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舒德玲

关键词:护理干预, 呼吸内科, 重症,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重症住院患者临床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58例呼吸内科重症住院患者 ,给予患者临床综合护理干预 ,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早期在我院接诊的57例呼吸内科重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给予患者常规临床护理干预 ,设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了解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清 IL -12变化的情况.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 ,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住院患者临床恢复效果较好 ,安全有效.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流行性感冒4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诊治及防治对策.方法:对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淮南市田家庵区淮南师范学校校医院收治的流行性感冒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流行性感冒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病特点、防治对策.结果:流行性感冒患者40例均得到治愈.结论:流行性感冒的预后良好 ,应做好对流行性感冒的防治工作.

    作者:高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护理

    目的:对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2.6%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1%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对提高抢救率以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曹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某部队采供血机构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对部队官兵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 ,讨论降低血液报废的对策 ,从而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本血站部队官兵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血液报废原因有血袋破损、血液脂血乳糜血 、析出、溶血、谷丙转氨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艾滋病病毒抗体(HIV)等.结论:为降低血液报废率 ,血站应加强质量管理 ,规范采供血行为 ,同时加强部队官兵对献血前注意事项的认识 ,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作者:秦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附子理中汤加味防治结直肠癌化疗后消化道反应30例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加味防治结直肠癌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疗效.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加常规化疗)和对照组(单纯常规化疗)各30例 ,比较两组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比较 ,治疗组消化道反应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05 ).结论:附子理中汤加味有防治结直肠癌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作用.

    作者:王立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8例 ,通过随机数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患者使用中等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初始治疗 ,研究组使用小剂量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4周、8周以及12周的疼痛情况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患者评估得分以及医生评估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改善 ,跟治疗之前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5.00%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27% ,两者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可以有效的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晔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临床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可靠方法 ,为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临床妇科所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78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 ,将患者分成研究组(给予联合治疗)和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单纯治疗) ,各39例.以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 ,高于对照组的71.79% ,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4 ,P= 0.0183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 ,低于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 ,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5 ,P=0.0476 ).结论:采用抗生素联合微波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 ,患者不良反应的控制效果较好 ,是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理想方式之一.

    作者:向志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间救治的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就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单号35例为对照组 ,双号35例为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本治疗后 ,再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氯氯吡格雷 ,治疗2周后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者患者的有效率(91.4% )明显高于对照组(57.1% ) ,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以及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等血凝指标对比显示 ,无明显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不具有明显不良反应 ,安全性、可靠.结论: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临床疗效显著 ,安全性、可靠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舒少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期镇静镇痛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影响

    本文以我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在集束化治疗中开展早期镇静镇痛处理的必要性.

    作者:郑斌;周旭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表现的巨细胞性动脉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表现的巨细胞动脉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 ,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2月住院的4例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表现的巨细胞动脉炎患者的症状、体征、炎性标志物及治疗、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颅脑及脑动脉 Willis环的影像学检查排除肿瘤和脑动脉炎 ,均行颞浅动脉活检确诊为巨细胞性动脉炎.结论:巨细胞性动脉炎可致急性痛性动眼神经麻痹 ,起病与小血管病变相似.患者血液中炎性标志物增高 ,经给予类固醇治疗 ,动眼神经麻痹可迅速好转 ,行颞浅动脉活检确诊.

    作者:郭莞莹;舒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用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与单纯恩替卡韦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6例 ,其中采用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用药患者42例(联合组) ,采用单药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44例(单药组)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相关指标以及 HBV DNA 转阴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以及Child -pugh 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 ,差异显著(P<0.05) ,而联合组与单药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48周后 ,联合组的 HBV DNA 转阴率为90.48% (38/42) ,单药组 HBV DNA 转阴率为84.09% (37/44) ,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无论是采用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用药 ,还是单纯的使用恩替卡韦治疗 ,对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而言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恢复异常肝功能 ,减少乙肝病毒的复制 ,均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作者:姜晓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 ,商业活动的频繁与宴会饮酒密不可分 ,由此也直接推动了人们酒精的摄入量的增长 ,而饮酒的大范围扩大和饮酒量的增长诱发了诸多的疾病 ,其中肝脏疾病为突出 ,其被称为酒精性肝病 ,并成为当前导致肝脏受损的第二因素 ,为此本文拟将围绕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袁雪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分析头孢地尼合并奥硝唑治疗76例盆腔炎患者的临床可行性

    目的:分析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合并奥硝唑治疗 ,观察组给予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95% ,观察组患者为97.37% ,对照组患者无效率为21.05% ,观察组患者为2.63% ,差异显著(X2=17.6078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用于盆腔炎患者治疗 ,有显著疗效 ,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晓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痔疮手术前后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痔疮手术前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痔疮患者90例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患者45例 ,观察组采用优质痔疮手术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痔疮手术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痔疮患者在常规护理前提下进行优质手术护理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效果显著.

