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富强;高立冬;戴德芳;郭绶衡;张红;黄一伟;陈立章
本文主要对HBV、HCV、HGV和TTV的基因型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PCR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基因分析法.迄今为止,已发现HBV有A、B、C、D、E、F、G、H 8种基因型,HBV在漫长的岁月中累计的点突变构成不同的基因型,HBV的自然变异对于疾病临床转归的影响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X基因是一种仅存于嗜肝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与宿主细胞生物学功能有广泛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是乙型肝炎病毒致癌的主要基因和发病基础;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是HBV复制的关键性调控因子,因而可能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有较大影响;HCV基因组RNA在肝细胞中,常以双链互补的形式存在,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有负链RNA,但没有DNA中间体,表明是一种非整合型病毒;HGV基因结构HCV非常相似,同属黄病毒家族成员,HGV可引起人类输血后肝炎及散发性急、慢性肝炎;TTV为无包膜的单负链环状DNA病毒,TTV DNA主要定位在肝细胞核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与输血后肝炎相关.基因型的提出为肝炎病毒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作者:陶艺君;唐正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妊娠患者的临床、生理、生化、形态学指标对输卵管妊娠进行早期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Bayes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筛选有意义的指标,建立输卵管妊娠的判别诊断模型与计量诊断表. 结果年龄、体重、超声诊断、包块等指标对输卵管妊娠进行早期鉴别诊断有统计学意义,判别诊断模型交互验证考核正确率达91.9%.结论 用Bayes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妊娠患者的早期征象和指标并建立模型,对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军;凌莉;隗伏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和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工)流向、工种、工作生活环境及其行为学,分析外出打工者血吸虫病感染现状及造成血吸虫病传播或再流行的潜在危险.方法 分别从非流行区和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中,随机抽取500人以上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方法检查. 结果非流行区调查外出务工人员577人,血清检查阳性率15.53%,粪检阳性率1.89%,务工期间有99.8%的人员接触过疫水;流行区调查外出务工人员529人,血清检查阳性率32.82%,粪检阳性率3.40%,务工期间98.9%的人员未接触疫水.结论 非流行区外出人员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务工期间,以务农为主接触疫水时间多,容易形成血吸虫病新感染;流行区外出人员中的血吸虫病人或传染源,在城市工厂打工,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病机率少,造成当地血吸虫病传播或再流行的可能性小,但对有螺无病区、历史流行区、不知情疫源地,是造成血吸虫病再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
作者:刘国初;陈燕国;李君;朱剑君;赵正元;贺宏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市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及存在的卫生问题.方法 对2002-2006年398份水样检测报告进行年度、季节、类型统计分析.结果 五年中水样的合格率为36.93%;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耗氧量在2003、2004、2005年超标率较高;不同季节肉眼可见物、大肠菌群超标率有差异,耗氧量、pH值超标分别集中在一、二季度;浑浊度、耗氧量、细菌总数在不同类型的水中超标情况有显著性差别.结论 三门峡城市饮用水常规检验项目超标情况较多,饮用水质量存在一定卫生隐患.
作者:武景福;刘楠;武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我国的健康教育发源早、起步晚,到20世纪80年代进入了一段比较高速的发展期.目前,我国的健康教育工作在维护和促进人民的健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发达国家水平以及群众的实际需要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在政府投入、人员培训、规范制定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姜莹;丁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治疗,并分析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我院90例经收入院治疗的GDM孕妇和90例同期因各种原因未得以收入院干预治疗的GDM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孕妇的分娩方式、产科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围产儿死亡、巨大儿、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妊高征、胎膜早破方面及分娩方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应早期诊断和治疗,控制血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是GDM治疗的关键,必要时加用胰岛素、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有利于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作者:张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肌腱细胞增殖和量效关系的影响,并初步估计促增长的佳浓度.方法 免疫组化细胞定性,MTT法染色,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出不同浓度BFGF组吸光度OD均值. 结果与对照组OD均值相比:1.0、2.0、5.0、10、30、40、50 ng/ml BFGF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5、20 ng/ml BFGF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OD均值随BFGF浓度的增加,先逐渐增大(0~5.0 ng/ml),达到峰值后,又逐渐减少(5.0~50 ng/ml). 结论 1.0、2.0、5.0、10 ng/ml BFGF有促进肌腱细胞增殖作用;0.5和20 ng/mlBFGF对肌腱细胞增殖无明显作用;30、40、50 ng/ml BFGF有抑制肌腱细胞增殖作用.5.0 ng/ml是促肌腱细胞增殖佳BFGF浓度.
