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两种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劳金美;王庆一;聂惠龙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全子宫切除术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组183例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114例的术中、术后情况,对两者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类型有明显差异.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都不失为对病人损伤少、安全、可靠,适用于临床广泛开展的手术方式.但每一种术式的选择应根据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病人的具体情况经过综合评估后才能做出佳选择.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处理. 方法对我院1998年4月-2007年1月共收治的316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人,术后发生7例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术中、术后的处理加以分析. 结果 1例颈部吻合口瘘病人,因吻合口瘘通入胸腔,感染加重,衰竭死亡.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5例病人治愈出院.结论 针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可能出现的原因,术中、术后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能降低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肖君;张翼;谢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豆多肽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大豆多肽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 用50%无水乙醇连续灌胃7 d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然后给予大豆多肽28 d.采用酶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 成功建立了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豆多肽高、中、低剂量组动物的肝脏甘油三酯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而高剂量组动物肝脏损伤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轻. 结论大豆多肽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作者:张桂英;赵海军;曲景乐;王宝贵;刘磊;陆承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伴肾性贫血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变化

    目的 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伴肾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40例CRF伴肾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对照者(肾功能正常且无贫血)血清中EPO、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b、RBC和HCT水平. 结果经治疗后患者EPO水平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RBC和H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F伴肾性贫血患者EPO含量增高,经过治疗,EPO水平虽有下降,但仍然高于正常值,可见EPO与CRF伴肾性贫血的发生有关.

    作者:潘爱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HIV/AIDS病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湖北省随州市HIV/AIDS患者200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表(WHOQOL-100)中文版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同时抽取100名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V/AIDS患者除了在身材与相貌、行动能力两个方面得分没有差异性外(P>0.05),在生活质量的6大领域,总的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及其余的21个方面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生活满意度、个人经济收入、抑郁、环境条件、躯体症状.结论 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应该引起全社会及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重视.

    作者:杨建珍;何华仙;张杨;聂绍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无症状女性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沙眼衣原体基因型研究

    目的 了解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无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分离株的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来自妇产科和皮肤性病门诊病例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病人的102份沙眼衣原体检测为阳性的标本进行了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与基因分型的关系.结果 被调查人群中以E型、D型、F型、G型感染为主.在不同年龄段中,以21~30岁为多.结论 无症状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多种基因型感染有关.

    作者:张小清;戴国知;李建萍;左克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128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予一般的健康宣教,实验组实施系统的自我管理教育,分别对二组患者于6个月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 实验组有38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59.38%,对照组23例患者完全遵医,占35.9%,二组遵医程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的控制病情.

    作者:雷丽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中型超市在食品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徐州市的大中型超市越来越多,很多消费者已改变了过去到菜场、普通食品商店选购食品的习惯,而把超市作为购买食品的唯一场所.甚至许多消费者由于距离远近的因素而常年在固定的某个大中型超市选购食品,因此超市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冯松;夏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月湖区8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2006年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月湖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9.02%;伤害年龄高峰在6~岁组;伤害种类以跌伤的比例为高,为39.0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伤害季节主要是夏季和春季.结论 针对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它既是一项政府行为,也是全社会和每个公民都需积极参与的事情.

    作者:徐殷;吴劲;宁远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校高教龄教师心率变异性分析及其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高教职业对高教龄教师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和损害,并同血压进行相关分析.方法 用美国产24 h DMI动态心电图检查和HRV分析系统,对82例高校高教龄教师高血压病(EH)患者和63例普通职工(对照组)进行HRV时域及频域分析,获取心率变异性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组时域指标与频域指标中的高频成分较对照组低,低频成分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均显著;研究组LF和LF/HF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DNAA、HF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收缩压、MABP分别于SDANN呈负相关;与LF/HF比值呈正相关.结论 高教职业对高教龄教师植物神经功能具有影响,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同年龄、同工龄的人群;提示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可作为高血压危险性评估的一项有意义的指标.

    作者:张琰;邬力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学龄期儿童呼吸道异物特点分析及预防

    目的 探讨发生在学龄期儿童(6~12岁)呼吸道异物的特点和预防. 方法分析1993-2007年收治的178例学龄期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病例资料.结果 178例中,农村患者147例,城市31例;男性142例,女性36例;110例为化学合成品,54例为植物性异物,10例为矿物性异物,3例为动物性异物,1例种类不明.167例经直接喉镜或硬管支气管镜取出,4例自行咳出,3例开胸取出,3例经气管切开取出,1例行左肺切除术,无死亡病例.结论 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不同,学龄期儿童以化学合成品类异物常见;玩具零件和文具零件是学龄期多见的异物,应重点预防;健康教育的缺乏是导致农村患儿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作者:神平;刘稳;李培华;曹恒明;许学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某血站感染控制消毒质量管理与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监测血站采供血环境的卫生消毒质量及效果,以便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消毒前后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和献血员手进行抽样检测.结果 用多功能循环风空气消毒机作用30 min后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可保持室内空气自然菌总数在200 cfu/m3以下,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溶液擦拭地面和物体表面,使物体表面自然菌总数下降率为95%以上,菌数保持在5 cfu/cm2以下.工作人员及献血员手的皮肤用含2 500 mg/L有效碘的碘伏液擦拭2遍消毒,可使皮肤上自然菌总数下降率达到95%以上,维持细菌数在5 cfu/cm2以下.结论 血站采供血环境及工作人员手指采用正确的常规消毒方法,认真落实各项消毒管理制度并加强监测和管理,可以确保卫生消毒质量达到合格要求.

