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应珍
目的:研究分析术前心理干预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 2015年11月期间收治择期开胸手术患者71例 ,采用双盲对照法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35例 ,对开胸手术患者行常规术前准备护理服务 ,观察组36例 ,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病情症状制定个体化心理疏导干预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 SDS 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心理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 ,而在开胸手术前1天观察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开胸手术患者心理状态 ,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增加患者机体免疫能力 ,提高手术治疗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的MRI形态以及动态增强表现 ,以提高检出率.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这段时期收治的6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患者 ,在其手术前7天都进行MRI检查 ,并分析MRI的病灶分布形式以及内部强化特征 ,据此将患者分为浸润性乳腺导管原位癌组(实验组)和非浸润性乳腺导管原位癌组(对照组) ,然后对MRI形态以及动态增强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检查出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灶62个 ,其中肿块样病灶3个 ,非肿块样病灶56个 ,斑点状3个.在非肿块样病灶中段样32个、导管分支样10个、区域性6个、局灶性8个.三种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灶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中段样18个、导管分支样9个、区域性4个、局灶性3个 ;对照组中段样10个、导管分支样8个、区域性3个、局灶性2个.结论:乳腺导管原位癌的MRI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非肿块样强化 ,其中段样和导管分支样为常见 ,少数患者表现为肿块型病变.
作者:王婷伟;张珊珊;徐晓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胃肠减压留置胃管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10月这一段时期内接受胃肠减压留置胃管患者80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 ,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 ,干预组则接受护理干预.结果:在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方面 ,干预组为100%(40/40) ,对照组是75% (30/40);干预组拔管所需时间是(3.1 ± 2.2)d ,对照组则为(7.4 ± 5.0)d ;不适反应上 ,干预组有2例出现腹痛 ,3例出现咽喉疼痛 ,对照组有11例出现腹痛 ,9例出现咽喉疼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胃肠减压留置胃管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唐立荣;赵瑞莲;张金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和探究小儿健脾丸对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小儿厌食症患儿116例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有58例.对实验组患儿采用小儿健脾丸进行临床治疗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性的西药治疗 ,并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 ,采用小儿健脾丸治疗的实验组以 91.37% 的治疗总有效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2.41% ,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 ,P< 0.05 ,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采用小儿健脾丸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好、见效快、安全性高 ,在临床上可大量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妇产科2013 -2014年绝经后来院进行取环术的110例妇女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其中5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米索前列醇治疗 ,5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各指标情况及取环效果.结果:研究组有效软化率为94.5% 高于对照组的76.4% ,研究组镇痛有效率为96.36% 高于对照组的78.18% ,研究组取环顺利率为85.45% 高于对照组的52.73% ,研究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性( P<0.05 ).结论:对绝经后进行取环术的妇女患者实施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治疗 ,不仅可以有效减轻了患者取环术中的疼痛程度 ,而且还可以提升取环顺利率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尹荣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病毒性肝病患者的生化检验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病患者48例设为研究组 ,对照组为同期内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48例 ,分析比较两组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两组的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显示 ,研究组的白蛋白(ALB)、总蛋白(TP)明显较对照组低 ,白球比(A/G)、球蛋白(GLO)明显较对照组高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两组的新生化检验指标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r -谷氨酸转移酶(r -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均明显较对照组高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病毒性肝病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均与健康人群具有明显差异 ,采用生化指标检验 ,有助于诊断疾病、评估疗效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朱映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甘肃省山丹县计划怀孕的夫妇进行孕前优生检查结果分析 ,探讨孕前高风险因素 ,并对高风险人群实施医疗干预(包括复查、诊断和治疗等) ,旨在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提高孕育质量 ,为实现优生优育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对山丹县2014年1月-2014年12月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夫妇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包括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早孕及妊娠结果追踪随访等.结果:截止2014年12月,共检查2356例.筛查出高风险人数526例 ,其中男138例 ,女388例 ,高风险筛查率为22.33%.讨论:计划怀孕妇女孕前有风险因素存在 ,应高度关注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有效减少出生缺陷和不良妊娠 ,是十分必要的优生优育措施.
