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氨喋呤治疗24例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

张伟明;文晓柯;周绍明

关键词:甲氨喋呤,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 滋养细胞, 胚胎组织
摘要:目的 探讨甲氨喋呤(MTX)在治疗剖宫产后切口妊娠中的作用,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本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氨喋呤在治疗24例剖宫产后切口妊娠过程中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的作用. 结果 24例均用甲氨喋呤杀胚治疗,16例局部用药,8例全身用药,均治愈.结论 甲氨喋呤能快速抑制滋养细胞的分裂增殖,破坏胚胎组织的活性,杀胚后清宫副作用小,能避免因盲目清宫引起的大出血和子宫全切.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快速检测试剂盒预测水样和水产品中孔雀石绿

    目的 应用快速检测试剂盒预测水样和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残留量.方法 水样采用水体中孔雀石绿快速检测试剂盒预测;水产品采用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晶紫现场快速检测试剂盒预测.结果 水样中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检出率为2.9%,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检出率为11.4%.结论 可用快速检测试剂盒对水样和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残留量进行预测.

    作者:王丽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湿润烧伤膏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治愈率7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湿润烧伤膏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价廉、简单易行、快速、疗效好的作用.

    作者:罗岚;刘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衡阳市1997-2006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衡阳市1997-2006年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趋势,为传染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衡阳市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衡阳市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为80 179例,年平均发病率113.01/10万;总死亡数445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62/10万.报告的主要传染病病种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麻疹,导致死亡的传染病以狂犬病为主,艾滋病发病率呈较大幅度上升.结论 应以防制呼吸道、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及霍乱、狂犬病为主.

    作者:朱玲;谢建民;邱仁祖;曾亚雄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娄星区2006年3-7月份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娄星区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特征,探讨暴发原因,为制订防治对策降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病人进行个案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麻疹IgM抗体.结果 本次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157例,发病率37.38/10万,无死亡病例,流行高峰在4-6月份,共计124例,占此次暴发疫情总数的78.98%.结论 娄星区麻疹疫情散发、暴发并存,麻疹接种率存在虚高现象,特别是流动人口和城区散居儿童,存在免疫空白.建议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加强对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冷链运转管理,提高麻疹疫苗的有效接种率;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城区散居儿童的管理,消除免疫空白;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分析、疫点处理和应急免疫,防止疫情暴发.

    作者:刘兴旺;方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突发化学中毒事故医学应急救援危害评估GIS系统

    目的 为了提高突发化学中毒事故时应急反应、指挥决策能力,提高处理效率研究开发本系统.方法 在高清晰卫星影像电子地图上,建立与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相关的化学品、地理、交通、救援资源、人口分布等信息数据库,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化学品数学扩散模型评估事故危害范围和应急处理决策.结果 利用该系统可迅速查找到事故救援相关信息,如地点(或化学品使用企业)、周边地理地貌、交通、通信、化学品分布与储备、当地常年气象条件和人口分布、救援资源分布等情况,以该系统为平台,可评估化学品扩散污染范围,确定人员撤离的区域、查询医学救援所需信息.结论 该系统以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形式,经过演示和企业初步演习试用,达到了设计要求,经试用,能够大大提高突发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效率.

    作者:邱士起;谭爱军;邹接华;李启萍;黄汉林;王玄玉;杜先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中型超市在食品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徐州市的大中型超市越来越多,很多消费者已改变了过去到菜场、普通食品商店选购食品的习惯,而把超市作为购买食品的唯一场所.甚至许多消费者由于距离远近的因素而常年在固定的某个大中型超市选购食品,因此超市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冯松;夏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应用斑秃治疗仪治疗斑秃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145例斑秃患者发病情况分析及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门诊就诊的145例斑秃患者进行调查,收集斑秃患者发病可能或伴发因素,并根据调查及临床检查结果对145例斑秃患者随机分组,并分别采用斑秃治疗仪(治疗组)和胱氨酸、天麻首乌片口服治疗(对照组).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4.2%、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治愈率为71.4%、有效率为81.0%. 结论斑秃治疗仪治疗斑秃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胡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儿童牙齿健康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牙齿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5~11岁儿童进行调查问卷及体检,对结果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回归分析提示儿童日常食品如甜点心和糖果,儿童日常抚养人,出生后的喂养方式,刷牙的起始时间,儿童的全身健康状况及家庭收入等因素与儿童牙齿健康显著相关,其中儿童刷牙的起始时间,儿童全身健康状况及抚养人的学历是保护因素.结论 通过调查和分析证实影响儿童牙齿健康的几个因素的客观存在性,对医疗工作者及相关行业的人员进行儿童牙齿保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翔宇;张林明;陈显久;郭建锴;陈钢钢;邢学武;王维;赵华明;尚凡晶;郜原;张春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一起山村小学暴发流感的调查报告

