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海;王继杰;方彰红;颜天强;何伟;彭颂阳
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有机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水体中有些有机污染物会对雌性生殖系统和功能产生损害.本文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对雌性生殖健康影响的整体动物实验、体外实验、环境流行病学以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等作一概述.
作者:张建江;马永红;张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郴州市2005-2006年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5-2006年该市发生的19起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并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学校内暴发疫情较多,罹患对象为学生;(2)传染病暴发病种以肠道、呼吸道传染病较多,尤其是甲肝、流感;(3)发生该市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传染病(人禽流感)疫情一起.结论 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大学校卫生管理是有效控制疫情发生的主要措施.
作者:段良松;姚令辉;陈伟华;欧阳敦;刘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水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人们的健康观念、法律意识及自身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由于种种原因,医患之间的纠纷相对有所增多.如何正确化解医患之间矛盾,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架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思考这一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维护好患者和医院的合法权益.
作者:余力;宁湘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月湖区8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2006年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月湖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9.02%;伤害年龄高峰在6~岁组;伤害种类以跌伤的比例为高,为39.0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伤害季节主要是夏季和春季.结论 针对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它既是一项政府行为,也是全社会和每个公民都需积极参与的事情.
作者:徐殷;吴劲;宁远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对145例斑秃患者发病情况分析及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门诊就诊的145例斑秃患者进行调查,收集斑秃患者发病可能或伴发因素,并根据调查及临床检查结果对145例斑秃患者随机分组,并分别采用斑秃治疗仪(治疗组)和胱氨酸、天麻首乌片口服治疗(对照组).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4.2%、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治愈率为71.4%、有效率为81.0%. 结论斑秃治疗仪治疗斑秃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胡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钉螺经血水草生物碱水溶液浸泡后,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血水草生物碱杀灭钉螺的作用机理.方法 用血水草生物碱浸泡钉螺48 h,解剖钉螺,取肝脏用常规方法制作电镜切片,用日立H-600型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血水草生物碱浸泡后,钉螺肝细胞肿胀、变性,内质网扩张呈空泡状.线粒体嵴肿胀、模糊不清,部分嵴断裂或丢失,呈空泡变;毛细胆管扩张;部分细胞核坏死出现溶解或萎缩;绒毛减少、不规则或消失.结论 肝细胞严重损伤是血水草生物碱致钉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彭飞;黄琼瑶;刘年猛;孙慧;刘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提高突发化学中毒事故时应急反应、指挥决策能力,提高处理效率研究开发本系统.方法 在高清晰卫星影像电子地图上,建立与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相关的化学品、地理、交通、救援资源、人口分布等信息数据库,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化学品数学扩散模型评估事故危害范围和应急处理决策.结果 利用该系统可迅速查找到事故救援相关信息,如地点(或化学品使用企业)、周边地理地貌、交通、通信、化学品分布与储备、当地常年气象条件和人口分布、救援资源分布等情况,以该系统为平台,可评估化学品扩散污染范围,确定人员撤离的区域、查询医学救援所需信息.结论 该系统以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形式,经过演示和企业初步演习试用,达到了设计要求,经试用,能够大大提高突发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效率.
作者:邱士起;谭爱军;邹接华;李启萍;黄汉林;王玄玉;杜先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多种检测方法对泉州地区2006年在学校发生两起流感样暴发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检测方法比较,确定快速、敏感的诊断流感的方法. 方法对两起流感样暴发病例用金标法、鸡胚接种、MDCK细胞培养、RT-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胶体金法未检出;鸡胚培养3例呈阳性,阳性率为5.8%;MDCK细胞培养法总分离率为69.2%,RT-PCR检出的总阳性率为71.2%,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出的总阳性率为76.9%.结论 两起均由B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多种检测方法比较,荧光定量RT-PCR检测可作为快速的流感病毒检测诊断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和传统方法相结合,有利于快速及时准确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傅茂生;郑有限;陈明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生活方式行为因素,为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生活方式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整群分层抽样,在台州市城乡各抽取小学校及小学生,调查其生活方式行为及年终考试成绩.结果 小学生学习成绩与饮食睡眠习惯、课外教育、上网、玩电子游戏有关. 结论小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与学习成绩高低有密切关联,家长,学校应予重视.
作者:王福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6年9月17-23日,云南省巧家县炉房乡斗伍小学130名学生、1名教师发生发热性疾病流行,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证实,本次疫情系一起流感暴发,经过疾控人员的努力,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朝平;毕宗敬;郑福华;杨传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戊型肝炎病毒(HEV)流行基因型及动物宿主带毒状况. 方法通过同源比对HEV四种基因型的戊型肝炎病毒序列,选取其保守序列部分设计两对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简并引物,建立一种可同时扩增戊型肝炎四个基因型病毒RNA的PCR快速检测方法.对深圳市采集的80份猪粪便标本和6份戊型肝炎病人血清,提取病毒RNA,然后进行PCR检测,阳性时对扩增片段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并进行基因型分析. 结果 80份猪粪便标本5份HEV-RNA阳性,6份病人血清样本中4份阳性.序列分析显示全部为HEV基因Ⅳ型,5份猪标本中的HEV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人HEV的基因序列相似,同源性为88%~94%. 结论深圳地区HEV流行株为基因Ⅳ型,而且猪HEV基因序列与人HEV之间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证实猪是HEV的宿主,戊型肝炎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
作者:何继宝;陈传德;郑泽璇;何清;柯昌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人主要是通过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是由腹泻或排脓便血,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大为主,晚期以肝门静脉周围纤维化为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血压,巨脾与腹水.