作者:谢宏明;倪江东;宋德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处理. 方法对我院1998年4月-2007年1月共收治的316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人,术后发生7例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术中、术后的处理加以分析. 结果 1例颈部吻合口瘘病人,因吻合口瘘通入胸腔,感染加重,衰竭死亡.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5例病人治愈出院.结论 针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可能出现的原因,术中、术后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能降低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肖君;张翼;谢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分布和耐药现状.方法 应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收集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6年1-12月的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用WHONET 5分析试验结果.结果 一年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377株,99.2%分离自住院患者,0.8%分离自门诊患者.痰标本分离率高达82.2%,主要引起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该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达80.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64.7%,耐药菌株在上升.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常见,对亚胺培南敏感率高,且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作者:刘文恩;易春梅;邹明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宜昌市1997-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宜昌市1997-2006年乙脑的发病情况,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1997-2006年宜昌市累计发生钩体病例162例,死亡11例,宜昌市各地区均有发病,年平均发病率为0.407/10万.高发人群为0~10岁年龄组的儿童和学生,高发时间为7-9月.结论 宜昌市1997-2006年乙脑发病率虽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应继续开展乙脑疫苗接种工作,普及健康防病知识,在乙脑高发期灭蚊防蚊,避免乙脑的暴发流行.
作者:杨小兵;徐勇;彭磊;贺圆圆;魏巍;刘军;严薇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娄星区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特征,探讨暴发原因,为制订防治对策降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病人进行个案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麻疹IgM抗体.结果 本次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157例,发病率37.38/10万,无死亡病例,流行高峰在4-6月份,共计124例,占此次暴发疫情总数的78.98%.结论 娄星区麻疹疫情散发、暴发并存,麻疹接种率存在虚高现象,特别是流动人口和城区散居儿童,存在免疫空白.建议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加强对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冷链运转管理,提高麻疹疫苗的有效接种率;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城区散居儿童的管理,消除免疫空白;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分析、疫点处理和应急免疫,防止疫情暴发.
作者:刘兴旺;方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氨喋呤(MTX)在治疗剖宫产后切口妊娠中的作用,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本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氨喋呤在治疗24例剖宫产后切口妊娠过程中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的作用. 结果 24例均用甲氨喋呤杀胚治疗,16例局部用药,8例全身用药,均治愈.结论 甲氨喋呤能快速抑制滋养细胞的分裂增殖,破坏胚胎组织的活性,杀胚后清宫副作用小,能避免因盲目清宫引起的大出血和子宫全切.
作者:张伟明;文晓柯;周绍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如何参与医院建筑布局设计,以达到布局科学、流程合理,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方法 感染管理科主动参与布局设计,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及时沟通,纠正失误.结果 医院建筑布局科学、流程合理、符合感染控制要求.结论 只有主动参与、认真准备、及时沟通,才可以避免基建的盲目性、随意性和非专业性给日后的医疗活动和医院感染管理带来不便.
作者:陈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湖南城市学院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其与年龄、血脂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该院全体女教职工及40岁以上男教职工连续三年体检结果比较分析,并对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测定比较分析.结果 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偏高,与年龄呈正相关,高血压患者的TC、TG、LDL均高于血压正常者,而HDL则低于血压正常者(P<0.05).血压增高与TC、TG、LDL浓度存在正相关(r=0.59,P<0.05),与HDL浓度呈负相关(r=-0.43,P<0.05).结论 湖南城市学院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控制血脂尤其是TG增高,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提高教职工相关的健康知识是控制血压增高的有效措施.
