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免疫炎性反应与依巴斯汀临床疗效及机制分析

杨晓静;冯冬梅;朱由瑾;温丽英;姚秀叶

关键词:依巴斯汀,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急性荨麻疹, 免疫炎性反应, 细胞免疫
摘要: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免疫炎性反应与依巴斯汀对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临床疗效与机制分析. 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120例,均为急性荨麻疹患者.取同龄健康人群组60例作为正常组. 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Th2、Th17与Treg亚群T细胞比例,计算Th1/Th2,Th17/Treg比值,比较两组患者免疫炎性反应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IL-6、IL-10与IL-17水平间相关性.入组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分为依巴斯汀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依据全国高等医学教育本科教材《皮肤性病学》第七版给予对症处理.依巴斯汀组患者给予依巴斯汀10mg/天治疗,观察时间为1个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IL-17与Th1/Th2,Th17/Treg比值变化. 结果:变态反应性疾病组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Th1/Th2比值下降,Th17/Treg比值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态反应性疾病组患者血清IL-6与IL-17呈直线正相关(r=0.786,P<0.05),血清IL-10与IL-17呈直线负相关(r=-0.818,P<0.05).给予依巴斯汀治疗后,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Th1/Th2比值升高,Th17/Treg比值降低,临床有效率提高,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体内存在免疫、炎性反应.依巴斯汀可以下调血清炎性反应水平,调节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失衡,对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临床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探讨针对性的对策.方法:本文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上报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报告95例作为实验对象,对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和对策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老年人、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高,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系统与器官为皮肤及附件和消化系统.结论:临床使用中药制剂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应该掌握不同药物的注意事项,保证用药的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曾明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延续护理对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重度烧伤患者采用延续护理的护理效果以及延续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择自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4重度烧伤患者,将这些患者根据医诊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模式为延续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SAS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后,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观察组高;在SAS评分(焦虑评分)方面,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下降幅度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SAS评分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采用延续护理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护理,既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又能降低患者的SAS评分,值得被推广应用至临床上.

    作者:黄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为拟定临床诊疗计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前来我院诊治的10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单独治疗,疗程持续4周.待治疗结束后,将两组的血糖水平、视力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血糖水平、视力水平都有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为优;同时,观察者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改善血糖水平和视力水平,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林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CT分级诊断在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对CT分级诊断在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总结,有利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我院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所有急性胰腺炎病患中进行筛选,从符合要求的患者中随机挑选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实验对象都要经过CT扫描,造影剂禁忌证的患者进行平扫,其余进行增强扫描,根据患者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划分CT等级,研究对比临床分级和治疗预后的状况,探讨治疗有效率和死亡率.结果:在200例的实验对象中,CT表现为A级的患者有8例,48例表现为B级,40例表现为C级,20例表现为D级;84例患者(42.00%)表现为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在这些患者中,24例CT表现为D级,60例患者表现为E级;A和B级患者经保守支持治疗均痊愈;C级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病情出现反复,其余也都痊愈;D和E级患者中各有1例、5例治疗无效,好转率是97.00%.讨论:CT分级诊断在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其能够直接反映病程范围、变化以及程度等,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包子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索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6月11日至2016年6月11日期间选取100例泌尿科患者的尿液标本为实验对象,且均在光镜下实施尿红细胞形态检查,随后分析此项检查在分辨血尿来源中的意义.结果:肾小球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多形性,占80.65%,少部分患者表现为均一性和混合性,分别占6.45%、12.90%;非肾小球性主要表现为均一性,占86.84%,少部分患者表现为混合性和多形性,分别占7.89%、5.26%;同时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中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6.77%、94.74%、3.23%、5.26%.结论: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尿诊断中效果显著,能够利于病情判断,为诊治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周秀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脑血管病患者继发体位性低血压的安全护理

    目的:探究脑血管病患者继发体位性低血压的安全护理.方法:随机抽选本院2013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脑血管病继发体位性低血压患者5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安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安全护理应用于脑血管病继发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风险因素,降低危险事件发生,能够有效保证患者人身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田倩;王丽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剂量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干预研究

