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探讨分析

徐萍

关键词:临床检验, 血液标本, 不合格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以及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检验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血液检验中的不合格血液样本160例为研究对象,对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减少或避免将来检验过程中现在类似的问题.结果:通过对80例研究对象中,导致血液样本不合原因进行分类,其中35例因溶血,占研究对象的43.8%;17例因样本延迟送检,占21.3%为主要原因,其他患者因血液凝固、抗凝剂使用不当及药物影响等原因导致.结论:通过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其中主要出现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大部分是人为的原因,因此需要提高检测和采样人员的责任性,严格按照检验的要求和流程进行规范的检验,从而降低不合格标本的出现率,提高检验的准确度,尽心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管的保护性护理

    目的:探讨对于规律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血管的保护性护理技巧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并通过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进行针对血管通路的保护性护理,并动态随访患者的血管通路情况.结果:通过对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全程血管通路的保护性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加强对于规律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保护性护理,对于延长动静脉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程志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总胆汁酸联合出凝血四项联合检测肝病法

    这篇论文搜集了本医院285例肝病患者及75例健康体检者的相关检测数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TBA进行联合检测,以探讨肝病患者随病程的进展该五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旨在总结上述指标在肝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临床意义.分析出凝血四项及总胆汁酸随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而变化的情况,并探讨联合检测出凝血四项及总胆汁酸的意义.根据以下结果:TBA在各型肝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TT、FIB四项在急性肝炎、慢性轻度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慢性中、重度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及重症肝病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得出结论:联合检测PT、APTT、TT、FIB及TBA能较好地反映肝功能状况并评估肝脏受损程度,因此可以互相印证,从不同的方面为肝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准确的实验依据.

    作者:王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浅议院内急救医疗团队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文章对该院开展院内急救医疗团队的组建与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说明,从管理角度分析了该医疗团队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孟艳英;刘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9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人.对照组给予西医传统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西医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加味汤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中登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拜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2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4例,对照组104例,对照组用拜阿司匹林0.1g口服,每日一次长期应用,氯吡格雷75mg口服,每日一次,共服4周.治疗组拜阿司匹林0.3g口服,每日一次,连用3天,以后改为0.1g口服,每日一次,长期应用,氯吡格雷首次300mg口服,以后75mg口服,每日一次,共服4周.观察疗效.结果:1周内心绞痛控制情况:治疗1周内,两组低危组患者均有效控制心绞痛,但中高危组患者治疗组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周内心脏事件发生两组低中危组患者心绞痛复发,AMI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危组患者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危患者治疗组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后一周内心绞痛控制疗效及4周内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贵森;胡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浅谈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常见的安全隐患以及对其采取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产科住院治疗期间产生的护患之间的矛盾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找出对策.结果: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多种多样、内容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未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服务态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沟通技巧需要进一步学习;不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差;法律意识淡薄等.结论:对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与评估,找出原因及防范对策,对于提高产科护理的质量、保障母婴安全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蔡海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66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皆给予常规控制血糖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使用氯沙坦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压及肾功能指标变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基本接近正常水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氯沙坦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与血压,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合理地推广使用.

    作者:柴建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

    应激性溃疡出血是指大手术后或者大创伤、应激后(尤其是存在消化道瘘、发热、长期禁食等患者)出现胃管内吸出鲜血、呕血、便血,确诊应激性溃疡需胃镜检查.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是外科术后常见危重并发症症之一,来势凶猛,严重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现对我科2011年11月4日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敏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指导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原,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的心理活动,甚至可以影响手术的效果.正常的、恰当的心理干预可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对其术后恢复,重新走向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金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中CK升高24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并发症合并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58例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肌酸激酶升高与否,分为观察组(升高组))24例和对照组(正常组)34例,对其生化指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生化检测检查结果及心肌酶谱的变化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发生急性并发症时,患者的心肌酶谱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对肌酸激酶的检测能为诊断糖尿病的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高璐;沙艳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浅谈如何做好心内科的护理

    胸腔穿刺是治疗胸腔积液的常用诊断和治疗方法,癌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胸腔积液量大生成快速常常需要反复穿刺,患者痛苦大且并发症多.

