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名人与中医(23)

张存悌

关键词:徐小圃, 蒲辅周, 中医
摘要:◆刘冕堂轶事刘冕堂(1876-1947),原名润苍,号冕堂,民国年间沈阳四大名医之一.自幼研读儒书,后潜心医学,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优等成绩毕业于奉天官立医学研究所.1916年被推举为奉天医学研究会研究长,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教育家,一生桃李芬芳,培育出众多中医人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率低,老年患者发病更是罕见,病情凶险,恢复缓慢,为1例成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愈的老年格林巴利综合征,现对其诊治经过进行剖析,可供临床参考.

    作者:胡春平;黄天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茶多酚乳膏促进皮肤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荼多酚乳膏促进家兔皮肤溃疡愈合的作用.方法:将15只白色家兔均分为5组,每组3只.第1组为基质组(阴性对照).第2组为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组(阳性对照),第3、第4和第5组分别为茶多酚乳膏1%、3%和6%浓度组(小、中、大剂量组).以涂搽药物后不同时间的各组溃疡面积、溃疡容积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指标,观察茶多酚乳膏涂搽对溃疡愈合的影响.结果:涂搽茶多酚乳膏3天后,可使溃疡面积和容积缩小速度高于基质对照组.涂搽14天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6%的茶多酚乳膏组(大剂量组)表皮完全覆盖率和>50%覆盖率高于基质对照组.结论:茶多酚乳膏涂搽皮肤溃疡面,可促进溃疡愈合.

    作者:隋丽华;李传勋;杨彤;韩国柱;李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闭合陛腹部外伤110例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结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10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措施13例,全部治愈.手术治疗97例,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术式,91例治愈,住院7~64天,平均18天;随访1~4年均无远期并发症,6例死亡,3例因创伤严重于术中死亡,其他3例术后1~12天死亡,死亡原因:严重颅脑损伤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结论:详细了解病史,全面体检,床头B超,CT及腹腔穿刺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如有适应证非手术治疗也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陈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思考

    强直性脊柱炎(AS)病因复杂,病程漫长,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残废,极大地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西医学对该病尚无特异性疗法.近年来,中医药对AS的治疗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优势日益突出,但是中医药防治AS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中医对AS的概念尚不统一,缺乏规范的诊断分型,中医特色的临床调研还很少等.学会独立地运用中医学理论思考,不断发现并弥补这些缺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中医诊治AS的水平.

    作者:蔡平;夏建龙;王辉文;顾振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糖尿痛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也无特异性药物和治疗方法.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DPN上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PN的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王鹏雯;刘长勤;杨叔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针刺对治疗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综述近年针刺治疗颈椎病的研究.方法:将2005年起相关文献的内容.分为机理探讨及针刺、电针疗法、穴位注射、针刺加物理疗法等不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肯定了针刺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性.结论:针刺治疗颈椎病有良好效果,无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顺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影响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黏膜上皮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FESS手术在改善鼻窦炎、鼻息内症状,提高疗效上有重要作用.目前FESS手术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但影响FESS手术后黏膜上皮化存在着诸多因素,在对众多影响因素研究时,诸位学者各有侧重,将影响FESS手术后黏膜上皮化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阐述,并提出中医证型可能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安静娟;王东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郑氏伤科活络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抗炎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郑氏伤科活络膏的主要抗炎药效学,观察其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IL-1β(白介素-1β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和棉球性肉芽肿等急、慢性炎症模型,观察本品抗炎作用;建立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分别应用郑氏伤科活络膏及扶他林乳膏涂布患处,并于治疗后第1天、3天、5天取材并匀浆,采用放免法测量匀浆液IL-1β含量.结果:郑氏伤科活络膏可明显抑制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和棉球性肉芽组织增生,能显著抑制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后受伤局部IL-1β含量的升高(P<0.01).结论:郑氏伤科活络膏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机理之一是抑制受伤局部IL-1β含量升高来发挥其抗炎作用.

    作者:董静;叶锐彬;温呈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生理学疑难英语解析及汉译

    通过分析在英语生理学教材中出现的由tat、which引起的定语从句及同位语从句,来分析这类医学英语及汉译的特点.