作者:曹群良;唐华文;裴汉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湖南省临床用血质量现状. 方法连续7年,对湖南省14个市(州)中心血站、基层血站、中心血库40个采供血机构已复检的库存临床用血进行部分传染病学指标调查.结果 共抽查库存血液12 384袋,阳性结果73袋,总阳性率为5.89‰.其中HBsAg阳性率为1.68‰;抗HCV抗体阳性率为2.26‰;梅毒阳性率为0.95‰;ALT异常2.10‰.结论 临床用血质量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管理部门需加强监测.
作者:李小曼;李梨平;王龙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临床不同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及差异,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6年12月分离自中段尿,痰分泌物标本的大肠埃希菌,采用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及相配套的药敏试验卡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并统计比较不同标本所检出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共检出大肠埃希菌285株,其中中段尿检出150株,痰64株,分泌物71株.中段尿与痰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差异均有显著性;中段尿与分泌物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妥布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痰与分泌物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不同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同一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治疗不同部位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要考虑由于感染部位不同而产生的耐药性以及药物有效浓度的差异,按照药敏结果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闾文萍;曾贱高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湖南城市学院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其与年龄、血脂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该院全体女教职工及40岁以上男教职工连续三年体检结果比较分析,并对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测定比较分析.结果 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偏高,与年龄呈正相关,高血压患者的TC、TG、LDL均高于血压正常者,而HDL则低于血压正常者(P<0.05).血压增高与TC、TG、LDL浓度存在正相关(r=0.59,P<0.05),与HDL浓度呈负相关(r=-0.43,P<0.05).结论 湖南城市学院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控制血脂尤其是TG增高,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提高教职工相关的健康知识是控制血压增高的有效措施.
作者:卜雨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PBL教学的基本要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综合地、相互合作和交互式学习.PBL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自学、临床操作、团队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文章系统介绍了妇产科学临床教学开展PBL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临床教学实践中PBL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以期为PBL教学模式在我国妇产科临床教学的实施提供借鉴作用.
作者:邓新粮;薛敏;何小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监测血站采供血环境的卫生消毒质量及效果,以便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消毒前后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和献血员手进行抽样检测.结果 用多功能循环风空气消毒机作用30 min后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可保持室内空气自然菌总数在200 cfu/m3以下,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溶液擦拭地面和物体表面,使物体表面自然菌总数下降率为95%以上,菌数保持在5 cfu/cm2以下.工作人员及献血员手的皮肤用含2 500 mg/L有效碘的碘伏液擦拭2遍消毒,可使皮肤上自然菌总数下降率达到95%以上,维持细菌数在5 cfu/cm2以下.结论 血站采供血环境及工作人员手指采用正确的常规消毒方法,认真落实各项消毒管理制度并加强监测和管理,可以确保卫生消毒质量达到合格要求.
作者:谭明华;刘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尖锐湿疣患者的IL-2和IFN-r水平进行观察,探讨HPV感染对机体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调查了30例经临床诊断的尖锐湿疣患者,并经HPV6.11型PCR检测为阳性,其中随机抽取了10例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诊断结果均为尖锐湿疣.30例患者为CA患者组,选择3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对30例CA患者和30例对照组受试者的血清中白介素-2(IL-2),r干扰素(IPN-r)的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 C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对比较血清中IL-2(17.75±7.52 pg/ml,P<0.01)和IFN-r(27.89±9.1 pg/ml,P<0.05)的含量显著性下降. 结论 HPV感染导致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IL-2,IFN-r含量显著性下降,引起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在临床上可以考虑用白介素-2和r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作者:易宙进;吴雄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在妊娠3个月内人为地采取措施终止妊娠称为人工流产.人工流产按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可分为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两种方法均是对正常妊娠生理过程的人为阻断,对卵巢功能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卵巢的生理功能包括排卵和内分泌功能,对女性的生殖功能、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茂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探讨改厕及采取卫生宣传教育措施对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控制肠道传染病及蠕虫病的效果,我们组织开展了现况调查.结果 表明:改厕及卫生宣教组的卫生条件、卫生习惯明显优于对照组,卫生厕所使用率是对照组的3.1倍.虫卵携带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P<0.05).通过采取改厕及卫生宣传教育措施已对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控制肠道传染病及蠕虫病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作者:刘建如;杨光耀;李灿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