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准珠
目的 了解株洲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现状,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及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对策. 方法 对株洲地区2004-2008年28家医疗保健机构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株洲地区2004-2008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5.78/万,5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依次为先心病、唇腭裂、指(趾)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外耳畸形.孕母年龄小于20岁、大于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婴;产前B超监测对及早发现胎儿畸型,降低病残儿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出生缺陷发生与孕早期异常情况、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 结论 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加强出生缺陷的综合预防工作,有利于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宋兵文;陈勇兰;吴玲;陈科;黄爱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
作者:叶亚智;韩连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p27KIP1和Ki-67抗原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6例乳腺癌中p27KIP1和Ki-67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 p27KIP1的高表达率为41.1%(23/56),低表达率为58.9%(33/56),Ki-67的高表达率为66.1%(37/56),低表达率为33.9%(19/56),p27KIP1蛋白与Ki-67的表达间存在着负性相关(P<0.05). 结论 p27KIP1、Ki-67的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直接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作者:陈湘;许淑媛;梁青春;罗鑫;张立群;李美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对母儿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在我所建卡跟踪随访的364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大三阳、小三阳)患者为观察组,364例同期怀孕无妊期乙肝病毒感染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就其妊期贫血、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及孕期干预和子代联合免疫后子代感染率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妊期贫血、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剖宫产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与早产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大三阳孕期干预者子代乙肝感染率较未干预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孕妇乙肝感染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乙肝大三阳者孕期干预和子代联合免疫有利于降低子代感染率.
作者:易娟;伍尚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解剖学诊断与诱导痰检查相补充的方法,对154例持续8周以上的咳嗽患者进行病因诊断,并进行一般止咳及有针对性的治疗,评估诊断及治疗的效果. 结果 在154例慢性咳嗽患者中,148例(96.1%)的病因得到明确.其中鼻后滴流综合征占76例(49.35%)、咳嗽变异型哮喘占36例(23.38%),感冒后咳嗽占25例(16.23%),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占23例(14.94%)、反应性咳嗽13例(8.45%)、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占8例(5.19%)、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相关咳嗽占5例(3.25%)、气管肿瘤1例(0.65%)、气管异物1例(0.65%).明确诊断的患者中经过有针对性的治疗139例(93.91%)得到临床缓解,而未明确病因的6例患者中有2例临床症状获得缓解. 结论 鼻后滴流综合征和咳嗽变异型哮喘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对慢性咳嗽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可取的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许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 对我院2004-2006年332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结果 ADR,以抗感染药多,其次是中成药、心血管类.ADR病例中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 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性.
作者:周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什邡市气象因素与菌痢发病关系. 方法 将什邡市2005-2007年菌痢月平均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可能影响菌痢发病的平均温度、低温度、高温度、云量、湿度、气压、风速、日照时数、降雨量等9项研究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菌痢的发生与温度和降雨量呈显著性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低气温对菌痢发病影响较大. 结论 气象因素是对菌痢发生及预测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鲁瑜娜;李健;刘强;王海平;陈刚;郑兴华;刘昌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的原因,探讨及时有力的控制措施. 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水源污染原因、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此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共计造成869人发病,发病率为32.24%,首发病例发生于5月9日上午8:00,12日下午5:00后无新发病例,潜伏期为2~6 d.患者年龄小1岁,大75岁.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之间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1,P<0.05),且以低年龄组儿童及年老者发病居多.男女发病比例为1∶1.1.受污染的井水和居民生话饮用水感官指标差,浑浊度大于5度,可闻及粪腥臭味,肉眼可见絮状物及黑色泥沙样沉淀: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浓度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限值,为对照水样的70~80倍,余氯低于标准限值,氨氨、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指标均严重超标.并从被污染的2份末梢水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为O55.从2例患者的粪便中培养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 结论 本次突发事件是一起水型感染性腹泻暴发,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饮用水监督,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卫生.
