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苯磺酸氨氧地平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探讨

庄绪娜

关键词:苯磺酸氨氧地平, 轻中度高血压,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氧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98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采用奇偶数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实施硝苯地平治疗,实验组49例患者实施苯磺酸氨氧地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及收缩压、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症状缓解时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实施苯磺酸氨氧地平治疗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ICU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炎症水平因子、并发症及预后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ICU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炎症水平因子、并发症及预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ICU病房收治8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举措,就两组炎症水平因子、并发症及预后疗效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均低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ICU住院花费及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少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对其采用ICU综合护理干预举措,可实现其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提升患者免疫能力,减轻患者医疗负担,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海燕;王静;董媛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老年糖尿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差的原意以及对策.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观察,采取问卷调查形式来查找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原因.结果:调查的200例患者中,依从性好的只有48例,一般的为60,较差的有92例.用药依从性好患者只占到了24%.结论: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较多,需从多方面来对患者进行教育,提高其对糖尿病的了解,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作者:曾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免疫炎性反应与依巴斯汀临床疗效及机制分析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免疫炎性反应与依巴斯汀对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临床疗效与机制分析. 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120例,均为急性荨麻疹患者.取同龄健康人群组60例作为正常组. 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Th2、Th17与Treg亚群T细胞比例,计算Th1/Th2,Th17/Treg比值,比较两组患者免疫炎性反应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IL-6、IL-10与IL-17水平间相关性.入组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分为依巴斯汀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依据全国高等医学教育本科教材《皮肤性病学》第七版给予对症处理.依巴斯汀组患者给予依巴斯汀10mg/天治疗,观察时间为1个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IL-17与Th1/Th2,Th17/Treg比值变化. 结果:变态反应性疾病组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Th1/Th2比值下降,Th17/Treg比值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态反应性疾病组患者血清IL-6与IL-17呈直线正相关(r=0.786,P<0.05),血清IL-10与IL-17呈直线负相关(r=-0.818,P<0.05).给予依巴斯汀治疗后,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Th1/Th2比值升高,Th17/Treg比值降低,临床有效率提高,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体内存在免疫、炎性反应.依巴斯汀可以下调血清炎性反应水平,调节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失衡,对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杨晓静;冯冬梅;朱由瑾;温丽英;姚秀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性输卵管炎临床药物治疗初探

    目的:分析急性输卵管炎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输卵管炎患者34例,34例患者均为药物治疗,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药物治疗急性输卵管炎的方案及效果.结果:34例急性输卵管炎患者有1例形成脓肿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后改为穿刺治疗,1例因盆腔脓肿穿孔破入腹腔改行手术治疗,剩余32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在急性输卵炎的药物治疗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转归,可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作者:韩孟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治疗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治疗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的疗效.方法:依据治疗方案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患者分为两组,18例以口服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1日3次,2mg/次)展开治疗为治疗组,12例以口服安慰剂为对照组.进行1个疗程周期为1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评估评分(NIHSS)、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分型(TOAST)头痛性质以及部位,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组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效果减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治疗能缓解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患者头痛程度.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郑新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和治疗

    目的:分析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病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方法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有1例为Ⅳ型,2例为ⅢC型,1例为ⅢB型,1例为ⅢA型,4例为ⅡA型,1例为I型;对患者进行不同内镜治疗、介入B超腹腔置管引流和不同口手术治疗后,均全部治愈.结论:肝胆手术后胆漏出现的原因错综复杂,临床上应该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处理时注意多元化、个体化相结合.

    作者:张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在进行AMI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急诊护理的优化意义.方法:从2016年4月到2017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MI病人中随机选取90名进行本次实验,将其平均分为2组.其中常规组病人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优化组对其护理进行优化.结果:优化组病人的治疗时间大大缩短,病情复发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同时,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结论:在病人急救的过程中,对其急救护理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进行不断推广.

    作者:胡晓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无创正压呼吸机联合轮椅式担架在院前急救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便携式无创正压呼吸机联合轮椅式担架救治效果.方法:选择院前急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用便携式无创正压呼吸机行院前急救(对照组,n=40)与加用轮椅式担架行院前急救(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转运过程中,观察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意外摔伤率低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院前急救及转运过程中,应用便携式呼吸机联合轮椅式担架成效显著,可使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意外摔伤率,具有非常积极的使用价值.

    作者:王键;戴维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带蒂皮瓣转移联合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在深度创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吸引技术联合带蒂皮瓣转移术在深度创面修复中的运用.方法:对65例有骨、肌腱、重要神经血管外露的深度创面患者分别采用带蒂皮瓣转移术联合负压封闭吸引技术(试验组)和单一带蒂皮瓣转移术(对照组)治疗.结果:试验组在皮瓣存活率及换药次数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带蒂皮瓣转移术联合负压封闭吸引技术联合效果良好,便于临床推广.

