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明华;刘源
目的 了解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和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工)流向、工种、工作生活环境及其行为学,分析外出打工者血吸虫病感染现状及造成血吸虫病传播或再流行的潜在危险.方法 分别从非流行区和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中,随机抽取500人以上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方法检查. 结果非流行区调查外出务工人员577人,血清检查阳性率15.53%,粪检阳性率1.89%,务工期间有99.8%的人员接触过疫水;流行区调查外出务工人员529人,血清检查阳性率32.82%,粪检阳性率3.40%,务工期间98.9%的人员未接触疫水.结论 非流行区外出人员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务工期间,以务农为主接触疫水时间多,容易形成血吸虫病新感染;流行区外出人员中的血吸虫病人或传染源,在城市工厂打工,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病机率少,造成当地血吸虫病传播或再流行的可能性小,但对有螺无病区、历史流行区、不知情疫源地,是造成血吸虫病再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
作者:刘国初;陈燕国;李君;朱剑君;赵正元;贺宏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B超对肩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术前用B超检测患者30个关节.并比较B超对肩峰-三角肌下囊、二头肌腱及腱鞘、肩袖关节和盂肱关节检测及术中改变.结果 对于检测肩峰-三角肌下囊渗液/肥大,B超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83%,准确度90%,阳性预测值93%,阴性预测值83%.检测二头肌腱破裂敏感性为73%,特异性为100%,准确度84%,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5%.B超检测二头肌踺腱鞘渗液/肥大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3%,准确度94%,阳性预测值91%,阴性预测值100%.而对于肩袖撕裂其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57%,准确度74%,阳性预测值77%,阴性预测值67%.而盂肱关节渗液/肥大在24例患者中B超及外科手术中检测结果一致,因此其敏感性为100%,但特异性、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都无法计算.结论 超声检查可以用于检测关节炎的病变.但对于晚期RA,因为骨破坏和肌腱断裂改变了正常的解剖结构,且关节无法灵活配合检查,限制了B超检测.
作者:庄承成;肖萤;廖锦堂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对胶体染料试纸条试剂盒和间接血凝试剂盒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和间接血凝法(IHA)分别检测来自血吸虫病疫区的门诊疑似病人血清500份,疑似病人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00例门诊疑似病人中,41例粪便孵化法检测阳性,阳性率为8.20%.DDIA法灵敏度为97.56%,特异度为81.26%,假阴性率为2.44%,假阳性率为18.74%,一致性符合率为82.60%;IHA法灵敏度为95.12%,特异度为82.35%,假阴性率为4.88%,假阳性率为17.65%,一致性符合率为83.40%.结论 DDIA和IHA法在临床应用中均为血清免疫学检测敏感性、特异性较好的方法,前者更简便、快速.
作者:赵兰;朱剑君;汪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无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分离株的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来自妇产科和皮肤性病门诊病例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病人的102份沙眼衣原体检测为阳性的标本进行了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与基因分型的关系.结果 被调查人群中以E型、D型、F型、G型感染为主.在不同年龄段中,以21~30岁为多.结论 无症状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多种基因型感染有关.
作者:张小清;戴国知;李建萍;左克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钉螺经血水草生物碱水溶液浸泡后,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血水草生物碱杀灭钉螺的作用机理.方法 用血水草生物碱浸泡钉螺48 h,解剖钉螺,取肝脏用常规方法制作电镜切片,用日立H-600型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血水草生物碱浸泡后,钉螺肝细胞肿胀、变性,内质网扩张呈空泡状.线粒体嵴肿胀、模糊不清,部分嵴断裂或丢失,呈空泡变;毛细胆管扩张;部分细胞核坏死出现溶解或萎缩;绒毛减少、不规则或消失.结论 肝细胞严重损伤是血水草生物碱致钉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彭飞;黄琼瑶;刘年猛;孙慧;刘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初步建立高血压脑出血肝阳化风证、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及健康对照的血清蛋白质组表达图谱,初步鉴定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 各组血清均以试剂盒去除白蛋白及IgG,以BCA法测血清蛋白浓度.以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各组血清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染色,扫描凝胶成像,以PDQuest软件对各组血清蛋白质组表达图谱进行差异分析,选定差异点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Mascot软件搜索MSDB和SWISS-PROT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 (1)初步建立三组血清蛋白质表达图谱.(2)8个蛋白质点在三组血清中呈现差异表达,初步鉴定其中的5个蛋白质:血清淀粉样前体蛋白,铜蓝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载脂蛋白C-Ⅲ和转铁蛋白.结论 得到鉴定的5个蛋白质可能与高血压脑出血肝阳化风证发病过程相关.