作者:卜雨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桑植县山区农村人群肺吸虫感染情况,为今后肺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调查对象的血清进行肺吸虫IgG感染标志物检测,血清肺吸虫IgG阳性者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肺吸虫及肠道蠕虫感染情况.结果 所调查的1 527例山区农村人群中血清肺吸虫IgG阳性77例,阳性率为5.04%,其中男性33例,女性44例,男女性别间肺吸虫感染无差异(χ2=1.019,P>0.05),不同年龄组感染率无差异(χ2=1.587,P>0.05),血清肺吸虫IgG阳性者将近半数存在肠道蠕虫感染(37/77).结论 调查表明桑植县山区农村肺吸虫病防治不容忽视,对广大山区人群应加强肺吸虫预防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改变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及直接饮用溪沟水的生活习惯.
作者:张清松;胡俊忠;李玲琳;刘开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家犬狂犬病毒(RV)的感染状况,为防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湖南省人间狂犬病的高、中、低疫区选择冷水滩区、邵东县、桃源县、湘乡市、泸溪县,由当地CDC工作人员在市场收集市售家犬的脑组织,冷冻保存送至湖南省CDC微生物实验室,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RV抗原和RT-PCR方法检测RV特异性核酸进行确证.结果 湖南省2005年5个县(市、区)家犬RV感染率为3.80%,其中邵东县、桃源县、湘乡市、泸溪县、冷水滩区家犬RV感染率分别为7.24%、5.88%、3.51%、1.97%和1.22%,各地区家犬R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性、雌性犬只RV感染率分别是4.05%和2.86%(P>0.05).大型犬、中型犬的RV感染率分别为4.38%和2.80%(P>0.05).结论 湖南省家犬狂犬病毒感染率较高,需加强犬只免疫,对犬只严格管理,遏止狂犬病疫情的发生.
作者:刘富强;高立冬;戴德芳;郭绶衡;张红;黄一伟;陈立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解城区华容县城乡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情况,找出消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2004-2006年每半年一次对华容县城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及国家标准GB15981-1995、GB15982-1995进行消毒质量检测及评价.结果 总监测合格率较高,为91.39%,各类样品中消毒液合格率较高,灭菌物品合格率较低.县(乡)级医疗机构与村级医疗机构监测合格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提示村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仍是今后消毒监督监测管理的重点.
作者:李华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悬浮床辅助治疗大面积烧伤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的老年患者,选取25例采用悬浮床辅助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5例同期采用卧普通软垫床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除卧床类型不同外,其他治疗方案均相同,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内脏并发症、多器官功能不全,创面细菌分泌物培养阳性率、创面脓毒症例数,电解质紊乱情况,以及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悬浮床辅助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能加速创面愈合,降低烧伤感染、并发症,大大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是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毛学飞;孙曙光;王静;王良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法(TCT)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2006年1-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住院病人的资料,选择做过TCT检查并追踪到有确切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462例病例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TCT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462例住院病人中,经TCT检出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和腺癌(AC)19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28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15例、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和腺细胞(AGUS)35例、正常(WNL)365例.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TCT检测的灵敏度为94.7%,特异度93.8%,约登指数为0.885,阳性似然比15.27,阴性似然比0.06,总符合率为93.7%,Kappa值0.79,阳性预测值74.2%,阴性预测值98.5%.TCT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在宫颈癌中为95.0%,在HSIL、LSIL中分别为82.4%和68.2%.TCT检测对宫颈癌和HSIL的阳性符合率高于LSIL(P<0.05).结论 TCT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特别是对宫颈癌和HSIL.
作者:马景丽;王金桃;丁玲;郝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P-gp与CerbB-2、p53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6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P-gp与CerbB-2、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P-gp与CerbB-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4%、51.1%、38.7%.P-gp蛋白阳性组CerbB-2过表达率高于P-gp蛋白阴性组,过表达率分别为37.66%、20.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gp蛋白阳性组p53过表达率也高于P-gp蛋白阴性组,过表达率分别为28.57%、15.60%,差异有显著性(P<0.05).P-gp表达与患者原发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病理类型以及E、P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CerbB-2、p53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结论 乳腺癌中存在MDR1/P-gp与CerbB-2、P53基因共表达,与多药耐药有关.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王永霞;卢义生;张爱玲;吴清时;钟慕仪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