作者:杨纲;周新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眼球摘除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和疼痛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眼科收治的86例行眼球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其它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在入院时、手术前1 d、出院时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和术后7 d的疼痛程度进行测评.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1 d的SAS、SDS和PSQI评分均明显高于入院时,出院时的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护理干预组较对照组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或P<0.01).两组患者手术当天疼痛分高,以后逐日降低,且护理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眼球摘除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并能有效减缓患者的疼痛感,为患者早日康复提供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方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长沙市围绝经期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的影响因素,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提供依据. 方法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体检的全市各单位围绝经期妇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密度,对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及非患者分别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对所获资料进行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城市围绝经期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高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保护性因素,而年龄、怀孕次数、生育次数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高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430,而年龄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OR值为3.580. 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维持适当的体重有可能对骨量丢失有保护作用,并可能降低其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
作者:刘建建;邓静;龚灿辉;吴颖岚;杨桂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Glypican-3(GPC3)蛋白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AFP联合检测在HCC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35例HCC患者,24例肝良性病变患者以及6例正常对照术前血清标本,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血清中GPC3蛋白,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AFP. 结果 35例HCC患者、24例肝良性病变患者以及6例正常对照GPC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1%、0%、0%,AFP的阳性率分别为60%、38%、0%.单独用GPC3蛋白或AFP对HCC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51%、60%(P>0.05).特异度分别为100%、70%(P<0.05),Youden指数分别为0.51、0.30(P<0.05);而用GPC3蛋白+AFP联合检测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分别为91%、70%和0.61. 结论 GPC3蛋白在HCC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表达,可作为HCC早期诊断的标志物,GPC3蛋白+AFP联合检测可提高HCC的确诊率.
作者:刘湘林;龚燕飞;方谷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04-2007年永定区肺结核发病水平及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肺结核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对登记病人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年间永定区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为152.93/10万,涂阳登记率为69.14/10万,涂阳发现率为45.21%;以青壮年发病数为高,发病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多于女,以农民为主,城区及城郊发病率高于农村;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高于复治. 结论 重视城市流动人群的肺结核防治,继续坚持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加强归口管理和督导治疗.
作者:王铸;田际雄;张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热疗对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方法 采用水浴对肝癌HepG2细胞行43℃、46℃、48℃、50℃实验组和37℃对照组热疗,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热疗后24 h的细胞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和坏死率. 结果 46℃、48℃、50℃与43℃、37℃比较,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24、48、72、96 h分别为54.9%、78.0%、82.0%、65.2%、80.3%、87.7%、72.3%、87.5%、91.0%、82.7%、91.3%、92.8%(P<0.05).而43℃细胞增殖抑制不明显(P>0.05).46℃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为34.17%±1.75%,与其它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组的细胞坏死率高为57.36%±4.07%,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46℃及以上的热疗能够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引起明显的细胞凋亡与坏死.
作者:杜乐辉;王晓文;周菊梅;王桂华;谢小雪;廖遇平;唐劲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超对卵巢囊性肿瘤诊断的图像特点及手术对照体会分析,分析其误诊原因,以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诊断率. 方法 通过72例85个卵巢囊性肿瘤进行经阴道与经腹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测,并对比各种卵巢囊性肿瘤的图像特点,并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 结果 72例85个卵巢囊性肿瘤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83.5%(71/85),其中,良性肿瘤69例,恶性肿瘤3例. 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卵巢囊性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的显示,特别是恶性卵巢肿瘤内部血流的显示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织中血流RI值显著低于良性卵巢肿瘤.
