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宇;张林明;陈显久;郭建锴;陈钢钢;邢学武;王维;赵华明;尚凡晶;郜原;张春敏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查阅1998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心胸外科18例手术明确诊断的肺隔离症患者的住院病历,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特点等进行归类并分析.结果 1998年至今我院共治疗18例肺隔离症,其中叶内型16例(88.9%),叶外型2例(11.1%).术前确诊该症5例(27.8%),主要通过影像学诊断.全组病例均行肺叶切除术,无手术死亡.结论 肺隔离症临床发病率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和漏诊.通过结合X线、CT及主动脉逆行造影等检查资料,发现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是明确诊断的关键.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畅;马海涛;赵军;倪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和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工)流向、工种、工作生活环境及其行为学,分析外出打工者血吸虫病感染现状及造成血吸虫病传播或再流行的潜在危险.方法 分别从非流行区和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中,随机抽取500人以上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方法检查. 结果非流行区调查外出务工人员577人,血清检查阳性率15.53%,粪检阳性率1.89%,务工期间有99.8%的人员接触过疫水;流行区调查外出务工人员529人,血清检查阳性率32.82%,粪检阳性率3.40%,务工期间98.9%的人员未接触疫水.结论 非流行区外出人员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务工期间,以务农为主接触疫水时间多,容易形成血吸虫病新感染;流行区外出人员中的血吸虫病人或传染源,在城市工厂打工,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病机率少,造成当地血吸虫病传播或再流行的可能性小,但对有螺无病区、历史流行区、不知情疫源地,是造成血吸虫病再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
作者:刘国初;陈燕国;李君;朱剑君;赵正元;贺宏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晚期日本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患者血清羟脯氨酸(HYP)的变化及对晚血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碱水解法预处理标本后,比色法测定98例晚血患者血清HYP含量,比较不同肝损害程度患者血清HYP含量的差异.结果 B超检查判为血吸虫性肝损害Ⅰ级者血清HYP含量为(172.56±23.37)ug/ml,Ⅱ级者血清HYP含量为(239.37±24.51)ug/ml,Ⅲ级者血清HYP含量为(298.86±26.78)ug/ml.血清HYP的含量在血吸虫性肝损害Ⅰ级与Ⅱ级之间、Ⅱ级与Ⅲ级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在Ⅰ级与Ⅲ级之间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晚血患者血清HYP含量随着血吸虫性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增高,提示检测血清HYP含量对了解晚血肝损害程度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学清;朱剑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6年4月28日-7月22日,湖南省平江县龙门镇中学发生了一起甲肝暴发疫情,共发病148例,导致学校停课,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1 基本情况
作者:何华先;贺卫民;彭朝阳;娄常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分布和耐药现状.方法 应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收集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6年1-12月的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用WHONET 5分析试验结果.结果 一年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377株,99.2%分离自住院患者,0.8%分离自门诊患者.痰标本分离率高达82.2%,主要引起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该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达80.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64.7%,耐药菌株在上升.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常见,对亚胺培南敏感率高,且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作者:刘文恩;易春梅;邹明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标本血清HBV-DNA与血清HBVM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25例血清标本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及放射免疫法定量检测血清HBVM.结果 经荧光定量PCR检测124例HBsAg、HBeAg、HBcAb为阳性的标本,其血清HBV-DNA全部阳性,106例HBsAg、HBeAb、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 62例阳性(阳性率58%),69例HBsAg、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 44例阳性(阳性率63%),17例HBsAb、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 1例阳性(阳性率5.8%),9例HBsAb、HBeAb、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 2例阳性(阳性率22%),100例HBVM全部阴性的标本,其血清HBV-DNA全部阴性.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HBVM与血清HBV-DNA,可反映乙肝患者病情变化,对于乙肝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向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悬浮床辅助治疗大面积烧伤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的老年患者,选取25例采用悬浮床辅助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5例同期采用卧普通软垫床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除卧床类型不同外,其他治疗方案均相同,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内脏并发症、多器官功能不全,创面细菌分泌物培养阳性率、创面脓毒症例数,电解质紊乱情况,以及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悬浮床辅助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能加速创面愈合,降低烧伤感染、并发症,大大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是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毛学飞;孙曙光;王静;王良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月湖区8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2006年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月湖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9.02%;伤害年龄高峰在6~岁组;伤害种类以跌伤的比例为高,为39.0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伤害季节主要是夏季和春季.结论 针对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它既是一项政府行为,也是全社会和每个公民都需积极参与的事情.
