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密集型银质针疗法对无菌性软组织炎性疼痛的近、远期影响

韩真;杨晓颜;李曦光;王明俊

关键词:银质针, 软组织, 疼痛
摘要:目的 探讨密集型银质针疗法治疗无菌性软组织炎性疼痛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94例无菌性软组织炎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密集型银质针疗法,对照组应用综合物理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3月、6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并记录疼痛对患者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程度.结果 实验组在视觉模拟评分及对患者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密集型银质针疗法治疗无菌性软组织炎性疼痛近、远期疗效满意.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中MDR1/P-gp与CerbB-2、p53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P-gp与CerbB-2、p53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6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P-gp与CerbB-2、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P-gp与CerbB-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4%、51.1%、38.7%.P-gp蛋白阳性组CerbB-2过表达率高于P-gp蛋白阴性组,过表达率分别为37.66%、20.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gp蛋白阳性组p53过表达率也高于P-gp蛋白阴性组,过表达率分别为28.57%、15.60%,差异有显著性(P<0.05).P-gp表达与患者原发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病理类型以及E、P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CerbB-2、p53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结论 乳腺癌中存在MDR1/P-gp与CerbB-2、P53基因共表达,与多药耐药有关.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王永霞;卢义生;张爱玲;吴清时;钟慕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临床用血的部分感染性病毒漏检率调查

    目的 调查湖南省临床用血质量现状. 方法连续7年,对湖南省14个市(州)中心血站、基层血站、中心血库40个采供血机构已复检的库存临床用血进行部分传染病学指标调查.结果 共抽查库存血液12 384袋,阳性结果73袋,总阳性率为5.89‰.其中HBsAg阳性率为1.68‰;抗HCV抗体阳性率为2.26‰;梅毒阳性率为0.95‰;ALT异常2.10‰.结论 临床用血质量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管理部门需加强监测.

    作者:李小曼;李梨平;王龙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种检测方法在快速诊断流感样暴发病例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多种检测方法对泉州地区2006年在学校发生两起流感样暴发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检测方法比较,确定快速、敏感的诊断流感的方法. 方法对两起流感样暴发病例用金标法、鸡胚接种、MDCK细胞培养、RT-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胶体金法未检出;鸡胚培养3例呈阳性,阳性率为5.8%;MDCK细胞培养法总分离率为69.2%,RT-PCR检出的总阳性率为71.2%,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出的总阳性率为76.9%.结论 两起均由B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多种检测方法比较,荧光定量RT-PCR检测可作为快速的流感病毒检测诊断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和传统方法相结合,有利于快速及时准确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傅茂生;郑有限;陈明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从抑菌剂中检出1株绿脓杆菌

    目的 了解市场流通的抑菌洗液产品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并为卫生监督部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用国标法对在市场抽查的洗液产品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 结果在本次专项抽查所进行的洗液产品中部分产品存在微生物污染,其中一份检出致病菌绿脓杆菌. 结论洗液产品的卫生质量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要进一步规范洗液产品的生产、流通、以及市场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卫生监督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洗液产品监督管理工作.

    作者:江建真;潘珍瑜;刘红;林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月湖区8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2006年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月湖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9.02%;伤害年龄高峰在6~岁组;伤害种类以跌伤的比例为高,为39.0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伤害季节主要是夏季和春季.结论 针对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它既是一项政府行为,也是全社会和每个公民都需积极参与的事情.

    作者:徐殷;吴劲;宁远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双下肢与心肌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双下肢与心肌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新西兰大白兔32只,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1)S组,即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套环,不收紧结扎线.(2)I/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80 min.(3)缺血后处理组.(4)双下肢缺血后处理组.分别在结扎前、结扎30 min、开放后1 h、开放后3 h检测肌酸磷酸激酶(CK)及肌钙蛋白(cTnI),实验结束后,测定心梗面积并通过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缺血后处理组和双下肢缺血后处理组心梗面积均明显小于I/R组,电镜显示缺血后处理组和双下肢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轻于I/R组,缺血后处理组和双下肢缺血后处理组的CK及cTnI的变化在再灌注期间均低于I/R组.结论 双下肢与心肌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相同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利文;李李;裴万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研究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20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进行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血清HCV-RNA含量,HCV抗体的检测用ELISA法;回顾性分析HCV-RNA病毒、AST、ALT、ALP和r-GT与自身抗体检出的关系.结果 220例丙型肝炎患者总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2.73%;HCV-IgG单阳性(HCV-IgG(+)HCV-RNA(-))的检出率为29.57%;HCV-IgG(+)HCV-RNA(+)自身抗体检出率为40.59%,HCV-IgG(+)HCV-RNA(-)与HCV-IgG(+)HCV-RN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主要为抗核抗体.自身阳性的检出与性别无关(P>0.05)与年龄关系密切(P<0.01).自身抗体阳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γ-球蛋白均高于自身抗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V在感染过程中可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使感染者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检出率与年龄关系密切且与病毒的复制有关.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主要为抗核抗体.自身抗体可能是HCV感染后肝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重视.