    作者:王清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8与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8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DM1)、2型糖尿病并发症组(DM2),比较三组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8的变化.结果:NC、DM1、DM2组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故认为血清I L-18、CRP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随着血清I L-18、CRP值的升高,糖尿病并发症逐渐发生.结论:动态监测血IL-18、CRP,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及治疗,为临床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提供新的实验室监测指标.

    作者:包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肛瘘切除开放疗法与Ⅰ期缝合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低位复杂性肛瘘切除术后Ⅰ期缝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杂性肛瘘切除术后Ⅰ期缝合65倒资料,与67例切开疗法资料对照.结果:切除Ⅰ期缝合65例愈合时间为7--25 d,切开组67例创口愈合时间为20~58 d.结论:Ⅰ期缝合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可以明显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金才进;罗叔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缝合指背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分析

    目的:对缝合指背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手术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患者对42指进行治疗,血管链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上有所形成,并将其作为血供.指体侧方中线为皮瓣轴线,对皮瓣进行设计,中节指体中远端作为皮瓣的转折点,通过逆行转移对指远端皮肤缺损进行修复,缝合修复皮瓣携带的创面指神经断端与指背神经,或对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进行缝合修复,使手指感觉得到重建.结果:通过8-18个月的随访,全部患者的皮瓣成活,皮瓣质地和外形良好,有效的恢复了关节的活动度.结论:通过缝合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支血管链皮瓣对指远端皮肤缺损进行修复,其手术操作非常的简单方便,可靠的血供、指固有动脉和神经的确保都对患者的康复有所帮助.另外手术的并发症较少,手指感觉的重建使其成为有效的手术修复方法.

    作者:石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热毒宁辅治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利弊

    目的:对热毒宁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进行利弊分析.方法:选择 40例患儿随机分为现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均用相同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加用热毒宁.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用热毒宁来辅治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确切,且值得推广.

    作者:江芳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对5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53例,每天使用奥曲肽持续静脉输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另外3例应激性溃疡患者采用皮下注射给药,0.1 mg/次,1次/8h.结果:用药3~5 d后56例中显效14例(25.0%),有效32例(58%),总有效率为83%.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疗效显著,具有止血速度快、输血量减少、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低的特点.

    作者:鲁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高危妊娠对孕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的影响

    高危妊娠除直接影响母婴的健康外,也是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不但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而且还可减少伤残儿出生率,提高人口的健康水平及素质.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高位妊娠的诱发因素及治疗,从而探讨高危妊娠对分娩方式、围产儿的影响,望能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王荣秀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复合左旋肉碱治疗1例53岁老年患者成功妊娠

    国内外研究表明,左旋肉碱和乙酰左旋肉碱能够显著提高精子的活力和密度.近来我站对1例53岁老年弱精症患者予以复合左旋肉碱(勃锐精)治疗,监测排卵后指导性生活,成功获得妊娠,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如何培养药师良好药学习惯体会与探讨

    目的:近一步贯彻药学服务的实施,为药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在药学的服务实践中,培养药师的学习习惯、工作习惯、交流习惯、卫生习惯.结果:药师通过培养良好的药学习惯,不仅促进了药学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还进一步提高了药学人员的服务意识.结论:药师良好药学习惯的养成,有助于药学服务的全面开展.

    作者:丁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康复新液联合肿痛安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肿痛安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组,各40例.A组(治疗组)用康复新液含漱并咽下,全身治疗口服肿痛安.B组(对照组)用肿痛安药粉局部涂擦,并口服肿痛安.结果:康复新液联合肿痛安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有效率97.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肿痛安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效果更佳.

    作者:单清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