作者:王梅香;余红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血吸虫病脾脏厚度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应用无创性的检查方法来评估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程度. 方法 收集169例血吸虫病患者脾脏切除和术中肝活检组织标本,测量脾脏厚度(SPT),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特殊染色,对肝组织进行纤维化分期诊断. 结果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S1~S4期对应的脾脏厚度分别为(54.7±4.9)、(56.6±6.4)、(63.8±10.5)、(70.4±16.3)mm,S1~S4期脾脏逐渐增厚;肝纤维化S3或S4期与S1或S2期之间的脾脏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脾脏厚度对诊断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栋良;刘佳新;李俊;李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长托宁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与护理体会. 方法 59名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长托品治疗,对照组以阿托品治疗,所有病人均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在药物化时间、给药次数、住院时间、CHE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率加快的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其引起精神症状的副作用较严重,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长托宁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明显,但药物副作用大,在应用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应注意剂量控制,加强防护,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作者:谢顺利;刘桂华;熊赛球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华容县结核病流行现状. 方法 15岁以下儿童采用国际卫生组织统一标准的PPD-RT232TU,在左前臂屈侧作皮内注射,经72 h后测量皮肤硬结直径,硬结直径≥10 mm者进行胸部透视,胸透异常者,拍胸部正、侧位X线片,查痰等检查,15岁以上的人群问诊和X线胸部透视.咳嗽、咳痰3周以上者查痰、拍片. 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422.3/10万,农村结核病率远远高于城市. 结论 加大防治经费投入,把结核病的防治重点投向农村.
作者:蔡鹏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刺激联合拮抗剂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促排卵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9月接受IVF-ET/ICSI助孕治疗的80例患者,其中使用标准长方案者42例(对照组),使用微刺激方案者38例(研究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Gn使用剂量、天数,平均获卵数、移植日内膜厚度、受精率、卵裂率、MII卵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冷冻胚胎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Gn使用总量、使用药物天数和获卵数在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移植日内膜厚度、MII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种植率、冷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刺激联合拮抗剂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促排卵中能取得与标准长方案相似的临床效果,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Gn的使用总量、减轻了患者单次IVF-ET治疗的花费.
作者:阳翎;高士友;邓朝晖;唐慧珍;陈辉莲;李燕;汤倩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的技术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及在术前评估价值. 方法 收集临床乳腺肿块38病例,证实乳腺癌22例,重点多层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 结果 38例乳腺肿块中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病变和恶性组平扫CT平均值分别为(22.24±6.24)HU、(17.20±5.2)HU和(24.60±8.43)HU(P>0.05),增强后△CT值分别为(22.22±8.8)HU、(12.33±5.1)HU和(36.36±15.27)HU(P<0.01);良性病灶△CT值均<35 HU,乳腺癌△CT值>35 HU.CT在乳腺肿块中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肿块,三维重建22例乳腺癌病例,显示肿块周围水肿环,肿块邻近皮肤水肿6例,乳头内陷、导管增粗6例,8例肿块与胸壁相连,CT对转移淋巴结的总检出率为75%(9/12),其中6例同时显示胸小肌后淋巴结,1例显示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不仅对乳腺肿块增强前后CT值变化鉴别良恶,而且对其内部结构、周围组织之间关系显示更为直接,可全方位对乳腺周围淋巴及其组织结构进行影像学观察,为临床术前评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邓立勇;简颂;郭秋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对水产品中霍乱弧菌进行实验室鉴定、毒力基因(ctxA和TcpA)检测及药敏分析. 方法 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按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1999提供的方法进行;用PCR方法对霍乱弧菌的ctxA和TcpA 2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 从277份水产品中检出1株小川型霍乱弧菌、1株稻叶型霍乱弧菌和7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阳性率3.25%;1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ctx A阳性,TcpA阴性,其它菌株的毒力基因ctxA和TcpA均为阴性;9株霍乱弧菌菌株对15种药物的敏感度完全一致,其中耐药的抗菌药物有复方新诺明、四环素、链霉素等3种,敏感的抗菌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8种,中敏的抗菌药物有强力霉素、红霉素等4种. 结论 在霍乱防治工作中应密切监测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药物敏感性以及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抗菌药物可作为抗菌治疗和预防性服药的首选药物,而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和链霉素则不应被选用.
作者:刘英豪;楼萍;罗小成;李哲婷;邓婵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