    作者:彭道荣;余妍;王宇;张小宁;王菁;程晓东;郝晓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甲肝减毒活疫苗与麻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甲肝减毒活疫苗与麻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对甲肝疫苗免疫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筛选出的甲肝易感者分两组,分别接种国内A、B两厂家甲肝疫苗,一部分接种者同时在对侧上臂接种了麻疹疫苗,一年时所有观察对象均又加强了一剂甲肝疫苗,于每次疫苗接种后24、48、72 h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一年半时检测接种对象血清标本中的抗-HAV.结果 甲肝及麻疹疫苗接种后未见明显副反应.B厂家苗联合免疫组抗-HAV几何平均滴度(GMT)高于单纯甲肝疫苗接种组,A厂家苗组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甲肝疫苗与麻疹疫苗联合免疫安全性好,接种后不会降低甲肝疫苗免疫学效果.

    作者:张世勇;高秋菊;刘新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早期应用尼麦角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尼麦角林对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尼麦角林治疗组(n=40)和常规治疗组(n=40).常规治疗组按常规方法治疗,尼麦角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尼麦角林8 mg静滴,1/d,连续应用10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欧洲卒中评分(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及临床疗效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尼麦角林治疗组治疗后E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尼麦角林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结论尼麦角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素英;刘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肇庆市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肇庆市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方法 2005和2006年对肇庆市辖下3个县3~15岁儿童共465人进行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测定;检测方法用微量组织培养法.结果 465名儿童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7%、99.8%、97.6%,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45、1∶104、1∶40.3县间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和G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个年龄组间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肇庆市通过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已形成对脊灰病毒有效的免疫屏障,年龄较大的儿童脊灰抗体水平偏低.

    作者:孔秀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应用快速检测试剂盒预测水样和水产品中孔雀石绿

    目的 应用快速检测试剂盒预测水样和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残留量.方法 水样采用水体中孔雀石绿快速检测试剂盒预测;水产品采用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晶紫现场快速检测试剂盒预测.结果 水样中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检出率为2.9%,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检出率为11.4%.结论 可用快速检测试剂盒对水样和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残留量进行预测.

    作者:王丽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梗死肝阳化风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凝胶图谱分析

    目的 建立脑梗死肝阳化风证高分辨率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脑梗死中医肝阳化风证的本质内涵.方法 设脑梗死肝阳化风证组、健康人对照组、脑梗死阴虚生风证对照组3组,取外周静脉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蛋白质,经双向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取凝胶图谱,PDQuest V7.3.1软件比较分析3组图谱并识别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结果 建立了脑梗死肝阳化风证、健康人组、脑梗死阴虚生风证患者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2-DE图谱,分别获得蛋白质点459个,552个,644个;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了脑梗死肝阳化风证与阴虚生风证的相同蛋白质点8个,差异蛋白质点23个.结论 提示相类证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同病异证有不同的本质内涵,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肝阳化风证本质内涵奠定了科学基础.

    作者:曾年菊;梁清华;陈疆;区健刚;萧梅芳;张雨星;梁湘辉;鄢东红;关勇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医院建筑物与感染控制要求的探讨

    目的 探讨如何参与医院建筑布局设计,以达到布局科学、流程合理,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方法 感染管理科主动参与布局设计,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及时沟通,纠正失误.结果 医院建筑布局科学、流程合理、符合感染控制要求.结论 只有主动参与、认真准备、及时沟通,才可以避免基建的盲目性、随意性和非专业性给日后的医疗活动和医院感染管理带来不便.

    作者:陈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三门峡城市饮用水2002-2006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市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及存在的卫生问题.方法 对2002-2006年398份水样检测报告进行年度、季节、类型统计分析.结果 五年中水样的合格率为36.93%;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耗氧量在2003、2004、2005年超标率较高;不同季节肉眼可见物、大肠菌群超标率有差异,耗氧量、pH值超标分别集中在一、二季度;浑浊度、耗氧量、细菌总数在不同类型的水中超标情况有显著性差别.结论 三门峡城市饮用水常规检验项目超标情况较多,饮用水质量存在一定卫生隐患.

