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松;夏静
目的 观察小剂量甲硝唑合洛伐他汀调治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副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理. 方法选取高脂血症病人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甲硝唑合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甲硝唑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P<0.05),但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合用,其副作用则明显减少(P<0.05).结论 小剂量甲硝唑合洛伐他汀调治高脂血症疗效高、副作用少、耐受性好,是调治高脂血症的理想方法.
作者:黄承光;黄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1999-2006年苏州市传染病发病流行趋势,为制定符合当前形势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8年来法定传染病报告卡表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 8年间累计上报甲乙丙类传染病18种136 059例,总发病率为234.45/10万,其中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居前三位,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性疾病为主,肺结核和HIV感染者发病上升.结论 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工作不容懈怠,性传播疾病应该成为防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肖琦;张宏;杭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探讨改厕及采取卫生宣传教育措施对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控制肠道传染病及蠕虫病的效果,我们组织开展了现况调查.结果 表明:改厕及卫生宣教组的卫生条件、卫生习惯明显优于对照组,卫生厕所使用率是对照组的3.1倍.虫卵携带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P<0.05).通过采取改厕及卫生宣传教育措施已对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控制肠道传染病及蠕虫病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作者:刘建如;杨光耀;李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CHD)疾病危险因素,从而提出预防性干预的措施.方法 以1 536例体检对象中检出的153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6项CHD的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高血压是CHD首要的危险因素,CHD疾病危险因素集聚≥3以上占42.48%.结论 CH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CHD多种疾病危险因素集聚严重影响CHD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对多种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在CHD预防中十分重要.
作者:王武林;唐玫琴;唐新华;王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本文主要对HBV、HCV、HGV和TTV的基因型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PCR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基因分析法.迄今为止,已发现HBV有A、B、C、D、E、F、G、H 8种基因型,HBV在漫长的岁月中累计的点突变构成不同的基因型,HBV的自然变异对于疾病临床转归的影响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X基因是一种仅存于嗜肝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与宿主细胞生物学功能有广泛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是乙型肝炎病毒致癌的主要基因和发病基础;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是HBV复制的关键性调控因子,因而可能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有较大影响;HCV基因组RNA在肝细胞中,常以双链互补的形式存在,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有负链RNA,但没有DNA中间体,表明是一种非整合型病毒;HGV基因结构HCV非常相似,同属黄病毒家族成员,HGV可引起人类输血后肝炎及散发性急、慢性肝炎;TTV为无包膜的单负链环状DNA病毒,TTV DNA主要定位在肝细胞核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与输血后肝炎相关.基因型的提出为肝炎病毒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作者:陶艺君;唐正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提高突发化学中毒事故时应急反应、指挥决策能力,提高处理效率研究开发本系统.方法 在高清晰卫星影像电子地图上,建立与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相关的化学品、地理、交通、救援资源、人口分布等信息数据库,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化学品数学扩散模型评估事故危害范围和应急处理决策.结果 利用该系统可迅速查找到事故救援相关信息,如地点(或化学品使用企业)、周边地理地貌、交通、通信、化学品分布与储备、当地常年气象条件和人口分布、救援资源分布等情况,以该系统为平台,可评估化学品扩散污染范围,确定人员撤离的区域、查询医学救援所需信息.结论 该系统以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形式,经过演示和企业初步演习试用,达到了设计要求,经试用,能够大大提高突发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效率.
