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道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探讨

樊志坚;朱莉杰;朱莉萍

关键词:食道癌, X线钡餐造影, CT诊断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食道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7月至2009年7月46例食道癌患者,分别采取X线钡餐造影与CT显像检查,观察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X线钡餐造影和CT显像检查食道癌病变的长度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X线钡餐造影用于诊断食管癌病变的长度、功能性改变及粘膜破坏程度占有优势;而CT显用于判断食道癌管壁的浸润程度、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情况、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方面参考价值较高.结论:合理选择检查方式对准确进行临床分期、手术评估及判断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在医疗美容机构增设医疗美容咨询师岗位的必要性

    随着美容行业的不断发展,美容服务的不断细致完善,一些新的美容服务岗位陆续设立,其中,被越来越多的顾客所依赖、越来越多的美容机构所重视的医疗美容咨询师岗位日益成为美容行业的就业新宠.据调查,医疗美容咨询师在医疗美容机构中的作用和收入有直逼美容医师之势.

    作者:张红;刘颖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探讨老年股骨骨折28例并发症的观察及其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骨折并发症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7月共对28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后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平均住院22d,转上级医院1例,其余全部治愈,无并发症.结论:积极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再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浅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健康教育及预防护理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老年性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临床表现主要是疼痛身材缩短,驼背骨折的改变.其中,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症不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生命,而且对国家医疗保障体系构成严峻挑战.因此,加强对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对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高文;李建云;李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百岁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1例的护理

    吸入性损伤是热力和(或)烟雾引起的呼吸道损伤,病死率一般达50%-60%[1].即使独立存在的吸入性损伤,严重者本身可以致死[2].老年人烧伤面积和年龄是决定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二者绝对值之和越大,病死率相应就越高[2].2011年1月,我院救治1例百岁重度烟雾吸人性损伤的患者,36d脱离呼吸机,46d康复出院.

    作者:高微虹;徐慧;汤莉伟;顾伟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腹部B超在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诊B超检查对闭合性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首诊的闭合性腹部脏器损伤患者120例,B超诊断与临床确诊情况.结果: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准确率为90.8%.结论:应用B超检查可以快速、有效的对突发的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做出诊断,并能协助临床医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时抢救患者生命.

    作者:李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培哚普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耐受性研究分析

    目的:讨论培哚普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时候患者的药物耐受性的临床分析.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2009年-2011年将我院内科病房收治的112例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并且服用培哚普利4mg/d,治疗周期为4周以上的患者纳入为观察对象,观察该组112例患者在服用剂量增加至8mg/d,治疗周期为2个月,观察患者在药物剂增加后的对药物的耐受性的分析.主要观察患者增量后第4周以及第8周的血压值、心率、以及血钾、肌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该组112例患者中,其中有104例患者较好的耐受8mg/d的培哚普利的治疗剂量,耐受率达到92.9%.有8例患者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培哚普利的增加剂量使得患者的血压水平从(143.4±3.2)/(88.2±9.4) mmHg降低到(125.6±10.4)/(77.6±8.1) mmHg,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患者在4、8周测得心率以及患者的血电介质以及肌酐等指标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给予患者服用培哚普利的剂量达到8mg/d,患者的药物的耐受性较好,无明显的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骨科手术术后病人的饮食护理

    骨科病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疾病、治疗、功能锻炼、饮食等方面不了解.住院期间长时间卧床,饮食搭配不合理或饮食不当,在手术后极易发生腹胀与便秘、术后伤口愈合不好、长期卧床体重增加、缺钙等方面对疾病的康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作者:陈英娥;罗文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期间使用定型补片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33例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切口疼痛轻微,仅有5例(15.15%)需肌注镇痛剂1次.无切口感染发生.1例(3.03%)患者有局部异物感,2~3个月后消失.术后发生尿潴留2例(6.06%).未发生补片排斥的病例.随访2~30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符合现代疝修补术的理念,手术技术简单,很容易实现标准化操作,术后恢复迅速、并发症少而且无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国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浅谈昏迷病人ICU期间预防褥疮的护理对策

    褥疮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做好ICU期间昏迷病人褥疮的预防工作,是减少褥疮发生的关键,同时还能降低ICU期间昏迷病人败血症的发生率,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因此,对这类病人,我们在及时抢救病人的同时,更要作好预防工作,避免昏迷的主要并发症褥疮的发生.

    作者:马江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采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联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喉罩麻醉的效果进行比较观察.方法::随机抽取在2008年8月至2011年七月这三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患者病例112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56例.A组患者采用异丙酚进行麻醉;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采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进行联合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药物用量、恢复时间、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A组患者进行比较明显理想得多,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该组的麻醉药物用量和出现并发症的人数均少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患者意识恢复速度明显快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联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喉罩麻醉的效果令人满意,具有恢复快,副作用小等特点,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使用和推广.