    作者:潘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试析在妇产科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研究人性化干预护理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80例患者 ,对其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40例/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 ,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本院的分组护理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观察组对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为(98.2 ± 1.6 )分 ,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8.1 ± 1.7 )分 ;对照组对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为(88.1 ± 1.5 )分 ,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87.1 ± 1.5 )分.则观察组对于护理人员的态度评分以及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本院的分组护理 ,采取人性化干预护理其效果比较显著 ,而且对于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以及工作满意度均有所提升 ,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浅谈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

    探讨在目前医疗条件下 ,老年痴呆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干预.通过对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实施 ,总结出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有针对性的给予人性化的护理干预 ,减少并发症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玉先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究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积极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间于本院接受剖宫产的9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随机分组原则进行随机分组 ,其中一组为对照组(n=47) ,采取常规护理 ,另一组为观察组(n=47) ,在此基础上进行围产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率 ,均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围产期对剖宫产产妇进行一定程度的护理干预 ,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 ,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学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积极作用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 L )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增生性疾病 ,骨髓以髓系增生 ,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及脾脏肿大为主要特征.90% 患者骨髓细胞中存在 Ph 染色体和(或)BCR/ABL 融合基因 ,占白血病的 15% ~ 20% ,其病程长、进展缓慢 ,中位生存期 3 ~ 4 年.随着新的治疗方法出现 ,特别是伊马替尼[6] ,靶向作用于Bcr/Abl融合基因编码的 P210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临床上作为一线药物的使用 ,患者10年生存率达85% -90%,但长期坚持服药 ,费用昂贵 ,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经济等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从而导致部分患者放弃定期检查和坚持治疗 ,影响了疗效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唐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使用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院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中选出80例 ,对所有患儿均进行超声检查 ,经对应药物治疗7天后进行超声复检 ,观察患儿治疗前后肠系膜淋巴结大小、位置、形态和数量等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80例患儿实施超声诊断后 ,诊断出淋巴结肿大的有69例 ,比例为86.5%.这69例淋巴结肿大患者中其淋巴结分布在右中下腹、脐周和左上腹部位置的比例分别为62.3% 、26.1% 和11.6%.肿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有:右下腹和右脐旁有几枚大小不一的低回声椭圆形团块 ,边界非常清晰 ,纵横径比例大于1.经药物治疗7天后超声复检发现患儿的淋巴结肿块有明显的变小和或消失 ,与治疗前对比 ,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超声诊断 ,可以清晰的反映患儿腹腔内肿大淋巴结的详细情况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前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医院应普及超声诊断作为常规检查.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调查分析学生乙肝病毒感染预防知识

    目的:调查在校学生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和乙肝传播途径及其干预措施的知晓情况 ,以便于为防治工作提供资料支持.方法:选取我市两所高校在2014年~2015年入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 ,对入学新生进行检测并作抽样调查 ,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动态分析 ,总结14、15级新生对于乙肝传播途径以及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两所高校的14级和15级新生 HbsAg的阳性检出率分为3.47% 、4.06% 和4.13% 、3.96% ,14和15级新生的 HbsAg阳性总检出率分别为4.34% ,其中男生为7.03% ,女生为5.34% ,近两年内的新生 HbsAg 阳性模式主要为大三阳和小三阳 ,分别占37.6% 和43.8%.对新生进行调查 ,2014级新生知道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仅占9% 和7% ,而在生活中真正注意的却仅仅只有3人 , 2015级新生知道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措施的占39% 和34%.结论:对本研究所抽选的两所高校学生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得出需要及时进行补种和乙肝疫苗的接种 ,加大力度对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进行宣传 ,从根本上引起学生的重视.

    作者:王荣爱;刘宣辰;闫冰;郭子纯;袁可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行护理干预对其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行护理干预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6例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根据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8例.对照组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头痛程度评分情况及 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 HAMA、HAMD 评分、头痛程度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 HAMA 、HAMD评分、头痛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重建心理平衡 ,从而减轻头痛情况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