    作者:郑亚立;陈鑫;王国翠;宋锡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胆囊结石患者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显著,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可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玉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预见性沟通在护理不良事件中应用成效分析

    目的:探究预见性沟通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相关成效.方法:对比某院2013年-2015年间在引进预见性沟通之前和预见性沟通之后所产生的相关成效进行具体的分析,进一步证明引进预见性沟通在处理护理不良事件中的相关作用.把168名患者平均分到传统组和预见组.传统组的患者只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预见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预见性沟通的相关措施,之后再进行相关的比较.结果:传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预见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传统组的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为 ,预见组的不良事件的护理满意度为 .在引入沟通机制之前.医院发生新入院病人猝死、产妇晕厥起床、护工针刺伤等诸多不良事件的发生的次数高,而在引入预见性沟通机制之后,医院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频率明显降低.结论:在医院护理中引入预见性沟通一方面能够使得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进一步降低,另外一方面,医患双方的护理满意度也会大幅度上升.

    作者:张兴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认知与困惑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是一种继发于创伤、烧伤、休克、全身严重疾病的胃肠道急性病理改变,该疾病的主要特点为胃肠道黏膜损伤及其屏障与运动功能损坏,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综述近几年来对于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认知与困惑,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罗立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评价HPV检测、TCT及宫颈刮片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筛查中对HPV、TCT、宫颈刮片进行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因宫颈异常进入我院进行检查的353例妇女当作研究对象,均行HPV、TCT、宫颈刮片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PV与TCT的阳性检出率、与病理活检的符合率均明显较宫颈刮片高,(P<0.05).结论:在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筛查中,HPV、TCT检测阳性检出率较高,可对传统宫颈刮片进行替代,使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早期检出率提升.

    作者:祁西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况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状况,探讨患者抑郁障碍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12例MHD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障碍评定量表评分,分为抑郁障碍组和非抑郁障碍组,在组间进行性别、年龄、医疗付费、婚姻情况、文化程度、透析时间和是否在职的比较. 结果:66.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两组间性别、年龄、医疗付费、婚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在职、透析时间和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抑郁障碍较高,与文化程度、透析时间和是否在职有关.

    作者:贾凤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的手术的临床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使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需接受全胃切除术的病患随机分40例为进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手术的观察组以及余下40例为进行开腹全胃切除手术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病患在术中平均失血量、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平均住院时长等临床数据差异.结果:和进行开腹全胃切除手术的对照组相比,进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手术的观察组在术中平均失血量、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平均住院时长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明显的良好结果,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的开腹全胃切除手术相比,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其术中失血量较少、肠蠕动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长缩短等临床效果,具有大范围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杩栋赫;张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爆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2016年11月28日黄坛卫生院通过疾病监测系统发现黄坛镇某幼儿园有2例手足口病,即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核实调查,29日至30日又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随着疫情上升,县CDC也到现场指导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学校及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疫情于2016年12月15日得到有效控制,共发病14人,罹患率为4.42%(14/317),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告如下.

    作者:陈黎华;范玲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精准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经济的发展促使医疗行业的快速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所以护理工作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不同,变得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次,医疗人员开始将重心转移到改善和尊重患者的准确而迅速的护理上.精准护理将患者利益至上,注重患者生命安全,避免或减少因为医务人员的疏忽或过失而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作者:晏晓英;陈松;王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新型骨牵引支架辅助器具的研发制作与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新型骨牵引支架辅助器具对骨牵引患者预防足下垂及内外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传统下肢固定保护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新型骨牵引支架辅助器具的应用,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舒适度、便利性、患者的接受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病人的舒适度、便利性、患者的接受度上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骨牵引支架辅助器具的应用能够提高病人的舒适程度、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并且减少足下垂及内外旋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更高的患者接受度.

    作者:潘攀;顾春红;周颖;丁小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心理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究妇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对焦虑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行妇科手术的78例患者,按照术后实施护理措施的不通过将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常规组实施妇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施心理护理,对这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心里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明显改善了妇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胃炎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分析

    目的:对慢性胃炎患者产生抑郁以及焦虑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方法:在我院随机抽取578名慢性患者,通过抑郁调查表和焦虑调查表的填写,来判断他们的行为差异性.从肝胃不和组与非肝胃不和组、证素胃组与非证素胃组、证素气滞组与非证素气滞组的角度进行分析抑郁及焦虑存在的差异性.结果: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患者,在肝胃不和组与非肝胃不和组、证素胃组与非证素胃组、证素气滞组与非证素气滞组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患有慢性胃炎其心理状态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曹京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