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采血出现晕针的临床处理

左艳芬

关键词:静脉采血, 晕针, 晕厥, 血管减压, 迷走神经反射, 血压下降, 外周血管, 脑血流量, 刺激强度, 阻力降, 抑制性, 血管床, 输出量, 青壮年, 广泛性, 反射性, 针感, 增强, 心脏, 女性
摘要:何谓晕针晕针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或称血管减压性晕厥),属于反射性晕厥的范畴.它是由于强烈的刺灸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尤其是周围肌肉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脏的输出量减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而发为晕厥.临床中还发现,晕针一症多发生在青壮年,女性晕针的比男性多见.可能与针感反应灵敏、刺激强度相应增强有关.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辛伐他丁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再发临床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脑梗死及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病残率高、再发率高等特点.据统计,如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有35%-75%的初发患者将在2-5年内再发,70%以上的脑梗死患者有1次或1次以上再发1.如果再发,病情将进一步恶发,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尤为重要.笔者对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比较辛伐他丁联合拜阿司匹林和单用拜阿司匹林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作用,评估联合应用他丁类和拜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高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67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救和护理的经验.方法:对67例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通过及时的急救和有效的术后护理,使患者治愈率大大提高,患者恢复较快,并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结论:及时的急救是治疗的关键,有效的护理是重要保障,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促进病人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亚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新生儿动脉采血不同部位的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不同部位采血的效果观察与对比,探索更加实用、安全、快捷的动脉采血方法.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02例患儿随机均为两组,一组经股动脉采血,另一组经挠动脉采血,对比两组一针穿刺的成功率以及穿刺采血用时.结果:经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经股动脉组,且其穿刺采血用时显著低于经股动脉组,P<0.01.结论:经桡动脉采血法用时更短,更加快捷、实用、安全,因此可替代经股动脉采血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霞;蒋燕红;张伟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1例

    胃复安为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其中枢作用为止吐,周围作用为增加胃排空和减少十二指肠胃返流.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胃肠道疾病止吐剂.但其副作用为锥体外系反应和运动障碍,发生率为11500,.本文就临床上肌注胃复安而致锥体外系反应的1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林奕媛;蔡夏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鄞州区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措施失败原因及对策浅析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避孕节育方法和指导,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首要职责.近年来我区已婚育龄妇女采取避孕措施失败率较高,从而造成非意愿妊娠而导致人工流产率增加,这不仅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同时给计生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为了降低避孕措施的失败率,切实保护妇女身心健康,我们对2007-2009三年来鄞州区因采取避孕措施失败而实施人工流产术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失败原因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适合我区实际的避孕节育方法,提出干预对策.

    作者:陆宏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的护理

    玻璃体切割术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精细而复杂的高水准眼显微外科手术,其目的是使注入的气体或硅油从玻璃体腔向眼球壁推压,利用气体和液体上浮的原理,直接垫压于裂孔,阻断裂孔处的液流,达到视网膜复位[1].此手术具有难度大、眼内操作时间长、组织损伤重等特点[2].它是眼科治疗史上的一次大革命,使过去许多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眼病患者带来了复明的机会.此手术现广泛用于治疗不可吸收的玻璃体积血、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增殖性糖尿病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眼内异物及眼内炎等.由于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反应重、并发症多、再加上眼内填充物的特点,术后体位控制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3].而术后如何保证患者卧位的依从性也成为眼科护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现就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填充术的术后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江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脑室外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了脑室外引流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行侧脑室外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患者,无1例出现引流管脱出等事件.结论:针对脑室外引流护理措施的实施于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脑室外引流易出现的并发症,缩短脑室外引流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周惜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1]目前,高血压病、冠心病已成为引起CHF的主要病因.患者常常病情恶化迅速,预后极差,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治疗的重点在于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和延缓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降低病死率.[1]我们选择88例老年CHF患者给予黄芪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角度探讨效果以观察疗效.

    作者:郑燕琴;喻善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体会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一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在新生儿期临床症状未出现前,用实验手段检查出来,经及早治疗,避免患儿出现功能障碍和机体不可逆的损伤,以保证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达到同龄正常儿童水平.

    作者:蔡杰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卡介苗的接种与反应

    卡介苗是一种经过人工培养的无毒牛型结核杆菌悬液制成的减毒活疫苗,是我国计划免疫规定接种的“四苗”之一.接种卡介苗后可使人体产生对抗结核菌的特异免疫力,从而减少结核病的发生.特别是危及儿童生命的严重类型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病等具相当明显的作用.