    目的:探究小剂量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红霉素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服用小剂量的红霉素进行辅助治疗,治疗时间3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肺部功能和免疫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肺部功能指标方面,红霉素治疗组患者的多项指标都有大幅度增长,治疗效果明显强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方面,红霉素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且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讨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服用小剂量红霉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治疗当中效果明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张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应用于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收集我科室2016年4月到2016年6月间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患者50例为对照组,统计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达标率的情况.通过外出学习,改进护理方法,以科室 2017年4月到2017年6月同条件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平均为66.83%,观察组为89.46%,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对重症患者进行规范评估和处理,可以提高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

    作者:李苓;倪龙梅;周伟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以患者PCI术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2例,在急诊PCI术后静脉泵入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中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各项心功能指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倩;吴长芳;方沛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6例,采用动态化随机单双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共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8例,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且加用通心络胶囊服用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未增加,两组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大于0.05).结论: 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黄玉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生金平喘汤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生金平喘汤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并探究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186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生金平喘汤治疗,并对治疗有效性进行临床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49%,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在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等方面均较短,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果更佳.结论:针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实施生金平喘汤优化治疗具有显著效果,治疗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16例产科急症因素子宫切除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例因产科急症导致子宫被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指征,探究引发急症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和切除术的治疗价值.结果:引发急症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主要有胎盘植入、胎盘早剥、胎盘粘连、宫缩乏力、子宫破裂等,行子宫切除术后,16例患者均已康复出院且预后良好.结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妇产后易发生产科急症,为抢救产妇的生命需采取子宫切除术对产妇进行治疗,将能有效降低急症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许德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其呼吸症状改善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其呼吸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呼吸衰竭患者,共76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呼吸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有效率57.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心率、pH值、PaCO2和PaO2明显比对照组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慢性阻塞性肺呼吸衰竭的治疗过程中,运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极大的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呼吸症状,无创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廖秀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6年5月-2017年3月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n=35)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n=35)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费用、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人员心理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模式 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满足患者就诊需要,在改善症状,减少治疗时间及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上具有显著价值.

    作者:郑可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探析

    目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各个科室的标本,对标本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 874份耐药菌株标本中,格兰阴性菌的发生率较多,与其他耐药菌株相对比,存在明显差距(P<0.05);外科、ICU与儿科、内科耐药菌株相对比,存在一定差距(P<0.05)结论:在医院,临床微生物检验耐药菌株的检出率非常高,医务人员应强化抗菌药物的安全和规范管理,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从而有效的避免耐药菌株的发展.

    作者:林丽伟;王威军;郭书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DR跟骨俯卧轴位投照诊断跟骨骨折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患者应用DR跟骨俯卧轴位检查的诊断有效性.方法:选2015年05月份到2017年05月份在我院检查的58例跟骨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注:全部患者都用DR跟骨正侧位及DR跟骨俯卧轴位拍片).结果:跟骨正侧位患者诊断20例,诊断显示率为34.48%,跟骨俯卧轴位患者诊断54例,诊断显示率为93.10%,跟骨俯卧轴位诊断显示率远大于跟骨正侧位诊断显示率,比较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在跟骨骨折患者中应用DR跟骨俯卧轴位投照,其DR片能够充分显示患者病灶,检查漏诊率低,诊断显示率高,可以应用.

    作者:罗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疾病和疑难杂症在如今的治疗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我国居民的健康更加有保障.据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延长导致了中国已经提前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因此随着这种情况的出现人们开始对康复医学逐步了解并重视起来.本文从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进而为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发展的优化策略提出建设性意见.

    作者:罗金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预后观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对两组患者预后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预后效果较为理想,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作者:兰美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并评价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16年2月-2017年2月作为观察时间段,收集该时间段内本院所接收的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采用DHS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等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出血量少、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等显著优势,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游启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26例分析

    目的:研究和探讨同时性原发癌的各种发病特点和镜下表现.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26例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在内镜下的特点和相关的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调查研究,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的患者发病情况主要以二原发癌的形式为主,其患者数量占全部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患者的2.9%,其中,发病的主要年龄为42-56岁,占了所有的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患者的73.1%,该病的患者中,男性较女性多,另外,多发的部位主要是在食管的下段,其次在食管中段的数量较多,调查其病理学的特征,其中,组织的病理学中主要是以麟癌为主,在镜下的观察中,发现主要是溃疡状,结论:对于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相关的临床医师必须使用较好的检查手段,如内镜检查,CT等,临床医生在检查的过程中必须仔细的观察食管的全程,对于局限性的溃疡,充血糜烂等的病灶本位进行活检,并切实提高同时性食管多发癌的检出率.

    作者:林萍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