作者:邱士起;谭爱军;邹接华;李启萍;黄汉林;王玄玉;杜先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和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工)流向、工种、工作生活环境及其行为学,分析外出打工者血吸虫病感染现状及造成血吸虫病传播或再流行的潜在危险.方法 分别从非流行区和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中,随机抽取500人以上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方法检查. 结果非流行区调查外出务工人员577人,血清检查阳性率15.53%,粪检阳性率1.89%,务工期间有99.8%的人员接触过疫水;流行区调查外出务工人员529人,血清检查阳性率32.82%,粪检阳性率3.40%,务工期间98.9%的人员未接触疫水.结论 非流行区外出人员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务工期间,以务农为主接触疫水时间多,容易形成血吸虫病新感染;流行区外出人员中的血吸虫病人或传染源,在城市工厂打工,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病机率少,造成当地血吸虫病传播或再流行的可能性小,但对有螺无病区、历史流行区、不知情疫源地,是造成血吸虫病再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
作者:刘国初;陈燕国;李君;朱剑君;赵正元;贺宏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伴肾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40例CRF伴肾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对照者(肾功能正常且无贫血)血清中EPO、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b、RBC和HCT水平. 结果经治疗后患者EPO水平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RBC和H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F伴肾性贫血患者EPO含量增高,经过治疗,EPO水平虽有下降,但仍然高于正常值,可见EPO与CRF伴肾性贫血的发生有关.
作者:潘爱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解城区华容县城乡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情况,找出消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2004-2006年每半年一次对华容县城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及国家标准GB15981-1995、GB15982-1995进行消毒质量检测及评价.结果 总监测合格率较高,为91.39%,各类样品中消毒液合格率较高,灭菌物品合格率较低.县(乡)级医疗机构与村级医疗机构监测合格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提示村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仍是今后消毒监督监测管理的重点.
作者:李华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兔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斑块炎性过程和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喂食普通兔料)、高脂模型组(喂食高脂饲料)、阿司匹林组(喂食高脂饲料并给与小剂量阿司匹林干预),饲养12周后处死动物,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测定斑块面积,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巨噬细胞的表达情况,Western-bolt分析COX-2的表达.结果 病理学大体观察发现,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阿司匹林组主动脉壁脂质斑块面积占整条主动脉内壁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0%、(59.62±10.74)%、(48.33±7.85)%,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阿司匹林组斑块区巨噬细胞含量、COX-2表达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干预可以通过抑制病灶区的炎症反应、COX-2的表达来有效减轻高脂饮食所致的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作者:郭毅;李方明;姜昕;唐冰衫;王启章;左彦方;王玲;张艳波;黄术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宜春市区中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亚健康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和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宜春市区一所高中及一所初中不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亚健康状况的现况调查.结果 调查的654名中学生中,亚健康发生率为27.99%,其中男生亚健康发生率26.04%,女生30.38%,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1.509,P=0.219).高中组亚健康发生率为35.62%,明显高于初中组20.00%,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9.808,P=0.000).初、高中组亚健康发生率均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亚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与同学朋友相处差;学习压力大;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家庭经济状况差.结论 宜春市区中学生的健康状况不令人满意,学校、教烫师、家庭及全社会应针对中学生亚健康状况,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作者:杨建平;廖兵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晚期日本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患者血清羟脯氨酸(HYP)的变化及对晚血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碱水解法预处理标本后,比色法测定98例晚血患者血清HYP含量,比较不同肝损害程度患者血清HYP含量的差异.结果 B超检查判为血吸虫性肝损害Ⅰ级者血清HYP含量为(172.56±23.37)ug/ml,Ⅱ级者血清HYP含量为(239.37±24.51)ug/ml,Ⅲ级者血清HYP含量为(298.86±26.78)ug/ml.血清HYP的含量在血吸虫性肝损害Ⅰ级与Ⅱ级之间、Ⅱ级与Ⅲ级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在Ⅰ级与Ⅲ级之间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晚血患者血清HYP含量随着血吸虫性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增高,提示检测血清HYP含量对了解晚血肝损害程度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学清;朱剑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人体处于躯体亚健康状态时,机体处于氧化应激态.躯体亚健康状态的起因、机制、预防和控制措施都与活性氧自由基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抗氧化剂的作用有关.抗氧化剂可以调节机体自由基代谢的平衡,对于缓解亚健康状态和预防疾病起到重要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含有多酚羟基的酚类衍生物和含巯基类的物质是两类典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抗氧化剂.它们在生物体内的抗氧化机制各有不同特点,本文对上述作简述.
