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郑燕琴;喻善兵

关键词:黄芪, 丹参酮ⅡA磺酸钠, 慢性心功能衰竭, 疗效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1]目前,高血压病、冠心病已成为引起CHF的主要病因.患者常常病情恶化迅速,预后极差,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治疗的重点在于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和延缓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降低病死率.[1]我们选择88例老年CHF患者给予黄芪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角度探讨效果以观察疗效.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58例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全部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吸氧、抗感染、扩张支气管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秦留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狂犬病防治知识调查分析与对策

    目的:了解公众狂犬病防治知识水平.方法:采用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结果:公众狂犬病防治知识水平较低,防护意识淡薄.结论:通过问卷调查基本掌握了公众狂犬病防治知识水平,狂犬病基层防治现状,能更好地指导基层医务工作者开展狂犬病防治培训.

    作者:袁芳萍;黄秀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研究

    随着我国医学的检验学科的快速发展,做好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通过从加强微生物检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检验人员以及检验质量控制前、中、后阶段的控制,以此来全面做好对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工作.

    作者:高军秀;常建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胃超声造影检查在老年胃溃疡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胃超声造影在老年胃溃疡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对163例老年患者空腹饮服胃肠超声助显刺后检查,沿胃的体表投影,按从贲门、胃底、胃体、胃角、胃窦顺序进行扫查,观察溃疡病灶部位、大小、深度、周围胃壁层次结构等,与胃镜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诊断符合率:163例患者中胃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胃溃疡39例,同时行胃镜检查诊断胃溃疡51例,符合率76.5%.结论:胃超声造影检查,方便易行,重复性强,无痛苦,无创伤,适合老年人,可作为老年人胃溃疡筛查的常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温艳婷;沈燕;王渊霞;彭玮;唐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7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观察及其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观察及其护理体会.方法:全部患儿均采用抗过敏、抗感染、对症及去除病因等综合治疗,总结了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共收治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护理体会.结果:患者经积极对症治疗和有效护理,无并发症、无溃疡瘢痕形成,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护理人员认真的观察、细心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程湄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溶入护理情感的效果研究

    目的:实施专业情感教育,培养护生良好职业态度.方法:通过入学指导,采用情景演练、角色扮演、病例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结果:实验组总成绩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能促使护生护理情感发生积极变化,形成浓厚的专业兴趣和良好职业态度.

    作者:谭晓虹;杜心涛;陈少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67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救和护理的经验.方法:对67例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通过及时的急救和有效的术后护理,使患者治愈率大大提高,患者恢复较快,并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结论:及时的急救是治疗的关键,有效的护理是重要保障,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促进病人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亚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的操作和体会

    静脉留置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容易被护理人员和病人接受,有利于临床用药和抢救.由于儿科患儿的特殊性,如血管细,穿刺不配合,给留置针穿刺增加了一定难度,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

    作者:熊金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肺结核毁损全肺切除术后ICU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ICU护理肺结核损毁全肺切除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全肺切除术的肺结核毁损患者78例,术后均进行ICU的监护复苏,患者经病例诊断确诊为肺结核的全肺毁损.结果:患者行左侧肺全切除术的共45例,右侧肺全切除术的患者共23例,所有病例均顺利康复,转入普通病房进行治疗.讨论:ICU护理是肺结核损毁全肺切除术后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手术成功具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吴圆圆;吴莹;马赛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论三种缓解术后口干、口臭等的方法

    选择术后禁食而意识清楚的病人8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温水湿润嘴唇及口腔、单口瓶喷雾及茶水含漱等方法.结果:茶水含漱在缓解病人口渴、口臭、咽喉干痛方面,效果优于温水湿润口、唇及单口瓶喷雾法.

    作者:姜胜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手术后ICU中发生睡眠障碍的护理

    在ICU接受治疗的术后ICU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1],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因素,又有外界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相当用心,针对术后ICU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做出针对性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以下是笔者就如何护理手术后ICU中发生睡眠障碍的患者提出的看法.

