃肠外营养+腺苷蛋氨酸.结果:治疗Ⅰ组及治疗Ⅱ组均能降低PNAC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降脂方面.治疗Ⅰ组降低甘油三酯有统计学意义,治疗Ⅱ组在降脂方面治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均能有效降低直接胆红素水平,茵栀黄注射液能降低血脂水平.

    作者:张水堂;周守方;高晓燕;袁贵龙;林碧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40例

    目的:阐述以推拿手法为主,配合针灸、中药湿敷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意义.方法:研究2008年共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40例,执行严格的诊断、纳入标准,采用推拿、针灸、中药湿敷等综合治疗.结果:4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的痊愈率为57.5%,有效率为92.5%.结论:以推拿手法为主,配合针灸、中药湿敷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

    作者:荣兵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医药防治高催乳素血症的思路探讨

    高催乳素血症是妇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症之一,西医治疗本病疗效肯定但副作用大,停药易复发,旨在从HPRL的形成及临床特点、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治疗3个方面来探讨中医药防治HPRL的思路,认为肝气郁滞为其发病的关键,肾虚为其主要病机,预防重于治疗,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外结合,按月经周期分期论治,以调补肝肾为基本大法,疏肝解郁,补益肝肾,尤重疏肝养肝,佐以健脾为法.

    作者:段祖珍;朱辉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精究医术继承创新——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敬林教授

    李敬林,男,1949年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硕士,辽宁省名中医,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营养药膳学会理事,辽宁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通讯评审专家.

    作者: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新固肠止泻丸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新固肠止泻丸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延胡索和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黄连所含有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色谱柱为Sphevisotb-C18(200mm×4.6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48:52)(每100mL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1g),检测波长为265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mL·min-1.结果:TLC法能检出延胡索乙素和当归;盐酸小檗碱在0.084~0.560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1%、RSD为1.32%.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新固肠止泻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史亚军;陈金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在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估检测血清胆碱酯酶(CHE)在病毒性肝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英国郎道全自动生化仪测定55例急性肝炎,180例慢性肝炎,10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CHE、ALT、TBIL、白球比例和γ球蛋白的含量.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CHE值分别为(7450±2658)U/L、(7102±2746)U/L、(3640±1965)U/L.结论:血清CHE与常规肝功化验联合检测,可用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或鉴别诊断,在肝硬化中临床诊断意义较大.

    作者:于国英;张嘉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医学本科(张仲景学术思想方向)培养方案的应用研究及实践

    对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张仲景学术思想方向)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保证基本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区中医药人文及资源优势设置课程,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突出张仲景学术思想和辨证论治思维的中医毕业生.并就中医学专业(张仲景学术思想方向)培养方案的实施及保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石景洋;魏小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心宁片中芍药苷含量测定

    目的:对心宁片中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剂所含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心宁片中的芍药苷与其它成分分离良好.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芍药苷,可达基线分离,芍药苷对照品进样量在0.07152~0.3576 μg内呈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1%,RSD=1.07(n=5).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单玉;白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基于聚类分析的邓铁涛教授临床用药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和总结邓铁涛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选取185例有明确用药记录的医案,将其首诊信息录入到数据库,规范各种名词,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邓老临床常用中药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其规律.结果:185例医案中常用的药物依次为甘草、人参、白术、茯苓、黄芪、柴胡、当归、五爪龙等.常用药物可聚成六类,分别为活血养血类、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益肾精类、茯苓、化痰类.结论:邓铁涛教授临证尤其重视脾胃,治疗虚损证时兼顾养血益精固肾,并且注重对气血痰瘀的调治.聚类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邓铁涛教授临床用药规律.