作者:杨延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细菌性阴道炎对产妇产褥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细菌性阴道炎产妇170例作为研究对象 ,设置为观察组 ,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产妇17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自然分娩后的产褥感染率和剖宫产分娩后的产褥感染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妇分娩后的产褥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分娩后的产褥感染率与对照组差别较小 ,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阴道炎产妇的致病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 ,其次为阴道加德纳菌、链球菌、粪肠球菌、表明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白氏菌.结论:产妇患细菌性阴道炎后 ,其应用剖宫产方式分娩后出现产褥感染的机率较大 ,而细菌性阴道炎对自然分娩后的产褥感染情况无较大影响.
作者:杨美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 ,将所选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各50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进行治疗 ,观察组再给予埃索美拉唑药物 ,对照组再给予奥美拉唑药物 ,治疗后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 ,两组比较 ,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治疗胃溃疡可考虑将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此治疗方式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疗效 ,且安全可靠 ,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可大力推广.
作者:武星君;王兆雄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2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术前评估病人 ,讲解腹腔镜的优点 ,做好心理护注意病情观察 ,加强基础护理 ,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256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工作中的点.
作者:杜振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本文就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在宫颈病变病理诊断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5年期间收治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的患者105例 ,呈阳性的患者进一步采用阴道镜下病理活检 ,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105例患者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后 ,有8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呈阴性 ,25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呈阳性 ,其阳性率为23.8%.结论:在宫颈病变病理诊断中采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不仅损伤较小 ,其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 ,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分析102例心内科老年患者基本情况及疾病情况 ,找出住院期间导致安全隐患的原因:跌倒、治疗延误中断、护理干预滞后、患者外出检查时计划不周全、护士依赖仪器与陪伴、药物对老年人造成伤害.提出了减少及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正确评估患者状况、做好药物护理、关注患者出科检查及活动、严格操作流程、采用适合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等.
作者:彭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的80例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 ,治疗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 ,对照组为72.50% ,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且 P<0.05 ;治疗组心功能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且 P< 0.05 ;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0.00% ,对照组为20.00% ,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但 P>0.05.结论: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
作者:潘银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药注射剂因较强的治疗作用 ,以及近年来频发的过敏反应案例而备受广大患者及医疗从业人员的关注 ,一方面对它寄予厚望 ,另一方面又对它怀有抗拒心理.为了国药的发展 ,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我院结合中药注射剂引起过敏反应的相关报道 ,对中药注射剂诱发过敏反应的临床前安全性进行了研究 ,针对过敏反应的发生类型、发生机制以及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影响因素等做出了如下报道.
作者:张云常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临床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行欣母沛疗法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2015年3月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200例作为对象 ,分成两组后行不同方法 ,即:对照组(缩宫素疗法)、实验组(欣母沛疗法) ,预后对疾病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预后疾病缓解率为93.3% ,和对照组84.0% 的缓解率相比较高 ,不良反应率4.0% 和对照组的12.0% 相比较低 ,两者有区别( P< 0.05 );实验组患者预后出血量为(51.20 ± 11.64)ml ,和对照组(124.24 ± 34.46)ml的出血量相比较少 ,两者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行欣母沛疗法作用突出 ,可减少出血量 ,降低不良反应 ,值得学习.
作者:罗翠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X线诊断检查与CT诊断检查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08月~2015年08月间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 ,对其诊断检查过程进行回顾 ,将其中采取X线诊断性检查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采取CT诊断性检查的3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两组的统计并比较两组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假阴性率.结果:研究组(100.0% )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3% )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0.0% )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 ) ,其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从整体上看 ,与CT诊断检查的准确率要高于X线诊断检查 ,对于高度疑似强直性脊柱患者 ,可利用于X线进行初步检查 ,运用CT诊断检查进行深入探查 ,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可靠程度.
作者:赵茂康;严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8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予以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 ,观察比价两组心电图疗效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0% (36/40 ) ,对照组为82.5% (33/40 )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 (36/40) ,对照组为77.5% (31/40)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理想 ,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并将2 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文姝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低体温预防护理对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将我院86例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低体温预防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予以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低体温预防护理 ,可以明显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中筛选出100例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临床治愈的14例 ,未愈6例 ,治疗有效率为70% ;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 ,未愈12例 ,治疗有效率为38%.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X2=10.4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 ,对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跃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