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兵;徐勇;彭磊;贺圆圆;魏巍;刘军;严薇荣
目的 观察大豆多肽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 用50%无水乙醇连续灌胃7 d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然后给予大豆多肽28 d.采用酶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 成功建立了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豆多肽高、中、低剂量组动物的肝脏甘油三酯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而高剂量组动物肝脏损伤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轻. 结论大豆多肽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作者:张桂英;赵海军;曲景乐;王宝贵;刘磊;陆承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和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工)流向、工种、工作生活环境及其行为学,分析外出打工者血吸虫病感染现状及造成血吸虫病传播或再流行的潜在危险.方法 分别从非流行区和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中,随机抽取500人以上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方法检查. 结果非流行区调查外出务工人员577人,血清检查阳性率15.53%,粪检阳性率1.89%,务工期间有99.8%的人员接触过疫水;流行区调查外出务工人员529人,血清检查阳性率32.82%,粪检阳性率3.40%,务工期间98.9%的人员未接触疫水.结论 非流行区外出人员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务工期间,以务农为主接触疫水时间多,容易形成血吸虫病新感染;流行区外出人员中的血吸虫病人或传染源,在城市工厂打工,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病机率少,造成当地血吸虫病传播或再流行的可能性小,但对有螺无病区、历史流行区、不知情疫源地,是造成血吸虫病再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
作者:刘国初;陈燕国;李君;朱剑君;赵正元;贺宏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分离出的细菌采用常规鉴定或用MicroScan WalkAway 96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根据NCCLS/CLSI规定进行判断,用亚胺培南诱导铜绿假单胞产生诱导酶. 结果 200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及咽拭子标本,占70.5%,其次为各种脓液及分泌物,占22.5%.其科室分布以呼吸科、老年内科和骨科为主,分别为19.5%、19.0%和13.5%.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高,为94.0%,其次是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87.5%、86.5%和80.5%,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曲南的中介率高,分别为20.0%和17.0%.亚胺培南敏感菌株诱导酶的产酶率为27.5%.结论 亚胺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和老年内科的呼吸道感染,其次是骨科的各种伤口感染,对所有抗生素的敏感率均比较高,亚胺培南是一种较强的诱导剂,可以使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诱导耐药.
作者:曹伟;卿之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锰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和工业污染物,职业工人长期接触锰,可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锰的毒性机制现在还不太清楚,研究表明其很可能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然而关于锰对线粒体功能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将近年来探讨锰致脑线粒体损伤机制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张芳林;徐兆发;徐斌;邓宇;贾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1999-2006年苏州市传染病发病流行趋势,为制定符合当前形势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8年来法定传染病报告卡表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 8年间累计上报甲乙丙类传染病18种136 059例,总发病率为234.45/10万,其中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居前三位,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性疾病为主,肺结核和HIV感染者发病上升.结论 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工作不容懈怠,性传播疾病应该成为防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肖琦;张宏;杭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组183例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114例的术中、术后情况,对两者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类型有明显差异.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都不失为对病人损伤少、安全、可靠,适用于临床广泛开展的手术方式.但每一种术式的选择应根据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病人的具体情况经过综合评估后才能做出佳选择.
作者:劳金美;王庆一;聂惠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审查PET中心设计,验证放射防护效果,降低辐射对核医学工作人员和患者健康的影响. 方法 根据相关标准和资料,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及回旋加速器系统设计布局进行审查,利用多功能辐射仪对相关工作场所进行放射性水平检测,对其放射防护效果进行验证.结果 该项目总体设计合理.其中,在药物合成室的分装环节、活度室测活度环节、注射室注射环节、PET扫描时的摆位环节辐射剂量较高,应充分利用时间、距离屏蔽等综合防护措施.回旋加速器室两道防护门和迷道长度的设计是保守的.结论 加强核医学设计审查与放射防护效果验证,对实现放射防护的优化,解决新型仪器带来的辐射防护问题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秀芹;刘士敏;赵进沛;吴欣;谢向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问号状钩体强毒赖型56601株外膜蛋白Loa22的重组质粒,表达Loa22蛋白,研究该蛋白对豚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问号状赖型钩体56601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目的 基因,将Loa22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1,构建PQE31-Loa22重组体,将其转入大肠杆菌M15中诱导表达目的 蛋白.于0、2、4周将蛋白及对照PBS分别经豚鼠腹股沟、腋下免疫豚鼠.每次剂量为蛋白50 μg/只,末次免疫后2周,用培养3 d的56601株钩体从腹腔攻击各免疫组豚鼠(1 ml/只).连续观察15 d,观察各免疫组豚鼠发病情况,并取各免疫组豚鼠的肺、肝、肾做病理切片.分析蛋白Loa22对豚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成功扩增出Loa22基因,构建原核重组质粒PQE31-Loa22.重组质粒能在大肠杆菌M15中高效表达Loa22蛋白.用Loa22蛋白主动免疫的豚鼠用56601株钩体攻击,结果显示无发病现象,而免疫对照组的豚鼠中出现了食欲不振、活动减少等现象,病理切片有明显改变.结论 成功构建了Loa22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纯化的蛋白可以使豚鼠抵抗同型钩体的攻击,免疫保护作用为82%.