作者:徐殷;吴劲;宁远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肌腱细胞增殖和量效关系的影响,并初步估计促增长的佳浓度.方法 免疫组化细胞定性,MTT法染色,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出不同浓度BFGF组吸光度OD均值. 结果与对照组OD均值相比:1.0、2.0、5.0、10、30、40、50 ng/ml BFGF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5、20 ng/ml BFGF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OD均值随BFGF浓度的增加,先逐渐增大(0~5.0 ng/ml),达到峰值后,又逐渐减少(5.0~50 ng/ml). 结论 1.0、2.0、5.0、10 ng/ml BFGF有促进肌腱细胞增殖作用;0.5和20 ng/mlBFGF对肌腱细胞增殖无明显作用;30、40、50 ng/ml BFGF有抑制肌腱细胞增殖作用.5.0 ng/ml是促肌腱细胞增殖佳BFGF浓度.
作者:谢宏明;倪江东;宋德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神经外科专业性强,涉及的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病理等内容广泛,临床病例复杂多样,学生很难掌握,神经外科的课堂讲授内容较多而授课时间相对较少,采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完成.我们通过探讨现在流行的PBL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和病例讨论教学法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寻求出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佳方法.
作者:杨志林;柯以铨;王建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和淋巴管计数,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70例NSCLC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TP和淋巴管染色方法均为SP免疫组化法.结果 70例NSCLC组织TP阳性46例,阳性率为65.7%.TNM分期的Ⅰ(Ⅰa/Ⅰ b)期、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Ⅰ和Ⅱ级病例TP阳性率及D2-40标记淋巴管计数/HP明显低于TNM分期的Ⅱ和Ⅲ期(Ⅱa/Ⅱb和Ⅲa/Ⅲb)、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Ⅲ和Ⅳ级病例(P<0.05或0.01),鳞癌与腺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P阳性病例中的淋巴管计数明显高于阴性病例中的淋巴管计数(t=7.529,P=0.000<0.01).结论 TP表达和淋巴管计数与NSCLC的发生、进展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可能是评估NSCLC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NSCLC组织分泌的TP可能具有促淋巴管生成的作用.
作者:袁运长;夏振坤;尹邦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人体处于躯体亚健康状态时,机体处于氧化应激态.躯体亚健康状态的起因、机制、预防和控制措施都与活性氧自由基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抗氧化剂的作用有关.抗氧化剂可以调节机体自由基代谢的平衡,对于缓解亚健康状态和预防疾病起到重要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含有多酚羟基的酚类衍生物和含巯基类的物质是两类典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抗氧化剂.它们在生物体内的抗氧化机制各有不同特点,本文对上述作简述.
作者:嵇蓉;吴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湖南省临床用血质量现状. 方法连续7年,对湖南省14个市(州)中心血站、基层血站、中心血库40个采供血机构已复检的库存临床用血进行部分传染病学指标调查.结果 共抽查库存血液12 384袋,阳性结果73袋,总阳性率为5.89‰.其中HBsAg阳性率为1.68‰;抗HCV抗体阳性率为2.26‰;梅毒阳性率为0.95‰;ALT异常2.10‰.结论 临床用血质量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管理部门需加强监测.
作者:李小曼;李梨平;王龙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CHD)疾病危险因素,从而提出预防性干预的措施.方法 以1 536例体检对象中检出的153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6项CHD的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高血压是CHD首要的危险因素,CHD疾病危险因素集聚≥3以上占42.48%.结论 CH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CHD多种疾病危险因素集聚严重影响CHD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对多种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在CHD预防中十分重要.