    作者:谭明华;刘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羟脯氨酸水平与超声检查对应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日本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患者血清羟脯氨酸(HYP)的变化及对晚血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碱水解法预处理标本后,比色法测定98例晚血患者血清HYP含量,比较不同肝损害程度患者血清HYP含量的差异.结果 B超检查判为血吸虫性肝损害Ⅰ级者血清HYP含量为(172.56±23.37)ug/ml,Ⅱ级者血清HYP含量为(239.37±24.51)ug/ml,Ⅲ级者血清HYP含量为(298.86±26.78)ug/ml.血清HYP的含量在血吸虫性肝损害Ⅰ级与Ⅱ级之间、Ⅱ级与Ⅲ级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在Ⅰ级与Ⅲ级之间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晚血患者血清HYP含量随着血吸虫性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增高,提示检测血清HYP含量对了解晚血肝损害程度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学清;朱剑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郴州市1992-2006年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分析

    目的 了解郴州市近15年来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三间分布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结果 该市15年来共报告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7种共4 74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06/10万,死亡530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79/10万,年平均病死率为11.16%.该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除狂犬病稍有上升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该类传染病在法定传染病中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较高,防治工作不容忽视.狂犬病占此类传染病死亡构成的71.32%,狂犬病的控制尤其重要.该类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和人群特征,应做好重点地区高危人群的防治干预.该类传染病经过多年的防治,基本得到控制,但应高度警惕新发传染病的发生.

    作者:姚令辉;段良松;陈伟华;苏小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临床用血的部分感染性病毒漏检率调查

    目的 调查湖南省临床用血质量现状. 方法连续7年,对湖南省14个市(州)中心血站、基层血站、中心血库40个采供血机构已复检的库存临床用血进行部分传染病学指标调查.结果 共抽查库存血液12 384袋,阳性结果73袋,总阳性率为5.89‰.其中HBsAg阳性率为1.68‰;抗HCV抗体阳性率为2.26‰;梅毒阳性率为0.95‰;ALT异常2.10‰.结论 临床用血质量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管理部门需加强监测.

    作者:李小曼;李梨平;王龙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006年湘雅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分布和耐药现状.方法 应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收集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6年1-12月的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用WHONET 5分析试验结果.结果 一年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377株,99.2%分离自住院患者,0.8%分离自门诊患者.痰标本分离率高达82.2%,主要引起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该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达80.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64.7%,耐药菌株在上升.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常见,对亚胺培南敏感率高,且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作者:刘文恩;易春梅;邹明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水草生物碱对钉螺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钉螺经血水草生物碱水溶液浸泡后,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血水草生物碱杀灭钉螺的作用机理.方法 用血水草生物碱浸泡钉螺48 h,解剖钉螺,取肝脏用常规方法制作电镜切片,用日立H-600型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血水草生物碱浸泡后,钉螺肝细胞肿胀、变性,内质网扩张呈空泡状.线粒体嵴肿胀、模糊不清,部分嵴断裂或丢失,呈空泡变;毛细胆管扩张;部分细胞核坏死出现溶解或萎缩;绒毛减少、不规则或消失.结论 肝细胞严重损伤是血水草生物碱致钉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彭飞;黄琼瑶;刘年猛;孙慧;刘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早期应用尼麦角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尼麦角林对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尼麦角林治疗组(n=40)和常规治疗组(n=40).常规治疗组按常规方法治疗,尼麦角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尼麦角林8 mg静滴,1/d,连续应用10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欧洲卒中评分(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及临床疗效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尼麦角林治疗组治疗后E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尼麦角林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结论尼麦角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素英;刘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乳腺癌中MDR1/P-gp与CerbB-2、p53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P-gp与CerbB-2、p53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6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P-gp与CerbB-2、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P-gp与CerbB-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4%、51.1%、38.7%.P-gp蛋白阳性组CerbB-2过表达率高于P-gp蛋白阴性组,过表达率分别为37.66%、20.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gp蛋白阳性组p53过表达率也高于P-gp蛋白阴性组,过表达率分别为28.57%、15.60%,差异有显著性(P<0.05).P-gp表达与患者原发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病理类型以及E、P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CerbB-2、p53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结论 乳腺癌中存在MDR1/P-gp与CerbB-2、P53基因共表达,与多药耐药有关.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王永霞;卢义生;张爱玲;吴清时;钟慕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株洲市城市四区0~5岁儿童血铅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株洲市0~5岁儿童血铅现状. 方法以社区及幼儿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采指尖血150 ul测血铅含量. 结果城市四区因工业及生活污染不同,0~5岁儿童受铅污染不同,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防治铅污染要社会、医学及家庭并举.

    作者:张利之;胡利辉;陈湘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海安县2002-2006年居民意外死亡分析

    意外伤害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危害较大.为探索海安县居民意外死亡的原因、分布特点和发生规律,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意外伤害死亡率,对该县2002-2006年居民意外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魏金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