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CNA表达及AgNORs计数联合检测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意义

高长利;张冰;洪生明

关键词:甲状腺良性病变, 甲状腺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
摘要:采用S-P法及相关嗜银蛋白(AgNORs)染色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68例进行检测,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核仁组成区AgNORs计数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结果PCNA在甲状腺恶性病变中阳性表达率为100%,AgNORs颗粒在甲状腺恶性病变中明显高于良性病变.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后肢非肾上腺素非胆碱能神经的存在与机制研究

    目的: 考察大鼠后肢血管是否存在非肾上腺素非胆碱能(NANC)神经,对其释放神经递质的性质及发挥作用的机制进行推断.方法:营养液恒速灌流利血平处理过的大鼠后肢血管床,并施以电刺激于毁脑脊髓大鼠.结果:电刺激引起大鼠后肢血管床灌流压(HPP)下降,该降压反应呈电刺激频率、电压依赖性. 河豚毒、格列本脲能取消HPP.结论:大鼠后肢血管床中存在着NANC舒张神经,该神经可能是以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为神经递质的肽能神经,通过K+ATP通道发挥作用.

    作者:孟胜男;赫甡;关福兰;金万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通过对26例胸膜间皮瘤病人临床资料的分析,进一步探讨胸膜间皮瘤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

    作者:卢敏;杨春鹿;胡永校;张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X-刀治疗颅内肿瘤100例近期疗效分析

    对100例颅内肿瘤病人进行X-刀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随访结果表明,X-刀对颅内肿瘤有确切的疗效.严格选择病变的大小,恰当配合全脑照射,合理制定治疗计划,可以有效的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晓萌;李光;任青;夏兵;左晓东;秦跃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临床研究

    对不均等分割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两组颈、胸上段及胸下段病例,对锁骨上区及胃左淋巴结阴性者作预防照射.结果不均等分割组病灶消退、食管壁厚度变化、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常规分割组,急性放射反应两组相似.

    作者:艾春玲;刘意;白雅珍;唐秋;袁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探讨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结果表明,其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李立;那秀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DNA含量和SPF测定与预后关系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DNA含量并计算其S期细胞比例(SPF)值.DNA倍体、TNM分期、SPF均为影响预后的因素,SPF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谢成耀;唐娜;李庆昌;王妍;史承广;李宗铉;王恩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丙型肝炎病毒准种复杂性与干扰素疗效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 1b型基因高变区1(HVR1)、非结构5A(NS5A)区准种复杂性及与干扰素(IFN)疗效关系.方法:应用SSCP法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FN治疗前后HCV准种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IFN治疗有效组HCV HVR1准种的复杂性(SSCP条带数)明显低于无效组,NS5A区两组无差异.无效组在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HVR1 SSCP条带数较治疗前有所减少.结论:HVR1准种的低复杂性预示对IFN治疗产生应答,可以进行疗效预测.NS5A区准种的复杂性与IFN疗效无关,不能用于疗效预测.

    作者:张琳;石理兰;马玉梅;李颖;赵桂珍;马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婴幼儿变形链球菌定居的时间与母亲变形链球菌水平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婴幼儿变形链球菌(MS)的定居时间与母亲MS水平关系.方法:选取6~24个月婴幼儿180例,同时对其母亲采样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MS定居时间与母亲的MS水平相关,母亲有龋齿其孩子MS定居时间较早.结论:对母亲龋病进行治疗及实施预防措施,可降低母亲MS水平,阻断或延迟孩子的MS定居,减少乳牙龋病的发生.

    作者:佟玲;谭栲;刘淑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儿急性喉阻塞45例临床分析

    分析总结45例小儿急性喉阻塞,根据病因、呼吸困难程度及患儿的一般状况,分别采用药物、手术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抢救治疗,无1例死亡.

    作者:李君;蔡彤晖;王伟;王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1例报告

    报告1例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对其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嘉晖;张朝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IL-6 mRNA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 (IL-6) 在人脑胶质瘤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 RT-PCR半定量法检测IL-6 mRNA在34例胶质瘤及8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IL-6 mRNA在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79.4%和12.5%,差异十分显著 (P<0.01),且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相关.结论:IL-6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潘德生;王成林;刁宏宇;戚建飞;赵崇智;刘贵军;孙冬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AMP-PKA途径在小鼠受精卵卵裂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环腺苷酸-蛋白激酶A(cAMP-PKA)途径在小鼠受精卵早期卵裂中的变化规律及作用. 方法: 动态观察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M期cAMP浓度及PKA、成熟作用促进因子(MPF)活性变化.并应用cAMP及蛋白激酶抑制剂(PKI)显微注射入1-细胞期受精卵内,观察卵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卵裂率、死亡率.结果:小鼠受精卵1-细胞期,伴随MPF活性变化, M期cAMP浓度下降,M中期低,M末期升高,与PKA趋势一致.cAMP显微注射后卵细胞胞膜及透明带变形,形态不规则,无卵裂发生;PKI显微注射后核不规则分裂增加,正常卵裂率下降.两者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cAMP注射升高PKA活性可使卵细胞发育迟缓,PKI注射抑制PKA活性引起核不规则分裂.

    作者:王亚杰;于爱鸣;刘莹;赵昕;于秉治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肠埃希菌的临床调查

    应用API及VITEK2鉴定系统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大肠埃希菌仍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随着产ESBLs菌株的产生,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感染使临床治疗更加困难.

    作者:丁丽萍;褚云卓;年华;王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治疗

    回顾分析20例脑脊液鼻漏病人手术疗效,并与术前定位比较.经随访17例鼻漏症状完全消失.经前额入路硬膜外手术修补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较好手段,薄层三维CT对于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及漏口的定位提供较大帮助.

    作者:公茂青;李智;刘可瑜;王义保;程鹏;王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耳源性并发症233例临床分析

    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颅内外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脑膜炎、脑脓肿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乔秀艳;郑东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肾上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结肾上腺囊肿10例,结合文献复习,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殷波;宋永胜;闻宁;王鸿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的护理对策

    对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致粒细胞缺乏症病人的护理经验进行了总结.

    作者:李红;吴广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3种不同药物用于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比较观察3种药物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实验表明,利喜定、乌拉地尔、艾司洛尔均可抑制插管反应.应用利喜定舒张压稳定、下降幅度小,对维持冠状动脉血供可能有利.应用心率变异性指标评价气管插管反应更为科学、准确.

    作者:朱俊超;王俊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5种阻塞性泪道疾病疗效的观察

    对应用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疗效进行了总结,并对Nd-YAG激光特点,5种不同部位阻塞疗效的差异、不同部位激光成形术的能量选择、术后冲洗方法、术后处置作了分析.

    作者:刘岩;张劲松;马玉龙;郝春凤;徐芳;陈素静;李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小鼠荷腹水瘤H22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5,10,20 μg/kg)的NGF对荷腹水瘤H22小鼠进行治疗,观察其对小鼠腹水瘤H22的影响.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荷瘤小鼠血浆内皮素(ET)含量.结果:NGF大剂量组对小鼠腹水瘤H2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46.36%).荷腹水瘤H22小鼠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剂量组小鼠ET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NGF对小鼠腹水瘤H22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荷瘤鼠ET水平有关.

    作者:孙晋民;詹丽芬;郑华川;辛彦;刘晓辉;张蕾;王玉萍;郝文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