    作者:邱天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急诊危重患者酸碱平衡紊乱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急诊危重患者进行血气分析与电解质测定,分析各种疾病出现酸碱平衡紊乱的不同类型,根据患者后的治疗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并分析两组间的血气分析结果.结果:96例患者中出现酸碱平衡紊乱者89例(92.71%),其中存在一种酸碱平衡紊乱者58例( 65.17%),双重酸碱平衡紊乱者30例(33.71%),三重酸碱平衡紊乱者1例(1.12%).生存组血气分析结果为pH( 7.36±0.08)、PO2( 74±8.3mmHg)、PCO2( 42±6.9mmHg),死亡组血气分析结果为pH(7.21±0.42)、PO2(48±5.7mmHg)、PCO2( 65±10.4mmHg),两组间各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S).结论:及时发现与正确处理酸碱平衡紊乱,对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叶康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盖氏骨折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在治疗盖氏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盖氏骨折患者92例,其中经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例为观察组,同期另46例采用手术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康复数据分析统计.结果:患者随访6个月~2年不等,两组在治疗效果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就诊时间,并发症发生等方面存在差异(P<0.01).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盖氏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有效维持骨折的对位对线,对腕关节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例 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诊断主要靠胸部X线及CT,19例中18例治愈,1例死于严重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结论:COPD并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多样,易被基础疾病所俺盖,造成误诊、漏诊.可疑病例应尽早作X线或CT检查确诊,治疗关键在于快速排气减压.

    作者:梁玉玲;余萍;陈星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平喘止咳贴联合呼吸功能锻炼治疗COPD缓解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促进COPD病人尽快康复.方法:对照组和实验组均进行健康教育、合理用药、合理氧疗、有效排痰、适当运动、观察病情变化,并进行生活指导及心理护理.实验组在以上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加用止咳平喘贴及呼吸功能锻炼来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实验组65例COPD病人肺功能检测,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应用平喘止咳贴能减轻COPD临床症状,呼吸锻炼能提高气体交换能力,二者联合在COPD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能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症状、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在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急性发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维宁;陈红梅;沈丽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胃超声造影检查在老年胃溃疡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胃超声造影在老年胃溃疡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对163例老年患者空腹饮服胃肠超声助显刺后检查,沿胃的体表投影,按从贲门、胃底、胃体、胃角、胃窦顺序进行扫查,观察溃疡病灶部位、大小、深度、周围胃壁层次结构等,与胃镜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诊断符合率:163例患者中胃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胃溃疡39例,同时行胃镜检查诊断胃溃疡51例,符合率76.5%.结论:胃超声造影检查,方便易行,重复性强,无痛苦,无创伤,适合老年人,可作为老年人胃溃疡筛查的常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温艳婷;沈燕;王渊霞;彭玮;唐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克痹活络汤配合电针治疗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均采用口服克痹活络汤配合电针治疗3周,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87.5%,痊愈11例,显效24例,无效4例.结论:中药配合电针治疗,方法简单,副作用小,对轻中度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杨周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玻璃纤维桩核与镍铬合金桩核修复牙组织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探讨玻璃纤维桩核与镍铬合金桩核修复牙组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213例口腔病患,其中有72例101颗患牙属于需做修复牙治疗的病患,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使用玻璃纤维桩核治疗)36例病患54颗患牙和对照组(使用镍铬合金桩核治疗)36例病患47颗患牙,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6例病患54颗患牙中,显效的有19例30颗患牙,有效的有14例19颗患牙,无效的有3例5颗患牙,出现桩核松动或脱落的有1例2颗患牙,无出现牙龈变色及牙根折裂;对照组36例病患47颗患牙中,显效的有13例19颗患牙,有效的有14例17颗患牙,无效的有9例11颗患牙,出现桩核松动或脱落的有3例4颗患牙,无牙根折裂,出现牙龈变色的有6例8颗患牙,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具体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玻璃纤维桩核修复牙组织的效果比使用镍铬合金桩核修复牙组织的治疗的效果明显,后遗症低,并发症低,不容易脱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铁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系统

    基因治疗是向靶细胞或组织引入外源基因片段,通过纠正或补偿缺陷基因,关闭或抑制异常表达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生物医学技术.病毒载体是一种可将遗传物质带入细胞的分子生物学工具,其原理是利用病毒具有传达其基因组进入其他细胞,进行感染.在基因治疗中,因组织的靶向性,特异性,转染表达等不同,选择使用不同的病毒载体,以下综述了逆转录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单纯疱疹病毒载体、α-病毒载体以及痘病毒载体,并提出了病毒载体的发展方向和必要性.

    作者:朴敬爱;金文实;王冰;朴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浅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体会

    目的: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方法: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管理力度,不断总结经验.结果: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彰显了管理水平.

    作者:刘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疗效观察

    目的:对采用康复护理对患有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84例由于患有脑梗死而出现机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2例.A组患者的在康复治疗时采用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B组患者在康复期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后我们发现,A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B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采用康复护理对患有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可以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尽快的恢复.

    作者:左裕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