    2006年9月17-23日,云南省巧家县炉房乡斗伍小学130名学生、1名教师发生发热性疾病流行,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证实,本次疫情系一起流感暴发,经过疾控人员的努力,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朝平;毕宗敬;郑福华;杨传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金华市2004-200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金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和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200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接报和处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金华市2004-2006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7起,以传染病暴发疫情(40起,占85.1%)和食物中毒(6起,占12.8%)为主,绝大部分发生农村地区,3月、6月和8月为高发月份(23起,占48.9%),学生和农民为高发人群(占80.8%),5~15岁为高发年龄(占4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的敏感性、及时性呈逐年增高趋势.结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作者:张子根;庞志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冠心病疾病危险因素的分布与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病(CHD)疾病危险因素,从而提出预防性干预的措施.方法 以1 536例体检对象中检出的153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6项CHD的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高血压是CHD首要的危险因素,CHD疾病危险因素集聚≥3以上占42.48%.结论 CH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CHD多种疾病危险因素集聚严重影响CHD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对多种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在CHD预防中十分重要.

    作者:王武林;唐玫琴;唐新华;王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锰致脑线粒体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锰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和工业污染物,职业工人长期接触锰,可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锰的毒性机制现在还不太清楚,研究表明其很可能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然而关于锰对线粒体功能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将近年来探讨锰致脑线粒体损伤机制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张芳林;徐兆发;徐斌;邓宇;贾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剂量甲硝唑合洛伐他汀调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小剂量甲硝唑合洛伐他汀调治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副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理. 方法选取高脂血症病人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甲硝唑合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甲硝唑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P<0.05),但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合用,其副作用则明显减少(P<0.05).结论 小剂量甲硝唑合洛伐他汀调治高脂血症疗效高、副作用少、耐受性好,是调治高脂血症的理想方法.

    作者:黄承光;黄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盐酸戊乙奎醚对早期脑复苏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脑氧供需失衡和神经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心肺复苏初步成功的病人,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综合评分(NFCS)对其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定,试验组(25例)给予盐酸戊乙奎醚4 mg/24 h,微量泵持续泵入,首量加倍;对照组(15例)未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其余治疗方案同试验组.观察期间监测病人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氧含量(CjvO2)及动脉血乳酸盐含量(ABL)和颈内静脉血乳酸盐含量(JVBL),并计算脑氧摄取率(CERO2),桡动脉-颈内静脉血乳酸盐差值(DLA-V).结果 在心肺复苏术后第72 h,NFCS评分试验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48、72 h两个时段,试验组氧代谢指标CjvO2、SjvO2、ABL、JVBL、DLA-V显著降低,CERO2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可改善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脑组织缺氧和神经功能状况.

