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湘梅
目的:总结分析综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方法:分析75例颈性眩晕患者行综合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2个疗程的,临床治愈68例,显效3例,好转2例,无效2例,改为其他方法治疗.结论:综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具有明显效果.
作者:黄辉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对108例下尿路感染(中医辨证湿热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对照组27例,脱落1例.分别给予复方石苇片和三金片进行治疗观察,同时观察中医证候和尿常规白细胞疗效,并观察该药对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尿常规白细胞疗效比较(P<0.05),及其两组间疗效比较(P>0.05),未有不良反应发生.提示:复方石苇片可有效治疗下尿路感染,与三金片比较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王圣治;何学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温胆汤为历史名方,出自南北朝名医姚僧垣的<集验方>,因其疗效卓著而为历代医家广泛应用,后为<备急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引用得以存留.
作者:李燕;董湘玉;周秀芳;周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医学与瑜伽都产生于具有几千年人类文明史的东方古国,都属于历史久远、各自独立并具有巨大体系的养生文化.中医学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古印度文化汲养下的瑜伽也同样具有鲜明的人文与医学的双重属性.就两者各自的指导思想,饮食养生等方面进行粗略的比较,期望给时下中医养生的实践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进而更好地指导养生防病与临床治疗.
作者:刘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就中医院校学生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计算机复合医学人才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颖;刘建平;杨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阐述中医辨证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有独到之处,疗效肯定.临床实践中,常见患者大便次数增多,老年患者出现高血压,或出现全身不适症状.对此,辨证施治,运用中药积极防治,可以纠正和避免.如预防大便次数增多,运用清热解毒药物:金银花、野菊花等,少用大寒、滑肠的药物.对出现高血压症状,运用降压和软化血管药物:生槐花、葛根、生草决明、生山楂等.
作者:周湘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湿热证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证候之一,在肾病综合征的辨证治疗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主要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希望从细胞因子水平客观揭示原发性肾综湿热证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进而从现代化角度进一步揭示中医湿热因素的实质及部分病理机制.
作者:钟云良;谢桂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对于Hoffa骨折,临床少见,诊断困难,常会漏诊.Hoffa骨折采用保守疗法,易产生移位,因此,临床上常采用手术疗法,对其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叙述.
作者:赵燕邦;朱永;陈俊英;宋长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对连翘籽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研究.方法:用化学方法及层析法对样品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合物分离,采用光谱法对分得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采用溶剂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重结晶等理化提取分离纯化手段,从连翘籽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单体化合物,并利用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Ⅰ),白桦酯酸(Ⅱ).结论:化合物(Ⅰ)和(Ⅱ)为首次从连翘籽中分离得到.
作者:冯雪;刘玉强;穆春旭;于婷;赵红丹;林长旭;才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针对住院离休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分析心理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离休老年患者866例,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个人一般情况问卷,分析离休老年患者抑郁程度,同时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随访3个月;另一组只给予临床治疗,出院后没有随访,在第4个月时再次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个人一般情况问卷,分析离休老年人的抑郁程度.结果:离休老年人轻度抑郁占17.2%,中、重度抑郁占5%.其中企业、女性、文化程度低、缺乏社会支持、生活不充实、缺乏锻炼,健康自评差等因素与抑郁发生关系密切.在给予适时适当的心理护理之后,离休老年人的抑郁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离休老年人抑郁症患病率较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重视对离休老年人的精神保健,特别是对离婚、丧偶、男性、文化程度低要格外关注.
作者:柏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讨论中医外科传统手术器具砭石、刀具、线刀、烙具、探针的形成、应用及其历史作用,从而促使中医外科的安全性,治愈率明显提高.
作者:陈卫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黄芪皂苷注射液,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给药,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血浆ET、NO及主要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ET及ET/NO水平明显降低,同时部分主要生化指标也有所下降;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其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皂苷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孙成考;卞耀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神经病理性疼痛以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痛觉超敏为特征,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中枢敏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脊髓兴奋性氨基酸及其NMDA受体介导了脊髓中枢敏化现象,参与了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痛觉超敏的形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和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刺可通过降低脊髓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及NMDA受体的表迭,抑制中枢敏感化的产生,减缓痛觉过敏的形成从而达到镇痛的效应.
作者:李翠贤;马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本草经百种录>:凡药能去湿者必增热,能除热者,必不能去湿,惟黄连能以苦燥湿,以寒除热,一举两得,莫神于此.而疱疹的起因多由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将黄连研细粉制成乳膏外敷患处,效果明显.但是实际应用中黄连细粉不易得,笔者尝试用其有效成分小檗碱的盐酸提取物盐酸小檗碱以同样比例制成乳膏代替黄连粉末乳膏,疗效显著.结论:采用盐酸小檗碱乳膏外敷治疗疱疹具有疗程短、疗效好、安全、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凡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消补清三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诊断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标准患者220例,予消补清三法统方的萆薢分清饮加味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疗程3个月.对治疗前后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时比观察.结果:完成治疗的200例患者中,NIH-CPSI总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25.3±6.1)分和(13.8±7.3)分(P<0.01),平均降低12.1分;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14.3±3.2)分和(7.6±2.8)分(P<0.01),平均降低6.6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9.0±3.3)分和(4.2±2.3)分(P<0.01),平均降低4.9分.临床近期治愈54例(27.0%),显效者86例(43.0%),有效者44例(22.0%)无效者16例(8%),总有效率92.0%.未见肝肾功能异常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消补清三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杨文涛;李锡主;王英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260例发热患儿直肠点滴退热滴肠液采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2例应用自拟中药退热滴肠液直肠直接点滴,每分钟50~60滴,剂量每次5~10mL/(kg·d),每日1次;对照组118例应用双黄连口服液,1岁以下每次口服5mL,1~3岁每次服10mL,4~7岁每次服15mL,8~12岁每次服20mL,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除48例在给药后出现稀便1次外,余未见其它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过敏性皮疹1例.结论:小儿退热滴肠液治疗感冒发热症疗效确切.
作者:李德恒;焦建玮;焦平;谢会卿;耿少怡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通过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浆心钠素与内皮素等心血管内分泌因子、血浆儿茶酚胺等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依据.
作者:沈建锋;司晓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针对中医高职院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体育课程设置的思路,并针对女生占多数以及体育课的教学时数较少等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指出适合中医高职院特色的公共体育课发展方向.
作者:刘延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针灸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医优势,所以,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PSD的主导作用,对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述不同针灸疗法对PSD的治疗,并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作者:朱珊珊;孙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社会竞争激烈,失眠的发生越来越多,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公布的睡眠障碍比例为29%,并逐年上升.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
作者:李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