    作者:方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62例护理探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相关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患者在常规综合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膀胱功能训练和心理护理.结果: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91%,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2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常规综合护理、膀胱功能训练及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芹;冯菊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急性阑尾炎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患者的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的患者均符合阑尾炎诊断,无一例发生误诊.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患者腹痛症状多不典型或不剧烈,转移性腹痛病史不明显;起病有时急,病势发展快,阑尾穿孔率高,在诊治老年急性阑尾炎时要做到早诊断、尽早进行手术.

    作者:韦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食道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探讨

    目的:观察探讨食道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7月至2009年7月46例食道癌患者,分别采取X线钡餐造影与CT显像检查,观察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X线钡餐造影和CT显像检查食道癌病变的长度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X线钡餐造影用于诊断食管癌病变的长度、功能性改变及粘膜破坏程度占有优势;而CT显用于判断食道癌管壁的浸润程度、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情况、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方面参考价值较高.结论:合理选择检查方式对准确进行临床分期、手术评估及判断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樊志坚;朱莉杰;朱莉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对主动肪夹层的诊断价值

    目的:认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科2008年1月~2010年 10月经手术确认及MSCTA、彩超、MRI相结合共同诊断的24例主动脉夹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4例主动脉夹层均显示双腔和撕裂的血管内膜片,MSCTA能清楚显示血管壁钙化及假腔内附壁血栓,部分显示主动脉水平裂破口.其中DeBakey Ⅰ型8例,Ⅱ型2例,Ⅲ型14例.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及图像重建能迅速、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管雪静;朱勇华;张仕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疗效观察

    目的:对采用康复护理对患有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84例由于患有脑梗死而出现机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2例.A组患者的在康复治疗时采用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B组患者在康复期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后我们发现,A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B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采用康复护理对患有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可以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尽快的恢复.

    作者:左裕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右后颅窝底)孤立型神经纤维瘤一例

    患者:男,59岁.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2个月,为右侧颞顶部胀痛,持续时间比较长,无向它处放射,无缓解和诱发因素,无呕吐、抽搐、发热和肢体麻木乏力症状.自己购买“止痛药”口服,头痛无缓解,于2010年10月到我院门诊检查,颅脑CT提示“双侧脑室旁脱髓鞘性病变”,临床诊断为“脱髓鞘脑病”住院治疗,当时检查腰穿脑压和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正常.2011年8月9日患者出现言语欠流利、口角歪斜,视力尚正常,检查颅脑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治疗后头痛减轻,但是语言无好转,患者带药出院,出院后仍一直头痛.

    作者:陈建铭;陈吉添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对2006年7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开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多方面对比来说明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否可行.结果:LC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OC组(t=2.785,t=2.825,t=2.831,t=2.904,P<0.05);OC组术后并发症23.0%,高于LC组9.0%(x2=3.764,P<0.05).结论:在严格的手术适应症的选择、精细的手术操作的前提下,急性胆囊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性.

    作者:林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针对不同病人群体提高护患沟通效果

    古代西方的医圣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两种东西可以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由此可见,医护人员与病人沟通的重要意义.护理沟通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利用一定符号载体,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自1995年开始,我国护理界逐步实施整体护理,这种新的护理模式重新界定了护士角色和工作的内涵,有效沟通成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核心和关键.良好的沟通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进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了解,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降低病人的投诉率,同时护士也可以通过沟通去识别和满足病人的需要,促进病人康复,可见护患沟通的重要性.现就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的病人群体如何达到更好的沟通做一综述.

    作者:杨雨露;吴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建立南山区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短期双向交流培训模式

    为了使南山区各医疗机构技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使有才能的专家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为医疗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南山区卫生局建立了上、下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短期双向交流培训模式.南山区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上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级别:南山医院(三级医院);蛇口医院和西丽医院(二级医院);社康中心.

    作者:陈晓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