    作者:曾钧发;袁洪;唐晓鸿;桂培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的新进展

    本文主要对HBV、HCV、HGV和TTV的基因型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PCR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基因分析法.迄今为止,已发现HBV有A、B、C、D、E、F、G、H 8种基因型,HBV在漫长的岁月中累计的点突变构成不同的基因型,HBV的自然变异对于疾病临床转归的影响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X基因是一种仅存于嗜肝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与宿主细胞生物学功能有广泛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是乙型肝炎病毒致癌的主要基因和发病基础;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是HBV复制的关键性调控因子,因而可能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有较大影响;HCV基因组RNA在肝细胞中,常以双链互补的形式存在,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有负链RNA,但没有DNA中间体,表明是一种非整合型病毒;HGV基因结构HCV非常相似,同属黄病毒家族成员,HGV可引起人类输血后肝炎及散发性急、慢性肝炎;TTV为无包膜的单负链环状DNA病毒,TTV DNA主要定位在肝细胞核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与输血后肝炎相关.基因型的提出为肝炎病毒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作者:陶艺君;唐正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目的 了解该院痰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该院痰标本586例,进行常规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应用纸片扩散法初筛和标准纸片扩法散确认,MRS的检测用头孢西丁纸片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痰培养阳性率为46.9%,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7株,占28%,革兰阴性杆菌198株,占72%.检出率高的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4.9%)、大肠埃希菌(11.6%)、肺炎克雷伯菌(8.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4%)、不动杆菌(7.3%)、肠杆菌属(5.5%)、金黄色葡萄球菌(2.5%).引起肺部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不动杆菌为5.3%,铜绿假单胞菌为24.4%.产ESBLs菌阳性率:大肠埃希菌为40.6%,肺炎克雷伯菌为47.8%,产与非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比较,除庆大霉素对大肠埃希菌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测试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S的检出率: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47.1%,金黄色葡萄球菌为57.1%.所有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痰培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未发现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病原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因此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作者:彭敬红;周有利;吕军;张珍;杨宏伟;吴均竹;娄国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鼎城区2003-2006年肺结核流行病学分析及涂阳病例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鼎城区2003-2006年肺结核流行特点,掌握其治疗情况,为进一步控制结核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鼎城区2003-2006年所有疫情报告和登记治疗的肺结核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分析,对涂阳病例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3-2006年累计接诊可疑病人6 908例,确诊肺结核病人3 28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6.15/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平均痰检菌阳性率66.51%;3-6月是发病高峰,占总发病数的45.73%;年龄分布主要在壮年组(35~64岁),占发病总数的55.63%,男女发病比例为2.93∶1;职业以农民发病多,占总发病的82.73%;发病率以武陵镇、丁家港乡高,分别为183.53/10万和153.33/10万;涂阳病例治愈率为:初治涂阳病例年平均治愈率84.00%、复治涂阳病例年平均治愈率79.13%,初治涂阳病例与复治涂阳病例年平均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鼎城区肺结核发病以青壮年农民为主,进一步加强结核病归口管理,加强结防机构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病人发现率和诊治水平,是控制肺结核流行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飞;孙孝新;张又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苯暴露对β2-微球蛋白和尿视黄醇蛋白的影响

    为了解苯对职业人群肾损伤的影响,寻找作业工人健康监护的早期指标,对某石化公司170名苯接触工人尿中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视黄醇蛋白(RBP)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 显示,低浓度接触组尿β2-MG含量(322.6±235.8 pg/L)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接触组尿β2-MG含量(412.9±331.3 pg/L)高于对照组(P<0.01).低浓度接触组尿RBP含量(292.7±172.9 pg/L)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苯暴露会影响肾小管功能导致尿中β2-MG和RBP含量升高,且尿β2-MG含量升高较为显著.建议将尿β2-微球蛋白含量作为苯职业人群的健康监护指标.

    作者:朱燕群;黄永泉;刘克俭;郑桂华;党善锋;刘移民;杨爱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尖锐湿疣患者IL-2和IFN-r水平观察

    目的 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尖锐湿疣患者的IL-2和IFN-r水平进行观察,探讨HPV感染对机体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调查了30例经临床诊断的尖锐湿疣患者,并经HPV6.11型PCR检测为阳性,其中随机抽取了10例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诊断结果均为尖锐湿疣.30例患者为CA患者组,选择3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对30例CA患者和30例对照组受试者的血清中白介素-2(IL-2),r干扰素(IPN-r)的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 C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对比较血清中IL-2(17.75±7.52 pg/ml,P<0.01)和IFN-r(27.89±9.1 pg/ml,P<0.05)的含量显著性下降. 结论 HPV感染导致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IL-2,IFN-r含量显著性下降,引起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在临床上可以考虑用白介素-2和r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作者:易宙进;吴雄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三门峡城市饮用水2002-2006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市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及存在的卫生问题.方法 对2002-2006年398份水样检测报告进行年度、季节、类型统计分析.结果 五年中水样的合格率为36.93%;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耗氧量在2003、2004、2005年超标率较高;不同季节肉眼可见物、大肠菌群超标率有差异,耗氧量、pH值超标分别集中在一、二季度;浑浊度、耗氧量、细菌总数在不同类型的水中超标情况有显著性差别.结论 三门峡城市饮用水常规检验项目超标情况较多,饮用水质量存在一定卫生隐患.

    作者:武景福;刘楠;武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