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进
目的:探究艾滋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选取所在科室3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为15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开展围手术期心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HAMA、HAMD评分以及自我效能评分.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和自我效能评分更高,HAMA、HAMD评分更低,P<0.05.结论:开展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干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HAMA、HAMD评分较低,自我效能评分较高,值得临床深究.
作者:赵黎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护理人员是医院当中数量多、所需要承担任务量大且工作内容还比较复杂的工作者,他们是患者进行住院治疗期间接触为频繁的人群.因而不论是从患者需求还是护理人员的职责来看,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质量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恢复情况.而且对于胸外科护理而言,其工作内容和任务既复杂又细致,在这种情况之下就更加需要对于护理工作当中的风险有明确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海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70例肝实质性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进行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肝癌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肝癌准确率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显著要高(P<0.05),两种诊断方式在肝血管瘤、肝转移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孤立性坏死结节诊断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造影诊断肝脏病灶直径10~30mm与<10mm检出率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显著要高(P<0.05).两种诊断方式在病灶直径>30mmm诊断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相较于彩色多普勒而言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并在小病灶诊断中具有优势.
作者:劳诚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运用于阑尾切除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3~2017.3该院136例阑尾切除术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平分为常规、研究组,每组人数为68例;科室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并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9.70%,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阑尾切除术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手术效果,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张洁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血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其防范策略.方法:在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实施血糖检验的患者中选取80例,分析血糖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并探讨其防范对策.结果:血糖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包括;采血时间段、样本放置时间、血糖监测仪器设备正确使用情况.结论:在血糖检验中,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必须要针对影响因素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以提高血糖检验准确性.
作者:费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本实验室已开展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检测流程是否合理.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EI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实验(TRUST)对梅毒的检测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进行确认,分析不同检测方法时阳性标本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对1200例门诊和住院标本检测中,TRUST阳性238例,TPPA确认阳性142例,CLEIA阳性263例,TPPA确认阳性240例;阳性率分别为19.83%,21.91%,20%,TRUST的灵敏度为59.17%,特异性为90.00%,CLEIA法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7.60%,TRUST与TPPA检测结果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LEIA与TPP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LEIA法检测梅毒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用于对临床大量标本的初筛;TRUST法可用于标本的初筛及治疗疗效观察、复发和再感染监测;TPPA法用于对初筛阳性标本的复检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和医生对报告的等待时间.
作者:崔智威;刘科;杨阳;向尹;纪秋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导致宫颈癌手术产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手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200名,采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对术者的年龄、病史、饮酒、吸烟、医师文化程度、医师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医师工作年限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年龄大、病情Ⅱ期、慢性病史、饮酒、吸烟、医师理论知识差者的并发症发病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医师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医师高级职称、医师工作年限长且理论知识掌握良好的并发症发病率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与患者病情及术者的手术经验有关,并发症的防治应从患者自身改正不良习惯和加强医师的基本操作训练等方面综合考虑.
作者:雷华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开展健康促进工作的效果与措施.方法:以我中心2015年7月~2016年6月进行健康体检的200例人员为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人员均100例.其中,对照组人员进行常规体检,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对体检人员进行医疗评估、诊断与辅助检查,观察与比较分析两组人员自身群面健康了解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与自身健康全面了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健康体检人员而言,开展健康促进工作,不仅可以使患者掌握自身的情况,还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健康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实施护理专案改善提高血液科移植病房低年资护士配置化疗药物时职业防护依从性.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按照专案改善步骤对血液科移植病房低年资护士配置化疗药物时职业防护依从性进行观察统计,采取可行的干预措施,比较专案改善前后的护士配置化疗药物时职业防护依从性.结果:实施专案改善后呼吸科医护人员的血液科移植病房低年资护士配置化疗药物时职业防护依从性由实施前49.9%提高至96.8%.结论:通过护理专案改善找出临床护理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强的干预措施,从而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魏玲;王红霞;孙德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调查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并总结预防对策.方法:于2016年5月随机选择我院85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其在工作期间针刺伤发生情况,对调查问卷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情况并总结预防对策.结果:所选85名护理人员中,24名(28.24%)曾发生针刺伤,分离针头清理废物是发生针刺伤事件的主要环节,其次是输液后拔针;护士发生针刺伤事件的概率高,副主任护师发生针刺伤事件的概率低.结论:针对针刺伤事件,应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各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使针刺伤发生概率降低.
作者:吴迎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纳入1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专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以及护理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5.5±1.2)mmol/L、餐后2h血糖(7.5±1.8)mmol/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5.8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33%(P<0.05).结论: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护理中,采用专科护理方法,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作者:杨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危险因素,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情况,以便早诊断、早干预,降低听力残疾发生率.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2862例于本院分娩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出生后3~5天新生儿进行初筛,单耳不通过即为不通过,不通过者均经两次以上重复测试,在筛查的同时,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新生儿的性别、母亲妊娠史、产式、胎龄、新生儿体重、母亲年龄及产妇民族等因素进行调查,以了解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2862例新生儿出生后均于3~5天内完成TEOAE筛查,其中首次筛查通过2408例,占比84.14%,未通过454例,占比15.86%;头胎、小于37周不足月新生儿、体重低于2500克新生儿及产妇大于35周岁均是导致婴幼儿未通过听力筛查的高危因素.结论:高危新生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因此,应加强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尽早发现听力障碍,尽早进行医学干预,并做好定期随访.
作者:郭亚青;王晨滨;吴春芳;郭亚欣;高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实施在老年慢性咳嗽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的5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咳嗽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25例采用常规护理,为常规组,另外25例采用舒适护理干预,为舒适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舒适组的SF-36评分明显高优于常规组,P<0.05,舒适组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舒适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措施应用于老年慢性咳嗽护理工作中,可以提升患者的健康指数、情感指数以及生活满意度,可以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助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任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宫腔镜下手术切除孕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时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采用好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减少剖宫产,支持顺产,降低对子宫宫腔的损坏,控制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发生率.
作者:石岩;梅松原;曹黎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总结脑梗死与高血压相关因素分析及康复指导为临床高血压脑梗死的康复指导提供可行性依据和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我院从2016年1月-2017年5月共收治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抽样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康复指导.结果:60例患者除4例自动出院外,18例患者痊愈,余3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对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指导,对于他们的康复,降低疾病带来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使他们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从而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作者:蔡媛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景观疗养对疗养员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疗养的90例疗养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疗养员常规护理,观察组疗养员给予景观疗养护理,比较两组疗养员的疗养效果.结果:观察组疗养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效果、睡眠可持续性、精神状态和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景观疗养护理对疗养员进行护理,可有效改善疗养员的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庆红;张昕;颜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将心理护理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2例,运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对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在观察组中,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心理护理.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的方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干预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用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而且可以改善抑郁症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大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胡美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相应防范对策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142例我院神经外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观察组忠者予以管道风险防范护理,对时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管道护理,观察并分析管道护理风险因素,提出相应防范对策.结果:能够引发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神经外科患者自身的原因,医院护理人员的原因和管道的原因.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予以管道风险防范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双仙;邓惠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放射技术在冠心病中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患者40例对比研究,实施放射技术诊断.结果:X线检查检出率为72.5%(29/40);冠脉CT检查的检出率为80%(32/40);磁共振检壹的检出率为90%(36/40);与冠脉造影结果相比,3种放射性检查办法的临床检出率均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技术值得推广.
作者:吴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中选取200例,随机将她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6.00%);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结论:在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疗法,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病情,而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盆腔炎手段,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陈明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