作者:熊新贵;梁清华;侯俊良;陈疆;刘爱平;鄢东红;关勇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肇庆市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方法 2005和2006年对肇庆市辖下3个县3~15岁儿童共465人进行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测定;检测方法用微量组织培养法.结果 465名儿童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7%、99.8%、97.6%,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45、1∶104、1∶40.3县间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和G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个年龄组间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肇庆市通过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已形成对脊灰病毒有效的免疫屏障,年龄较大的儿童脊灰抗体水平偏低.
作者:孔秀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株洲市2004-2006年麻疹发病年龄特征,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对麻疹病例年龄构成和年龄别发病率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全市2004-2006年麻疹主要发生在小年龄组儿童中,与2004年相比,2005、2006年<15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比从93.41%降至66.67%左右,但<8月龄和8~11月龄婴儿病例构成比增加(<8月龄婴儿麻疹病例构成比超过8.5%),≥15岁麻疹病例构成比增加较多.各县区麻疹病例具有不同年龄构成模式.<1岁婴儿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上升>40/10万.结论 株洲市2005、2006年麻疹发病年龄特征发生较大变化,<1岁和≥15岁人群麻疹发病构成比增多.应提高2剂次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率和满8月龄婴儿MV及时接种率,做好2~7岁儿童2剂次MV接种,建立和完善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适时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中开展MV强化免疫.
作者:唐雨新;丁愈;任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问号状钩体强毒赖型56601株外膜蛋白Loa22的重组质粒,表达Loa22蛋白,研究该蛋白对豚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问号状赖型钩体56601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目的 基因,将Loa22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1,构建PQE31-Loa22重组体,将其转入大肠杆菌M15中诱导表达目的 蛋白.于0、2、4周将蛋白及对照PBS分别经豚鼠腹股沟、腋下免疫豚鼠.每次剂量为蛋白50 μg/只,末次免疫后2周,用培养3 d的56601株钩体从腹腔攻击各免疫组豚鼠(1 ml/只).连续观察15 d,观察各免疫组豚鼠发病情况,并取各免疫组豚鼠的肺、肝、肾做病理切片.分析蛋白Loa22对豚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成功扩增出Loa22基因,构建原核重组质粒PQE31-Loa22.重组质粒能在大肠杆菌M15中高效表达Loa22蛋白.用Loa22蛋白主动免疫的豚鼠用56601株钩体攻击,结果显示无发病现象,而免疫对照组的豚鼠中出现了食欲不振、活动减少等现象,病理切片有明显改变.结论 成功构建了Loa22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纯化的蛋白可以使豚鼠抵抗同型钩体的攻击,免疫保护作用为82%.
作者:张连英;何汉江;尹卫国;汪文玉;占利生;谭立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延平区3~6岁儿童乙肝疫苗初次接种效果及复种效果.方法 对1 788名2000-2003年出生的儿童进行了乙肝两对半检测.对276名全阴者复种3针.结果 HBsAg阳性率为0.84%(15/1 788),抗-HBs阳性率为60.63%(1 084/1 788).按常规3针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率为92.30%,抗体滴度S/N≥10的为75.64%.结论 乙肝疫苗具有显著预防效果,全阴者复种后抗体阳转率高.
作者:江秀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观察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胎盘细胞凋亡及fas基因mRNA在胎盘中的表达,探讨ICP围产儿死亡率升高的原因和机制. 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20例ICP患者和20例正常产妇胎盘细胞凋亡和fas基因mRNA表达情况. 结果 ICP患者胎盘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而fas基因mRNA的表达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 结论 ICP患者围生儿死亡率升高可能与胎盘组织细胞凋亡水平升高有关,但其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与fas基因表达无关.
作者:卿美娥;王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PBL教学的基本要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综合地、相互合作和交互式学习.PBL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自学、临床操作、团队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文章系统介绍了妇产科学临床教学开展PBL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临床教学实践中PBL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以期为PBL教学模式在我国妇产科临床教学的实施提供借鉴作用.