    作者:饶媛;邱仕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奇经八脉辨治用药规律

    通过对20余部古代医案的搜集、整理,应用统计对比方法归纳、总结奇经医案治方中各经用药范围及特点.研究发现,古代奇经医案治方中的奇经八脉用药以补益气血阴阳为主,其中明确趋向使用的药味有当归、白芍、熟地、茯苓、山药、白术、小茴香、鹿角霜、鹿茸、枸杞子、杜仲、沙苑子、菟丝子、牡蛎、紫石英、山萸肉.但各经之补益配伍又各有侧重:督脉治方偏于补阳、补气、补血,尤其重补阳温里;任脉治方偏于补血;冲脉治方偏于补气、补血、补阳.跷脉治方偏于补血、补气、补阳、安神药;带脉治方偏于补阳、补气、补血,阳维脉治方偏于补血、补阳.

    作者:张秋玲;何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药食同源与中药食品化

    中医药宝库中有着大量可以药食两用的中药,不但可以作为食品长期服用,而起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如何深入挖掘这些资源,并按照国际通用的食品标准将之规范化,标准化是中医药研发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对中医药药食同源的回顾,发现其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为中医药标准化,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庆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外台秘要》中的佛学思想

    <外台秘要>作为一部医学巨著,其研究价值是值得肯定的,而其中渗透的佛学思想被多数研究者所忽视,故试图从医学、学说、方药、术语几方面总结<外台秘要>中的佛学观点,肯定佛学思想对成书的价值及意义.

    作者:李晨光;彭霞;贾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针刺配合叶氏养胃汤治疗中风后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针药配合治疗中风后焦虑症的有效途径.方法: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叶氏养胃汤为主治疗本病2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本病19例.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的焦虑程度及改善状况进行评定,并将疗效作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焦虑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结论:针刺配合叶氏养胃汤治疗中风后焦虑症疗效明显.

    作者:刘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脑卒中后早期应用电针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组同时配合电针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但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治疗结合电针对促进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宜在脑卒中早期广泛使用.

    作者:刘鸿慧;张辉;张学仕;崔爱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住院期间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分析与护理

    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发生在中风患者中的抑郁障碍,核心的症状表现为心境低落.抑郁症干扰和阻碍了中风患者的康复过程,是目前阻碍中风病人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中风后抑郁症可分为轻、重二型.中风发病较急,变化大,对于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生活自理困难,加上对自己病情的不了解,使患者对预后产生过多的恐惧,陷入了绝望和担忧的情绪之中;患者患病后社会活动相对减少,与社会交往贫乏;此外,近期负性事件、家庭支持程度、病人对生活的满意度等都与抑郁的发生有关.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抑郁症的学习和重视,准确全面地了解患者情况.因此,临床上中风后出现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者,应想到中风后抑郁症的可能,并及时进行抗抑郁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既影响中风病的康复,又给患者和家庭带来许多不便.因此,如何对中风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作出正确的评估,帮助患者正确地面对现实,改善不良心态,建立治疗信心,十分重要.

    作者:王晓玲;唐永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在<基础护理学>部分理论课中采用了PBL;对照组均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结果:实验组对PBL法的各项教学效果评价均较好.结论:实践证明,该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综合素质,尤其在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在实践中总结了包括要对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必要的PBL课程培训、精心设计PBL病例及问题和PBL学习流程等关键问题.

    作者:刘静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疏肝利胆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及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西沙比利组)48例,各治疗2疗程,停药1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效率97.9%,对照组总有效率85.4%,远期疗效观察:治疗组复发率14.81%,对照组复发率61.1%,两组总有效率及远期疗效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利胆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远期效果亦较满意.

    作者:杨远华;杨豪;杨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从脾胃论治原发性痛经

    从脾胃立论,阐述原发性痛经病机基础所重在冲脉,所重在胃气,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冲任之血由阳明水谷所化,而阳明胃气为冲脉之本,认为脾胃损伤→气血失和→冲任劳损是月经不调之经行腹痛的重要病机,强调以调理太阴阳明为总纲,调养脾胃治疗本病的重要性.

    作者:刘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