作者:张连英;何汉江;尹卫国;汪文玉;占利生;谭立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无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分离株的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来自妇产科和皮肤性病门诊病例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病人的102份沙眼衣原体检测为阳性的标本进行了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与基因分型的关系.结果 被调查人群中以E型、D型、F型、G型感染为主.在不同年龄段中,以21~30岁为多.结论 无症状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多种基因型感染有关.
作者:张小清;戴国知;李建萍;左克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宜春市区中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亚健康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和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宜春市区一所高中及一所初中不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亚健康状况的现况调查.结果 调查的654名中学生中,亚健康发生率为27.99%,其中男生亚健康发生率26.04%,女生30.38%,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1.509,P=0.219).高中组亚健康发生率为35.62%,明显高于初中组20.00%,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9.808,P=0.000).初、高中组亚健康发生率均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亚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与同学朋友相处差;学习压力大;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家庭经济状况差.结论 宜春市区中学生的健康状况不令人满意,学校、教烫师、家庭及全社会应针对中学生亚健康状况,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作者:杨建平;廖兵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脑氧供需失衡和神经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心肺复苏初步成功的病人,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综合评分(NFCS)对其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定,试验组(25例)给予盐酸戊乙奎醚4 mg/24 h,微量泵持续泵入,首量加倍;对照组(15例)未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其余治疗方案同试验组.观察期间监测病人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氧含量(CjvO2)及动脉血乳酸盐含量(ABL)和颈内静脉血乳酸盐含量(JVBL),并计算脑氧摄取率(CERO2),桡动脉-颈内静脉血乳酸盐差值(DLA-V).结果 在心肺复苏术后第72 h,NFCS评分试验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48、72 h两个时段,试验组氧代谢指标CjvO2、SjvO2、ABL、JVBL、DLA-V显著降低,CERO2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可改善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脑组织缺氧和神经功能状况.
作者:曾钧发;袁洪;唐晓鸿;桂培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解湖南省突发中毒事件发生的规律,找出突发中毒事件发生的特点,更好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降低中毒事件的发生率,有效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法 由调查员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情况收集全省2004-2006年度突发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省2004-2006年共发生中毒事件110起,中毒人数3 487人,死亡32人;突发中毒事件接报途径主要以疾病监测为主,占80.91%;中毒场所分布,家庭(含聚餐)发生突发中毒事件起数多,为41.82%,中毒人数构成比分布则学校多,占46.09%.突发中毒事件主要是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在具体的中毒原因上,有机磷等农药中毒、毒蘑菇食物中毒、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居多,分别占18.81%、4.76%、8.49%、6.88%.结论 加强家庭聚餐、学校集体食堂和餐饮业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加强对突发中毒事件卫生知识的宣传,增强市民自我保护能力,能有效预防突发中毒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革生;段红英;贺宾;易翠薇;易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本文主要对HBV、HCV、HGV和TTV的基因型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PCR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基因分析法.迄今为止,已发现HBV有A、B、C、D、E、F、G、H 8种基因型,HBV在漫长的岁月中累计的点突变构成不同的基因型,HBV的自然变异对于疾病临床转归的影响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X基因是一种仅存于嗜肝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与宿主细胞生物学功能有广泛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是乙型肝炎病毒致癌的主要基因和发病基础;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是HBV复制的关键性调控因子,因而可能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有较大影响;HCV基因组RNA在肝细胞中,常以双链互补的形式存在,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有负链RNA,但没有DNA中间体,表明是一种非整合型病毒;HGV基因结构HCV非常相似,同属黄病毒家族成员,HGV可引起人类输血后肝炎及散发性急、慢性肝炎;TTV为无包膜的单负链环状DNA病毒,TTV DNA主要定位在肝细胞核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与输血后肝炎相关.基因型的提出为肝炎病毒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作者:陶艺君;唐正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初步建立高血压脑出血肝阳化风证、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及健康对照的血清蛋白质组表达图谱,初步鉴定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 各组血清均以试剂盒去除白蛋白及IgG,以BCA法测血清蛋白浓度.以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各组血清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染色,扫描凝胶成像,以PDQuest软件对各组血清蛋白质组表达图谱进行差异分析,选定差异点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Mascot软件搜索MSDB和SWISS-PROT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 (1)初步建立三组血清蛋白质表达图谱.(2)8个蛋白质点在三组血清中呈现差异表达,初步鉴定其中的5个蛋白质:血清淀粉样前体蛋白,铜蓝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载脂蛋白C-Ⅲ和转铁蛋白.结论 得到鉴定的5个蛋白质可能与高血压脑出血肝阳化风证发病过程相关.
