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邸大鑫;顾悦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 灌肠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取药液150mL,每晚睡前保留灌肠,2周为1个疗程.结果:80例患者,显效46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9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活血补肠汤合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补肠汤联合化疗对直肠癌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用益气活血补肠汤加化疗治疗,对照组(34例)单用化疗治疗,两组治疗均为每3周1次,共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气虚血瘀症状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缓解率分别为41.1%和35.3%;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疗效:控显率治疗组(73.5%)与对照组(2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补肠汤联合化疗对改善直肠癌术后患者气虚血症状,减轻化疗部分不良反应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王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同采收期和加工方法对五味子多糖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辽宁丹东凤城地区不同采收期和加工方法对五味子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五味子中多糖含量.结果:5个样品中五味子多糖含量有差异.结论:不同采收期和加工方法对五味子质量有明显影响.

    作者:李宝岩;包辉;王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综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75例

    目的:总结分析综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方法:分析75例颈性眩晕患者行综合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2个疗程的,临床治愈68例,显效3例,好转2例,无效2例,改为其他方法治疗.结论:综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具有明显效果.

    作者:黄辉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EM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CK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erane antigen,EMA)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与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5例食管鳞癌标本的EMA表达.结果:在所检测的135例食管癌标本中,EMA阳性者25例,阳性度18.52%. EMA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血型、肿瘤浸润的深度、肿瘤分化的程度等无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EMA表达与CK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EMA在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一定作用,EMA的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EMA和CK的表达有助于了解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评估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童伟;刘顺寿;玉寒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药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痰解毒中药配合常规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并从中医和西医的双重角度分析其疗效机理.方法:以益气养阴化痰解毒中药配合肺癌常规化疗治疗35例(简称治疗组),同时设单纯化疗组(简称对照组)20例作对照.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评价两组局部病灶变化、中医证候积分、行为状况(Karnofsky评分)及实验指标.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7.14%和1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瘤体稳定率分别为82.86%和60%,两组治疗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治疗后sIL-2R明显下降(P<0.01)、TNF-α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sIL-2R也有明显下降(P<0.05)、TNF-α明显上升(P<005),而治疗组sIL-2R、TNF-α指标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益气养阴化痰解毒中药配合常规化疗治疗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稳定瘤体,抑制肺癌发展的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对照组,并可以显著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免疫状况,具有协同增效和抗肿瘤的作用.

    作者:张学民;周永明;钱钢;蒋霆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瑜伽与中医养生

    中医学与瑜伽都产生于具有几千年人类文明史的东方古国,都属于历史久远、各自独立并具有巨大体系的养生文化.中医学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古印度文化汲养下的瑜伽也同样具有鲜明的人文与医学的双重属性.就两者各自的指导思想,饮食养生等方面进行粗略的比较,期望给时下中医养生的实践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进而更好地指导养生防病与临床治疗.

    作者:刘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胃肠舒和血流干预药物对实验性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肠舒和血流干预药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和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影响.方法:131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模型组(22)、止血敏组(33)、蚓激酶组(33)和胃肠舒组(33),除正常组外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造模,7天后以血糖≥16.7mmol/L为实验纳入标准.造模10天后,胃肠舒组予胃肠舒灌胃.止血敏组予止血敏灌胃,蚓激酶组予蚓激酶腹腔注射,模型组和正常组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30周后检测血糖、FINS、C-P、TC、TG、LDL、HDL、胃液体排空率等指标;并取胰腺组织,光镜下观察胰岛和胰岛β细胞变化.取胃窦组织,光镜下检测胃窦肌间神经丛中nNOS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含量.结果:30周后造模组大鼠血糖、FINS、C-P、及血脂的变化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胰腺观察到胰岛β细胞减少,有的甚至消失:而胃肠舒组各项生化指标较模型组有改善,胰腺见血管充血现象较模型组减轻,胰岛β细胞明显增多.胃液体排空率,胃肠舒组明显高于模型组、蚓激酶组及止血敏组(P<0.01);胃窦肌间神经丛中nNOS染色阳性神经含量,胃肠舒组也显著多于模型组、蚓激酶组及止血敏组(P<0.01).结论:胃肠舒具有降血糖和促进胃排空双重功效.血流干预药物对大鼠胃液体排空有一定影响.