    作者:李建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肾结核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结合分析

    目的:加强肾结核CT表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1999年2月至2009年7月3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肾结核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结合肾结核的病理基础结合分析.结果:左肾结核15例,右肾结核11例,双肾结核5例,共36个患肾,CT表现为结节状低密度灶6例,多发囊状影围绕肾盂呈“花瓣”状排列18例,肾实质钙化7例,合并输尿管壁增厚13例.讨论:肾结核的CT表现与结核灶存在的不同病变时期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作者:王丘;万权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基因工程“年轻乐HGH”的缔造者

    上海宇骏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楼秀余有一个神奇的头脑,他的村子里人都说是小时候一次意外爆炸造成的.1966年6月出生在义乌市北苑农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期他天真活泼,与当时的农村儿童没什么样区别.八岁那年的一天,放学回家路上刚进村口时,一位未上学的儿童迎上前来送给他一样珍贵的礼物,一个“子弹壳”,而实际上是一个铜雷管,当时农业学大寨,可能是哪一位爆破手丢下来的.他好奇地接受了这个礼物,并活蹦乱跳地回家了.刚一进门,闻到一股煎中药的气味,打量了四周,看见墙角边上煎药炉的火苗正旺.于是他就联想到村子里曾有人把废铜放入火炉中会熔化并浇铸成各种铜器皿,想着想着,就把那个“铜子弹壳”丢进了烧得正旺的火炉中,想试试看会不会熔化,他刚把那个“铜子弹壳”丢了进去不久突然轰隆一声巨响,雷管爆炸了,将他的前额炸出了两个深深的孔,血流不止,并晕倒在血泊中,当时正好是晚餐时分,听到这一声巨响几乎全村的人都赶到了现场,将他从一片烟雾中抬出来送往义乌市人民医院抢救.等他苏醒过来时,哆哆嗦嗦地说了一套大家都难以听懂的话语,也许是过分害怕,等他出院回家后的很长时间内,他失去了一个农村儿童应有的天真活泼,而变得沉默寡言,经常独处,但他对自然界的一些细微变化却十分敏感.

    作者:金玉华;亚宁;霖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浅析影响食品检验准确性的因素

    食品检验中抽样、检验方法、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检验人员的技术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到检验效果的准确性,因此在不同时间、地点、人员的配合下,往往会造成检验效果的不同,从而影响检验准确性.

    作者:夏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呼吸道损害并引起气流受阻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康复治疗可使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体力,打破因气短而惧怕活动所带来的恶性循环,从而起到稳定病情和肺功能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生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手术前心理护理对患者术后焦虑情绪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情绪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54例在我院就诊的外科手术患者的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27例.A组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术前进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焦虑情绪、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在手术前的焦虑情绪与A组基本相同,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焦虑情绪表现明显下降程度优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现象.结论: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心里护理能保证患者更加积极的配合手术治疗,此方法可以作为术前护理的一项常规项目,值得进一步使用和推广.

    作者:张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基因工程前景诱人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个基因工程药品——重组人胰岛素问世以来,基因制药研发速度非常快,近20年来,全球有近60种药品进入市场.我国基因工程制药实施产业化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重组药物a-lb型干扰素,1989年在深圳科技园实施产业化,国内基因药物产业化大发展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作者:楼秀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拳弹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是指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造成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病理损害,称为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肿胀,压痛、结节条索感、功能障碍.软组织病变包括肌肉、肌腱和筋膜等,常发生于颈、肩、腰及膝部等.软组织损伤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作者:景明;郭佳;岳全;薛素芬;雷翔;杨晓燕;段练;孙云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1例

    1病例介绍女,32岁,因行人工取卵术后一日腹胀来院就诊.于201 1年6月21日遵医嘱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10分钟,患者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搏细弱扪不清,伴短暂意识障碍,查体:脉搏140次/min,呼吸38次/min,血压82/46mm Hg.诊断为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药物,更换输液器,平卧,鼻导管吸氧6L/min.0.1%肾上腺素1mng皮下注射,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半小时后症状缓解,脉搏100~ 120次/min,呼吸22 ~ 30次/min,血压96/56mmHg,2小时后,患者各种症状逐渐消失.

    作者:郭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9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58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其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结果:经检查发现58例患者均由明确的诱发弥漫性血管凝血的因素,其中胎盘早剥32例,重症妊娠高血压疾病14例,前置胎盘1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分娩过程中发生大出血并且血液不凝.本文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将内、外源性促凝物质的来源切断,然后再应用补血制品以及肝素进行治疗,终58例患者存活率38例,15例切除子宫,5例患者死亡,11例围生儿死亡.结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应先治疗原发病,然后再积极、合理的应用肝素,可有效提高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愈率.

    作者:蒋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5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本组中80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25-124nin,平均65min.术后发生胆漏1例,胆囊床渗血致腹腔出血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d.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周密、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