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囊湿疹体会

赵从伟

关键词:阴囊湿疹,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阴囊湿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由于搔痒难忍,致使患者寝食不安,精神上受到很大的痛苦.湿疹发生于阴囊部位,名为阴囊湿疹,俗称绣球风或肾囊风.其病因一般认为是各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或与核黄素缺乏,神经机能障碍有关.中医则认为因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急性以湿疹为主,慢性多伴有血虚及久病耗血所致.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化瘀解毒泻浊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并发症之一.当尿中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 μg/min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在此阶段,笔者采用自拟化瘀解毒泻浊汤进行干预治疗,可有效地阻逆糖毒性对血液黏稠度的增加,对血管壁的腐蚀、浸润,尤其对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的腐蚀,延缓肾动脉硬化,改变肾小球通透性,降低滤过率,从而治疗微量蛋白尿,兹报道如下.

    作者:刘贻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议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学的研究

    教育技术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素养.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技术课程改革,提高其教学质量,努力适应新世纪对高校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网上教学和远程教学将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技术系列课程教学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作者:刘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抗敏灵颗粒剂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抗敏灵颗粒剂的新功能,新用途,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家兔血压等实验.结果:该方能显著增加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可使麻醉家兔血压升高,作用温和持久.为临床治疗冠心病、低血压及某些休克患者,提供了一定的药理学基础.

    作者:李淑玲;李云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咽喉合剂中金银花甘草虎杖的薄层色谱鉴别

    咽喉合剂具有清咽利喉、清热解毒之功效,为了控制其质量,笔者对制剂中金银花、甘草、虎杖的鉴别方法加以研究,建立了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胡晓峰;杨晓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议黑豆美容的古今应用

    黑豆味甘性平,色黑入肾,功能活血,利水,祛风,解毒.研究发现黑豆具有乌须黑发、益寿延年等功效,在临床上用于白发、脱发、美发及白癜风等都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少丽;郑晓洁;文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三四汤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

    目的:探讨用三四汤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用以上方法综合治疗.结果:42例,总有效率达95.24%.提示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茂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药直肠滴入改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的临床观察

    脑卒中是临床的急危重症,使用中药直肠滴入给药,方法简便易行,能较好的利于中医的辨证施治,及早恢复患者平稳的生命体征,为康复提供时机,尽可能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结果满意.

    作者:谢敏;毕璠;罗兰;况时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颅脑部神经纤维瘤病的CT评价

    报道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神经纤维瘤病的影像表现.CT表现为:①颅内肿瘤,4例为双侧听神经瘤,脑膜瘤2例,视神经胶质瘤1例,单侧听神经瘤1例.②颅骨改变,表现为颅盖骨缺损,颅板变薄,内听道、蝶鞍、眼眶、视神经孔扩大及骨质缺损.

    作者:何柳;庞大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药内服配合自主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34例

    肩周炎为中老年人常见运动系统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日常活动及身心健康的慢性进行性病变,为引起中老年人关节疼痛,影响关节功能的常见原因,其表现主要为无菌性炎症过程,与肩部劳损及感受风寒、代谢障碍有关.总结1997-1999年34例病例,以中药内服配合自主功能锻炼为主,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华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祛风止嗽散治疗喉源性咳嗽100例

    目的:观察除风止痒、润肺止咳、下气化痰类中药配伍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祛风止嗽散(麻黄、荆芥、防风、杏仁、半夏、五味子、沙参、生地、前胡、生甘草等)治疗喉源性咳嗽10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此方有除风止痒、化痰止咳的疗效.

    作者:姚黎;姚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议中风预防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内科急症之一.因其病情多变,后遗症重、死亡率高,从而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据我国权威部门新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中风约120~150万人,死亡者40~60万人,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近年来,随着对中风病治疗研究的深入开展,对高血压、高粘血症的防治,以及多数人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使其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下降.但是笔者认为,在中风病尚未形成之前,便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减少或防止它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医护人员应把它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努力的方向进行探讨.以下就其防治途径和措施谈几点体会.

    作者:宋希芝;刘淑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妇痛宁联合免疫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妇痛宁煎剂联合过继免疫疗法(Adoptive immunotherapy AIT)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妇痛宁煎剂灌胃组、LAK细胞注射组、妇痛宁煎剂灌胃联合LAK细胞注射共5组.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腹腔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及血清E2、P、PRL的水平.结果:3个治疗组腹腔液中NK细胞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血清IL-1水平均有所降低,且都以联合治疗组数值变化显著;血清E2、P水平妇痛宁组及联合组显著下降,LAK细胞组无明显改变.结论:妇痛宁联合过继免疫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单独应用妇痛宁或过继免疫疗法更有效地调节内异症紊乱的免疫机制.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诱人前景.

    作者:李淑萍;白淑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顽咳证治举隅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也是一种难治病症,尤其顽咳多是久治不愈之疾,非常法之所宜,余在临床中摸索治疗一得以飨同道.1顽咳乃热人血分血热充斥肺失宣降咳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新咳多外感,久咳为内伤,新感咳嗽无论外感风寒、风热之邪,常邪气犯肺,肺失宣降所致;内伤则由脏腑功能失调或痰、或火、或阴伤、或气耗,内干于肺或使肺气阴受损而致,此均病之常.然顽咳多新感之邪,久蕴不解,化热由气入营血或内伤热结日久直入营血,血热充斥,内舍于肺,结于咽喉,肺失宣降所致.临床症见:咳嗽阵阵,入夜尤甚,咳声高亢,咽干咽痒,面红咽紫(黯),甚色如草莓,舌黯红,苔少,脉细数.治则:凉血散血,清肺止咳.方药:犀角地黄汤合止嗽散化裁.若外合寒邪则合杏苏散化裁;若合风热则加桑菊饮;若苔偏厚,痰黄加胆南星、金瓜蒌等.

    作者:吴燕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王永炎、陈可冀院士题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加味香苏饮治疗慢性胃炎90例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临床上运用加味香苏饮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90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松峰;房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糖敏汤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对照观察

    采用中药糖敏汤配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60例,并与格列美脲治疗30例随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BG)、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治疗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6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FBG和BG显著下降,ISI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ISI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糖敏汤具有明显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作者:任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肝硬化病人发生情感变化的临床护理

    情感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引起情绪和情感反应的原因很多,严重的情绪紊乱可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研究证实,人在应激时,体内内啡肽、儿茶酚胺及消化道激素分泌增加,可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消化道症状,致使肝硬化病人突然出现病情恶化,严重影响治疗,甚至危害生命,所以在日常护理中应多注重人文关怀,沟通好家庭成员的支持与关心,防止应激不良的发生.

    作者:钟晓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肾炎临床观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肾炎(LN)是SLE常见的肾损害,目前感染、肾功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死因,除了肾功能衰竭与疾病活动相关外,其他皆与免疫抑制剂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的大剂量、长期应用有密切关系[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肾炎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艳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医药在抗肾纤维化中的防治机制研究述要

    肾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若能尽早有效地阻止肾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有望成为防止和延缓肾功能衰竭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肾纤维化的研究成为国内外肾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胡新民;卢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05例采用西药静滴复方甘草酸苷加中药煎剂口服治疗,对照组60例使用西药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8%,对照组6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尚利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