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3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资料并对其归纳和总结.结果:通过对本组患者的观察和护理16例临床治愈19例临床好转1例自动出院.结论:良好的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起到积积的作用
作者:尤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静脉留置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做到预防在先,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录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安全管理,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方法:影响门诊输液患者的风险因素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护理管理策略.结果:通过对影响输液安全的因素控制,降低了门诊输液患者风险因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结论:门诊输液安全只有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控制,才能保证门诊患者输液的安全.
作者:何亦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新兵入伍后因环境的改成会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变化,因而要加强对新兵的心理教育,避免引起精神疾病.
作者:刘文台;秘淑萍;赵景平;陈建国;和金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自愿咨询检测(VCT)是指人们经过咨询后,在知情和保密的情况下,对是否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自愿做出选择的过程.为了解我市艾滋病VCT人群的现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遏制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控制和改变目标人群的高危行为,我们及时的对这些人员进行了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所有到石嘴山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科要求检测的人员,空腹抽取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后备用.
作者:李月英;程艳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我院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康复率,本文就以头晕为主诉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焦虑状态进行更加深入的观察.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对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前后的焦虑状态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患者在接受抗焦虑治疗后,焦虑状况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制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控制.结论:针对以头晕为主诉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期间,给予患者优质的抗焦虑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南生;杨雪梅;罗世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连续性血液净化透析中透析器凝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干预,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CRRT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例连续性血液净化透析中透析器凝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干预,总结.结果:优质护理和熟练的专科操作技能能有效延长滤器的使用时间.结论:通过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毛嘉艳;王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心脏瓣膜手术均为大型手术,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是一向极其复杂,风险,难度高的手术,主要由心脏器质性病变引起,瓣膜病变是其主要原因,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术后患者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易使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症状,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正确的护理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存率具有决定性重要意义,这涉及到医护人员多层的宣教.本文从2010年9月-2011年12月对我院30例病人行瓣膜置换术,在围手术期间患者都有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华兰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免疫规范化接种门诊是预防疾病,做好疾病控制工作的经济实用的方法之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预防接种门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预防接种门诊工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使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是计划免疫范化接种门诊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建立规范化的接种门诊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计划免疫接种率,确保计划免疫工作质量,疫苗接种的安全可靠.
作者:顾正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一般意义上的优生是指育龄夫妻生育健康的孩子,它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许多夫妻在准备要孩子的时候,都会去做一些相关的备孕工作.其实,优生是一门技术,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是有许多方法可循的.
作者:冯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定期电话回访对出院后急性胰腺炎病人复发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出院后1月、3月、6月、1年分别进行电话回访.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饮食情况,是否饮酒,督促患者正确及时服药及门诊随访.根据病人现存的情况进行相应健康教育.对照组并无健康教育,仅在出院后1个月电话追踪了解患者的情况,有无复发.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1年内的复发、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病人急性胰腺炎的总复发率为5%,满意度100%;对照组总复发率为30%,满意度为90%.两组病人急性胰腺炎复发率、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电话回访可以预防急性胰腺炎病人再复发,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张寒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角膜异物是眼科门诊常见的眼病之一,多系异物嵌入角膜后,导致患者有明显的异物感,并出现流泪、畏光、疼痛等症状,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还会造成角膜的感染、穿孔甚至眼内炎.角膜异物剔除术是除去角膜异物的方法,是眼科的常用操作.但当患者心理紧张,在剔除角膜异物时就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为此,应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争取患者的信任,增加安全感,使患者配合操作,利于异物顺利取出.
作者:谢志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精神科护理中人文关怀的作用.方法:我院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诊治的200例精神科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0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措施,观察组的100例患者进行环境整改、入院检查、沟通交流等各项人文关怀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受伤率及家属满意率等.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得出,对照组的患者中有22例受伤,42例治愈,74例患者家属满意;观察组的患者中有8例受伤,84例治愈,98例患者家属满意.这就说明人文关怀对精神科的患者非常重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文关怀措施.结论: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和关键,对精神科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更加需要进行人文关怀,不论哪个阶段的精神病患者都需要贯彻实施人文关怀.
作者:姜媛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临床尿常规检验过程中的常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方法:对我院尿常规检验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对采集、保管、运送及分析等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采集过程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获得患者配合,操作规范;采集完成后及时运送,合理保存;尿液分析仪及时保养维护,操作规范准确等措施,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影响因素,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准确度.结论:对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质量控制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准确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作者:刘小波;何恒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护理方法.方法:术后从麻醉消失开始进行下肢的自由伸屈;曲颈运动,直腿抬高运动,到逐渐进行腰背肌的锻炼直至完全康复期.结果:56例经随访3-18个月,随访优良率为97.4%.结论:术后康复指导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功能的恢复,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也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晓萍;裴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重度妊高征患者母婴结局及其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接待的76例重度妊高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母婴结局及其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研究.结果:76例患者产后有5例胎盘早剥、10例出血、2例HELLP综合症、2例合并心衰、1例DIC、1例颅内出血;76例患者分娩围产儿78例,其中死亡3例、窒息17例、早产25例、宫内发育迟缓18例,结论:重度妊高征患者对自身及其新生儿都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必须给予积极的防治.
作者:杨奕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全自动视野计使视野检查达到标注化、自动化,但由于需要患者的良好配合,所以在检查前要依个体差异做耐心细致的解释,达到准确的检查结果,已助诊断.
作者:朱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APTE)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APTE患者48例,分析临床资料,分析其中22例(45.8%)误诊患者的误诊原因.结果:26例确诊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2.3%.22例误诊患者误诊症状主要为急性肺炎40.9%、心力衰竭22.7%、支气管炎18.2%、心绞痛9.1%、肺结核9.1%.结论:APTE临床特征具有非特异性,误诊率较高,在临床诊治中应对疑似患者采取专业技术诊断方法,对疾病及早做出准确判断,对减少临床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兆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研究表明,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精神状态尤其是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与预后密切相关,会妨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加脑梗死的病死率,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神经内科临床医生对卒中后抑郁越来越重视.
作者:李世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65岁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老年病人跌倒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神经内科65岁以上住院的230例老年患者问卷调查,回收200份,收回率 87%.统计分析造成跌倒前5位的原因,并制定预防老年病人跌倒的干预措施.结果:造成老年患者跌倒的前5种主要原因依次是高龄活动能力降低,手脚不灵便、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降糖药物造成的低血糖、认知能力和视力障碍.结论: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增强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的共同防范意识,杜绝潜在危险因素的存在,可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作者:周柯汀;闫柏灵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