作者:嵇蓉;吴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湖南城市学院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其与年龄、血脂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该院全体女教职工及40岁以上男教职工连续三年体检结果比较分析,并对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测定比较分析.结果 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偏高,与年龄呈正相关,高血压患者的TC、TG、LDL均高于血压正常者,而HDL则低于血压正常者(P<0.05).血压增高与TC、TG、LDL浓度存在正相关(r=0.59,P<0.05),与HDL浓度呈负相关(r=-0.43,P<0.05).结论 湖南城市学院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控制血脂尤其是TG增高,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提高教职工相关的健康知识是控制血压增高的有效措施.
作者:卜雨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月湖区8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2006年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月湖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9.02%;伤害年龄高峰在6~岁组;伤害种类以跌伤的比例为高,为39.0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伤害季节主要是夏季和春季.结论 针对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它既是一项政府行为,也是全社会和每个公民都需积极参与的事情.
作者:徐殷;吴劲;宁远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审查PET中心设计,验证放射防护效果,降低辐射对核医学工作人员和患者健康的影响. 方法 根据相关标准和资料,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及回旋加速器系统设计布局进行审查,利用多功能辐射仪对相关工作场所进行放射性水平检测,对其放射防护效果进行验证.结果 该项目总体设计合理.其中,在药物合成室的分装环节、活度室测活度环节、注射室注射环节、PET扫描时的摆位环节辐射剂量较高,应充分利用时间、距离屏蔽等综合防护措施.回旋加速器室两道防护门和迷道长度的设计是保守的.结论 加强核医学设计审查与放射防护效果验证,对实现放射防护的优化,解决新型仪器带来的辐射防护问题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秀芹;刘士敏;赵进沛;吴欣;谢向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生活方式行为因素,为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生活方式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整群分层抽样,在台州市城乡各抽取小学校及小学生,调查其生活方式行为及年终考试成绩.结果 小学生学习成绩与饮食睡眠习惯、课外教育、上网、玩电子游戏有关. 结论小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与学习成绩高低有密切关联,家长,学校应予重视.
作者:王福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家犬狂犬病毒(RV)的感染状况,为防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湖南省人间狂犬病的高、中、低疫区选择冷水滩区、邵东县、桃源县、湘乡市、泸溪县,由当地CDC工作人员在市场收集市售家犬的脑组织,冷冻保存送至湖南省CDC微生物实验室,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RV抗原和RT-PCR方法检测RV特异性核酸进行确证.结果 湖南省2005年5个县(市、区)家犬RV感染率为3.80%,其中邵东县、桃源县、湘乡市、泸溪县、冷水滩区家犬RV感染率分别为7.24%、5.88%、3.51%、1.97%和1.22%,各地区家犬R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性、雌性犬只RV感染率分别是4.05%和2.86%(P>0.05).大型犬、中型犬的RV感染率分别为4.38%和2.80%(P>0.05).结论 湖南省家犬狂犬病毒感染率较高,需加强犬只免疫,对犬只严格管理,遏止狂犬病疫情的发生.
作者:刘富强;高立冬;戴德芳;郭绶衡;张红;黄一伟;陈立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6年9月17-23日,云南省巧家县炉房乡斗伍小学130名学生、1名教师发生发热性疾病流行,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证实,本次疫情系一起流感暴发,经过疾控人员的努力,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朝平;毕宗敬;郑福华;杨传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P-gp与CerbB-2、p53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6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P-gp与CerbB-2、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P-gp与CerbB-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4%、51.1%、38.7%.P-gp蛋白阳性组CerbB-2过表达率高于P-gp蛋白阴性组,过表达率分别为37.66%、20.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gp蛋白阳性组p53过表达率也高于P-gp蛋白阴性组,过表达率分别为28.57%、15.60%,差异有显著性(P<0.05).P-gp表达与患者原发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病理类型以及E、P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CerbB-2、p53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结论 乳腺癌中存在MDR1/P-gp与CerbB-2、P53基因共表达,与多药耐药有关.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王永霞;卢义生;张爱玲;吴清时;钟慕仪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