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睿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外科ICU腹腔感染患者连续血液净化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肠漏、急重型胰腺炎伴发腹腔感染行CBP的患者60例,按随机性原则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腹腔感染性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患者,2例死亡,1后期行血透治疗,57例治疗有效或治愈.并发症方面观察组营养不良、意外拔管、导管感染、低体温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强外科ICU腹腔感染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患者的心理和基础护理,注重预见性护理,监测并分析血流动力学,以降低护理及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李娟;陈文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就是掌握手术病人的心理需要、反应及信息,提高护理水平,使病人尽早痊愈的一种护理手段,也是保证手术治疗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因此,充分了解患者在手术前的心理变化特征以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等诸多不利因素,应用相关的心理知识和心理护理技术,做好手术病人术前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保持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黄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老年小鼠连续多次接受氯胺酮麻醉后认知功能及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变化.方法:12月龄小鼠24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天1次分别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水合氯醛和氯胺酮,连续7天.采用MORRIS水迷宫系统观察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测试后处死小鼠,取双测的海马组织电镜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果:第1、2天三组小鼠间逃避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而第3、4天C组与A组和B组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A组与B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透射电镜下,C组海马区可见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出现破坏甚至出现凋亡现象.而A组和B组海马区神经细胞正常.结论:老年小鼠在多次氯胺酮用药可使海马区神经锥体细胞发生凋亡且影响了老年小鼠的学习认知功能.
作者:冯作炫;张良成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鼻饲肠内营养对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胃癌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妥善处理并发症,对其进行精心护理.结果:早期营养支持,肛门排气早,胃肠道恢复较快,住院天数缩短.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鼻肠营养支持治疗方法简便,有效,可靠.对术后康复起到积极作用,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作者:史晓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加雾气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2011年间收治的74例新生儿肺炎患者,其中,男性40例,胎龄为33-45周,出生日龄为7-13天之间,女性34例,胎龄为36-44周,出生日龄为9-15天,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肺炎.将7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加雾气吸入治疗,对照组患儿仅采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儿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39例患儿中,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3%,对照组35例患儿中,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0%.结论:在治疗新生儿肺炎疾病的过程中,采用静脉滴注加雾气吸入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儿的帮助较大,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探讨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应用疗效,总结其临床护理的相关心得.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4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40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进行监护,患者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无1例围产儿及产妇死亡.结论: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引起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但用药过程中易发生毒性反应,应注意用药护理.
作者:张乐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家庭护理是康复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家属或护理人员在残疾人回到社区家庭后给予残疾人心理、日常生活等的支持与照顾,并鼓励残疾人进行必要的、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本文就118名一级残疾人的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总结护理体会.
作者:孟美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这个概念表明,中药材、中药饮片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包括切段、块、瓣),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在产地加工的基础上)、炮炙的饮片.前两类管理上应视为中药材,只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在配方、制剂时作饮片理解.本文重点介绍白芍、吴茱萸有效成分控制技术与药理实验研究.
作者:杨先权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对应用综合干预方案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社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6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社区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和护理方案实施结束后病情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干预方案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社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薛继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病例简介:患者,男,50岁,患者主因突发心前区疼痛、胸闷、大汗3小时就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冠心病家族史,有长期吸烟史,就诊时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102次/分,Ⅰ、AVL、V1-V6导联S-T抬高0.1-0.8mv,Ⅱ、Ⅲ、AVF导联S-T压低0.3mv;发病后3.5小时进入导管室,行冠脉造影结果未见异常;心肌酶高峰:肌酸激酶3263U/L,肌酸激酶同工酶297.0U/L,肌钙蛋白I>97.0ng/ml.术后患者仍有阵发性心前区疼痛症状,予冠心病二级预防及解痉药物治疗,严格戒烟,2天后胸痛未再发作.心脏彩超提示:室间隔、左室侧壁、左室前壁运动幅度减低.
作者:陈月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在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过程中,除了需要护士有较高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求护士有强烈的工作意识、责任感和良好的素质.护士缺乏了这种良好的素质,就是好的环境和条件,也不可能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等全方位的护理.例如,早晨扫床问题.护士称呼病人的方式是叫床号,然后以命令式口气让病人坐在床旁.在扫床2~3分钟的过程中可以把床扫得很干净,铺得很整齐,但是不与病人讲一句话,后又以一种命令式口气让病人回到床上.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不难发现.从这一简单的扫床过程中就体现护士的素质问题:1.不尊重病人,表现以床号代姓名;2.没有给病人一种温暖和被尊重感,表现为以命令式口气摆布病人;3.护士知识缺乏,表现为病人的沟通、交流技能缺乏;4.实际工作能力差,表现为没有计划性的利用2~3分钟时间与病人进行交流;5.以护士为中心,表现为没有征得病人许可.
作者:孙琴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心理护理,合理应用静脉留置针,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采取适宜的穿刺方法及固定技巧,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和护患纠纷.
作者:冯骥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缓解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前负性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对4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7 d后心理状态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SAS和SDS评分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心理护理后,两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的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所减低.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肝癌患者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接受介入治疗.
作者:唐苏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对微波组织间加热技术治疗痔疮的疗效进行探究.方法:本组128例痔疮患者被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54例),其中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麻醉等方案的基础上,运用微波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微波组患者的治愈显效率为93.2%,优于对照组的70.4%,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波组织间加热技术对痔疮的治疗疗效显著,其实用性较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如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期间的心理特征,为青年乳腺癌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分析86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对应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对青年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显著减轻了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积极有效及时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术后辅助治疗,提高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
作者:姜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冠脉造影与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从而来评价两者在诊断冠心病上的重要地位.方法:通过对2008-2011年所有的400例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其结果与造影心电图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分组与统计学系统进行归纳.结果:这两种检查方法在冠心病检出阳性率方面的差异性较小.冠状动脉造影能直观的反应冠脉病变,而心电图更加的经济适用,因此这两种检测方式都给研究提供了相当大的指导意义与支持.
作者:王守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口腔内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后一年的毕业实习是医学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实践性阶段.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巩固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基本治疗技术,提高临床思维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现结合临床教学工作实践,就如何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浅谈如下体会.
作者:刘黎生;孟琨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常用的癫痫药物对小儿癫痫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并副作用少的抗癫痫药物.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到2012年间62例单用癫痫药物的所有癫痫患儿(18例服用苯巴比妥类药物、25例服用丙戊酸钠药物、19例服用卡马西平药物)和28例未服用癫痫药物的患儿对照组以及40例健康儿童对照着的血Hcy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药物组患儿服用苯巴比妥类、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药物的血Hcy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癫痫对照组(P<0.001);且苯巴比妥类组、丙戊酸钠组和卡马西平组间血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对照组患儿血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血Hcy水平升高有利于及早发现癫痫患儿并采取相应措施,对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的患儿进行处理治疗,防止更多副作用产生并提高药物疗效.
作者:谢雪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逐步深入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育龄群众对安全、有效、适宜避孕措施的需求愈加明显.宫内节育器是目前应用广泛且简便安全长效的避孕措施.我国使用宫内节育器的人数占世界宫内节育器使用总人数的80%.在国内各种避孕措施中,宫内节育器使用的妇女约40%.初产妇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手术时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因此,在手术前后及过程中做好她们的心理分析及做出相应的处理很重要.现分析初产妇行放置宫内节育器术服务对象383例的心理特点,总结相应处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易疏漏环节的管理.方法:总结分析手术室护理易疏漏的环节,并针对每个环节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加强手术室易疏漏环节的管理,减少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王丹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