作者:王武林;唐玫琴;唐新华;王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对145例斑秃患者发病情况分析及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门诊就诊的145例斑秃患者进行调查,收集斑秃患者发病可能或伴发因素,并根据调查及临床检查结果对145例斑秃患者随机分组,并分别采用斑秃治疗仪(治疗组)和胱氨酸、天麻首乌片口服治疗(对照组).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4.2%、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治愈率为71.4%、有效率为81.0%. 结论斑秃治疗仪治疗斑秃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胡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脑梗死肝阳化风证高分辨率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脑梗死中医肝阳化风证的本质内涵.方法 设脑梗死肝阳化风证组、健康人对照组、脑梗死阴虚生风证对照组3组,取外周静脉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蛋白质,经双向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取凝胶图谱,PDQuest V7.3.1软件比较分析3组图谱并识别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结果 建立了脑梗死肝阳化风证、健康人组、脑梗死阴虚生风证患者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2-DE图谱,分别获得蛋白质点459个,552个,644个;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了脑梗死肝阳化风证与阴虚生风证的相同蛋白质点8个,差异蛋白质点23个.结论 提示相类证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同病异证有不同的本质内涵,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肝阳化风证本质内涵奠定了科学基础.
作者:曾年菊;梁清华;陈疆;区健刚;萧梅芳;张雨星;梁湘辉;鄢东红;关勇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家犬狂犬病毒(RV)的感染状况,为防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湖南省人间狂犬病的高、中、低疫区选择冷水滩区、邵东县、桃源县、湘乡市、泸溪县,由当地CDC工作人员在市场收集市售家犬的脑组织,冷冻保存送至湖南省CDC微生物实验室,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RV抗原和RT-PCR方法检测RV特异性核酸进行确证.结果 湖南省2005年5个县(市、区)家犬RV感染率为3.80%,其中邵东县、桃源县、湘乡市、泸溪县、冷水滩区家犬RV感染率分别为7.24%、5.88%、3.51%、1.97%和1.22%,各地区家犬R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性、雌性犬只RV感染率分别是4.05%和2.86%(P>0.05).大型犬、中型犬的RV感染率分别为4.38%和2.80%(P>0.05).结论 湖南省家犬狂犬病毒感染率较高,需加强犬只免疫,对犬只严格管理,遏止狂犬病疫情的发生.
作者:刘富强;高立冬;戴德芳;郭绶衡;张红;黄一伟;陈立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大豆多肽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 用50%无水乙醇连续灌胃7 d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然后给予大豆多肽28 d.采用酶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 成功建立了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豆多肽高、中、低剂量组动物的肝脏甘油三酯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而高剂量组动物肝脏损伤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轻. 结论大豆多肽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作者:张桂英;赵海军;曲景乐;王宝贵;刘磊;陆承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2岁以上正常人群接种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四价多糖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效果.方法 2006年在江苏丹阳市对国内生产的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四价多糖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系统研究,并以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作对照,用微量杀菌力试验(TTC法)进行A群、C群、W135群、Y群脑膜炎球菌的杀菌抗体检测. 结果 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分别接种600人和300人,其发热反应率分别为3.5%和3.0%,局部反应率分别为0.83%和1.67%,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分别有480人和240人采血做杀菌抗体检测,试验疫苗免疫后,各年龄组A群、C群、W135群、Y群杀菌抗体4倍增长率均>90%,与对照疫苗A、C群抗体4倍增长率>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疫苗W135群、Y群抗体4倍增长率10%及20%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试验疫苗免疫后A群、C群、W135群、Y群杀菌抗体GMT分别为1∶351、1∶384、1∶170和1∶280,均达到人群保护水平.结论 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反应轻微,安全性好,免疫原性亦好,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伍传宏;王跃进;杭纪红;徐建芳;袁卫建;马福宝;陶红;荀鹏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临床不同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及差异,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6年12月分离自中段尿,痰分泌物标本的大肠埃希菌,采用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及相配套的药敏试验卡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并统计比较不同标本所检出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共检出大肠埃希菌285株,其中中段尿检出150株,痰64株,分泌物71株.中段尿与痰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差异均有显著性;中段尿与分泌物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妥布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痰与分泌物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不同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同一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治疗不同部位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要考虑由于感染部位不同而产生的耐药性以及药物有效浓度的差异,按照药敏结果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闾文萍;曾贱高 刊期: 2007年第06期