作者:熊新贵;梁清华;侯俊良;陈疆;刘爱平;鄢东红;关勇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不同的清洗消毒方法对内镜的影响.方法 2003年4月-2004年5月共清洗消毒6 021条内镜采用三槽法;2004年6月-2005年8月清洗消毒7 522条内镜采用《规范》法1;2005年9月-2006年12月9 405条内镜采用《规范》法2.比较三槽法、《规范》法1、《规范》法2三种不同方法内镜故障发生情况.结果 应用三槽法6 021条发生气/水不畅69例,图像模糊47例,漏水16例,机械故障23例;应用《规范》法1共7 522条发生气/水不畅8例,图像模糊13例,漏水35例,机械故障23例;应用《规范》法2共9 405条发生气/水不畅1例,图像模糊3例,漏水7例,机械故障18例.结论 应用《规范》法2消化内镜故障均有减少(P<0.05).《规范》法2优于《规范》法1与三槽法.
作者:石泽亚;杨瑜明;刘展;刘小明;李冬英;杨庆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神经外科专业性强,涉及的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病理等内容广泛,临床病例复杂多样,学生很难掌握,神经外科的课堂讲授内容较多而授课时间相对较少,采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完成.我们通过探讨现在流行的PBL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和病例讨论教学法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寻求出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佳方法.
作者:杨志林;柯以铨;王建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双下肢与心肌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新西兰大白兔32只,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1)S组,即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套环,不收紧结扎线.(2)I/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80 min.(3)缺血后处理组.(4)双下肢缺血后处理组.分别在结扎前、结扎30 min、开放后1 h、开放后3 h检测肌酸磷酸激酶(CK)及肌钙蛋白(cTnI),实验结束后,测定心梗面积并通过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缺血后处理组和双下肢缺血后处理组心梗面积均明显小于I/R组,电镜显示缺血后处理组和双下肢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轻于I/R组,缺血后处理组和双下肢缺血后处理组的CK及cTnI的变化在再灌注期间均低于I/R组.结论 双下肢与心肌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相同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利文;李李;裴万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妇科门诊的90例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结合组)和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甲孕酮,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益气化瘀汤.对二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盆腔静脉内径、盆腔静脉流速变化及医院焦虑抑郁评分(HADS)改变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结合组在改善下腹痛、痛经、疲劳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盆腔静脉内径显著缩小(P<0.01)、盆腔静脉流速显著增快(P<0.01)、HADS评分显著降低(P<0.01),且结合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很好的缓解盆腔淤血和改善焦虑及抑郁状况.
作者:吴凯新;陆宝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悬浮床辅助治疗大面积烧伤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的老年患者,选取25例采用悬浮床辅助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5例同期采用卧普通软垫床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除卧床类型不同外,其他治疗方案均相同,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内脏并发症、多器官功能不全,创面细菌分泌物培养阳性率、创面脓毒症例数,电解质紊乱情况,以及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悬浮床辅助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能加速创面愈合,降低烧伤感染、并发症,大大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是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毛学飞;孙曙光;王静;王良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生活方式行为因素,为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生活方式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整群分层抽样,在台州市城乡各抽取小学校及小学生,调查其生活方式行为及年终考试成绩.结果 小学生学习成绩与饮食睡眠习惯、课外教育、上网、玩电子游戏有关. 结论小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与学习成绩高低有密切关联,家长,学校应予重视.
作者:王福彦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