    作者:武景福;刘楠;武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P表达和淋巴管计数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和淋巴管计数,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70例NSCLC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TP和淋巴管染色方法均为SP免疫组化法.结果 70例NSCLC组织TP阳性46例,阳性率为65.7%.TNM分期的Ⅰ(Ⅰa/Ⅰ b)期、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Ⅰ和Ⅱ级病例TP阳性率及D2-40标记淋巴管计数/HP明显低于TNM分期的Ⅱ和Ⅲ期(Ⅱa/Ⅱb和Ⅲa/Ⅲb)、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Ⅲ和Ⅳ级病例(P<0.05或0.01),鳞癌与腺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P阳性病例中的淋巴管计数明显高于阴性病例中的淋巴管计数(t=7.529,P=0.000<0.01).结论 TP表达和淋巴管计数与NSCLC的发生、进展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可能是评估NSCLC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NSCLC组织分泌的TP可能具有促淋巴管生成的作用.

    作者:袁运长;夏振坤;尹邦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食物血糖指数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营养教育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食物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营养教育和低GI膳食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效果. 方法 选择12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低GI组和对照组.低GI组以食物血糖指数为主要营养教育内容,对照组以传统的糖尿病饮食教育和食物交换份为教育内容.采用集中授课、个别辅导、食品实物演示、电话随访等形式进行为期3个月的营养指导,观察两组患者的食物选择行为和血糖、血脂等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通过3个月的营养教育,低GI组患者的食物选择趋向合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营养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食物血糖指数营养教育和低GI膳食模式对控制血糖和血脂的效果较为理想,可适用于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推广和普及.

    作者:何晓琴;吴素琴;陈志明;金桂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肝阳化风证与肝阳上亢证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 初步建立高血压脑出血肝阳化风证、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及健康对照的血清蛋白质组表达图谱,初步鉴定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 各组血清均以试剂盒去除白蛋白及IgG,以BCA法测血清蛋白浓度.以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各组血清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染色,扫描凝胶成像,以PDQuest软件对各组血清蛋白质组表达图谱进行差异分析,选定差异点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Mascot软件搜索MSDB和SWISS-PROT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 (1)初步建立三组血清蛋白质表达图谱.(2)8个蛋白质点在三组血清中呈现差异表达,初步鉴定其中的5个蛋白质:血清淀粉样前体蛋白,铜蓝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载脂蛋白C-Ⅲ和转铁蛋白.结论 得到鉴定的5个蛋白质可能与高血压脑出血肝阳化风证发病过程相关.

    作者:熊新贵;梁清华;侯俊良;陈疆;刘爱平;鄢东红;关勇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深圳地区HEV流行基因型及动物宿主带毒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戊型肝炎病毒(HEV)流行基因型及动物宿主带毒状况. 方法通过同源比对HEV四种基因型的戊型肝炎病毒序列,选取其保守序列部分设计两对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简并引物,建立一种可同时扩增戊型肝炎四个基因型病毒RNA的PCR快速检测方法.对深圳市采集的80份猪粪便标本和6份戊型肝炎病人血清,提取病毒RNA,然后进行PCR检测,阳性时对扩增片段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并进行基因型分析. 结果 80份猪粪便标本5份HEV-RNA阳性,6份病人血清样本中4份阳性.序列分析显示全部为HEV基因Ⅳ型,5份猪标本中的HEV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人HEV的基因序列相似,同源性为88%~94%. 结论深圳地区HEV流行株为基因Ⅳ型,而且猪HEV基因序列与人HEV之间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证实猪是HEV的宿主,戊型肝炎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

    作者:何继宝;陈传德;郑泽璇;何清;柯昌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128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予一般的健康宣教,实验组实施系统的自我管理教育,分别对二组患者于6个月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 实验组有38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59.38%,对照组23例患者完全遵医,占35.9%,二组遵医程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的控制病情.

    作者:雷丽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株洲市城市四区0~5岁儿童血铅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株洲市0~5岁儿童血铅现状. 方法以社区及幼儿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采指尖血150 ul测血铅含量. 结果城市四区因工业及生活污染不同,0~5岁儿童受铅污染不同,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防治铅污染要社会、医学及家庭并举.

    作者:张利之;胡利辉;陈湘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