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灵芝多糖抗皮肤衰老作用研究

林晓;潘文嘉

关键词:皮肤衰老, 灵芝多糖
摘要:目的:观察灵芝多糖抗老年大鼠皮肤衰老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6组,青年空白组及老年对照组每天口服普通生理盐水,治疗组按组给予不同剂量灵芝多糖提取物,阳性对照组每天灌胃口服维生素E.共给药喂养60天,处死大鼠取其皮肤作相关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各组羟脯氨酸和SOD含量均高于老年对照组,灵芝多糖提高羟脯氨酸和SOD含量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灵芝多糖提取物可有效缓解皮肤衰老.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护理疗法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疗法干预,包括饮食护理、按摩手法培训,根据自制量表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结果:自身前后对照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中医护理疗法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整体状态有一定效果.

    作者:王丽;田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脑卒中后尿失禁的针灸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尿失禁是中风恢复期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该病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临床疗效满意.从针灸治疗机理、常用穴位、临床疗效报道等方面介绍和总结近几年来脑卒中后尿失禁的针灸治疗进展,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闵庚震;邢瀚;冯春燕;张春红;申鹏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有关问题及对策

    科研经费收支管理是高校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科研经费是资助方、受助人及其所在单位各方利益的焦点,也是规范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分析总结了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作者:胡海峰;李静;李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发展中的辽宁中医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2003年10月,是辽宁中医药大学年轻、具发展潜力的二级学院,是培养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摇篮.

    作者:宜远;玲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医烟疗法的应用概况

    通过文献检索,对中医技术体系中的烟疗技术进行总结,主要阐述艾烟熏灸治疗皮肤外伤性感染、复方苍耳子散烟熏治疗鼻窦炎、升华硫烟熏法治疗阴囊湿疹等烟熏法治疗疾病.

    作者:苏琪;苏同生;倪士峰;吴一飞;骆蓉芳;崔延堂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寐40例

    采用中药辨病辨证施治并配合针灸方法治疗不寐40例.结果:显效10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

    作者:高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冬病夏治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的佳时机和方法.为COPD患者实施更为有效的疗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50例COPD确诊患者在夏季采用敷贴疗法(冬病夏治),结合患者体质加减用药.结果:总有效率为92%,显效率为54%.结论:中药敷贴疗法对COPD具有有效的防治作用.

    作者:段焕发;丁然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关于循证医学在中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循证医学是一个新兴的指导临床实践和评价临床医学文献的医学方法学.近年来,其作为新生事物引入到中医学中,并引起极大的关注.一批中医界人士即主张将循证医学引入到中医学的临床教学实践当中去,以改变传统的中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临床、科研、教学人员,为中医药现代化奠定基础.

    作者:胡跃强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心脏X综合征4例报道

    心脏X综合征通常指患者具有心绞痛或类似于心绞痛的胸痛,平板运动时出现ST段下移而冠脉造影无异常发现,并排除冠脉痉挛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由于现代医学对此病的认识有限,在治疗方面疗效并不理想,而在中医活血化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医药在治疗心脏X综合征方面有很突出的特色和优势,通过观察4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经过中医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刘彦伟;杨积武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针刀治疗劳损性腰痛160例

    目的:观察针刀对劳损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临床确诊为劳损性腰痛的病例,采用针刀松解局部韧带、肌肉等软组织的方法治疗,每周治疗2次,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160例患者,痊愈90例,显效4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6.9%.结论:针刀对劳损性腰痛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全贵;赵新;孙锐;刘乃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止颤汤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止颤汤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正常组及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止颤汤组用止颤汤灌胃,分别在处理后7、14、28天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及其在脑内位置变化,多巴胺递质转运子DAT蛋白表达.比较各组差异;结果:在动物处理后28天,止颤汤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内nestin及DAT数量较对照组增多,且多分布在中脑损伤区域;结论:止颤汤对帕金森病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有一定促进作用.

    作者:李文涛;李如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水蛭化学成分的分离及分析概述

    系统总结了水蛭近年来的提取分离方法(水提法、醇提法、水提醇提法及其他方法)及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并展望了水蛭未来的发展前景.

    作者:李艳玲;赵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温灸法配合中药电熨疗法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温灸法配合中药电熨疗法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4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温灸法配合中药电熨疗法;对照组30例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前列腺素F2a(PGF2a)及血浆催产素(Oxytocin,OT)的变化.结果:温灸法配合中药电熨疗法对不同程度的痛经患者均有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期血浆前列腺素含量和催产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温灸法配合中药电熨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患者异常的前列腺素及血浆催产素水平而发挥疗效.

    作者:季向东;毛智群;陈菊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浅谈勃起功能障碍治疗的中医临证要点

    阳痿是指成年男子阴茎不举或举而不坚,不能与女子进行性交活动的一科疾病.目前,国内外医学文献多用勃起功能障碍(ED)作为阳痿的替换名.勃起功能障碍(ED)是指阴茎勃起硬度不足以进入阴道或不能维持其硬度至射精.在万艾可(西地那非)问世以前,阳痿的治疗效果一般不显著.器质性阳痿,应从现代医学诊察入手,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病因治疗,绝大多数的阳痿是非器质性阳痿.通过大量的诊疗实践,发现并确认绝大多数阳痿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阳痿的心理疗法虽尚处于探索和积累经验的阶段,但治疗的成功率仍属可观,值得中医借鉴.

    作者:禹长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辅以高压氧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辅以高压氧治疗脑梗死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72例,男44例,女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消栓降脂丸口服及高压氧治疗与单纯西药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辅以高压氧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明显,对于血液流变有明显改变.是治疗脑梗死值得临床推广的有效方法.

    作者:邵彦东;周国玉;刘春旺;南秀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论中国民俗文化的中医预防思想

    中医药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国民俗文化中,有许多习俗包含着中医的预防医学思想,深入研究和挖掘这些民俗中的精华部分,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并将之发扬光大,让传统的民俗文化为人类健康服务.

    作者:王蕊芳;于恒;曹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案例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教学中的运用体会

    公共管理教学过程中常使用案例教学法.对于医学临床学科教学,案例教学是指由教师课前提供病例材料,如病史、症状、体征、理化检查结果,形象具体地介绍给学生,然后由学生自己查书独立思考,分析研究案例,寻求解决方法,提出诊疗方案,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后由教师参加,引导集体讨论,教师把学生的意见进行分析纠正归纳综合,复习以前,推出新的知识,后提升为理论认识,完成对某一临床病种的学习[1].

    作者:魏成建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活血化瘀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炎症为AS早期病变形成期和不稳定斑块破裂期的中心环节,与AS相关的主要炎性信号转导分子和血浆炎性标志物已成为评价治疗AS稳定程度的重要指标,活血化瘀中药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减轻或延缓AS的病变程度.

    作者:牛晓玲;孙志广;陆茵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临床中病位辨证和引经药的应用

    病住辨证是中医临床中的重要一环,而辨清病位后如何用药是决定药物疗效的关键所在.自秦汉时期以来,广大医家根据药物的趋向性,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从疗效观察中总结出一些有特定作用部位的药物,即引经药,并形成了完善的引经理论.临床中辨证运用这些引经药物,使诸药药力集中于某一部位,直达病所,会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魏托;李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龙心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龙心素对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156例颈动脉斑块和血脂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8例,给予龙心素和阿司匹林治疗6个月,对照组78例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脂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平均斑块数、斑块面积、CRP、FIB、D-二聚体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并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龙心素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及减小斑块的作用,还能调控血脂,并且安全性好.

    作者:黄建民;王凯华;陈晓峰;任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