    作者:钟毅;赵志明;陆英杰;连至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五畜的五行属性考

    五畜的五行属性的不同,使令人对其的理解形成了一定困难.因此有必要理清其中的配属关系,所以试图从原始图腾着入,以祭祀为主线澄源清流,方明晓古人因取象不同,分五畜为四时之畜、五方之畜、五事之畜、五祀之畜、五味之畜.

    作者:汪丹;石磊;陈震霖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谈执业药师在社会药房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药房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执业药师在社会药房中的作用显得日益突出.从执业药师的现状出发,阐述执业药师在社会药店中存在的问题、职责、作用及有关建议.

    作者:白景义;邵苏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岩舒治疗食道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岩舒注射液治疗食道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能手术或手术后复发的中晚期食道癌病人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岩舒注射液20mL.每日1次,连用3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即氟脲嘧啶0.5/m2,1~5天,顺铂25/m2,1~3天,每3周或4周重复1次,1个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20例,总有效率65%.对照组15例,总有效率46%.结论:岩舒注射液具有抗癌作用,其临床疗效与化疗药物相近,并具有缓解癌性疼痛的作用,无任何毒副作用.

    作者:高庆华;杨柳;岳峥;张大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合甘汤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和8个疗程后各评定疗效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和95%,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5%和7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

    作者:翟丽丽;郭清华;郭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去菀陈莝在慢性肾炎治疗中的应用

    慢性肾炎以湿热、瘀血为主要致病因素,去菀陈茎是一种治疗水肿病的方法,具有逐水、祛瘀之功效,对慢性肾炎的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英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多平面重建对周围型肺癌支气管血管切迹的检出研究

    作者:张伟;孙久山;赵宝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左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近期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研究,将6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标准抗心衰治疗(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3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脑钠素(BNP),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及心排指数(CI).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用药前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对照组LVEF、CO、及CI较前无显著变化(P>0.05).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LVEF、CO及CI较前显著改善(P<0.01),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用药后各指标相比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改善CHF患者左室重塑,改善预后.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左心功能作用.

    作者:李丽;钱海凌;莫霄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补肾润肠通便汤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润肠通便汤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疗效.方法:以补肾润肠通便汤(肉苁蓉15g,火麻仁15g,生地15g,麦冬10g,当归10g,枳壳10g,大腹皮10g,川牛膝10g,甘草5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治疗48例习惯性便秘的老年患者.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4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补肾润肠通便汤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疗效良好.

    作者:周俊亮;潘奔前;刘友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医正骨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29例

    目的:探讨评估中医正骨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9例,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结果:26例患者获得满意复位,复位满意率89.7%;根据Paley足部评分标准,优良率93.3%;关节压缩优良率90.9%,总体优良率92.3%.结论:手法复位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良好,且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喜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柚皮苷对经TNF-α诱导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SOD NOS影响

    目的:观察骨碎补柚皮苷对经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体外培养免关节软骨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软骨细胞经DMEM(含10%FBS)培养得到贴壁细胞并传代,行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鉴定;传代细胞经TNF-α诱导,用MTT法测增殖率,以及检测上清液中SOD,NOS的活性.结果:100ug/mL,50ug/mL,25ug/mL柚皮苷组对软骨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25ug/mL的促进作用强,A值高.各浓度组柚皮苷均可显著提高软骨细胞的SOD活性.与空白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浓度的柚皮苷组,软骨细胞NOS活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低于实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0ug/m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柚皮苷NOS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骨碎补柚皮苷可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显著提高SOD的活性,降低NOS的活性,从而保护软骨细胞免受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损伤.

    作者:李运涛;程科;胡德志;肖文;唐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治疗,每日1次;观察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判定优17例,良9例,可3例,差1例;对照组优11例,良6例,可9例,差4例,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推拿方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勋;元唯安;何天翔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马融教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二则

    马融教授长期从事儿科科研及临床工作,对中医儿科基本理论颇多新见解,处理小儿疑难杂症经验丰富.尤对小儿癫痫、抽动症及多动症体会颇多.撷取马融治疗多发性抽动症二则以飨读者.

    作者:蒋明辉;韩晓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枳椇子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江西枳椇子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256nm处测定江西枳椇子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江西枳椇子中总黄酮的质量分数为1.96%,RSD=0.85%(n=5);回归方程y=75.3x-0.021,槲皮素在2~10ug·mL-1(r=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6%.结论: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作为枳椇子总黄酮质量控制的方法,为开发利用枳椇子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姚小华;高英;李卫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