作者:邓新粮;薛敏;何小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20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进行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血清HCV-RNA含量,HCV抗体的检测用ELISA法;回顾性分析HCV-RNA病毒、AST、ALT、ALP和r-GT与自身抗体检出的关系.结果 220例丙型肝炎患者总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2.73%;HCV-IgG单阳性(HCV-IgG(+)HCV-RNA(-))的检出率为29.57%;HCV-IgG(+)HCV-RNA(+)自身抗体检出率为40.59%,HCV-IgG(+)HCV-RNA(-)与HCV-IgG(+)HCV-RN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主要为抗核抗体.自身阳性的检出与性别无关(P>0.05)与年龄关系密切(P<0.01).自身抗体阳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γ-球蛋白均高于自身抗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V在感染过程中可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使感染者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检出率与年龄关系密切且与病毒的复制有关.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主要为抗核抗体.自身抗体可能是HCV感染后肝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重视.
作者:彭道荣;余妍;王宇;张小宁;王菁;程晓东;郝晓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组183例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114例的术中、术后情况,对两者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类型有明显差异.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都不失为对病人损伤少、安全、可靠,适用于临床广泛开展的手术方式.但每一种术式的选择应根据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病人的具体情况经过综合评估后才能做出佳选择.
作者:劳金美;王庆一;聂惠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标本血清HBV-DNA与血清HBVM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25例血清标本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及放射免疫法定量检测血清HBVM.结果 经荧光定量PCR检测124例HBsAg、HBeAg、HBcAb为阳性的标本,其血清HBV-DNA全部阳性,106例HBsAg、HBeAb、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 62例阳性(阳性率58%),69例HBsAg、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 44例阳性(阳性率63%),17例HBsAb、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 1例阳性(阳性率5.8%),9例HBsAb、HBeAb、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 2例阳性(阳性率22%),100例HBVM全部阴性的标本,其血清HBV-DNA全部阴性.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HBVM与血清HBV-DNA,可反映乙肝患者病情变化,对于乙肝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向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湖南省临床用血质量现状. 方法连续7年,对湖南省14个市(州)中心血站、基层血站、中心血库40个采供血机构已复检的库存临床用血进行部分传染病学指标调查.结果 共抽查库存血液12 384袋,阳性结果73袋,总阳性率为5.89‰.其中HBsAg阳性率为1.68‰;抗HCV抗体阳性率为2.26‰;梅毒阳性率为0.95‰;ALT异常2.10‰.结论 临床用血质量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管理部门需加强监测.
作者:李小曼;李梨平;王龙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郴州市2005-2006年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5-2006年该市发生的19起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并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学校内暴发疫情较多,罹患对象为学生;(2)传染病暴发病种以肠道、呼吸道传染病较多,尤其是甲肝、流感;(3)发生该市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传染病(人禽流感)疫情一起.结论 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大学校卫生管理是有效控制疫情发生的主要措施.
作者:段良松;姚令辉;陈伟华;欧阳敦;刘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水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人们的健康观念、法律意识及自身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由于种种原因,医患之间的纠纷相对有所增多.如何正确化解医患之间矛盾,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架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思考这一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维护好患者和医院的合法权益.
作者:余力;宁湘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尖锐湿疣患者的IL-2和IFN-r水平进行观察,探讨HPV感染对机体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调查了30例经临床诊断的尖锐湿疣患者,并经HPV6.11型PCR检测为阳性,其中随机抽取了10例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诊断结果均为尖锐湿疣.30例患者为CA患者组,选择3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对30例CA患者和30例对照组受试者的血清中白介素-2(IL-2),r干扰素(IPN-r)的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 C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对比较血清中IL-2(17.75±7.52 pg/ml,P<0.01)和IFN-r(27.89±9.1 pg/ml,P<0.05)的含量显著性下降. 结论 HPV感染导致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IL-2,IFN-r含量显著性下降,引起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在临床上可以考虑用白介素-2和r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作者:易宙进;吴雄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高教职业对高教龄教师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和损害,并同血压进行相关分析.方法 用美国产24 h DMI动态心电图检查和HRV分析系统,对82例高校高教龄教师高血压病(EH)患者和63例普通职工(对照组)进行HRV时域及频域分析,获取心率变异性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组时域指标与频域指标中的高频成分较对照组低,低频成分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均显著;研究组LF和LF/HF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DNAA、HF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收缩压、MABP分别于SDANN呈负相关;与LF/HF比值呈正相关.结论 高教职业对高教龄教师植物神经功能具有影响,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同年龄、同工龄的人群;提示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可作为高血压危险性评估的一项有意义的指标.
作者:张琰;邬力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