    作者:张力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复方愈疡散对糖尿病大鼠难愈合创面Smad3 TGF-β1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虚祛瘀法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采用改良付氏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分为模型对照组(A组)、复方愈疡散组(B组)、补虚方组(C组)、祛瘀方组(D组),运用免疫组化法分别研究各组第10天时创面瘢痕组织中Smad3、TGF-β1的变化.结果:第10天时,B组Smad3、TGF-β1表达低于An,C组Smad3的表达低于A组.提示复方愈疡散在实验性大鼠难愈合创面肉芽组织形成期,对TGF-β1→Smad3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秦海洗;何长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从中药对TLR-4的影响探讨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防治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重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而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PCI)术后冠脉再狭窄发生率高达20%~40%.有研究证实,炎症反应是PCI术后再狭窄的关键;而TLR-4是连接炎症反应与PCI术后再狭窄的桥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中医从多角度出发在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唐虹;李胜涛;余昕;吕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蒙医传统整骨术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蒙医传统整骨术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和单纯手术治疗疗效观察对比,运用科学的方法证明蒙医传统整骨术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优势,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搜集2006年12月-2008年12月之间在本院蒙医骨科住院的四肢骨折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应用蒙医传统整骨术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对照组:四肢骨折手术治疗.阐述蒙医传统整骨术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治疗与手术治疗之间的差异.结果:①治疗组四肢骨折患者治愈率为97%,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蒙医症候治愈率为97%,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对骨痂形成、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上述结果分析:蒙医传统整骨与小夹板治疗四肢骨折具有进一步推广价值.结论:经系统临床研究,在临床上用蒙医传统整骨术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疗效好,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巴虎山;王青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水通道蛋白-4与脑水肿研究进展

    水通道蛋白为水分子转运通过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的一种膜蛋白,AQP4(aquapodn-4)为11种哺乳动物水通道蛋白之一.脑水肿是脑血管病、颅脑损伤、炎症和颅内占位等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目前发现AQP4参与了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介绍了AQP4在脑内的分布、功能、调节机制及其在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陈理;彭拥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预测慢性疲劳综合征将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慢性疲劳综合征文献的回顾,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存在问题,如本病的中医临床证候表现、证候分型、临床疗效评价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等提出建议.

    作者:田玉静;唐雪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实验研究述评

    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在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分析了近年来中药复方、单味药以及针灸治疗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了概括总结,并从机制研究思路、实验指标、实验模型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指出通过动物实验.确定中医药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和作用的物质基础,对于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缪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知柏地黄丸对S180荷瘤小鼠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传统方荆知柏地黄丸不同剂量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观察不同荆量知柏地黄丸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以及用药前后的体重变化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知柏地黄丸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知柏地黄丸中、高剂量组与单用CTX组比较,抑瘤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知柏地黄丸能有效地抑制S180肿瘤生长,从而证实了从肾阴虚论治肿瘤的可能性.

    作者:吕玉萍;张健;王冬梅;高晶晶;喻明;曹阳;霍岩;王文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桂枝茯苓丸及其温阳利水和活血化瘀两组药物对小鼠子宫肌瘤模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及其温阳利水和活血化瘀两组药物对小鼠子宫肌瘤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桂枝茯苓丸及其温阳利水和活血化瘀两组药物对子宫肌瘤模型小鼠子宫重量、血清中雌、孕激素含量和子宫组织的影响.结果:桂枝茯苓丸及其温阳利水和活血化瘀两组药物有降低子宫肌瘤小鼠子宫重量和雌激素、孕酮水平和趋势,并能减轻子宫肌瘤模型小鼠子宫的病理改变.

    作者:刘畅;付永强;王英;王辉;刘文君;王振华;张芳;孙科峰;贾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老年痴呆患者的观察识别与护理对策

    根据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性别、疾病、家庭、社会因素与其关系,于2008年2月-5月对社区150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家庭访视,采用访谈和病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50例老年人进行访谈及病史回顾分析,根据记忆力、定向力、自理能力等表现进行判断,结果发现了22名老人有老年痴呆症状,发病率为14.7%.根据发病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使老年痴呆患者得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早康复.

    作者:李文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发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重要原因,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本结构、影响斑块稳定的因素及防治,是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动脉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明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很好干预作用.中医中药在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余永林;管晓舫;陈汉跃;王琼;禹鲁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辨证治疗功能性低热50例

    功能性低热属于祖国医学内伤发热范畴,临床上颇为常见,治疗上也颇棘手,笔者多年来辨证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比较满意,小结如下:

    作者:吕志生;张先茂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